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介绍了第13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的概况。内容涉及大会报告和6个专题(工程地震、岩土地震工程、结构工程、生命线工程、综合减灾与社会经济问题以及近期地震的经验教训与地震工程实践)。作者还对目前国际范围内的地震工程最新进展及其发展趋势作以论述。最后,根据对本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的认识,作者对如何办好由中国地震局主办2008年在我国北京举行的第14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谈了一些初步的看法。笔者愿以此文使国内同行对本届大会有一个概略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采用引文计量分析方法对1991—2007年的云南地震期刊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的结果是:总体上看,发文数、引文率、篇均引文量均呈上升趋势,总引文率89.66%,篇均引文量7篇,外文引文占比在15%~35%之间;引用最多的3种文献来源分别是期刊、专著和会议论文;引文核心作者中的中国作者、外国作者的研究方向大体相同;引文核心期刊均是国内地震行业中的优秀期刊或国际顶级的地学期刊。分析研究表明:云南地震工作者的学术信息获取能力与水平正在逐步提高,但距国际水准、国内水准仍有较大差距;一些有地域优势的研究方向是相对容易出成果的优势方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甘肃省永登-古浪高速公路为例,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物探和钻探工作,对高速公路沿线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地层岩性介质、构造地质、地震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研究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对公路沿线分段的工程地质与工程地震条件进行了评价,用以说明复杂长线工程场地工程地质与工程地震条件评价的工作内容和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永古高速公路沿线工程地质与工程地震条件复杂多变,各区段均有特殊的工程地质问题和工程地震条件,施工设计中应根据各段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刊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收录,同时被美国的《地震工程学文摘杂志》、英国《地质文摘》、日本土木学会《地震工程学文献目录》、国际著名联机检索系统STN的ICONDA数据库收录。1《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是学术性刊物。它的任务是反映我国在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方面的科研成果,促进学术交流,为我国防震减灾事业服务。主要读者对象为有关的科学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师生。2本刊登载国内外地震工程学与工程振动方面的学术论文、综述…  相似文献   

5.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9,39(1):I0001-I0001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1年正式创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系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源刊以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源刊。本刊主要登载国内外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方面的学术论文,综述性文章和问题讨论、学术动态等。其内容包括:强震观测与分析;工程结构抗震理论;结构、工程体系的震害调查总结和震害评定;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小区划;岩土地震工程和场地效应;建筑物与生命线系统的抗震性能和设计原理。  相似文献   

6.
通过CNKI数据库对地震工程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首先对文献的综合性进行分析,包括其文献发表年份、文献的研究机构和文献的资源类型;其次对登载地震工程的相关期刊进行分析,包括发表年份、发表期刊和关键词分析;最后对学位论文进行分析,包括其发表年份和类型、关键词的分析等。研究认为:目前地震工程的研究领域成果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研究机构,发表在少数几个期刊上,而研究的核心内容却没有确定,因此其他机构可以发挥在地震工程不同领域的影响力来提升文献数量,从而间接改变论文整体数量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世界地震工程》1995—2000年论文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文献计量学原理,利用数理统计法以1995-2000年刊载的论文作为统计源,对《世界地城工程》载文量、引文、著者等进行了客观的定量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8.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1年正式创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系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源刊以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源刊。本刊主要登载国内外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方面的学术论文,综述性文章和问题讨论、学术动态等。其内容包括:强震观测与分析;工程结构抗震理论;结构、工程体系的震害调查总结和震害评定;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小区划;岩土地震工程和场地效应;建筑物与生命线系统的抗震性能和设计原理;结构地震模拟实验;结构控制技术和智能材料的应用;结构健康诊断;抗震设计规范、标准;地震社会问题;土木建筑、道桥以及水利工程方面的抗震问题等。  相似文献   

9.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1年正式创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系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源刊以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源刊。本刊主要登载国内外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方面的学术论文,综述性文章和问题讨论、学术动态等。其内容包括:强震观测与分析;工程结构抗震理论;结构、工程体系的震害调查总结和震害评定;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小区划;岩土地震工程和场地效应;建筑物与生命线系统的抗震性能和设计原理;结构地震模拟实验;结构控制技术和智能材料的应用;结构健康诊断;抗震设计规范、标准;地震社会问题;土木建筑、道桥以及水利工程方面的抗震问题等。  相似文献   

10.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1年正式创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系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源刊以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源刊。本刊主要登载国内外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方面的学术论文,综述性文章和问题讨论、学术动态等。其内容包括:强震观测与分析;工程结构抗震理论;结构、工程体系的震害调查总结和震害评定;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小区划;岩土地震工程和场地效应;建筑物与生命线系统的抗震性能和设计原理;结构地震模拟实验;结构控制技术和智能材料的应用;结构健康诊断;抗震设计规范、标准;地震社会问题;土木建筑、道桥以及水利工程方面的抗震问题等。  相似文献   

11.
以清华同方全文数据库为信息载体,统计分析了1999~2004年《世界地震工程》被我同期刊、学位论文与会议论文的引用状况。结果表明,该刊共被引981次,在同类期刊中被引次数名列前茅;引用期刊主要足近200种高等学校学报;引用期刊论文主要归类于建筑科学和地震学;引用学位论文的作者单位都是具有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的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世界地震工程》作为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和较强的理论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总结《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32年来的办刊经验,分析期刊服务范畴,围绕期刊办刊理念定位。阐述了提高期刊质量的具体方法,要掌握学科前沿的发展,提高论文的时效性,保证文章创新,把好学术质量关,对科研特色人才群体进行追踪,积极组织约稿等,为学术交流搭建快捷、高效的平台。  相似文献   

13.
On November 16,2007,George C.Lee,the editor-in-chief of our journal-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EEEV),was among 11 people to receive a 2006 Presidential Award for Excellence in Science,Mathematics and Engineering Mentoring (PAESMEM) from President George W.Bush in a ceremony at the White House.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一种不同于传统地震预警方法的新型预警方法。这种预警方法利用数据同化技术对实时波动场进行精确估计,然后再利用基于辐射传输理论的蒙特卡洛直接模拟法对波动能量的传播做数值模拟,并最终计算预警目标区烈度并做阈值判断发出预警警报。整个预警过程无需触发、无需定位、无需测定震级、无需利用衰减关系,较传统预警方法具有明显不同的技术手段,比较有效避免了传统地震预警方法中一系列基于经验统计规律的误差累积和单纯依靠初至P波信息在应对复杂地震时的局限性。本文选择了2011年3月11日日本M_w9.0地震和2016年2月6日台湾M_w6.7美浓地震作为预警模拟震例,分析并论证了本文预警方法在处理网外地震、网内地震以及复杂地震时的预警能力,最终得出本文预警方法在应对网内地震时具有良好的预警准确性和时效性,以及相对于传统预警方法在处理复杂地震时具有较大的优势。最后,总结并展望了本文研究工作的不足之处和有待继续研究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不同频谱特性的地震作用对高速列车振动的影响,本文建立31自由度的机车模型,利用三角级数法生成轨道不平顺。通过在水平、竖直两个方向输入不同频谱特性的三条地震波,主要从频域角度分析总结了不同车速和不同地震峰值加速度下车体的垂直和横向加速度。结果表明,地震对车体横向振动的影响大于垂向;地震动的低频成分居多时,会使得车体振动响应增大。地震峰值加速度对车体振动有较大影响且车速和地震峰值加速度共同控制车体的横向和垂向振动主频。列车运行时,若遇到卓越频率低且峰值加速度较大的地震激励。  相似文献   

16.
九寨沟7.0地震给九寨沟地区建筑结构及非结构构件造成了严重破坏。本文主要涉及调查区域包括漳扎镇、甲藩古城、若尔盖县阿西茸乡、求吉乡及包座乡等。主要调查框架结构、砖混结构、大跨空间结构以及木结构的非结构构件震害。此次调查的结构多数是2000年以后建造,8度设防,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主体结构和非结构构件均未受到影响。在此次地震中,非结构构件大量损坏,破坏主要以框架、砌体填充墙开裂或变形或局部倒塌、吊顶脱落、地板隆起、吊顶设备掉落、玻璃震碎等震害为主。调查结果表明,与以往地震不同,Ⅷ度区内仅有的三个大跨度结构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一个结构出现节点破坏,此次地震中大跨空间结构非结构构件震损尤为明显,非结构构件设备损失最为严重。另一个不同于以往地震震害的是位于Ⅵ度区山坡上的木结构非结构震害明显比坡下要严重一些。  相似文献   

17.
剪切波速被认为是砾性土液化判别的有效指标,为探究砾性土剪切波速的影响因素,设计四因素三水准试验,利用GDS大型三轴-剪切波速设备研究含砾量、相对密度、固结应力和应力比等因素对砾性土剪切波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砾性土的剪切波速与前述因素都有较好的相关性;当含砾量、相对密度、固结应力、应力比等增大,砾性土的剪切波速也随之增大;四个因素对砾性土剪切波速的影响程度与模式存在差异,其中固结应力是最为显著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弹塑性时程分析一般用来评估和验算结构抗震性能,如何选取合适的输入地震动是其中关键工作之一。为给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选取地震动提供合理的参考参数,本文讨论了地震动反应谱参数与结构地震响应之间的相关性。首先建立了6层和7层两个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数值模型,分别对两个结构进行了大量地震动作用下的时程反应分析,并考察了地震反应特点;然后将结构地震响应与地震动反应谱参数建立关系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对RC框架而言,结构地震响应与弹性谱参数相关性较小,与等强度反应谱相关性随标准屈服强度降低而增大,与等延性反应谱相关性随延性增大而增大,而与地震动输入能量谱在标准屈服强度较小时相关性最大。建议RC框架结构在进行地震反应时程分析时,可以参考地震动的弹塑性输入能量谱、等强度速度谱和等延性加速度或位移谱,以选取引起结构不同地震反应水平的输入地震动。本文结果和结论可供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选取合适的输入地震动参考。  相似文献   

19.
The conventional pseudo-dynamic(CPD) and modified pseudo-dynamic(MPD) methods are invoked to obtain the seismic bearing capacity of strip foundations using the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 with a two-wedge failure mechanism.A spectral version of the conventional pseudo-dynamic method(SPD) is also invoked by considering the ground motion amplification factor, to be a function of the non-dimensional frequency λ/B and soil damping. Numeric analyses show that bearing capacity results obtained by the MPD and SPD methods are generally consistent. Both experience the same general reduction in bearing capacity with the increase of λ/B, with successive ups and downs corresponding to soil′s natural frequencies. For 5λ/B10, SPD and MPD results fluctuated between falling above and below CPD results. For λ/B2.5, SPD and MPD results were consistent with attenuation of the shear wave, while for 10λ/B, amplification was exhibited. Results obtained by the CPD method monotonically decrease, due to the fact that CPD fails to inherently consider site effects and damping, and instead and relies on a single factor to consider the ground motion amplification.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不同减隔震措施对短边距混凝土网架平板支座的抗震性能和破坏模式的影响,分别针对不同混凝土边缘距离以及采用不同减隔震措施的四个平板支座缩尺试件进行拟静力加载试验,对平板支座破坏模式、滞回曲线、箍筋应变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平板支座的运动伴随着平动和转动。当混凝土边距不足时,边缘混凝土在压剪作用下,会发生冲切破坏。开长孔支座能较好的释放水平位移,并且对锚栓约束较弱,使其受力较小,从而减轻了边缘混凝土的受力。对采用橡胶垫板的支座,混凝土边缘未发生破坏,原因是橡胶垫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可以释放支座的位移和转角,使得边缘混凝土受力较小。因此,针对混凝土边缘距离较短的平板支座节点,为防止混凝土发生边缘破坏,可采用开长孔支座,但需要对孔长进行合理的设计。采用橡胶垫支座也可避免混凝土发生边缘破坏,橡胶垫板可按照我国相关设计规范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