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花岗岩残积土的胶结特性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引言我国东南沿海一带残积土分布较广,据初步了解,厦门、深圳、香港都有,而且很多是由花岗岩风化残留下来的所谓花岗岩残积土。对这类土的矿物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已见过报导。  相似文献   

2.
汕头市花岗岩残积土的工程特性及路堑边坡稳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子敬 《世界地质》2007,26(2):245-249,253
花岗岩残积土在汕头市分布广泛,具有不均匀性及各向异性、扰动性、软化特性和崩解性。在天然状态下它们具有较低的压缩性、较高的承载力和较大的抗剪强度,但遇水后力学性质显著降低。花岗岩残积土的扰动性通常导致室内试验指标失真,使压缩模量低于变形模量,因此,花岗岩残积土的变形模量和地基承载力应通过原位测试(主要是标准贯入试验)来确定,并为此建立了本区花岗岩残积土地基容许承载力与标准贯入击数的对应关系。同时对汕头市花岗岩残积土路堑边坡失稳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护办法。  相似文献   

3.
许碧铨 《福建地质》2009,28(3):270-272
花岗岩残积土形成过程中,由于风化强度不同,其成分与含量具有明显的垂直差异性,根据福清某地花岗岩残积土化学成分和物理力学特征探讨花岗岩残积土化学成分变化及工程性质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部花岗岩残积土物质成分和结构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东部广泛分布着花岗岩类岩体,经强烈风化作用形成巨厚红色风化壳,其表层残积土的性质与一般流水沉积的粘性土有着明显的差别。通过对北起长春南止湛江14个地区花岗岩残积土的粒度成分、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物理化学性质、微结构形态、孔隙等特征的深入系统研究,阐明花岗岩的风化机理,揭示了花岗岩残积土的基本特点,分析南方与北方残积土特性的差异,解释了花岗岩残积土强度和胀缩性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花岗岩残积土属区域性特殊土,一般具有较强的结构性,准确获得其力学参数是进行基坑等工程设计的前提条件。针对广州地区花岗岩残积土,开展系列力学特性试验研究,包括压板载荷试验、标贯试验以及室内侧限压缩、直剪等常规试验,基于试验结果得到工程中常用的花岗岩残积土力学参数,并进行对比分析及验证。结果表明,由花岗岩残积土室内直剪试验强度参数(黏聚力c、内摩擦角 )计算得到的地基极限承载力以及由室内侧限压缩试验得到的花岗岩残积土变形参数均明显小于实测值;由压板载荷试验反算得到的花岗岩残积土c、 和变形模量E50计算p-s曲线结果与实测结果较为吻合;由标贯试验结果得到的花岗岩残积土E50则与由压板载荷试验得到的E50结果接近,说明压板载荷试验、标贯试验可作为花岗岩残积土力学参数的合理确定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花岗岩残积土基坑支护工程实践及位移变形观测结果表明,残积土中的微裂隙对基坑安全及变形起着决定性作用.通过对花岗岩残积土中微裂隙和充填物性状及其破坏机理的研究,总结出预防花岗岩残积土基坑开挖中的塌方宜采取相应的超前支护措施;处理花岗岩残积土的基坑塌方,宜用砂袋回填并在纵横方向打入钢管或钢筋加固回填体.在计算花岗岩残积土基坑稳定性时,应结合具体情况,以软弱面为滑动面,采用相应的稳定性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7.
花岗岩残积土属区域性特殊土,一般具有较强的结构性,准确获得其力学参数是进行基坑等工程设计的前提条件。针对广州地区花岗岩残积土,开展系列力学特性试验研究,包括压板载荷试验、标贯试验以及室内侧限压缩、直剪等常规试验,基于试验结果得到工程中常用的花岗岩残积土力学参数,并进行对比分析及验证。结果表明,由花岗岩残积土室内直剪试验强度参数(黏聚力c、内摩擦角φ)计算得到的地基极限承载力以及由室内侧限压缩试验得到的花岗岩残积土变形参数均明显小于实测值;由压板载荷试验反算得到的花岗岩残积土c、φ和变形模量E_(50)计算p-s曲线结果与实测结果较为吻合;由标贯试验结果得到的花岗岩残积土E_(50)则与由压板载荷试验得到的E_(50)结果接近,说明压板载荷试验、标贯试验可作为花岗岩残积土力学参数的合理确定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花岗岩残积土水土特征曲线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采用渗析法测定花岗岩残积土的水土特征曲线,详细介绍了渗析法的试验步骤及注意事项,并对花岗岩残积土的水土特征曲线进行了分析。通过试验得到残积土水土特征曲线,无论是干燥段或是浸湿段,下降都较为平缓。花岗岩残积土的进气值较低,仅为10kPa左右,而土体残余含水量较大,为20%左右,说明花岗岩残积土持水能力较强。文章还对水土特征曲线的滞回圈进行了分析,认为水土特征曲线的滞回圈应该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李江  邓斌 《岩土力学》1989,10(4):31-43
本文首先介绍厦门某地两种具有代表性的原状残积土(花岗岩残积土)室内三轴不排水动力剪切实验所得到的残积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表现出来的诸如周期抗剪强度,动弹性模量以及等效阻尼比等动力学性质及其有关的重要参数;继而分析了花岗岩残积土在周期剪切过程中强度、变形、应力路径及孔隙压力等方面所具有的特点,以图揭示它们的内在规律;最后讨论了残积土周期荷载作用下归一化性状及动强度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干湿循环下花岗岩残积土强度衰减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节性的干湿交替循环作用可使边坡岩土体强度劣化,影响边坡安全性及耐久性。通过室内干湿循环模拟试验,探讨了干湿循环作用下花岗岩残积土抗剪强度随含水率、干湿循环次数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干湿循环下花岗岩残积土黏聚力前期衰减趋势明显,后期衰减趋势减缓,并逐渐趋于稳定;而花岗岩残积土内摩擦角在干湿循环下未呈现明显的变化规律,大小变化不定。在此基础上,采用S型曲线函数对花岗岩残积土强度衰减曲线进行拟合,拟合结果说明S型曲线函数能够较好地体现花岗岩残积土黏聚力随循环次数的衰减规律。研究成果对进一步揭示干湿循环下闽东南地区花岗岩残积土强度劣化机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华南钨锡稀有金属花岗岩的岩石化学和矿物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华南钨锡稀有金属花岗岩的系统研究,将其划分为四类含矿花岗岩,它们构成了一个有成因联系的成岩成矿系列。本文从岩石化学、矿物组合及特征性矿物等方面,对含矿花岗岩的演化规律进行了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红层残积红土的粒度成分、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物理化学特性、宏观结构、微观结构特征的全面系统分析,揭示红层残积红土不仅经历了物理风化作用,而且经受过红土化作用,具有红土的一般特点,是一种强度稍高,压缩性中等,含较多游离氧化物的超固结土。最后对红层残积红土的工程地质评价提出建议,认为其特性与母岩有关,砂砾岩、砂岩残积红土接近花岗岩残积红土;粉砂岩、泥岩残积红土接近红粘土,并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等问题提出具体的评价意见。  相似文献   

13.
现有240个花岗岩体的Nd同位素资料表明,华南内陆花岗岩可能主要由地壳部分熔融成成。从壳源花岗岩提取源岩成分信息的方法是把这种花岗岩的同位素成分同出露的元古代弱变质地壳的相应资料作比较。野外关系说明,华南内陆花岗岩侵入毗邻的围岩,因此其形成深度应该出现在出露的深度大。。因为这些花岗岩的定位深度一般在5~15km之间,这些壳源花岗岩可能代表一种中地壳探度的熔融.它们的同位索成分应能提供在这一探度上地壳成分的信息。根据华南壳源花岗岩同出露的元古代弱变质地壳岩石的Sm—Nd同位素对比,华南内陆大部分地区在中地壳探度上存在中性至长英质成分的地壳,并且从早古生代到中生代不曾发生过明显变化。但是花岗岩浆的分异作用所导致的Sm、Nd分馏可能是亲石元素矿化的一个重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4.
华南古陆普遍发育新元古代花岗岩,其时代、成因及其对华南新元古代的构造演化具有标识意义。该类型的花岗岩与华南克拉通的破坏及雪球事件的启动相关,其年代学研究一直备受关注,高质量的锆石SHRIMPU—Pb定年是确定其相互关系的基础。黄陵花岗岩体中的岩浆锆石的SHRIMPU—Pb加权平均年龄为837Ma±7Ma,另获得莲沱组顶部层凝灰岩较年轻的一组岩浆锆石SHRIMPU—Pb加权平均年龄724Ma±12Ma。前者表明黄陵花岗岩与桂北的三防、元宝山和云南的峨山花岗岩体侵位的时间相同,后者确定了莲沱组顶界的时代。这为确定南华系的年代地层学框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香港大屿山残坡积土的残余强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粘性土的残余强度是边坡稳定性评价、桩基与土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及填土边坡设计中的重要参数。本文在综述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香港大屿山火山岩风化残坡积土的残余强度试验研究,分析了残余强度的测试方法和影响残余强度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残余强度与有效法向应力间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关系;与单剪测试结果相比,多级剪测试结果明显偏高。  相似文献   

16.
Ion-adsorption REE deposits associated with clay minerals are the main global HREE producer. The majority of these deposits are formed by the weathering of granites in South China, but whether there is any fundament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anites in and outside South China is still unclear. Besides, an effective evaluation system of granite mineralization potential is urgently needed for HREE exploration.To answer this question, we compiled a global granite geochemical dataset from within (n = 1932) and outside (n = 6109) South China, together with a dataset of representative REE deposits in South China (n = 128). The geochemical comparation shows that the South China granites share similar REE contents with those of many granites from places outside South China. Such similarity has also been found between REE ore-related and ore-barren granites in South China. This shows that granites from outside South China could also have ore-forming potential. Warm humid climate and quasi-equalized crustal state promote chemical weathering to continuously leach REEs and store them in the weathering crust. The enrichment ratio (Rx) can be used to quantify the climatic effect between orebodies and parent rocks. The calculated average Enrichment Ratios (Rx) of LREE- and HREE-rich deposits are 2.41 and 2.68, respectively. Sufficient REE content in granite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mineralization, and we propose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the minimum REE + Y (172 and 108 ppm in LREE- and HREE-rich parent rocks, respectively) and REE oxide ratio (1.32) can reveal the granite metallogenic potential. Together with the suitable tropical and temperate climate area with ion-adsorption REE deposits, we further identified certain regions with high REE mineralization potential outside South China to assist future exploration.  相似文献   

17.
赛乌素金矿是在我国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较为典型的风化淋滤残积型金矿床。该矿床氧化带剖面可划分成:表土亚带、碳酸盐亚带、铁质亚带、花岗岩风化亚带和基岩。花岗岩风化亚带的上部为金矿体次生富集的主要赋存部位。但由于原含矿地质体金矿化及构造裂隙分布的不均匀性,使金的次生富集局部出现波动。在金的次生富集过程中腐殖酸的作用不是主要的,而粘土矿物、赤铁矿等对金的吸附,以及具有小分子量的有机酸类可能起着相对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华南是我国重要的花岗岩型铀成矿区,印支期-燕山期花岗岩是最主要的产铀花岗岩。广西北部形成于新元古代的摩天岭岩体是我国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产铀花岗岩体之一。前人对华南印支-燕山期花岗岩的铀成矿作用研究较深入,但对以摩天岭岩体为代表的新元古代古老花岗岩的铀成矿作用研究程度较低。本文以摩天岭花岗岩体为对象,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年代学及其铀矿成矿特征和规律的深入研究,取得以下认识:1)摩天岭岩体规模巨大,相带分布明显,内部相带和过渡相带发育,岩性主要为黑云母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和含电气石二云母花岗岩,花岗岩体具有富硅富碱、铝过饱和、钾大于钠的特点,属S型花岗岩; 2)摩天岭岩体形成于850~760Ma之间的新元古代; 3)摩天岭岩体铀成矿潜力巨大,铀矿化以铀-绿泥石型和铀-硅化带型为主,铀-绿泥石型的代表矿床——达亮矿床形成于360~401Ma,是加里东期区域变质及构造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铀-硅化带型铀矿的代表——新村铀矿形成于47Ma,是喜马拉雅期伸展构造作用下构造-热液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4)摩天岭岩体中铀矿床的铀源来自于元古界四堡群、丹州群和摩天岭岩体本身;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同时有深部流体的参与;热源主要与加里东期区域变质作用和喜马拉雅期伸展背景下的构造作用关系密切; 5)摩天岭岩体铀成矿经过了新元古代铀预富集、加里东晚期到海西早期的区域变质-构造热液成矿作用、喜马拉雅期的构造热液成矿作用等几个阶段,形成了类型丰富、规模较大的铀矿床,铀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9.
花岗岩及其成矿作用一直是地质学家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本文在回顾花岗岩分类及其成矿专属性研究的基础上,以华南同熔型花岗岩为例,探讨了华南地区与同熔型花岗岩有关的铜铅锌矿床的特点、时空格架及其分布规律,研究了与成矿有关的同熔型花岗岩的特点、源区属性及其与华南古老地壳的关系。本文认为华南地区与同熔型花岗岩有关的铜铅锌成矿作用是壳幔相互作用的结果,且这些同熔型花岗岩具有过渡类型的特征。岩浆源区属性与成矿类型、成矿规模的关系存在着某种制约联系,该类矿床的形成是不同时期华南地区古老地壳改造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华南印支期产铀和非产铀花岗岩黑云母矿物化学成分差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华南印支期花岗岩与铀成矿关系密切.根据花岗岩赋存铀矿的能力,将华南印支期花岗岩分为产铀花岗岩和非产铀花岗岩.前者以诸广山岩体和大富足岩体为代表,后者以白马山岩体和瓦屋堂岩体为代表.利用黑云母电子探针矿物化学成分来研究产铀与非产铀花岗岩的特征和差异,进一步指导华南印支期花岗岩的铀矿找矿勘探工作.与非产铀花岗岩相比,产铀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