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汉贾谊《吊屈原赋》:“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侧闻屈原兮,自沉汩罗。”《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怀石遂自投汩罗以死。”此后,汩罗之名,书于国史。不过,其时汩罗,并非政区地名,实为河流地名,属长沙国罗县。其得名,与古越人及罗子国罗人,有渊源关系。何谓汩罗?汩,《楚辞·怀沙》:“浩浩沅湘,分流汩兮。”各家注释者,有的将“汩”,注为“水流迅速”之意;有的注为河流名,专指汩水。秦代屈复释:  相似文献   

2.
吕威 《中国地名》2013,(12):16-16
中国历史上的“琴棋书画”,即指弹琴、下棋、书法、绘画,皆为旧时文人风雅之事。唐人何延之云:“辩才博学工文,琴棋书画皆得其妙。”(《兰亭锄)古琴是我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具有三干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哲学性的艺术或艺术性的哲学。古琴居“四艺”之首,是古代文士必修之器,也是孔子办学“六艺”之一。  相似文献   

3.
蒲松龄故里位于现今的淄博市淄川区。淄川古称般阳,汉景帝年间即已建县,是个历史悠久的古城。古城东北的黉山乃是道教名山,相传道家的祖师、战国时代的鬼谷子曾在此隐居授徒,苏秦、张仪、孙膑、庞涓皆出其门下。东汉的经学家郑玄亦曾在此山建院讲学传经,至今留有“郑公书院”的遗迹。宋代的范仲淹曾结庐于此,以涧中青石制成“范公砚”,流传为文人的珍藏之物,而女词人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也曾在般阳做过两年太守。这一片满眼是青山秀水的土地而又盈贮了如此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它养育出蒲松龄这样的文人应是自然之理。蒲松龄字留仙,…  相似文献   

4.
花都 洛阳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古称豫州,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重点旅游城市。有3000多年的文明史,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起,先后有13个朝代在此建都。自古以来,这里墨客骚人云集,因此有“诗都”之称。洛阳牡丹香气四溢,又有“花都”的美誉。“天下名园重洛阳”,“洛阳牡丹甲天下”,洛阳园囿,数以百计,或凤阁龙楼,上连霄汉;或剔透玲珑,姹紫嫣红。历代文人骚客,泼墨古刹,挥毫岩壁,为古城增添诗情画意。洛阳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道德经》,《汉书》,《资治通鉴》等无不在此著成。龙门石窟为中国…  相似文献   

5.
胡春波 《地理教学》2010,(2):22-23,54
元代文人乔梦符谈到写“乐府”的章法时提出“风头”、“猪肚”、“豹尾”之喻。意思是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澡堂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注重“风头”和“猪肚”,而对于一堂课结束前的最后几分钟,有的教师认为时间不多,不便安排,交给学生自由活动,体现学生自主性;有的教师认为剩点时间,浪费可惜,便接着讲下次课的内容;也有的教师总是滔滔不绝讲到下课铃响才急急忙忙,草草收场……。  相似文献   

6.
李云吾 《地理教学》2010,(20):38-40
“历史与社会”是时间和空间相互依赖的统一体。社会是一个不断运动和变化的过程,人就是在这个变化中长大和成熟起来的。社会的知识素材来自于社会生活,来自于人的日常生活。在历史与社会的教学中,把自己的生活阅历融入到课堂上来,让学生也能进入“实验场地”感受身临其境的变迁历史,更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添加剂,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丁继昭 《地理教学》2023,(10):10-12+44
许多教师在高中必修“地理1”模块“地球的历史”的教学中,存在不注意体现学科本质的问题,对于课程与教学的理解存在偏差。突出地理学科本质的“地球的历史”教学,关键目标有三:一是基于宏大尺度,构建“宙—代—纪—年”地理时间认知体系;二是结合地层构造,认识“以空间换时间”的地球历史研究方法;三是遵循学科逻辑,养成“化石—生物—环境”的地理思维路径。将关键目标落实到教学实施层面上,一是要妥善处理好地理本质与其他学科的协同关系,确保地理课程“不变味”;二是要在具体内容教学中注意体现地理学科的本质特点。  相似文献   

8.
滚滚长江东逝水,奔流而下入东海。在长江的入海处,湖泊星列,清流潆洄,形成了秀丽的江南平原。苏州这座历经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古城,便坐落在这片青山绿水间。自古以来,苏州就被人们誉为鱼米之乡,人间天堂。苏州也因其园林之美,山水之胜吸引了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到此修心养性,吟诗作词。苏州的名字也不断出现在文人的作品中。综合历史的变革,苏州有很多的别称:姑苏、吴、吴县、东吴、平江、吴中等等。苏州一名及其别称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来历。据文献记载,约在商代末期,有泰伯、仲雍为避让君位而“奔荆蛮”一事。相传周太王有三子:长子泰伯、次…  相似文献   

9.
“坚持尊重历史,注重现实的原则”是福建省海域勘界的三大总体原则之一.在海域勘界过程中,常出现海域历史归属和现实的海域开发利用不在同一行政区的历史遗留问题,协调好二者的矛盾冲突关系到海域勘界工作的顺利进行.本研究以泉州湾和东山湾的2条海域勘界线的工作实例,就如何利用“管辖权”和“使用权”分离的方法来解决海域勘界管辖中历史遗留的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坚持尊重历史,注重现实的原则”是福建省海域勘界的三大总体原则之一.在海域勘界过程中,常出现海域历史归属和现实的海域开发利用不在同一行政区的历史遗留问题,协调好二者的矛盾冲突关系到海域勘界工作的顺利进行.本研究以泉州湾和东山湾的2条海域勘界线的工作实例,就如何利用“管辖权”和“使用权”分离的方法来解决海域勘界管辖中历史遗留的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吴兴山青水秀,环境优雅,是典型的江南水乡。赵孟生于此地,长于此地,即便在京为官期间也时时想念着此地。除去“外补”任职,他在杭湖二州的时间并不比大都时间短。即便死后也选定这江南清雅之地作为永远的域所,实在可见孟对故乡之心之情是浓郁而深刻的。赵孟青年时期在家乡生活了三十多年,其间虽曾“未冠,试中国子监,注真州司户参军”,但当时正处于宋王朝风雨飘摇,行将覆亡之际,故这一微不足道的小职也没有能做几天,即又重新回吴兴老家“闲居里中”。两宋以来,吴兴一带文化颇为发达,这里集中了一批画家文人。在母亲的教育下,赵孟频放乎山水之…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近20年来北京二环以内地区历史地名消失的程度以及原因进行了统计,发现城市实体空间变化是历史地名消失的主要原因,但城市实体空间变化不是历史地名变化的充分条件。本文最后提出延续城市历史地名文化的三点建议:第一,城市实体空间的建设没有改变原来中地名所指示的空间的“点、线、面”形状时,原来的历史地名必须保留。第二,由于实体建设改变历史地名指示的空间的“点、线、面”形状的,要求实体开发建设者在设计方案中,将原来的历史地名的“专名部”以可见形式体现出来。第三,在变更城市历史地名的前期,应引入公众参与机制,从而确定成为当地“地方性”组成部分的历史地名并给予保留。  相似文献   

13.
<正>由中国现代出版社出版,董金社著《中国历史的地理密码》一书,一经发行就吸引了不少历史、地理专业内和专业外社会大众的眼球。作为具有相同专业背景师生关系的笔者,对本书的出版也给予了密切的关注。兹就本书的写作视角、章节核心内容以及本书特色做简要介绍。本书写作视角独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从“地理为历史舞台说”和“地理为历史角色说”两个方面,梳理了地理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自古历史、地理不分家,跨学科的历史地理学科,也是站在历史进程演化的角度分析地理的空间变化,视角是地理历史发展的客观存在或背景,也就是“地理为历史舞台说”。而作者的独特视角就在于坚持“地理为历史角色说”,即地理是历史角色,  相似文献   

14.
狗年话狗     
金鸡振翅去,灵犬踏雪来。狗年在一片欢庆新春的锣鼓声中降临人间。狗年话狗,情意殷殷,人类与狗的感情在狗年更加浓厚起来。中国古代把狗列为六畜之一,其驯养史,可上溯到二万年之前。古代文人骚客在词赋中曾为狗刻画过一幅幅生动、逼真的肖像。晋人傅休奕云:“骨相多奇,仪表可嘉,足悬钩爪,口含素牙……”孔平仲有诗云:“昨日至东城,摇尾喜若赴,衔衣复抱膝,屡叱不肯去。”活脱脱道出了家犬喜迎主人的小景。狗历来是人类的亲密伙伴,“犬守夜,鸡司晨”。在数千年的历史中,狗一直与人类生活在一座屋顶下。狗的天性似乎就是恪尽职守,精忠报主。英…  相似文献   

15.
费鹏程 《中国地名》2014,(10):52-53
银冈书院,位于铁岭市南门里路西,是一所园林式的古建筑群,是清人郝浴所建“致知格物之堂”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定名于1675年,是东北历史上影响较大的“五大书院”之一。康熙年间奉天府尹的屠沂撰文勒碑留记,在《重修银冈书院碑记》中写道:“维天下之书院多矣,惟嵩阳、白鹿、岳麓、石鼓以大称。岂高阁、周建长廊四起云尔哉!盖人其人,故大其书院也”。  相似文献   

16.
17.
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长达数千年的古代社会历史中,有的地方名称虽然相同,但所指的地方并不一样。这种“同名异地”的现象,在阅读古书时要特别留意。东汉以河南洛阳为都城,当时人们称洛阳为“东京”,东汉文学家张衡所作的《东京赋》,就是以洛阳为描述对象的。到了北宋,以河南开封为都城,也称为“东京”。宋代盂元老的《东京梦华录》,是作者追忆北宋都城开封的繁盛景况之作。曾经风靡港澳及内地的电视剧《包青天》有《五鼠闹东京》,其中的”东京”也是指北宋的都城开封。可见,东汉和北宋都有“东京”之地名,而所指之处有异…  相似文献   

18.
翁毅  朱竑 《热带地理》2012,32(2):141-146,172
以福州滨江城区台江区为例,探讨历史时期、建国时期和现今时期3个演化阶段“涉水”地名文化景观的变化与城市演进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历史时期至今,计有消失地名109个,新增地名78个和保留地名30个,消失比率约为50%;反映商业经济业态、方言特色和居住环境的定名方式也随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类似的“城市化”地名,这亦是滨江地域文化的流失.现今“涉水”地名文化景观分别以保留地名与内河体系为增长“极核”和“扩展轴”,两者的叠加效应致使其重心向东迁移.现今地名加快的更新过程折射出城市演进和扩展速度超过建国时期和历史  相似文献   

19.
以“大堰磡”为枢纽的河漫滩村镇水系营造为例,阐述了在乡村景观营造中充分挖掘当地乡土历史智慧和近自然水景营造的重要性。深入调查大堰镇历史上“大堰磡”和其它传统的河溪利用方式,并综合分析大堰镇的历史变迁、村落格局等现状和未来可持续发展需求。基于河漫滩生态蓄水原理开展河溪近自然景观营造设计,恢复历史上以“大堰磡”为枢纽的扇形网络状水系,创造人-水和谐的“水镇”景观。在河溪景观营造中,尊重传统水系生态结构,在兼顾人类活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微地形变化,模拟河溪和传统河漫滩自然生态特征,保证河溪生态功能的发挥,营造可持续健康的河溪水系。  相似文献   

20.
在学科教学中,普遍有这种观点:“史地不分家”。在地理教学中适当渗透历史知识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提高中学地理课的教学实效。在教学中我是这样联系历史知识来辅助地理教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