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基嘉 《气象学报》1959,30(4):362-375
本文扼要地叙述了苏联著名天气气候学家格·雅·王根盖教授所创立并为阿·阿·格依尔斯教授所发展的大型环流长期预告方法的原理.目前这个方法正用于苏联两极研究所编制季节、月和两个基本天气过程的中长期天气预告,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本文附录中刊有北半球环流型逐年逐月的资料,可供我国长期预告工作者参考应用.本文是根据格依尔斯教授在苏联列宁格勒水文气象学院笔记以及这个方法的有关文献写成的.  相似文献   

2.
张家诚 《气象学报》1963,33(4):562-562
“长期天气预告原理”是苏联吉尔斯在列宁格勒水文气象学院多年来致授长期天气预告课程的讲稿。 在这本书里,作者力图将长期预告当作一门学科来论述。例如,全书以超过一半的篇幅讨论大气环流问题,在这里全部论述都是针对长期预告的需要,与大气环流一般介绍有所不同,其中  相似文献   

3.
最近新书     
长期天气预告原理 A.A.吉尔斯著 章基嘉譯 在近十余年来的世界文献中,这是一本较全面地概括了各种长期天气预告方法,并把这些方法与大气环流的现代观点紧密联系起来的综合性论著。 全书共分为二部分,第一部分叙述长期天气预告所必需的大气环流知识,其中包括大气环流的多年平均特征、决定大气环流性质的基本因子、南北半球大型天气过程的类型、不同地区的天气和环流的基本特征、大气环流的多年变化等。笫二部分系统介绍了世界各国现行中长期天气预报方法,其中群细地叙述了苏联模尔塔诺夫斯基、王根盖姆学派  相似文献   

4.
伍荣生 《气象学报》1959,30(2):165-172
在本文中,作者为了避免500mb 位面是无辐散的假定,引用了在大气顶 P=0处高度 H随时间变化很小,而且此位面几近于一个平面的假设,经过一些变化后,便得出了500mb 形势预告的方程,这个方程与正压涡度方程很相似,尤其当柵格取得小些时(例如600km),这个方程便较接近于正压预告方程,但二者是有本质上的区別的.于此文中,作者并指出在正压模式中,柵格取得小些时,可以得到较好的结果.从实例来看,这个方法是有些成功的.  相似文献   

5.
杨鉴初 《气象学报》1953,24(3):100-117
一.引 子 近代气象学的发展,在长期预告的方法上有许多改进。总括起来,长期预告的方法可以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可以称做指标关联法:就是采用某一个别的自然界物理现象来做指标,研究这个物理现象同一些气象要素的关联,试作长期预告。像阿波脱(C.G.  相似文献   

6.
前言当前,天气预报资料来源虽然日趋丰富,数值预告产品和天气诊断产品也日趋完善,但社会发展对夭气预报业务的要求却越来越高,粗网格的数值预告产品和天气尺度的诊断产品巳不能适应这种需要,尤其在对地、市级气象台的天气预报水平上更显示出它们的不足。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研制并运行成功了有限格区域前提下的任意格距物理量诊断自动化系统.该系统整个流程基本上实现了自动化,且易移植,利于他人引用。  相似文献   

7.
杨鉴初 《气象学报》1953,24(2):60-67
1.预告龙卷风发展的经验方法(An Empirical Method of Forecasting TornadoDevelopment.By E.J.Fawbush,R.C.Miller,L.G.Starrett,P.1—9)。本文简要地讨论了美国龙卷风的频率分布,并说明预告其严重的地方性风暴的一个经验方法。即应用空气柱的稳定性湿度和风在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的分布,寻出其经验特性,预告这些风暴的形成。本文从天气的观点出发讨论一个典型龙卷风的发展,並简要地说明了一次少见的情形以及三十五次实验预告的核对。  相似文献   

8.
廖洞贤 《气象学报》1956,27(2):153-166
在本文中作者给出了用图解计算500毫巴24小时形势预告图的方法和实际操作步骤。应用这个方法作者计算了三张500毫巴预告图,结果和实况还大致相似。  相似文献   

9.
1986年元月,喀什气象处业务科与气象台联合举办了一个“进一步推广应用数值预报产品”的学习班.在学习班上,除了学习数值预报产品的制作原理以及各种应用方法外,主要的是制作了一个春季降水分型天气动力统计模式. 这个模式与我台1983年制作的冬季降水天气动力统计模式有所不同:①这个春季降水模式是分型的;②因子的选取不尽相同,例如,选入了卫星云图、物理量预告图上的  相似文献   

10.
陶诗言  廖洞贤 《气象学报》1954,25(4):233-251
自从第一次全国气象技术会议后,苏联的平流动力分析法已开始在国内各预告单位陆续应用起来.中央气象台的预报工作同志在学习苏联的号召下,首先学习平流动力的理论部份,並以“锋生与高空变形场的改变、“气旋与反气旋的发生与发展”、“变压变高的平流动力理论与应用”等书为主要参考文件,同时,我们在日常天气讨论或预告工作中将学习所得的一些规则结合实况试用.  相似文献   

11.
《气象》1981,7(12):45-47
天气不同纬度大气谐波的相互作用和寒潮天气“·,.··”·…(1一2)北半球气压场背景的长期预报··一·····“·“···.’·“…(1一劝天气分析预报中的时空尺度问题”············”“…(1一8)长期温度预报召阿戴(Adom)”方法的应用……(l一功)太阳黑子活动对相关稳定性的影响··t.···“·,.·.’一(1一13)冬春季冷暖洋流对我国沿海低空大气的影响”··”二(1一25)寒潮天气过程预报”·”···”···”·”·“···”·”···”·”…(2一2)低层赤道高压形成和结构的初步探讨··”·”·“··”“一(2一…  相似文献   

12.
日本中期模式数值预告均在周一、四发布,这样限制了我们发布中期预告的时间。我们试想通过72小时日本数值预告制作第三天降水、温度来达到每天可以发布中期预告与修正要素预告的目的。下而的工作就是建筑在这个基础上的。对72小时日本500百帕和地面预告图的27个格点资料和 B 模式16个格点高度资料(图1)进行优选因子,最后通过权重集成数学方法进行预报。  相似文献   

13.
长期天气预告的物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长望 《气象学报》1936,12(10):545-559
“云掩中秋月,雨打上元灯。”“重阳无雨一冬晴。”这两句天气俚谚,很明显的告诉我们,长期天气预告并不是十分时髦的问题。千年前的农民和诗人对於这个问题早就有了深切的注意和相当的认识了。他们凭著经验的提示,诗兴的焕发,作了许多关於这类的俚谚,为的是要诱掖後人们注意天气的前後相互关系。这些天气俚谚是否能够兑现呢?这个问题恐怕是许多人要问的。严格的讲,这类的俚谚大都没有兑现的可能,他们的普遍流行,只不过是表示一个农业国家的  相似文献   

14.
傅抱璞 《气象学报》1958,29(2):63-72
本文首先详细地研讨了苏联学者谢赫特尔公式中各个参变数在没有直接观测的情况下如何确定,然后作者根据一些推演得到了一个计算可能最大冻结深度与可能最低土温的方法,应用这个方法作者计算了一个北京的例子,结果和实际情况很相符合.  相似文献   

15.
一、自然天气周期及其预报问题自然天气周期的概念是苏联学者穆尔坦诺夫斯基首先提出的.所谓自然天气周期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天气区域内,对流层中天气过程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保持相对不变的一段时间.那么,何谓自然天气区域呢?简单地说,在北半球范围内,一定地理区域的天气多数是由某些特定的大气活动中心和长波系统相互作用而造成的.如亚洲区域的天气主要是冬季西伯利亚冷高压和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及乌拉尔高压脊和东亚沿岸低槽相互作用的结果.可见自然天气区域是指这样一个地理空间,在这个地理空间内,天气的发生或发展是受某些大气活动中心和长波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详细地介绍了当今夏季强降水和强凤预报的自动化方法。这个方法是建立在对苏联水文气象中心的天气-流体动力学模式预报参数进行统计解释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如何充分应用数值预告产品进行区域的或局部地区的天气预报和要素预报,区气象台预报员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本文介绍的是应用48小时地面数值预告图中的气压场和850hpa的温度场,来制作乌鲁木齐的降水预报.具体做法是:通过对地面气压场和温度场中所选格点值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寻找其格点的变压差及变温差与乌鲁木齐降水量的相关关系,然后,利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作者在“一个修改的σ坐标初始方程”北半球模式的基础上发展全球大气模式的第一个报告.文中给出了这个全球格点模式方程组的基本计算方案;并对一个全球大气形势预报的实例进行了分析,与半球模式预报的结果作了比较,讨论了有关超长波的预报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近三十年我国季风气候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概况季风是气候学上一个重要问题,我国位于世界著名的季风区,洪涝、干旱、严寒或酷暑等各种灾害性的天气气候现象都与冬、夏季风活动有密切联系。这个课题早在1916年就受到竺可桢的重视,并发表了其《中国之雨量及风暴说》及《东南季风与降水》等论文。三十年代涂长望等研究《中国天气与世界大气的活动及其长期预告、中国夏季旱涝的应用》及《中国夏季风之进退》等,前辈这些研究对以后的工作都有很大的启发性。直到五十年代中由于高空资料的增加,才使得东亚季风问题有了比较系统的研究。高由禧等在综合评述了各国气象工作者对季风问题的观点和方法后,提出了对季风问  相似文献   

20.
黄嘉佑 《气象》1988,14(5):3-8
复经验正交函数(CEOF)是在1983年由Barnett提出的。它在长期天气过程分析中是一个有用的工具。本文综合介绍和评述这一方法在这个领域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