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海洋学   7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养殖水质恶化及其改善方法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残余对虾饵料对培养缸中不同深度的海水水质的影响,比较了在增氧与不增氧条件下,养殖海水中DO,COD,NH_4-N和s~2含量的变化,给出了曝气增氧及外加H_2O_2,K_2S_2O_8和CaO等方法改善水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王宪  陈于望 《台湾海峡》1996,15(3):265-269
本文根据1992年夏季对湄洲湾水质环境质量调查资料,对该海区海水中油的含量及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湄洲湾夏季表层海水油的含量为5-51μg/dm^3,平均值为19.8μg/dm^3。海水的混合系数较小,高潮和低潮时油含量分布的差异,除了与陆源污染源分布有关外,主要是由水文动力学条件所决定。  相似文献   
3.
关于控制水体中重金属含量的因素,六十年代以来文献陆续有所报导.在海水体系中粘土矿物对重金属的固定作用的研究,较早期的有Chester(1965)的伊利石吸附海水中钴和锌的研究.近五年来又见有Rermers[1]、Murray[2]、Meyers[3]、O'conner[4]、Weijden[5]以及Robin[6]等进一步分别探讨了粘土矿物对重金属吸附作用的影响因素、吸附能力及吸附动力学等问题,其中有的还提出了吸附作用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随着环境科学的发展,重金属存在形态的研究已日益为环境科学工作者所重视。重金属在环境中分布、迁移和转化等化学行为都与它的存在形态密切相关,对生物的毒性效应也取决于它的存在形态。离子态铜的毒性远大于络合态铜,并且铜的络合物越稳定,其毒性越小。因此,如果只测定重金属的总浓度,就难以对环境质量作出正确的评价。环境科学的深入研究,更需要人们了解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存在形态。Florence和Batley(1976)及Florence(1977)提出了较详细的重金属存在形态分类图式。这个形态分类图式利用阳极溶出伏安法(ASV)将溶存天然水中铜、  相似文献   
5.
湄洲湾海域夏秋季水质状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于望 《台湾海峡》1996,15(2):143-146
1992年夏季和秋季对湄洲湾海域水质进行两期的调查研究,除观测主要水文气项目外,重点调查水化学要求,监测项目:盐度、PH、溶解氧、化学耗氧量、生化需氧量、无机氮、活性磷、石油类等。本文将调查数据整理分析。  相似文献   
6.
陈于望 《台湾海峡》1993,12(1):20-24
采用闭合循环实验方法,观测了厦门西港底质耗氧过程。结果显示底质耗氧随时间变化呈非线性,可用指数方程SOD=ρ·exp(—k/t)表示.计算得厦门西港底质耗氧速率均值为405.8mg/(m~2·d)。在底质耗氧过程中,底质释放出有机物质,底质释放COD 速率为93.6mg/(m~2·d),底质耗氧作用与底质有机物质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7.
厦门西海域磷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和环境容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笔者近年来海域的现场观测和有关:(1)磷各种形态的含量;(2)不同形态之间的迁移、转化和贮藏;(3)再生、矿化的动力学过程的实验室模拟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得出的结果表明半封闭厦门港湾水体中磷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水环境容量,主要由悬浮颗粒物的吸附/解吸及生物碎屑的生物-化学分解过程所控制.提出了厦门港湾磷环境容量的模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