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9年1月在南海北部海域的5个站位,采用稀释法和显微分析技术研究了浮游植物生长率及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同时测定了微型浮游动物的丰度及类群组成.结果表明:南海北部微型浮游动物类群主要以无壳纤毛虫为主,南海北部微型浮游动物类群细胞丰度为33~529个/dm3.南海北部浮游植物生长率为0.45~1.83 d-1,微型浮游动物摄食率为0.44~1.76 d-1,摄食压力占浮游植物现存量的42.6%~82.8%,占初级生产力的97.3%~225.1%.近岸区摄食压力比陆架区高,表明冬季南海近岸区微型浮游动物摄食能够有效的控制浮游植物的生长,而陆架区浮游植物生长率大于摄食率,浮游植物存在着现存量的积累,微型浮游动物并不能完全控制浮游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南海北部秋季微型浮游动物摄食和种类组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4年9月到10月间在南海北部海区对微型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进行了调查,同期运用现场稀释法,以叶绿素a为监测对象,估计了该海区内微型浮游动物摄食率和摄食压力的水平。结果表明,南海北部海区纤毛虫群体中以多膜纲寡毛目为主,有16种,其中寡毛亚目纤毛虫4种,砂壳亚目纤毛虫11种。各站纤毛虫丰度比较低,在9~102ind/m3之间。浮游植物瞬时增长率(k)在0.03/d~2.13/d之间;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率(g)在0.01/d~1.06/d之间。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现存量的摄食压力(Pi)在0.089%~65.23%之间,对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Pp)在33.63%~86.04%之间。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水平主要受其丰度的影响,同时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现存量和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显示,在南海北部海区微型浮游动物在初级生产力传递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山东省靖海湾海蜇养殖港塭定期采样,采用稀释法研究该海蜇养殖港塭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生长率、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率、摄食压力以及微型浮游动物的生产力。研究结果表明,海蜇养殖港塭微型浮游动物组成比较简单,海蜇养殖期间微型浮游动物丰度低于海蜇捕捞结束期。其中,海蜇养殖期间微型浮游动物的优势种为根状拟铃虫(Tintinnopsis radix),为600~2 600 ind/L,而海蜇捕捞结束后优势种为根状拟铃虫、诺氏麻铃虫(Leprotintinnus nordquisti)和运动类铃虫(Codonellopsis mobilis),丰度分别为3 000~6 000、1 500~3 0001、500~3 000 ind/L。研究期间,该港塭浮游植物生长率为0.05~1.03 d-1。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率为0.24~2.37 d-1,对浮游植物现存量的摄食压力为21.10%~90.61%,对潜在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为77.08%~583.68%,而微型浮游动物的次级生产力占初级生产力的22.92%~76.92%。本研究表明微型浮游动物在海蜇养殖港塭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2004年7~8月在台湾海峡南部的5个站位,用稀释法研究了浮游植物的生长率,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率及其生产力.微型浮游动物主要为无壳纤毛虫,尤其是急游虫类和侠盗虫类.浮游植物的生长率为0.52~0.72/d,浮游动物的摄食率为0.45~1.33/d,相当于每天摄食浮游植物现存量的36%~74%和初级生产力的88%~141%.微型浮游动物的次级生产力(MP02)为初级生产力的28.5%~58.4%.表明微型浮游动物在台湾海峡夏季海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于2005年3月对黄海海域的7个站位应用稀释法研究了浮游植物的生长率和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结果表明:实验期间,微型浮游动物生长速率范围在0.34~0.95d-1,浮游植物摄食速率范围在0.44~0.94d-1。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现存量和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分别为47.76%~63.80%和61.50...  相似文献   

6.
台湾海峡小型浮游动物的摄食对夏季藻华演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于2004年8月1~6日对台湾海峡南部近岸的藻华过程进行了定点连续跟踪观测,用稀释法研究了浮游植物的生长率和小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死亡率,同时运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分析了浮游植物不同光合色素类群的生长率和摄食死亡率.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处于藻华的消退期.8月1日时,浮游植物生物量(叶绿素a)和丰度分别为2.04μg/dm3和2.99×105个/dm3,主要优势种为尖刺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冰河拟星杆藻(Asterionellopsis glacialis)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8月6日时,浮游植物生物量和丰度分别减为0.37μg/dm3和1.54×104个/dm3;而蓝藻和甲藻的丰度和比例则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所占的比重分别从1日的0.04%和0.85%增加到6日的9.59%和41.97%.小型浮游动物主要由无壳纤毛虫、砂壳纤毛虫、红色中缢虫(Mesodinium rubrum)和异养甲藻等类群组成,总丰度于8月2日达到最大值,为3640个/dm3,之后逐渐减少,6日时,仅为436个/dm3.观测期间,小型浮游动物在群落组成上虽一直以无壳纤毛虫和异养甲藻为主,但在具体的类群结构上却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30μm以下的无壳纤毛虫和异养甲藻总体呈下降的趋势,而红色中缢虫、砂壳纤毛虫和大于50μm的无壳纤毛虫总体呈增加的趋势.观测期间,浮游植物的生长率为0.40~0.91d-1,小型浮游动物的摄食率为0.26~1.34d-1,摄食率和生长率总体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结果还表明,小型浮游动物的摄食率与叶绿素a具有很好的相关性(R2=0.89),对各光合色素类群的现存量和初级生产力均具有较高的摄食压力(分别为37.97%~82.24%和70.71%~281.33%),是藻华消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小型浮游动物对甲藻和蓝藻的避食行为,可能是观测期间由“硅藻”水华向“硅藻-甲藻”水华转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2005年7月在台湾海峡南部4个站位应用“稀释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色素分析技术研究了不同色素类群浮游植物的生长率及微型浮游动物对其的摄食死亡率.结果表明,不同色素类群浮游植物的生长率(k)和摄食死亡率(g)分别为0.52~ 1.34 d-1和0.25 ~ 1.10 d-1,微型浮游动物对不同色素类群浮游植物的现存量和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分别为22%~ 66%和40%~ 151%.通过比较不同类群浮游植物的g/k值,发现颗粒较大的浮游植物(硅藻和甲藻)的净生长率要大于那些微型藻类(蓝细菌、隐藻和定鞭金藻等)的净生长率,说明本次研究中微型藻类更易受到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控制.  相似文献   

8.
根据2005年8月和11月的调查资料,利用现场稀释法,以叶绿素a为检测对象,分别对三亚湾海区夏秋两季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夏秋两季浮游植物瞬时生长率(k)分别为0.9~1.32/d和1.81~3.30/d,而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率(g)则为0.85~1.79/d和1.29~2.57/d。对浮游植物现存量和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分别是,夏季为57.26%~83.30%和78.13%~140.38%,秋季为72.47%~92.35%和86.65%~97.90%。秋季微型浮游动物以微型浮游植物为其主要食物来源,其摄食率和对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最高,平均分别为1.09/d和107.98%;微型浮游植物的瞬时生长率也是最高的,平均为0.94/d,为浮游植物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三亚湾夏秋两季可把微型浮游动物作为控制浮游植物生长的重要影响因子之一,同时与秋季相比,夏季微型浮游动物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面起到更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厦门杏林虾池夏冬季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0 0 0年 8月和 2 0 0 1年 2月 ,在杏林虾池用稀释法研究了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 .结果表明 :砂壳纤毛虫、甲壳类无节幼体是微型浮游动物的优势种 ;浮游植物生长率夏季为 0 .40~ 1 .0 1 /d、冬季为 0 .1 8~ 0 .96/d ;浮游动物的摄食率夏季为 0 .578~ 1 .3 2 4/d、冬季为 0 .2 0 4~ 0 .2 55/d ;日摄食率 (以C计 )夏季为 1 9.1 7~89.51mg/(m3·d)、冬季为 3 .3 2~ 7.2 3mg/(m3·d) ,各占浮游植物现存量的 43 .90 %~ 73 .40 %、1 8.43 %~ 2 2 .51 %;对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夏季为 1 1 5.2 3 %~1 93 .52 %、冬季为 3 7.47%~ 1 1 1 .3 1 %.  相似文献   

10.
张武昌  赵苑  赵丽  李海波  陈雪  肖天 《海洋通报》2014,33(6):611-623
聚球蓝细菌是Pico级浮游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微型浮游动物对聚球蓝细菌的摄食是海洋微食物网研究的重要内容。实验室内测定微型浮游动物对聚球蓝细菌摄食速率的方法有饵料浓度差减法和体内饵料颗粒增多法2种,研究表明:鞭毛虫对聚球蓝细菌的摄食速率为0~2.9 syn grazer-1h-1,清滤速率0.4~10.9 nl grazer-1h-1;甲藻对聚球蓝细菌的摄食速率的范围为0.86~83.8 syn grazer-1h-1。实验室内研究纤毛虫对聚球蓝细菌摄食速率和清滤速率的资料不多。在自然海区,海水稀释培养、添加生物抑制剂培养和分粒级培养等方法被用来测定微型浮游动物对聚球蓝细菌摄食速率,海水稀释培养法表明微型浮游动物对聚球蓝细菌的摄食率大多低于0.9 d-1,最大为1.54 d-1;使用生物抑制剂方法获得的微型浮游动物对聚球蓝细菌的摄食率为0.04~1.06 d-1;海水分粒级培养法表明聚球蓝细菌的主要摄食者个体微小,绝大部分小于20μ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