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中国石油集团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经过近10年的建设和发展,初步形成了岩石组分与结构分析、储层地球化学实验分析、孔隙形成与分布模拟实验、储层地质建模和基于储层地质模型的地震储层预测5项技术系列,为碳酸盐岩沉积储层研究提供了一站式解决方案。本文重点阐述了岩石组分与结构分析和储层地球化学实验分析2项技术系列的技术内涵、技术进展及应用。岩石组分与结构分析主要从不同角度开展岩石结构和矿物成分分析,是碳酸盐岩沉积储层研究最基础的工作,为深化沉积储层认识提供了手段。储层地球化学实验分析主要包括同位素和元素地球化学检测,在碳酸盐岩储层成因与分布规律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碳酸盐矿物激光原位U-Pb同位素定年、团簇同位素、激光原位碳氧稳定同位素在线取样测定和微量-稀土元素激光面扫描成像等技术是近几年开发的核心技术,也体现了储层地球化学实验分析技术从全岩溶液法到激光原位法再到激光面扫描成像的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岩矿测试》2014,33(5):正文前III-正文前VII
正615微钻取样-TIMS/MC-ICPMS和LA-MC-ICPMS分析矿物岩石87Sr/86Sr比值的技术比较张乐,任钟元*,丁相礼,吴亚东,赖永旺微区Sr同位素体系是同位素地球化学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同位素体系之一,广泛应用于地质年代学、同位素示踪,并在气候演变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近二十年来随着分析测试技术的发展,对地质样品进行微区Sr同位素的分析已成为了可能。目前国内外两种常用的微区Sr同位素分析方法分别是:  相似文献   

3.
微区原位同位素分析是近年来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其中,激光剥蚀系统与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LA-MC-ICP-MS)被广泛应用于不同同位素体系和不同天然矿物的微区原位同位素测定。铅同位素作为有效的地球化学示踪手段被广泛用于岩石成因和演化、成矿时代、成矿物质来源、环境污染物源示踪和考古学等研究。目前多利用LA-MC-ICP-MS测定硅酸盐矿物、硫化物矿物和包裹体Pb同位素组成。该方法省略了冗长的化学处理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通过对不同矿物或同一矿物中不同结构部位进行微区原位Pb同位素分析,可揭示微米尺度上的Pb同位素组成变化,为解决地质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证据。本文评述了近年来地质样品中LA-MC-ICP-MS测定Pb同位素的方法改进及其在部分地球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Re-Os同位素体系在矿床地球化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述了Re-Os同位素地球化学体系的原理与方法,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国内外目前在矿床地球化学研究中,应用Re-Os同位素体系进行成矿作用年代学及矿质来源等方面研究的一些最新成果.认为Re-Os同位素体系是对矿床进行定年和示踪研究的有力工具,为成矿作用机制等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尽管Re-Os同位素定年研究中存在矿物适应性等问题,但本世纪初期Re-Os同位素体系的研究将会深刻地推动矿床地球化学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激光探针分析在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肖益林  傅斌 《地学前缘》1998,5(2):283-294
简要介绍了氧同位素分析的最新方法———激光探针法的主要特点,并详细评述了激光探针分析在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中的应用。某些矿物内部存在氧同位素组成的变化,构成氧同位素环带。与其他化学成分环带一样,矿物氧同位素环带也可以分为生长环带(包括次生加大的环带)和扩散环带两种。变质岩中石榴石经常保存有明显的生长环带,而矽卡岩中石榴石、变质花岗质岩石中锆石和蚀变花岗岩中石英等矿物均可以记录岩石形成早期的某些氧同位素特征。由于这种差异与岩石的形成环境有关,因此通过对矿物氧同位素组成的微区分析可揭示岩石的某些成因信息。在缓慢冷却的变质岩中,磁铁矿的氧同位素环带常是扩散作用形成的,由此可以确定岩石的冷却速率。通过对脉石英的激光探针分析,可以研究流体的流动机理。变质岩的氧同位素微区分析为p T t f轨迹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武器,而氧同位素示踪可用来解决流体在变质岩形成过程中的作用问题。  相似文献   

6.
应用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MC-ICP-MS)等分析技术进行铊(Tl)同位素分析已成为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近年来Tl同位素的实验测试方法及其地质应用的有关研究进展做了详细论述,包括Tl的地球化学行为、Tl同位素分析测试技术、同位素分馏机理、在各地质储库中的组成特征以及Tl同位素的地质应用等多个方面.这些研究表明该分析技术为行星科学、古海洋学、地幔地球化学、岩石成因以及矿床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其他同位素分析方法难以获得的重要信息,充分展示了该分析技术在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第三讲 硫同位素地球化学 许多金属元素,首先是有色金属在矿床中主要呈硫化物态存在,因此探讨这些金属,矿床的成因时,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是极为重要的,事实上硫同位素地球化学到目前为止确实也是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中研究得最详细的,除了岩石、矿石、矿物,自然水等地质体中硫位素的比值已累积了大量数据以外,还进行了不少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的实验工作,理论上的总结、讨论也较多。它在阐明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确定成矿溶液的物理化学条件,研究它们在空间与时间上的演化过程等方面获得了不少成果。  相似文献   

8.
目前,离子交换分离技术在分拆化学和同位素地质实验技术、水的净化等方面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铷一锶年代学和锶同位素地质学的实验技术中,应用离子交换技术从岩石矿物中分离、纯化微量测和锶以制备符合质谱分析要求的样品是一种必不可少、行之有效的方法.为适应Rb—Sr年代学、锶同位素地质学和质谱测试技术迅速发展的要求,作者在原来工作的基础上,对分离纯化Rb、Sr的实验技术作了较大的改进,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现将有关资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年会将于2009年4月20~26日在贵阳召开(详情见:http://www.csmpg.org.cn/cn/index.asp)。会议将设13个分会场。 1)第九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会议分会场。主要讨论国内近4年来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技术、方法和应用方面的最新成果。 2)矿物微区元素和同位素分析及其地球化学应用分会场。主要讨论矿物微区分析技术进步及其引发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方面的新进展。 3)地质流体与成岩成矿作用分会场。主要内容包括热液系统和成矿过程中的流体作用,岩浆过程中的流体作用,变质过程中的流体作用,沉积、油气成藏过程中的流体作用,构造运动与流体作用,流体包裹体分析实验新技术、新方法。 4)矿床地球化学分会场。主要内容包括中国主要成矿区带成矿地球动力学和成矿规律,岩石圈伸展与大规模成矿作用,壳幔相互作用及其成矿效应,碰撞造山与成矿,成矿作用地球化学示踪及成矿年代学,成矿过程模拟和实验,重要矿产成矿预测地质地球化学理论和方法,危机矿山及深部找矿,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5)矿物学发展与新技术应用-新矿物及矿物命名分会场。主要内容包括工艺矿物与岩石,矿物材料(含宝石矿物材料)及其优化处理工艺,矿物物理与结构矿物学的应用与发展,稀有金属和贵金属的赋存状态,环境矿物学与生物矿物学,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新矿物研究成果交流,中国新矿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补救办法。 6)环境矿物学分会场。主要内容包括地球各层圈相互作用中的矿物反映与变化,矿物记录环境变化、影响环境质量及生态平衡,矿物与微生物交互作用、矿物与人体健康,矿物环境属性的开发与利用,治理环境污染的矿物学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新技术与新方法。 7)沉积学分会场。主要内容包括中国沉积学基础研究与发展,中国南方海相碳酸盐岩沉积作用与油气资源,中国西部(特别是青藏高原)含油气盆地分析、战略选区与评价。 8)环境地球化学分会场。主要内容包括地方病与元素的区域地球化学过程,重金属污染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环境效应,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环境效应,矿山环境污染与修复,全球变化的地球化学记录,营养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 9)实验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分会场。主要内容包括高温高压下岩石的相变和流变,矿物-流(熔)体反应和水岩相互作用的化学动力学,岩石部分熔融的实验研究,高温高压下岩石的物性测试,地球化学数值模拟,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技术研究。 10)地球深部气体地球化学与资源、灾害分会场。主要内容包括深部气体成因类型及其地球化学行为,成矿作用的气体地球化学耦合机制,深层天然气和非生物成因天然气形成机制及其地球化学特征,深部岩浆、构造活动及地震与火山作用的气体地球化学行为。 11)壳幔相互作用与岩浆成矿过程分会场。主要内容包括区域壳幔相互作用事件幕(岩浆活动事件幕)与成矿作用事件幕的时空耦合关系及其产物的时空分布规律;幔源岩浆的底侵作用与深部地壳的部分熔融和多层位岩浆-热流体系统的形成、演化及其对成矿组分富集成矿过程的制约;幔源岩浆的分异演化与壳幔同熔和(多层位)岩浆-热流体系统的形成、演化及其对成矿组分富集成矿过程的制约;区域壳幔相互作用与成矿过程。 12〖DK〗)〖DK〗(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物质循环分会场。主要内容包括喀斯特生态系统生态过程中的地球化学问题,营养元素的耦合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DK〗,〖DK〗(微)生物-岩石-土壤界面相互作用的地球化学,养分和水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同位素示踪和创新应用,流域-湖泊(和水库)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流域水环境,陆地生态系统演化和功能对大气沉降的响应。 13)大陆岩石圈岩浆作用、火山活动与地幔深部过程分会场。主要内容包括岩石圈转型与克拉通破坏,地幔柱活动与大火成岩省,中新生代岩浆活动与地球动力学背景,新生代火山活动及火山灾害,增生型造山带与壳幔相互作用,幔源捕虏体与地幔交代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岩石地球化学理论的框架下,用该领域专家在实际工作中的思维方法来描述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固有流程,以岩石地球化学参数和图解为应用研究对象,利用岩石地球化学与计算机软件技术交叉的研究方法,概括岩石地球化学数据的特征及其处理方法。通过对双变量图解、三变量图解特征的分析,将数据计算分为主量和微量元素相关参数计算、主量和微量元素标准矿物计算、同位素相关计算,设计合理、有效的算法,实现岩石地球化学图解的数据管理、分类、参数选择与计算、表达式识别、绘制、坐标转换、投点等图解成图全过程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11.
方中 《地质论评》1996,42(4):329-333
我国对天然气和个别火山热泉气中He,Ar同位素研究已有7-8年历史。但对矿物岩石中全族惰性气体同位素的研究仍然空白。而近10年中,在国外应用惰性气体同位素在研究地球和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地幔-地壳-大气圈之间的元素转移与物质循环运动等方面取得了许多进展。本文拟对这一学科的研究动向趋势进行介绍和分析,引起学者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alytical data accumulated in the world literature and other materials about the regularities of the REE distribution in minerals contained in ultramafic and mafic rocks as accessory phases. These minerals are tentative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first includes garnets, zircons, apatites and perovskites, which can accumulate increased amounts of REE in their structure. The second consists of minerals whose structure can accumulate only limited contents of these trace elements. These are chrome-spinels, ilmenites, and micas. These minerals, in respect of REE geochemistry, are studied to a varying degree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levels of accumulations of these elements, different degrees of occurrence in rocks, tiny sizes of their grains and other reasons. The analytical database formed on their basis includes about 600 original analyses. The overwhelming majority of presently available data on REE geochemistry in accessory minerals from ultramafic and mafic rocks have been published only in the recent 15 years. The studies became possible due to the development and introduction of new highly sensible microprobe analyses allowing detection of REE and many other trace elements in minerals grains directly in thin sections. The greatest numbers of these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for garnets and zircons, fewer for apatites, and the fewest for chrome-spinels, ilmenites, micas, and perovskites. In general, the regularities of REE distribution in these minerals from ultramafic and mafic rocks are less studied compared to the rock-forming minerals from ultramafic and mafic rocks. Among the analytical methods, which were used to study the REE composition of accessory minerals, the most efficient was the mass-spectrometry with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ICP-MS).  相似文献   

13.
矿物,岩石对纳米金吸附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实验方法配制成了纳米级大小的微粒金,使存在于溶液中,并加以保护,以免纳米微粒金自动凝聚长大,在此基础上,用各种矿物和岩石进行吸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矿物和岩石对纳米金的吸附性能不同。  相似文献   

14.
1INTRODUCTION THELATEPRECAMBRIANGRANITOIDSOFTHEARABONU BIANSHIELDINEGYPTWEREEXPOSEDBYEARLYTOMIDDLE TERTIARYUPLIFTANDENSUINGEROSIONDURINGTHEREDSEA RIFTINGEVENT(GREENBERG,1981).THEREAREANUMBER OFEFFECTIVEANDRELATIVELYSUCCESSFULSCHEMESFORTHE CLASSIFICATIONOF…  相似文献   

15.
实验岩石学通过高温高压实验来模拟地球内部状态,正演研究矿物、岩石及其组分的物理化学行为,与天然矿物和岩石样品反演研究相互补充. 从20世纪初美国卡内基研究所建立地球物理实验室算起,实验岩石学已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在认识地球内部状态和过程以及矿物和岩石成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实验岩石学研究开展约50年,进入21世纪以来在实验平台和创新性研究成果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 在学科发展趋势方面,实验岩石学表现出以下6方面的特点:(1)新的高温高压实验技术不断涌现;(2)实验与分析测试技术高度融合;(3)实验模拟与计算模拟相结合;(4)从热力学平衡扩展到动力学研究;(5)从干体系扩展到对挥发分和流体的深入研究;(6)应用场景从固体地球扩展到类地行星. 通过进一步开发或改进高温高压实验技术,加强与分析测试技术以及计算技术的结合,实验岩石学有望在破解地球内部流体的性质和作用、地幔演化和岩浆分异、变质反应速率和机制、类地行星形成与演化等重要科学问题方面作出关键贡献.   相似文献   

16.
火山岩岩石化学,地球化学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应用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微机上用dBASEⅢ建立了火山岩岩石化学、地球化学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了应用程序。火山岩数据库包括岩石描述、主要氧化物含量、稀土元素含量、其他微量元素含量、同位素分析、矿物分析等六个子库,可以存贮二百余项有关火山岩的数据和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具有建立数据库结构、数据维护、数据输出、应用程序接口及退出系统等项功能。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应用程序主要包括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和数理统计等计算程序,各种地球化学图件的绘图程序。火山岩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和应用程序为火山岩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提供了一种方便、实用和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涂修元 《沉积学报》1985,3(1):92-98
生油岩中汞的分布与有机碳及其它有机地球化学指标的关系,有可能使汞成为研究生油岩的一个指标。本文拟简述生油岩中汞的测定方法,并对已测得的资料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结晶岩中造岩矿物含量的定量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岳龙 《岩石学报》1993,9(1):86-93
  相似文献   

19.
为总结我国变质地质学的历史经验,回顾了我国从变质岩石学到变质地质学近70年的发展历程.依据大量文献,分3个阶段和8个方面总结了变质岩石学和变质地质学取得的进展.我国在超高压变质地质学、早前寒武纪变质地质学、变质作用年代学、变质作用相平衡模拟等领域处于国际先进行列,蓝片岩、变质流体和变质岩化学动力学方面与世界研究基本处于同步水平,极低级变质作用研究等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较大差距.通过历史的回顾,表明变质岩的研究已经从变质岩石学转变为变质地质学,已经从单一的岩石学研究转变为以变质岩为基础,变质矿物、地球化学、同位素地质、构造地质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在变质岩和变质地质领域我国有一些区位优势,但是只有坚持自主创新才能把区位优势转变为学科优势.各种分析实验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变质地质学的发展,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变质地质学会有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碳酸盐岩中碳酸盐矿物稀土元素分析方法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酸盐岩中测定碳酸盐矿物的稀土元素主要有酸溶-ICP-MS和LA-ICP-MS方法.酸溶-ICP-MS方法用盐酸、硝酸溶解碳酸盐矿物,但也能溶解部分非碳酸盐矿物,而影响分析结果;用醋酸溶样可避免非碳酸盐矿物的干扰,但可能没有溶样完全,同样影响分析结果.LA-ICP-MS是应用激光对碳酸盐矿物进行原位剥蚀,将蒸发物导入ICP-MS进行分析,对不合粘土等的碳酸盐矿物最有效,由于激光束光斑较大,且碳酸盐岩中普遍含有微小的粘土矿物,可能也存在不确定性.总体而言,酸溶-ICP-MS和LA-ICP-MS获得的稀土元素页岩标准化配分模式及主要参数相似,均可用于沉积环境的示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