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本文用一个纵波信息,对一维声波方程的速度和源函数进行联合反演,并考虑到声波方程的反问题是一个不适应问题,对源函数和波速分别和正则化法分步迭代求解,减少反问题的计算工作量,改善该问题的计算稳定性,为计算实际工程和岩性学问题供了一种方法。文中给出只用一个反问题补充条件同时进行多参数反演的公式,并对相应的数值算例进行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地球物理构造成像中一类双曲方程不适定问题的数值求解方法,讨论了这类基本问题的不适定性,提出了数值求解方面的逼近问题,给出了讨论问题的基本空间,论证了基本空间为Hibert空间及基本空间上关于连续映射与收敛性方面的若干结果,从而为讨论逼近问题的适定性与收敛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应用浑沌动力学研究固化介质中裂纹的传播问题,描述了地震发生的动力学模拟,探讨了利用时间序列的相空间重构问题,最后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简略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内陆地震》2005,19(4):289-291
1.1概述 地震预报属于预报事件发生地点、强度和时间问题,实际上也是现代地球动力学问题。如果熟知了认识地球动力学过程物理本质的方法学,那么,预报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相似文献   

5.
单桩基础在元限层地基中的横向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东港城市双线公路隧道的建设为背景,论述了隧道的支护类型,参数选择,洞室稳定等问题。此外,还就塌方处理,爆破方案,工程质量检查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迟振才  郑雅琴 《中国地震》1994,10(2):191-196
中国面波震级研究迟振才,陈俊杰,张兴科(中国长春130117净月地震台)郑雅琴,陈凤学,陈才(中国长春130022吉林省地震局)多年来,对于我国利用现行公式测报的Ms的讨论,主要集中在水平偏高问题上。这当然是其中的主要问题,但同时也还存在其他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量子退火最优化与地球物理反演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量子退火最优化方法的思想是基于模拟退火方法发展而来的,但利用的是量子跃迁隧道效应的机制,这和模拟退火基于热力学的退火原理是不一样的.本文首先概述了量子退火和模拟退火的区别所在;其次主要论述了量子退火在最优化方面的应用发展情况,比如伊辛自旋玻璃问题,旅行商问题,布尔可满足性问题等,讨论了具体测试问题中量子退火方法的应用情况以及和模拟退火方法的比较;随后对基于量子退火方法的地球物理反演原理和方法做了相应的阐述,讨论了不同参数比如温度、横向场的设置,比较了处于不同的横向场和势能状态的概率大小问题;最后就量子退火方法在地球物理反问体中的应用前景以及存在的问题做了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8.
固体介质中非线性波的能量初探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能源问题与勘探问题的密切关系出发,提出进行深入的非线性波研究的必要性——进一步提供可靠而详实的地质资料,以解决实际地质问题.说明了非线性科学与非线性波动的关系和特点,非线性波动是非线性科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而地球本身的特点也决定了非线性科学是解决地质问题的重要基础.回顾了波动理论的研究历程及当今国内外非线性研究的进展情况.通过上述认识,提出了非线性波动问题中能量的重要性,然后分别从震源与冲击波的形成,界面处的能量分配,介质中能量的衰减,波的相互作用四个方面讨论了非线性波的能量问题.通过对能量问题的讨论,进一步讨论了影响非线性波能量的因素.从能量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以后进行固体中非线性波研究的重点.最后对非线性波在地学应用中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西部地下水资源勘查不再是单纯的地理、地质和水文方面的问题。由于地下水的深赋存性质,决定了西部地下水的勘查与油气勘探一样,是深层的地球物理问题。地下水研究所涉及的基础地质问题、地层的含水性问题和水质问题是目前地下水水文地质研究的关键。这三个问题的有效解决,必须依靠勘探地球物理方法技术的有效运用和新方法、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本文在阐述地下水水文地质研究现状和面临问题的同时,就目前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发展水平和在西部的发展状况,以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为例,提出了利用已有物探资料为地下水勘查服务的地球物理解决方案,从理论方法上证明其可行性,并提出了建立示范区研究的必要性,以期对目前正兴起的西部水资源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近年大震震害现象与工程地震问题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近年来的几次大地震给人们瘤上了一些值得进一步思考的地震现象,这些现象给工程地震问题研究的发展以启示,也为工程地震问题研究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文中粗略地分析了这些地震现象所揭示的工程地震问题,对工程地震中一些问题的研究与发展提出了看法,这些问题包括近源地震动的估计、场地效应及断层效应、地震地面永久变形、地震动衰减关系、地震影响场等。  相似文献   

11.
再论汶川大地震与深部气体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汶川地震震中幸存者对地震事发现场的口述,汶川地震应是深部气体突出、爆炸而引起的.卫星热红外异常观测以及众多地震的宏观异常的观察与分析均证实了上述观点是正确的.国内外一些学者对地震与气体的关系的论述值得引起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地震旅游资源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我国地震旅游资源的概况,论述了我国现存的主要地形地貌震迹、古建筑、现代建筑震迹遗址及地震碑刻、地震纪念馆的旅游功能。最后,对重要的地震旅游景点作了较详细的论述,并提出开发利用这些旅游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外几次重要地震预测与预报结果之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钦忠 《地震学报》2014,36(3):500-513
简述了地震预测的方法与类别, 回顾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几次重要地震预测预报实践特别是地震短临预测预报的情况, 从中凸显了地震短临预报的困难以及对挽救生命的重要性和社会需求的紧迫性. 通过对上述国内外一些大地震预报预测(海城地震、 唐山地震、 日本地震、 美国帕克菲尔德试验场的地震预报实践和汶川地震等)的成功与失败的解读, 试图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地震预测与预报, 尤其是地震短临预测与预报虽然困难, 但并不是不可能的, 事实说明它存在着很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对姚安M6.5地震极震区(Ⅷ度)及姚安,大姚,南华和牟定等县城内的建筑物与结构物的震害做了系统的调查。作为系统研究这一,叙述了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多层砌体,底层框架,砖木结构,土木结构各类房层,单层厂房及砖砌塔的地震破坏现象,分析了建筑物的地震震害特征及对建筑物震害加剧的主要影响,讨论了地震区域城镇建设中防震减灾应重视的问题,以及经验和教训。这对今后多震区的城市规划,建筑物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王炜  陆远忠 《地震学报》1991,13(3):328-337
本文将专家系统技术中的 MYCIN 不精确推理方法推广应用到地震学方法的综合预报中,给出了一套确定各类可信度,对异常证据进行相关改正及其计算发震综合信度的方法.并据此利用华北地区1966年以来的18次震例在各阶段的地震学异常进行了检验,求出相应的发震综合信度.最后对应用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就库尔勒台用高精度RZB - 1型宽频带数字应变仪先后在 5 0 0km范围内记录到的几次较典型的MS5 .5左右地震的前兆异常作了初步分析与探讨 .结果发现 ,震前测值曲线异常形态虽说各有所不同 ,但却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固体潮畸变 ,应变速率加快 ,易出现临震突跳 ,应变阶跃等 .根据这些特征 ,我们对 1 993年 2月 3日和静MS5 .7地震、1 993年 1 0月 2日若羌MS6 .6地震和 1 996年 1月 9日沙湾南MS5 .4地震作了不同程度的预报 .  相似文献   

17.
易县地震台形变资料对汶川8.0级大地震的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易县地震台数字化形变观测资料分析汶川8.0级地震时出现的同震形变响应和震前一些测项的异常变化。各手段出现的地震扰动、同震阶跃具有共同特征,反映了当地应变场在地震影响下产生的波动及调整过程;部分测项震前出现的异常变化与地震发生时间较为吻合,可能包含一定的前兆信息。  相似文献   

18.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和2010年玉树大地震将许多县城夷为平地。为纪念这特定的历史事件,一些受地震破坏的建筑物和文物建筑遗址被定位为地震遗址,需对其进行抢险加固。本文以北川老县城K06商住楼和玉树县格萨尔宾馆为例,介绍了地震遗址的破坏情况,分析了破坏的原因,初步探讨了地震遗址的加固方法。  相似文献   

19.
断层附近强地震动半经验合成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对利用经验格林函数法合成断层附近的强地面运动等问题做了初步研究。基于云南施甸5.9级主震和余震强震观测记录和本文提出的移动窗技术对断层附近的主震记录进行了分析识别,发现大震的Asperity(凸凹体)与小震在时程和Fourier幅值谱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从理论上,可以解释为这种小震视为大震Asperity的“种子”,大震的Asperity是由这些“种子”发育而成的。在此基础上合成了云南施甸距震中仅为1.1公里的主震记录,同时也提出以断层附近小震作为经验格林函数存在着一些缺陷。  相似文献   

20.
安方明 《高原地震》2009,21(2):28-31
地应力观测是目前我国进行地震前兆观测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汶川地震前刘家峡台地应力观测资料,通过分析,获得汶川地震前刘家峡台地应力观测资料的异常特征,解释了汶川地震的震源机制。对现有地震预测方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