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婉庆 《地理教学》2011,(22):21-22
虽说高中地理教材是百家争鸣,各有千秋,但无论是哪个版本,迎接高中新生的都是自然地理,而且开篇都不约而同地展示了“宇宙与地球”这一知识体系。该章节的知识点繁杂琐碎,需要理解的程序性知识不少,应该识记的陈述性知识也颇多。陈述性知识主要表现为言语信息,学习的难度不在于理解,而在于记忆和保持,教师若单纯按照教材的编写讲起来会枯燥无味,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更加觉得松散难记。  相似文献   

2.
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广义知识来看.地理知识可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三类。陈述性知识主要是有关“是什么”的知识,可以被直接描述,像地理名称、概念、事实等方面构知识.如“中国的首都在北京”、“中国的疆域和面积”等。程序性知识是一种具有逐层递进性的系列知识,与认知过程的逐步深化相关或与解决有关的地理问题相关联,主要回答有关诸如“其结果如何”、“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结果”等问题的知识。  相似文献   

3.
李鑫林 《地理教学》2010,(24):16-17
知识教学的前提是弄清知识的类型和教学的目标要求,在此基础上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甚至高效。按照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方法,地理知识可以划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不同类型的地理知识,其教学目标不同,教学策略也应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4.
尹继文 《地理教学》2015,(2):35-36,46
一、提高相关陈述性知识的结构化水平知识结构即知识间互相关联的方式。理想的学科知识结构,不仅反映学科研究对象本身的"事物结构",而且能促进学生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结构具有较知识点更强的迁移力,原理的迁移有赖于是否能掌握"结构"。学科知识的结构,能引发联想,帮助学生展开回忆,并促进知识在超越本初情境的思维中被运用,解决许多看似生疏但实际密切关联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发现结构、灵活运用结构和结  相似文献   

5.
一、总述知识停留于书面认知,能力则重在活学活用,但知识与能力相辅相成应是大家的共识,只不过知能转化的机制,目前尚无定论,对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最有可能转化为能力,这涉及到对知识与能力划分的不同视角,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从目前我们考试要求角度,我们可以把地理学科知识大致分为陈述性知识(又分事实性知识、原理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事实、概念、原理、规律  相似文献   

6.
邓征宇 《地理教学》2010,(19):56-57
对于生源基础好的学校来说,学生学习习惯好,领读法的复习方式可能是多余的。确实,领读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办法了,可是这么“笨”的方法却成了我组织学生复习的重要选择。我认为,领读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至少有以下几个好处。①学生学习习惯差,不想用教材,也不会用教材,造成地理学科的知识体系薄弱,学科语言能力差(其它学科也一样),所以在考试的时候,出现知识掌握不清楚,表述口语化严重,语无伦次,  相似文献   

7.
一、知识分类学习论 自二十世纪60年代认知心理学崛起以来,许多认知心理学家对教育领域的一些核心问题如智力、知识、技能和能力等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涅教授提出了著名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把学习的结果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奠定了知识分类的理论基础。后来,其它教育心理学家如安德森、梅耶等人在加涅的知识分类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在教育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情景教学”是指通过创设含有真实(或仿真)事件或问题的情景,使学生在主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或合作地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创设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在快乐的环境中进行合作、探究学习,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结合《历史与社会》特点,进行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9.
李毅 《地理教学》1992,(6):16-16
一、温故导新,复习提问。在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基础之上进行提问复习,所提出的问题是上一节课或以前学习的重要内容,与本节新知识的学习又密切相关。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掌握旧知识的情况。这一环节具有承前启后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测量法对216名高中地理教师学科知识的状况进行测查,结果显示:高中地理教师对学科基础性知识中的地理名称、地理分布、地理数据、地理规律等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而对地理概念、地理景观、地理成因、地理特征等知识的掌握有所欠缺;对学科历时性知识中的地理学思想史、发展趋势和前沿领域等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地理发现史和地理图籍史;对学科认识论知识中的整体性思想、地理调查法、地理野外考察法、地理实验法等掌握情况不够理想;高中地理教师学科基础性知识、学科历时性知识的掌握情况在不同发展阶段存在显著差异,而学科认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差异并不明显。据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高中地理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科知识的重要性,注重不断更新学科知识;不同发展阶段的高中地理教师在工作中应加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高校的地理科学专业需要开设《地理科学导论》、《地理学史》等课程;教师培训机构应当注重开设高中地理教师学科知识的相关课程。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县各学校一般都是按照三个轮次安排地理复习,二轮复习是在一轮系统复习的基础上的巩固性整理和升华性提炼学科精髓的高级学习阶段。经过二轮复习使学生建立起适合自己的知识体系,达到知识的有效迁移,使学生在知识上、能力上更加适应高考。因此,如何搞好二轮复习,对于提高高考成绩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简述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仿照科学家探究未知知识领域的途径,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由教师创设问题,以问题的出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体意识,使学生自己发现知识,掌握技能,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是以问题探究为核心,学习者围绕科学性问题展开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13.
一、试题分析 2008年高考文综卷地理部分部分(全国卷乙),试题突出了对地理主干知识、基本技能、思维能力,尤其空间思维区域定位能力的考查。通过学科内、学科间的知识综合,不仅考查了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掌握情况,而且强调了知识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4.
高中地理被学生称为"文科中的理科",因为自然地理涉及较深层次的地理成因、地理规律、地理原理,存在的难点较多,学习难度相对较大。本文把高中阶段自然地理内容拆分成45个知识点,设置4个区分度,划分3个类别,编制调查问卷后分别对教师和学生展开调查。统计结果表明:高中师生对自然地理知识难度的认知总体相当,但学生的认知难度低于老师(即和老师对比,学生认为较容易);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难度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高中自然地理容易的知识点主要集中于陈述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困难知识点主要集中于程序性知识,但师生认知总体有较大偏差;师生对高中自然地理知识的难度认知总体相当,但存在部分知识难度认知极不吻合。本文依次从知识难度中认知的主体、客体、载体三个方面对师生认知差异的原因展开分析。最后对自然地理知识教学的难度调整给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5.
蒋菁 《地理教学》2014,(16):7-9
在研究学科教学知识(PCK)概念及内涵的基础上,“地理学科教学知识”界定为: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法知识在地理教师作用下的特殊整合,包含五部分:地理学科的知识,地理课程的知识,关于学生的知识,教学的知识,地理教师对“我”认识的知识。以此探寻地理学科PCK的建构意义:1.有利于高效地理课堂教学的形成;2.有利于地理学科的科学合理发展;3.有利于学生地理知识价值意义的学习;4.有利于地理教师自身的发展;5.有利于新课程的真正实施与改革深化。进而寻求地理学科PCK的建构策略:1.关心地理科学发展前沿,关注地理学科知识的价值取向;2.深入学科课程系统,拓展地理课程学科视域;3.以生为本,建构“学生指向型”地理教学;4.回归地理本真,探究“过程性”教学策略;5.加强自我学习,研修地理“自我”型教师。  相似文献   

16.
“地壳和地壳的变动”一章,涉及到地质学概念和物理学知识等。地壳的变动又是在漫长的地质时期和广阔的空间中进行的,凡们根本不可能看到它的全貌。部分地质现象、鉴于中学课时安排和地区条件所限,也不可能实地考察。因而本章不少内容是教学中的难点。如何将这些抽像、难于想像的理性知识变得易于学生理解掌握?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17.
快速、有效地阅读是获取知识、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每一门课程都需要关注的问题。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根据学科特点,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自学课本知识,图文结合、掌握读图技巧,在探究思考中深化阅读分析能力等,不断在教学中渗透阅读方法,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8.
双语教学正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越来越多的地区和学校已经实施或准备实施双语教学。积极探索学科双语教学,使学生学会英语语言知识以外的学科专业英语知识显得尤为重要。相对一般的学科教学而言,学科双语教学通常肩负着双重任务:一是学习学科知识,二是将英语作为教学语言,提高学生英语能力。因此,目前在中学实验的地理双语教学,其课堂教学目标一般应包括地理学科目标和语言目标。  相似文献   

19.
论产业集群的知识协作机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产业集群的知识协作机制包括:信任机制和知识共享机制。其信任机制表现为:集群信任的形成是企业个体(或私人)的内在利益诉求的必然结果,也是集群环境下市场选择与市场竞争监督的“社会实施”的产物;其知识共享机制表现为:集群的空间集聚与信任特征创造了“面对面交流”的有利条件,集群的社会文化特征促进集群整体默会性知识的扩散与共享,集群的网络特征加速知识外溢与创意流动,为群内企业工作人员的知识开发与创造构筑协作平台。  相似文献   

20.
易桂芳 《地理教学》2010,(12):50-51,44
认知冲突指的是认知发展过程中,原有概念(或认知结构)与现实情境不相符时在心理上所产生的矛盾或对立。认知冲突是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存在某种差距而导致的心理失衡。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的建构不能由他人代替,而在于学生自己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反复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形成和调整自己的经验结构。认知冲突正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而提出的,它是促使学生知识建构的契机和动力。高中地理教学中设置认知冲突,能促进师生互动,促进学生的知识的建构和注意力集中,能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