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本文总结了2004—2022年间对中国艰苦边远地区范围和类别划分的管理理论认识。作为一种地理学理论探索,首先聚焦中国艰苦边远地区存在的地理学基础及其发展可能性。在方法学上,研究了区域产出与区域特征要素的关系,从自然地理环境、交通区位、社会发展等方面界定了地理学三大本性内涵,科学地构建了区域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开发了相关地理信息科学数据挖掘方法。研究得到的重要发现是,在现代区域发展中,区域第一地理学本性依赖的第一类地理要素,其重要性接近70%,区域第二地理学本性依赖的第二类地理要素的贡献率接近17%,正在发展的第三次产业革命依赖的第三类地理要素贡献约达到了13%,验证了第一本性的地理要素在区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意味着区域发展面临第一本性地理要素的锁定效应和地理工程改造的必要性,要实现区域创新发展需要依赖三个地理本性的进化作用。当前中国区域发展到了需要重点提高人均受教育水平、发展区域信息化能力的社会创新发展阶段,其政策关键是推进区域新型城镇化和提升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
陈彦光  刘继生 《地理科学》2004,24(3):257-263
所有科学的主要任务都是建立数学模型,如果地理学想要发展成为一门标准科学——而不是走"例外主义"的道路,根据简单的逻辑法则可以判断,地理学的主要任务也是建立数学模型。现代科学研究的方法包括数学理论、实验室实验和计算机模拟,其中数学方法和模拟实验必将是地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至于实验室实验,可用调查取证进行有限度的补充。未来地理研究的数学规范化和定量分析主要借助后现代数学工具(分形几何学和混沌数学等),而模拟实验则需要倚重仿生数学理论和模型。  相似文献   

3.
西方经济地理学关系范式与演化范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伴随着国际经济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和社会科学理论的多元化,近20 多年来西方经济地理学出现了多种理论转向,为解释新的经济活动空间现象提供了多维视角.其中,关系转向和演化转向的研究近来显得格外活跃,都试图建立自己的理论框架,并形成了关系经济地理学和演化经济地理学两种理论范式.两种范式在一些理论假设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对二者的比较研究却十分少见.为了更加透彻地了解两种范式的理论内涵,在对两种理论范式的产生背景、主要观点和核心概念介绍的基础上,从理论假设、核心问题、核心概念和理论构建等方面对两种范式进行了对比,进而分析了西方经济地理的走向及对中国经济地理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陆大道 《地理学报》2022,77(6):1291-1298
本文从5个方面叙述了笔者对当今部分地理界学风与创新文化的观察与认识。第一,基于地理学方法论,阐述了地理学的理论观点与概念判断都是来自对地球表层实际存在的客体的运动特征与空间投影的变化轨迹的观察、分析与概括;第二,结合实际,指出了“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知识积累与运用观对学者们的重要性;第三,对科学创新及如何实现创新提出了新的观点;第四,探讨了如何正确处理科研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第五,提出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研究要面向咨询。  相似文献   

5.
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K92005031915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的发展形势:视察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时的讲话=Currentdevelopmentsituationongeographical sciencesandresourcesresearch/路甬祥∥地理学报.—2005,60(3).—355~360中国科学院路甬祥院长于2005年2月22日视察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并在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的讲话.路院长在讲话中就地理学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问题;当前地理学研究中的水资源、城市化、区域发展、温室气体排放和自然灾害等问题;以及地理学研究中的研究所发展方向、科研管理体制、地理信息技术发展、野外观测实…  相似文献   

6.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出了一些地理模型教学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将模型演示转成图;第二步按图演示模型;第三步图图转换。下面结合九年义务教育《地理》(七年级)“地球公转”的教学内容,介绍地理模型教学三步法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7.
地理计算是地理信息科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主要研究地理信息科学的方法学问题, 内容 包括建模、算法、计算体系和一般方法学问题。本文介绍了地理计算的五个前沿问题: (1)地学数据 挖掘从地理学问题出发, 对各种数据作地理学的模型处理和结果计算以发现地理知识; (2)空间运 筹在地理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它的算法更加简单严密、精度也更高; (3)多自主体系统模拟已经 成为地理学科学研究中除归纳和演绎之外的第三种重要研究方法; (4) 离散空间的定性计算是进 行地理空间计算的必要基础; (5)本体论的发展是地理信息科学乃至整个地理学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路甬祥 《地理学报》2005,60(3):355-360
中国科学院路甬祥院长于2005年2月22日视察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并在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的讲话。路院长在讲话中就地理学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问题;当前地理学研究中的水资源、城市化、区域发展、温室气体排放和自然灾害等问题;以及地理学研究中的研究所发展方向、科研管理体制、地理信息技术发展、野外观测实验台站建设、科研领导组织工作、科研人才问题进行了系统而简要地论述。  相似文献   

9.
科学地理学的理论基础及其研究内容与学科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科学与技术是不同的知识形态,科学史研究的地理思潮转向,地理学向“软”的一面转向并关注社会,科学史研究的地理思潮倾向于关注“社会→地理→科学”关系的历史解释,地理学家在科学史的地理解释思想上的贡献等理论基础上,拙文主要阐述科学地理学这一新学科在建构“科学—地理—社会”关系体系上的独特性:①建构关注过去的、现在的及未来的“社会→地理→科学”关系;②践行“以任务带动学科”和“任务学科并重”的地理学发展方略,主要建构“科学→地理→社会”关系;③聚焦于科学活动因素的区域性,注重区域相关性分析方法论。基于这种独特性和地理学方法论精髓,科学地理学研究的内容体系包括:①科学研究及其组织与传播的时空结构;②科学研究及其组织与传播的时空结构与地理环境、经济、技术、社会、文化等结构要素的时空结构及其相互关系;③科学研究及其组织与传播对自然景观、社会景观、文化景观等的影响;④科学研究及其组织与传播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演进的影响。科学地理学的理论基础、建构“科学—地理—社会”关系的独特性和研究内容决定了科学地理学的交叉性、综合性和区域性,这与地理学特征是一致的,促进着现代地理学微观上的“深”化发展和宏观上的“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10.
企业地理集聚与区位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企业区位是理解区域经济转型与空间重构的微观基础。本课程全面回顾了区位研究的理论视角及其发展,归纳总结了企业地理集聚的影响因素、基本假设以及相关的经济地理学议题。最后,从珠三角外资制造业企业地理集聚中寻找微观证据,运用地理空间分析方法与空间模型,探索企业异质性对于FDI区位的现实影响。主要观点如下:一、区位研究的理论视角及其发展企业地理集聚与区位选择一直是经济地理学研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的细胞自动机模型与人地关系的复杂性探讨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刘继生  陈彦光 《地理研究》2002,21(2):155-162
探讨人地非线性关系可以揭示地理系统空间复杂性的许多简单本质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以地理信息系统 (GIS)为技术支持 ,建立以细胞自动机 (CA)为核心的综合集成模型 ,将成为人地关系复杂性研究的主要方向。建议在CA GIS集成技术的基础上 ,一方面引入人工神经网络、进化算法、多重智能体系 (MAS)以及后现代数学分析方法 ,另一方面面向具体研究对象开发包括自然、人文地理要素在内的集成区域动力学模型 ,据此发展智能化综合集成模型体系 ,形成人地关系复杂性的模拟研究实验室。本文提出了开发智能化CA GIS模拟方法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2.
Topology is a central, defining feature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The advantages of topological data structures are that data storage for polygons is reduced because boundaries between adjacent polygons are not stored twice, explicit adjacency relations are maintained, and data entry and map production is improved by providing a rigorous, automated method to handle artifacts of digitizing. However, what explains the resurgence of non-topological data structures and why do contemporary desktop GIS packages support them?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geographical data structures is examined to provide a context for identifying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opological and non-topological data structures. Although explicit storage of adjacent features increases performance of adjacency analyses, it is not required to conduct these operations. Non-topological data structures can represent features that conform to planar graph theory (i.e. non-overlapping, space-filling polygons). A data structure that can represent proximal and directional spatial relations, in addition to topological relationships is described. This extension allows a broader set of functional relationships and connections between geographical features to be explicitly represented.  相似文献   

13.
理论地理学的内涵认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从理论地理学的科学地位出发,介绍了近代理论地理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些主要观点和其所具备的特点,最后对理论地理学的基本内容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14.
Geo-referencing is a key task for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retrieval because it allows unstructured or textual documents (i.e., Web pages) to be associated with geographical locations, which are then used by geo-search engines to index documents and search information by spatial criteria. This work proposes a strategy to extract geo-references from textual documents that combine natural language-processing techniques and co-reference solving heuristics, which in turn can be used to expand a geographical gazetteer. Implicit geographical entities (i.e., those entities referred to by pronouns) are recognized and incorporated into the gazetteer that is updated and used for geo-referencing tasks. Experiments show the promise of the approach to geo-referencing Web pages when dealing with implicit and/or indirect geo-references.  相似文献   

15.
GIS作为新一代地理学语言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胡最  汤国安  闾国年 《地理学报》2012,67(7):867-877
地理学语言是人类理解、研究、表达与传播地理信息的重要工具, 它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与认识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演进。本文根据地理学语言在结构、功能及其特征方面所发生的变化, 结合地理信息本体论、认知论和语言学理论, 总结了GIS 语言的定义与基本属性, 阐述了GIS作为新一代地理学语言的本质特征、结构、功能以及内容体系, 明确了其在地理学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GIS语言实现了地理对象的语义定义、特征抽象、行为表达和时空运算处理过程的高度统一, 是地理学语言的高级形态;通过分析GIS 语言所具有的抽象性、系统性、严密性、确切性、层次性等基本特征。认为GIS语言的概念与体系结构的形成, 将推动地理学及地理信息科学的发展。文中从数字技术的影响、学科范式的转变、发展导向和地理表达能力四个方面对GIS语言的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城市地理分形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57,自引:7,他引:57  
刘继生  陈彦光 《地理科学》2000,20(2):166-171
简要地回顾了城市地理学的分形研究历程,重点介绍了国内分形城市和城市体系的研究成果,对比了中外有关研究的异同,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论述了城市地理分形研究的意义和前景。  相似文献   

17.
基于位置感知设备的人类移动研究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每个人在地理空间内的移动看似随机而没有规律,然而一个较大规模人群的移动却隐藏着特定的模式。为了研究某些地理问题,如交通、疾病传播等,可以从个体行为出发,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发现人类移动模式,并构筑基于个体的模拟模型,从而建立微观和宏观之间的桥梁,并支持相应的决策过程。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一方面改变了人们的空间行为模式,另一方面使得基于位置感知设备获取海量人类移动数据成为可能。近年来,上述研究一直是地理信息科学及相关领域的热点,该文对此进行了总结和评述。  相似文献   

18.
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在地理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段学军 《地理科学》2002,22(5):592-598
虚拟现实是一项涉及计算机图形学、人机交互技术、传感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综合集成技术。它用计算机生成逼真的三维视、听、嗅觉等感觉,使人作为参与者通过适当装置,自然地对虚拟世界进行体验和交互,最终使得参与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在分析虚拟现实定义及软件硬件构成的基础上,提出了虚拟地理环境的概念及其技术实施路线,探讨了现实技术在地理学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以城市体系与水系的分形结构相似性为实例,探讨人文地理系统与自然地理系统的对称性及其破缺特征。首先建立城市人口—河流长度、城区面积—流域面积、 (某一级别的 )城市数目— (某一等级的 )河流数目等测度对应关系 ;然后证明基于中心地理论的Beckmann城镇等级—规模模型与 Horton水系构成第一、第二定律数理同构,关于城市人口—城区面积的异速生长关系模型与关于主河道长度—流域面积的几何测度关系模型以及 Horton水系构成的第二、第三定律数理同构 ;进而提出 :城市体系与水系分形结构的相似性实质上是自然—人文地理系统的对称性,只是这种对称关系存在一定程度的破缺,地理系统的演化目标之一似乎是要重建大自然的对称律。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Many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offer the possibility of converting vector data to raster data and using the raster pattern for analysis. This conversion process is already well known and has been used for many years. This paper shows how a selection of eight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convert vector test data to a raster pattern. Each system handles this process in its own way, giving results that differ both in number and in the location of assigned raster cells in the raster pattern. The results of the conversions are compared with a desired raster pattern based on five simple principles. Suggestions are made about standardizing the process of conversion for all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to make it possible to create and exchange data more saf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