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据"福建主要港湾水产养殖容量研究"项目成果,报道了2000~2001年福建15个港湾水体中几种悬浮物质含量的调查资料,讨论了它们的分布状况.这几种悬浮物质含量与养殖生物的生长状况有着密切相关,也是某些生物的营养源,现场调查的结果为计算贝类养殖容量提供了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2.
厦门西海域磷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和环境容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笔者近年来海域的现场观测和有关:(1)磷各种形态的含量;(2)不同形态之间的迁移、转化和贮藏;(3)再生、矿化的动力学过程的实验室模拟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得出的结果表明半封闭厦门港湾水体中磷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水环境容量,主要由悬浮颗粒物的吸附/解吸及生物碎屑的生物-化学分解过程所控制.提出了厦门港湾磷环境容量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中国对虾养殖中的自身有机质污染和急待解决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中国对虾养殖中自身有机质污染现况,以及有待解决的几个问题,并就控制和改善其自身有机质污染的途径方面阐明了以下观点:其一,我国目前普遍采纳单一对虾半精养模式,因该模式阻断了生态系的物质循环路线,引起有机质-微生物-营养盐-浮游植物-有机质之间的恶性物质循环,以及过剩饵料和生物残骸等有机物质沉积量超过微生物分解能力,且不能得到其它生物的利用等原因,使得有机质在虾塘底部大量积累,引起了养殖生态  相似文献   

4.
为了估算福建三都湾网箱养殖区养殖容量,研究了三都湾虾蛄弄网箱养殖区的底质硫化物含量空间分布、变化规律及污染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底质硫化物含量在网箱养殖区内(205~1 377mg/kg,平均值为642mg/kg)明显高于网箱养殖区外部(171~246mg/kg,平均值为209mg/kg).底质硫化物平均污染指数1.78,底质的老化风险级别为4,已达到严重污染程度,老化风险已高,沉积环境已经恶化.  相似文献   

5.
文章依据2011年福建主要港湾水产养殖容量研究的调查资料,分析并评价了兴化湾的环境质量。结果表明:兴化湾的DO、pH值、COD和活性磷酸盐基本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而无机氮严重超标,存在着潜在的富营养化因素。目前由于兴化湾网箱养鱼已超负荷,而养殖面积还在继续扩大,因此必须优化养殖结构,调整养殖种类,通过控制网箱的养殖面积和发展生态养殖,以实现养殖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珠江河流、河口水浊度及其与悬浮体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河流及港湾含有机及无机的悬浮物质,水的混浊程度比较高,因此,浊度与悬浮体的关系最为密切。浊度值直接反映了悬浮体的含量。由于浊度的变化引起物理化学因素、水质环境和生物对元素的吸收与光合作用等一系列的变化是相当复杂的过程,所以,在研究河口和海洋的地球化学、环境化学过程时,对于浊度的探讨就成为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论海水养殖的养殖容量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养殖容量应是一个包含环境、生态和经济等诸多因素的综合概念。养殖容量可定义为:单位水体内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保证应有效益等各个方面都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最大养殖量。合理地利用养殖容量就是要形成一个结构优化和功能高效的养殖生态系统,使所投入的物质得到反复循环、初级生产力得到多途径利用,从而提高生产效益和养殖效益,避免物质的浪费及自身和环境的污染。从养殖生态系统运转的驱动因素来分析,主要靠太阳辐射直接提供能源的系统,如海带养殖系统、扇贝筏式养殖系统等,可称为自养型或自然营养型养殖系统;主要靠人工投饲来提供能源的系统,如对虾池塘养殖系统、吃食性鱼类网箱养殖系统等,可称为异养型或人工营养型养殖系统。这两类养殖系统在生态学上有很多互补性,它们的复合可提高养殖水体的养殖容量。  相似文献   

8.
福建主要港湾的水质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2000年和2001年福建主要港湾的水质监测资料,对福建16个港湾的海洋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福建部分港湾的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超过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局部海域已达到富营养化,要重视和防范赤潮的发生和危害.有些港湾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其综合评价指数在0.43~1.07之间.  相似文献   

9.
费尊乐 《海洋学报》1983,5(5):596-603
海水中悬浮物质的组成及其数量分布状况与海水的理化特性、声的传播以及海洋生产力均有密切关系。因此,进行海水中浮游植物叶绿素含量及悬浮泥沙含量的调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不同水域的海水中含有不同数量的浮游植物和悬浮泥沙。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有限水体迁移模式与生物、化学降解模式相结合,讨论了受潮汐控制的河口、港湾水体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模式,并将模式应用于计算厦门港水体中石油烃含量的分布,其结果与现场调查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1.
福建海水养殖鱼类本尼登虫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海域网箱养殖鱼类本尼登虫病(Benedeniasis)进行了研究,调查发现6种本尼登虫病原,完成新本尼登虫季节感染动态和生活史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鱼群本尼登虫自然感染率平均52.14%,最高感染率达100%。考察结果说明福建海域网箱养殖鱼类本尼登虫的感染和流行与渔区海水温度和降雨量关系最大,福建海域在一年中的6月至10月份是网箱养殖鱼类本尼登虫病感染和流行的高峰季节。  相似文献   

12.
福建闽南沿海养殖贝类体中砷含量的分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钟硕良 《海洋学报》2005,27(6):116-122
通过2003~2004年对福建闽南沿海5种养殖贝类体砷含量的调查监测,对养殖贝类体中砷含量的分布进行了探讨.福建闽南沿海5种养殖贝类体总砷含量为0.65×10-6~4.80×10-6,总平均值为2.09×10-6,其中有机砷和无机砷占总砷含量的百分比分别为61.6%~98.2%和2.3%~38.4%,平均值分别为88.8%和11.2%.在相同养殖区,养殖贝类体总砷平均含量的种间分布差异较小.滩涂养殖底栖贝类体内总砷平均含量总体上高于浅海筏式养殖贝类体的平均含量.福建闽南沿海5种养殖贝类体内总砷含量在泉州湾、湄州湾、东山湾和九龙江口高,在诏安湾和围头湾低,在其余各湾相近.5种养殖贝类体内无机砷的污染指数和总平均值分别为0.05~0.76和0.23,总砷的污染指数和总平均值分别为0.06~0.48和0.21,总体符合国家食品卫生质量标准.养殖贝类体中砷含量与体长之间总体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已经成为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水产养殖的重要产业,其养殖面积和规模在沿海省市迅速扩大,因为淡化养殖技术已基本过关,淡化养殖已开始向内陆发展。L.vannamei经过逐级淡化可在淡水环境中养殖,且在淡水环境生长快,抗病力强,养殖周期短,养殖密度和产量高。中国有丰富的淡水养殖水体资源,淡化养殖前景看好。L.vannamei淡化高产养殖同传统海水养殖有相似之处,表现为水体生物群落结构相对简单,水体生态系统脆弱,易失衡,但也存在明显差别,养殖密度高,盐度低,养殖水体藻类优势种中后期以蓝藻为主,水体严重富营养化。目前国内淡化高产养殖技术不完全成熟,还有一些养殖环节需要继续探索,有些养殖户在没有掌握淡化养殖和水质调控技术情况下,就盲目扩大养殖面积,或随意增加养殖密度,致使淡化高产养殖风险较大。近几年有关L.vannamei养殖和疾病防治的研究报道较多,对淡化高产养殖水体的生态理论研究还不够。作者是在大量调查淡化高产养殖虾池水体理化因子和生物因子的基础上,总结分析高产虾池水体理化因子、生物因子及水体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和规律,初步探讨淡化高产养殖的生态模式和人工调控途径。  相似文献   

14.
福建海水养殖业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棠 《台湾海峡》1998,17(4):482-486
本文分析了福建海水养殖快速发展取得的成就和存在布局不够合理、种质退化等问题。相应提出了开展养殖容量研究,加强对海水养殖业科学指导等5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  相似文献   

15.
福建围头海域深水网箱养殖区污损生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4年3月到2005年2月,在福建围头湾深水网箱养殖区开展污损生物周年挂网调查.共记录污损生物154种,隶属于12个生物门;全年网衣都有污损生物附着,冬季和春季优势种为细枝仙藻、中胚花筒螅和长颈麦杆虫,主要影响网箱内外水体交换,夏季和秋季优势种为网纹藤壶,容易导致网衣磨损,影响网箱安全;各月份附着生物量差异极大,平均附着生物量表层网片449.42 g/m2,最高峰出现在4月份,底层网片580.25 g/m2,最高峰出现在3月份.季度平均生物量表层网片3142.30 g/m2,底层网片6030.97 g/m2;春季表层网衣藻类特别多,中胚花筒螅、网纹藤壶和麦杆虫等数量远大于港湾内网衣或试板的污损生物量,呈现海区透明度大及抗动荡环境的特点,与港湾内网衣或试板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16.
依据2001年福建主要港湾水体中悬浮物质的调查资料,讨论了悬浮物(TPM)、悬浮有机质(POM)的分布和动态变化特征。TPM季平均质量浓度为20.86~22.68 mg.dm-3,年平均为21.50 mg.dm-3;其季节变化为11月最高,8月次高,5月最低。11月最高主要受风浪和潮流的影响。POM季平均质量浓度为3.14~3.36 mg.dm-3,年平均为3.27 mg.dm-3;其季节变化为8月最高,5月次高,11月最低。夏季POM的含量分布主要受生物活动影响。叶绿素a季平均质量浓度为6.01~9.02 mg.m-3,初级生产力季平均为54.9~412.8 mgC.m-2.d-1,都是8月最高,11月最低。浮游植物细胞数季平均为3 563.4×103~24 862.4×103个.m-3,5月最高,11月最低。  相似文献   

17.
湛江流沙湾马氏珠母贝的养殖容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年3月—2009年1月调查分析流沙湾浮游动植物的生物量、叶绿素a含量、初级生产力、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含壳重与鲜组织重的比值、养殖贝类和野生滤食性动物的滤水率、潮间带和潮下带底栖贝类及吊养区附着滤食性动物现存量等,应用营养动态模型和贝类养殖容量估算模型估算滤食性动物的总容量,扣除野生滤食性动物现存量,最终确定马氏珠母贝的养殖容量。结果显示,2种模型估算马氏珠母贝的养殖容量分别为19637.5t和20126.4t,平均养殖容量19881.95t。依据流沙湾马氏珠母贝的通常养殖密度(1.05×105个.hm-2)和平均商品规格(41g.个-1)计算,流沙湾马氏珠母贝的适养面积为461.83hm2。  相似文献   

18.
对冬季南海北部陆架锋区的悬浮颗粒态生物硅(Particulate Biogenic Silica, PBSi)和成岩硅(Lithogenic Silica, LSi)含量进行了调查分析,讨论了悬浮颗粒态生物硅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南海北部陆架区悬浮颗粒态生物硅和成岩硅平均含量分别为059和893 μmol/dm3。生物硅分布与水团关系密切:在营养盐充足的沿岸水生物硅含量高(10 μmol/dm3);而在营养盐缺乏的陆架表层水生物硅含量低(023 μmol/dm3);在两种水团过渡区生物硅含量居中(065 μmol/dm3)并与溶解硅酸盐(Dissolved Silicate, DSi)成显著正相关(R=048,N=44,P=0001,a=001)。此外锋面位置也直接影响生物硅的含量与分布。大部分调查海区被高温高盐低营养盐海水占据,因此导致了调查海区以低浓度的生物硅和成岩硅为特征,且与世界其他海区相比,生物硅含量处于低值区。  相似文献   

19.
养殖扇贝大面积死亡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养殖扇贝大面积死亡的主要原因:养殖量超过了养殖容量,种质退化,赤潮,富营养化,极端的理论环境,疾病等。针对以上原因提出了合理规划养殖面积及密度,推行贝类健康养殖技术;进行扇贝选育种;加强海洋环境监测、病害防治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流沙湾和营盘珍珠养殖区初级生产力和野生滤食性动物现存量等的调查、马氏珠母贝的有机碳含量和滤水效率等的测定,应用营养动态模型和沿岸能流模型计算贝类生产量,并扣除野生滤食性动物现存量来计算贝类养殖容量,再通过食物限制性指标法进行检验.测定的结果如下:流沙湾和营盘珍珠养殖医马氏珠母贝的养殖容量较为接近,每公顷的容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