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文首先着重讨论了中国大陆板内地震具有分带性和分区性的地质背景。在此基础上,考虑到板块边界运动的影响程度,提出中国板内地震的构造类型,可分为七种:(1)大陆板块碰撞影响型;(2)板块俯冲带牵动型;(3)板块边界走滑断层影响型;(4)断块区边界巨型断裂带型;(5)断块区内部的山脉和盆地交界型;(6)新生代地堑-裂谷型;(7)断块区内部岩石圈或地壳断裂型  相似文献   

2.
华北地区岩石圈类型: 地质与地球物理证据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根据华北地区的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 区分出华北地区的克拉通型、造山带型和裂谷型3 种岩石圈类型, 依据岩石学方法以及地震波速与成分的关系, 建立了华北地区克拉通型、造山带型和裂谷型岩石圈的壳幔岩石学结构和化学结构. 研究表明, 华北地台具有与全球典型克拉通一致的特征, 鄂尔多斯为经历了中新生代地台“活化”和“改造”后残存的克拉通岩石圈, 陆壳主体成分由TTG构成, 岩石圈地幔主要由强亏损的方辉橄榄岩构成, 它于晚太古宙-早元古宙最终形成以后, 一直保持至今, 其壳幔岩石学结构可以作为华北乃至中朝地台克拉通型岩石圈的一个参照. 中生代时期, 华北地台中东部地区在燕山造山过程中被“活化”, 大量对流地幔物质与热输入使该区原来的TTG陆壳组分被改造成为花岗质陆壳, 岩石圈地幔被燕山期形成的方辉橄榄岩-二辉橄榄岩所代替. 燕山-太行山是华北东部地区新生代发育裂谷作用后残留的造山型岩石圈, 因为经历了新生代的伸展减薄, 现今的厚度不能代表燕山期造山时的地壳和岩石圈地幔厚度, 但岩石圈地幔和陆壳的物质及其结构仍然是燕山运动期间造山时形成的. 新生代时期, 华北东部的大陆裂谷作用形成以华北东部平原为代表的裂谷型岩石圈; 随着裂谷发育, 大量玄武岩喷发, 使燕山期的“酸性化”陆壳又被“基性化”, 燕山期形成的岩石圈地幔被破坏形成以二辉橄榄岩为主体的喜山期岩石圈地幔; 裂谷型地壳和岩石圈地幔经历了岩石圈尺度上伸展减薄和热侵蚀, 现今地球物理探测的岩石圈地幔和陆壳的物质和结构是新生代形成的. 华北地区岩石圈形成和演化表明, 大量对流地幔物质与热输入是不同类型岩石圈形成的关键, 壳幔岩石学结构是岩石圈演化的综合记录, 它们是中新生代中国大陆动力学系统与华北地台东侧的太平洋板块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张之立  方兴  阎虹 《地震学报》1987,9(1):28-36
山西地堑系又名汾渭地堑系,是新生代发育的小型大陆裂谷带,它有着大陆裂谷带的主要特征.本文根据裂谷和地堑是断裂带发展和控制结果的观测事实,应用断裂力学方法研究了山西地堑形成的力学机制.本文提出一个三维力学模式,分析了由断裂带扩展形成地堑的力学过程,并计算了山西地堑的 Z 形图案中的剪切段与拉伸段之间的夹角,该角度的大小与区域应力场方向、原始断裂带深度和长度的比值,以及断裂带周围介质的力学性质等因素有关,同时还发现,拉张区的总体方向总是指向区域主压应力作用方向.因此,可以根据拉张区的总体方向来确定区域主压应力方向;反之,也可以根据区域主压应力方向来判断拉张段的取向.本文同时分析了由地震资料得到的结果并进行了比较.此外,我们还应用本文提出的方法研究了国际上一些有名的地堑,如莱茵地堑、贝加尔湖地堑和北美洲西部的利奥格兰特裂谷等,这些地堑系的拉张区和剪切区的空间分布特征,也能得到较好地解释.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中国东部陆缘地区--郯庐断裂带两侧地壳与上地幔结构和综合地球物理场特征,阐述了其与一串含油气裂谷型盆地的分布规律,并讨论了其沉积和演化。 结果表明:这一系列含油气盆地,分布在上地幔顶部的隆起地区,均具有异常的地球物理场特征。这些盆地中有着巨厚的中、新生代的沉积,具备了良好的生油与储油条件。它们的形成与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的运动密切相关,并且受着深部地幔物质运移的制约。  相似文献   

5.
本文描述了华北地区六个产地的超镁铁质捕掳体,它们均产于新第三纪、第四纪碱性玄武岩中,分布于华北东部郯庐断裂带及其两侧和华北西部近南北向的重力梯级带中。据新变晶大小所估算的应力值,在华北断块西部为250—300巴,华北断块东部为300—600巴。由捕掳体共生矿物组合得出岩石的平衡P-T条件为950°—1160℃及15—25千巴(50—80公里),所代表的古地温曲线具有海洋型地温,并有靠近大陆裂谷区地温曲线的倾向  相似文献   

6.
马尼干戈断裂带系指邓柯—甘孜断裂带。在卫星图象上,马尼干戈断裂带与鲜水河断裂带影象特征十分明显,赫然醒目的线性特征如刀切般整齐地切割了川西高原。它们是我国一条规模巨大的北西西向线性断裂构造带的一部份;后者北西延向青海杂多以西,南东切二郎山循峨眉断块北缘过黔、桂、粤三省入南海。历史悠久与新构造运动发育,是马尼干戈断裂带与鲜水河断裂带共有的两大特征。据地质资料分析,在海西晚期,同处巴颜喀拉海的两断裂带成为该扬子陆块弧后盆地弧后扩张的中心地带,即形成初期裂谷。晚三叠世时,扩张作用加剧,生成了如年各组等陆棚浅海一半深海相沉积物及裂谷型火山岩。随后,二者表象有异:昌都陆块—义敦推覆体随印度板块向北东方向推覆,裂谷聚合,推覆体覆盖了马尼干戈断裂带;燕山至喜山期,马尼干戈断裂带继续活动,向上切穿义敦推覆体盖层。而此期的鲜水河断裂带,在印度洋板块、华北板块及太平洋扳块的异方向多期次作用下,也经历着复杂的活动与变形过程。在马尼干戈断裂带与鲜水河断裂带内,壮观的线性断层崖及断层三角面,线性河段或线性对头河,以及断层沟谷中普遍发育的第三纪至第四纪断陷盆地,无不显示出它们自挽近至今仍保持着强烈的活动性。历史上有多次显示此种活动性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伊舒断裂带深部和浅部构造、地球物理场、岩相及火山岩化学等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伊舒断裂带具有大陆裂谷特征,是东北大陆裂谷系的一部分。并讨论了它的形成和与地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渤海海域新生代盆地中的郯庐断裂带构造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郯庐断裂带从渤海海域新生代盆地东部边缘穿过,在盆地新生代盖层中主要表现为NNE向的右旋走滑断裂带,切割了控制古近纪盆地形成的NE-NNE向伸展断层.近年来的油气勘探成果表明,郯庐断裂带新生代构造活动对渤海海域的油气藏分布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作为深断裂带的一部分,渤海海域新生代盆地中的郯庐断裂带的主要活动时期为渐新世以后,对渤海海域盆地渐新世以来的构造演化有明显的影响.然而郯庐深断裂带在晚中生代就已经存在,渤海海域古近纪裂陷盆地的形成利用了先存的郯庐断裂带中的构造要素.  相似文献   

9.
新生代渤海中部强烈沉降的物理条件和深部过程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生代时期渤海中部的强烈沉降,是多种物理条件的共同作用结果,这些条件是由裂谷期和后裂谷期的深部过程产生成的.裂谷期在异常热地幔背景下的渤海地壳隆起、减薄、张裂,地幔热物质上升侵入地壳,莫霍界面位置升高,积累了重力势能;后裂谷期岩石圈(层)的冷却、收缩及下地壳的相变导致密度增大,加上巨厚沉积物的持续增生,使地壳处于重力不平衡状态,向下的垂直力远大于向上的浮托力,同时还有东部后退位移性板块边界和下地壳侧向流动的支持,使渤海中部成为下沉速率最快、沉降幅度最大的凹陷盆地.后裂谷期的早期的盆地下沉具有分散、局部性特征,表现为多个凹陷和凸起交替组合格局;晚期转变为大范围的整体沉降,显示重力均衡和补偿过程是从浅往深发展的.先存的郯庐断裂带对沉降的空间范围有局部边界控制性作用,其本身可能受到盆地发展的强烈改造影响.盆地的基本变形机制是上地壳的水平向脆性张破裂和垂直向或近垂直向的正断层-剪切破裂,地震震源机制解和大地震时的地表破裂表现的水平错动反映中、下地壳的走滑-平移型应力状态及相应的瞬间水平剪切破裂,它与上地壳残留的伸展、下沉相容并存于三维地壳体内.  相似文献   

10.
雅鲁藏布江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南部一条规模巨大的近EW向大地构造边界,其经历了长期的构造演化,一直是地学界关注的热点。已有资料大多认为青藏高原南部地区现今的构造活动以近SN向的裂谷系为主,近EW向的雅鲁藏布江断裂带仅在东构造结部位的鲁朗一带发现有全新世活动的迹象,而米林以西段的最新活动主要发生在早、中更新世。近年来,在沿该断裂带日喀则以西段的调查过程中,在昂仁错一带发现多个断层断错晚第四纪地层的剖面,显示其晚第四纪以来仍有断错地表的活动,但活动遗迹延伸较短。综合分析认为,在区域SN向裂谷的构造环境中,被裂谷系分割的近EW向雅鲁藏布江断裂带可能具次级构造调节作用,从而表现出相对较弱或局部的断错地表活动。  相似文献   

11.
郯城-涟水综合地球物理剖面   总被引:85,自引:13,他引:7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穿过苏鲁地体的郯城-涟水剖面上进行了深反射地震和大地电磁调查,剖面全长139.5km,取得了高质量记录,一级品记录高达85%。结果表明:(1)苏鲁超高压-高压变质岩片向北西倾斜,表现为高速高阻岩片,并受到强烈的变形,反映了超高压岩片的俯冲与折返;(2)杨子克拉通向北俯冲在苏鲁地体之下,表现为常速、中低阻的挠曲板状体,内部有大量反映碰撞的反射楔形体;(3)嘉山-响水断裂带向南陡倾,低阻带直通浅地幔,具有燕山期裂谷的特征,估计有可能是与沂沭断裂带同期的中生代裂谷;(4)印支期俯冲扬子地壳的古Moho面与期后形成的新Moho面都有强反射,表明中新生代在地壳底部有强烈的岩浆活动与壳幔相互作用,促使新Moho面的形成;(5)超高压变质带下方有一组南倾的逆断层,与折返有关,在此处进行科学钻探对了解超高压变质带形成和折返机制很有利。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是中国新生代火山岩广泛分布的地区之一。通过对该省新生代火山岩构造环境的分析指出,本省西部火山岩区为大陆板内裂谷环境,地慢上隆、底辟是裂谷形成火山与地震活动的主要原因,而东部火山岩区火山与地震活动的动力则主要来自西太平洋板块对欧亚板块的俯冲作用。  相似文献   

13.
溧阳地震与茅山地震地质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介绍近20年来研究溧阳地震和茅山地震地质取得的主要进展;(1)对茅山构造一茅山山脉成因的新见解;(2)建立和完善了茅山地区新生代岩石地层层序;(3)发现了新生代玄武岩中含幔源包体并对其进行系统研究;(4)对茅东断裂带几何学、运动学、分段性提出了新认识,(5)对茅东东断裂带构造应力场及其力源,在不同时段和不同空间新的探讨.(6)对溧阳两次地震成因及其互相关系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4.
长江断裂带东延问题及裂谷特性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江断裂带东延至镇江后并未终止,而是于镇江、扬中之间南移了约三十公里,展布于江苏江阴、沙洲、靖江、南通境内,于吕泗以北进入黄海。同时讨论了长江断裂带的属性,指出长江断裂带应是一条自晚中生代以来的现代大陆裂谷带  相似文献   

15.
依兰—伊通裂谷火山活动与地震活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沿着衣兰-伊通裂谷发育有新生代的火山喷发带和现代的地震活动带。本文论述了该裂谷及其火山与地震活动特征,并讨论了地震与火山贩关系,认为该裂谷的某些地震发生可能与深部岩浆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6.
藏南错那-沃卡裂谷的第四纪正断层作用及其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地表调查发现,位于西藏南部的错那-沃卡裂谷带包含了3个相对独立的地堑-半地堑——沃卡、邛多江和错那-拿日雍错地堑(从北到南),并构成了该区重要的近SN向控震构造带。该裂谷带整体的展布方式及其中各地堑主边界断裂带的正断层活动指示了100°±2°的区域伸展方向。各边界断裂带的活动强度分析表明,断裂的平均垂直活动速率介于0·3~1·9mm/a。其中,末次盛冰以来合理的活动速率估算值为1·2~1·5mm/a,而末次间冰期以来的活动速率只有(0·6±0·3)mm/a,暗示该裂谷带的断裂活动行为可能类似于地震的丛集活动,存在间歇期与活跃期交替出现的特点。综合分析认为,中-下地壳物质的近EW向伸展或流动所导致的上地壳均匀拉张模式可能是该裂谷带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7.
“尤德地体”位于闽中裂谷带南端,与紫金山金矿处于同一成矿带。在“尤德地体”中,目前已发现元古界麻源群变质岩和侏罗系长林组、南园组,火山岩中均存在韧性剪切带型矿床和热液交代充填矿床。区域构造、地层含矿性、物化探重砂异常等表明其找矿前景很好。找矿工作重点应紧扣层控矿床,大断裂带,斑岩型金矿和红土型金矿。  相似文献   

18.
山西断陷带是我国最大的新生代大陆裂谷,其强烈的断陷作用和断陷的不均衡发展、深部构造与深部动力学特征及周围构造环境的巨大影响使汾谓裂谷既具有世界上典型大陆裂谷的一般共有的地质构造特征,又具有自身的地质构造特点。  相似文献   

19.
太行东断裂的性状与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布在太行山东麓的新生代断裂,主要有早第三纪NE向保定-石家庄断裂带、太行山南端的新生代NNE向汤东、汤西断裂带,均为倾滑兼右旋走滑断裂。前者经人工地震探查为白垩纪-渐新世早期形成的断裂,之后,在地层中未发现明显的活动记录。后者形成于始新世-第四纪,由错列的汤东、汤西断裂组成,作右阶排列。在断裂间出现反向调节性凸起带——NNE向大赉店凸起。需特别强调的是,汤东、汤西断裂带活动性很强。而在石家庄-安阳间的山前地带不存在大尺度的新生代断裂,构造上为太行隆起的东斜坡带。  相似文献   

20.
山西断陷带是我国最大的新生代大陆裂谷,其强烈的断陷作用和断陷的不均衡发展、深部构造与深部动力学特征及周围构造环境的巨大影响使汾谓裂谷既具有世界上典型大陆裂谷的一般共有的地质构造特征,又具有自身的地质构造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