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边坡治理中的植物固坡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植物固坡法是近年来国际上越来越流行的一种边坡治理方法。本文阐述了植物固坡法的基本原理和作用机理,介绍了当前国内外植物固坡工程的一般施工流程,对镇江市的边坡治理提出了建议,最后对植物固坡法的应用前景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边坡治理中的植物固坡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植物固坡法是近些年来国际上越来越流的一种边坡治理方法。本文阐述了植物固坡法的基本原理和作用机理,介绍了当前国内外植物固坡工程的一般施工流程,对镇江市的边坡治理提出了建议,最后对植物固坡法的应用前景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温小刚 《贵州地质》2006,23(2):127-131
本文结合湖北省三峡库区宜昌市夷陵区太平溪集镇岸坡防治工程实例,应用了放坡填筑方法治理大型岸坡。主要介绍了放坡填筑治理大型岸坡的施工方法、关键措施,以及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了应用和施工实例。  相似文献   

4.
一种三维位移反分析的有限单元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论述了一种三维位移反分析的有限单元法,包括对初始地应力参数的直接求解法,以及对其他力学特征参数的优化求解法,二者结合起来可应用于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全部反分析工作。  相似文献   

5.
袁从华  吴振君 《岩土力学》2012,33(3):805-811
以沪渝高速公路湖北段平缓反倾红砂岩为研究对象,在平缓反倾红砂岩高陡边坡中岩体易软化崩解。自然冲侵蚀形成的高陡山体卸荷变形可达几十毫米至近百毫米,卸荷变形破裂方向与构造节理重叠,使节理裂隙变宽,贯通性提高,为高陡坡体提供了顺坡向陡直破裂面。加之公路切坡卸荷变形和坡体软化变形,岩体软化后的变形模量下降约80%,卸荷变形和软化变形各有数毫米的变形量,与自然坡体卸荷重叠,使坡体变形进一步加大,使红砂岩坡体潜在不稳定性增大。同时地下水作用使卸荷裂隙充填一定高度的静水压力,还使岩体产生软化,岩块软化系数一般在0.3~0.7,导致岩体强度显著下降,30~40 m高的静水压力可使边坡的稳定性系数从开挖前的5.56降至1.96,开挖后从2.77降至1.07,这两方面的作用可使切坡后较稳定的反倾坡体变化到极限平衡状态,甚至失稳状态。因此,施工中要特别注意切坡后的即时加固,并采取措施防止卸荷裂隙中地下水聚积,减少地下水对坡体的软化。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斜坡内赋存不同角度裂隙对反倾岩质斜坡倾倒变形影响效应,设计9组底摩擦试验,对比无裂隙、含一组陡裂隙和一陡一缓两组裂隙的3种类型试验,并研究不同裂隙角度对破裂面影响效应。研究发现:陡倾裂隙倾角的变化对岩坡变形及主破裂面形态有明显规律性影响,陡倾裂隙倾角越陡,发生倾倒破坏的初始破坏部位逐渐偏浅,破坏面积相对减小,破裂面从近直线型逐渐转变成近弧形;缓倾裂隙的赋存,使陡倾裂隙顺尖端开裂增长并且相互沟通形成贯通的破裂面过程更加快捷;主破裂面上覆层状岩体在倾倒变形时,会在其中部产生反向弯曲折断;通过定量分析,发现随着陡倾裂隙倾角增大,岩坡倾倒变形破坏幅度降低,而主破裂面无论是长度还是反映迹线复杂度的分维值亦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7.
小孔段反运算确定安装角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螺杆钻受控定向钻探施工中,造斜工具安装角的理论值与实际值是否相符,直接关系到造斜钻进的成败。安装角的理论值是由计算得出的安装角和反扭转角确定的。目前野外队采用螺杆钻施工受控定向孔,反扭转角值一般是借鉴已施工螺杆定向钻孔矿区的经验数据给出。但由于各矿区地层情况、钻孔结构等不同,首次使用时,由于矿区反扭转角值与一般规律值不同而出现造斜失误。因此我队在虎家尖银金矿区强造斜地层造斜钻进实践中,应用小孔段反运算确定安装角的方法,在ZK1805孔获得成功。实践证明,此法在螺杆钻受控定向钻探中的应用,能解决矿区受控定  相似文献   

8.
《岩土钻凿工程》1999,17(6):31-33
本文简要介绍了LM系列反井钻机及反井钻井施工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特点和施工情况。  相似文献   

9.
二线能坡法流量测验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熊珊珊  潘卉  王光磊 《水文》2015,35(6):87-89
介绍了二线能坡法流量测验方法、基本原理以及相关参数的计算方法;以湖北省高坝洲水文站二线能坡法测流应用为实例,通过水文缆道实测流量成果对比统计分析误差,表明二线能坡法流量测验的各项误差指标均符合规范允许指标。采用能坡法在线测流系统,是解决水流条件复杂或受涉水工程严重影响的河(渠)流量测验理想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含陡缓倾结构面的反倾岩坡在自重条件下的折断面演化特征,以苗尾水电站右坝肩倾倒变形体为地质原型,通过在坡体内不同部位预置切割岩层的非贯通裂缝开展离心模型试验,模拟反倾岩坡在自重条件下的折断面演化特征。研究表明:(1)含陡缓倾结构面的反倾岩坡破坏以折断面的形成为标志,折断面的形成分为3个阶段:初期(0~40g,g为重力加速度)为局部岩层断裂阶段,以岩层局部断裂及后缘岩层前倾为主要破坏特征,坡体表面位移变化量较小;中期(40g~80g)主折断面形成阶段,坡体深部结构面自上而下断裂扩展连接形成主折断面,坡体表面位移变化量约占总位移量的3/4;后期(80g~120g)为多级折断面形成阶段,以坡体内部断裂岩层应力重分布为主要变形特征,坡体表面位移基本保持不变。(2)结构面间岩桥断裂具有瞬时性,但折断面的形成是渐变发展的过程,主要受陡倾结构面控制,主折断面处裂缝应变量最大,受力方式最为复杂,次级折断面处裂缝应变量次之。(3)基于断裂力学,简化了复杂应力状态下含结构面的反倾岩坡压剪断裂判据和岩层不平衡力公式,揭示了主折断面处岩层不平衡力呈现由坡体高度1/3处向坡底和坡顶两侧变小的规律,折断面的形...  相似文献   

11.
韩新庆 《水文》2017,37(1):79-82
能坡法流量实时在线自动监测系统结合计算机处理、网络数据传输等先进技术,可以将常规的水文要素监测方式转变为信息采集、存贮、传输运用为一体的自动化、数字化过程。通过该系统在沈丘水文站的应用,与流速仪法测流进行对比分析,从而验证了能坡法流量实时在线自动监测系统的可靠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确定残坡积层厚度对于山区地质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因底界埋深、岩性和含水率等因素变化大以及探测目标较浅、分辨力要求高等原因,浅覆盖区残坡积层厚度探测的难度较大。为精准探测残坡积层覆盖厚度,并给类似地区开展相关探测工作提供技术参考,同时为区域内高精度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结果准确提供有力保障,本文选择杭州典型斜坡为对象开展高密度电阻率法残坡积层覆盖厚度测深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温纳α装置、极距0.5~2 m,能够很好地划分出残坡积层、全风化层、强风化层及完整基岩之间的界面,定量分辨0.5 m及以上残坡积层厚度,探测结果得到了钻孔验证。实测中应根据具体地质条件选择不同的装置型式、极距等参数。本研究成果为探索构建第四系浅覆盖区地质灾害调查技术方法体系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三峡库区塌岸预测新方法——岸坡结构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库塌岸是三峡库区重大地质灾害之一。通过三峡库区数百段库岸的塌岸地质现场调查和预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类似三峡这种山区河道型水库的塌岸预测新方法——岸坡结构法(RBSM),并给出了详细的图解方法和预测步骤。同时,开展了二滩、宝珠寺和龚咀三个运行中的类比水库和三峡水库(139m蓄水)的塌岸预测检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适宜于三峡水库以及类似的山区河道型水库塌岸预测,从而为水库塌岸预测与防治工程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考虑坡面稳定的黄土高切坡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泥沙运动力学分析了在坡面流作用下土颗粒的受力情况,建立了临界坡度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坡角的优化设计、单级坡高的确定及平台的约束三个方面研究了黄土高切坡的设计。通过工程实例分析表明,考虑坡面稳定的黄土高切坡设计方法是合理的。因此,建议边坡开挖时开挖坡角以及开挖形式既要满足坡体稳定性的要求也要满足坡面稳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四川地质学报》2022,(Z2):192-194
对矿山边坡进行了分类,研究了边坡绿化方法及不同边坡绿化方法的选择,介绍了《盐源伯特利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梅家坪煤矿水保方案》中边坡绿化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6.
柳杨堡气田水平井二开下套管基本上都会出现失返性漏失,主要表现在下套管过程中虽然采取分段循环措施,仍然会在下至2800~3100 m井段出现不返浆。现场采取套管直接下入井底,然后应用正注反挤置换法沟通建立正常循环,保证正常固井,有效解决了套管固井井漏施工难题,同时为在其他区块解决类似情况探索了一套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7.
张闻华 《岩土力学》2006,27(Z1):1149-1152
应用匀坡及加坡原理,推导出了单井(孔)稳定流承压完整井渗透系数的计算公式,该公式已考虑到无效降深对渗透系数计算的影响,同时在计算过程中充分利用了水位恢复资料,而水位恢复的过程也排除了一些干扰因素的影响,因此,参数计算结果应更接近实际。  相似文献   

18.
以广西膨胀土为研究对象,考虑植被的影响,进行了现场渗透和植被根系加筋作用力学试验,并在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对膨胀土堑坡的植被防护作用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植被根系的加筋作用和植被的蒸发、蒸腾作用是从两个不同的方面维持边坡稳定的,并且在降雨过程中的发挥过程有着先后的顺序。根系的加筋作用增强了土体的强度,植被的蒸发、蒸腾作用阻止了土体强度的进一步衰减。此外,植被覆盖下土体的吸湿与脱湿过程应采用不同的渗透曲线,由于植被防护在施工后未长成的一段时间内十分脆弱,所以对生长期内的植被根系力学特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项目研究成果可为膨胀土地区堑坡植被防护设计和施工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郭见扬 《岩土力学》1991,12(2):23-30
采用常规的刚体极限平衡方法对岩坡稳定性进行评价的主要缺点之一,就是对整体评价的结论掩盖了岩体内部潜在危险区和相对稳定区的差别。文中首先研究了分块的稳定性,对剩余下滑力ei=0的单元分块给予特别注意,并称之为零力单元(分块)。对零力单元的几何特征及其实际意义进行了阐述和讨论,并指出凡对跨越零力单元的大分块或整体评价为稳定的边坡岩体,应特别注意岩体内潜在不稳定区。文中进一步研究了作者称之为零力边界B0的问题。若岩体内存在零力单元(分块),当整体安全系数大于1(意味着岩体是稳定的)时,将存在一个零力右边界,其左侧(边坡临空一侧)岩体分块具潜在不稳定性;当整体安全系数小于1(意味着岩体是不稳定的)时,将存在一个零力左边界,其右侧岩体分块,在一定条件下是相对稳定的。在上述指导思想下,最后作者具体研究了陡坡极限高度的预测问题。  相似文献   

20.
西部大开发工程基建中经常遇到滑坡体探测问题,由于滑坡体滑床滑动面与第四系覆盖的电性差异小,常规电磁法分辨困难。为此,提出利用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法(OCTEM)探测滑坡堆积体、反向追踪山体错动面的方案,构建滑坡堆积体地电结构模型,通过正演计算研究滑坡堆积体的瞬变电磁响应规律,从理论上分析了不同厚度的滑坡堆积体瞬变电磁响应规律以及在不同覆盖厚度下的瞬变电磁响应规律;对已知滑坡体的探测试验表明滑坡问题上首先分析堆积体观点的正确性,同时表明OCTEM用于山区滑坡堆积体的探测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