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胶卅湾表层海水中砷的存在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海水中砷的存在形态,无论从其对海洋生物的毒性效应,还是研究其地球化学特征,都是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的问题,因而日益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海水中不同形式砷化合物的测定与研究进行得不多,早期Gorgy等(1978)测定了个别站位海水中  相似文献   

2.
在线冷阱捕集氢化物法流液测定海水中砷和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自动流液系统,在线液氮冷阱捕集氢化物、无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海水中无机砷和锑对反应酸度、硼氢化钠用量、载气(高纯氮)流量等进行条件实验和最佳化选择,该法的检出限砷为0.15μg/l,锑为0.24μg/l在测定微克/升级海水样品时,砷和锑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和±10%一次测定消耗样品量分别为:砷9ml,锑12ml测定频率分别为:砷20个/小时,锑15个/小时.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用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海水中的砷(Ⅲ)和总砷。用玻碳电极同位镀金直接测定砷(Ⅲ);用过硫酸钾消化后,亚硫酸钠将砷(Ⅴ)还原成砷(Ⅲ)而测得总砷。本方法的检出限达3×10~(-10)M。回收率砷(Ⅲ)为106±4%,总砷为101±11%。样品经过简单的预处理能得到较好的重现性。  相似文献   

4.
作者以阳极溶出伏安法和氢氧化铁共沉淀—DDC—Ag法测定了黄河口表层海水中溶解态总砷、溶解态有机砷、溶解无机砷、砷(Ⅲ)和砷(Ⅴ)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1、黄河口区表层海水中丰水期溶解态无机砷的平均浓度(2.26μgL~(-1))高于枯水期的平均浓度(1.43μgL~(-1));2、枯水期内,表层海水中溶解态无机砷浓度与海水盐度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而在丰水期内无此相关关系;3、两航次中溶解态无机砷的平面分布呈明显的梯度分布,即由河口向渤海湾中部方向溶解态无机砷浓度递减。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人们对海水中的微量重金属进行了许多研究,特别对其在海水中的化学形式和形态更为重视。不同形式和形态的重金属对海洋生物的毒性不同,也直接影响元素在海洋中的行为(如吸附)和迁移过程。因此,测定海水中微量金属的存在形式和形态对研究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于锌在海水中的无机化学形式的研究,以往曾有过一些报道。Baric等用锌汞齐的极谱法直接测定不同pH值时锌的半波电位(E_(1/2))的移动,测得Zn(OH)~+的logK_1=5.67,认为海水中锌的主要形式是Zn(OH)~+。Zirino,Stumm,Florence等则根据已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并建立了海水中测定砷形态的液相色谱—原子荧光法,进行了实验参数流动相浓度、pH、流速的优化。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采用Hamilton PRP-X100分析柱在6 min内可以完成三价砷、甲基砷和五价砷3种形态的分离、检测。在载流5%HCl,还原剂2%KBH4和0.5%KOH,进样量100μL条件下,三价砷、甲基砷和五价砷检出限分别为0.31μg/L、0.52μg/L和0.36μg/L。在浓度2~80μg/L范围内,3种砷形态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优于0.999。用本文所建立的方法进行了海水样品中无机砷和有机砷形态的测试,海水中三价砷、甲基砷的含量较低,五价砷稍高,说明海水中砷形态主要以五价砷存在,当加标量为5~10μg/L时,加标回收率在73%~104%之间。该方法操作前处理简单,灵敏度高、运行费用低廉,适用于海水中砷形态的测试。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并建立了海水中测定砷形态的液相色谱—原子荧光法。进行了实验参数流动相浓度、pH、流速的优化。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采用Hamilton PRP-X100分析柱在6 min内可以完成三价砷、甲基砷和五价砷3种形态的分离、检测。在载流5% HCl,还原剂2% KBH4、0.5% KOH,进样量100 μL的条件下,三价砷、甲基砷和五价砷的检出限分别为0.31 μg/L、0.52 μg/L和0.36 μg/L。在浓度2~80 μg/L范围内,3种砷形态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优于0.999。用本文所建立的方法进行了海水样品中无机砷和有机砷形态的测试,海水中三价砷、甲基砷的含量较低,五价砷稍高,说明海水中砷形态主要以五价砷存在,当加标量为5~10 μg/L,加标回收率在73%~104%之间。该方法操作前处理简单,灵敏度高、运行费用低廉,适用于海水中砷形态的测试。  相似文献   

8.
利用25次南极科考获得的海水样,采用原子分光光度法(AAS)测定了海水中溶解态镉的含量,研究了东南极普里兹湾不同空间与时间尺度下海水中溶解态镉的分布特征.并利用同航次相关的营养盐、叶绿素a等数据,分析了影响海水中溶解态镉分布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普里兹湾表层海水中溶解态镉的分布与叶绿素a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生物过程是...  相似文献   

9.
砷是具有类金属特性的污染物,不同赋存形态的砷毒性差异极大,海洋贝类由于其生活习性易于富集高浓度的砷,本研究以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为对象,探讨其在亚砷酸盐(arsenite,AsⅢ)和砷酸盐(arsenate,AsⅤ)暴露14天后的生物富集和转化规律。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对砷的积累量随海水中无机砷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但菲律宾蛤仔鳃组织对砷的生物利用度很低,10μg/L暴露组菲律宾蛤仔鳃组织对砷的积累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菲律宾蛤仔对三价砷的生物利用度高于五价砷,且砷更易于在菲律宾蛤仔肝胰腺中积累。菲律宾蛤仔组织中无机砷转化过程主要包括As(Ⅲ)氧化,As(Ⅴ)还原和甲基转化。在对照组和各暴露组有机砷砷甜菜碱(As B)和二甲基胂酸(dimethylarsinic acid,DMA)是主要赋存形态,一甲基胂酸(monomethylarsonic acid,MMA)在100μg/LAs(Ⅴ)暴露处理后含量显著下降,表明在无机砷的限速转化反应中MMA可以较快地代谢或转化为其他赋存形态。无机砷在菲律宾蛤仔鳃组织中主要转化为DMA,肝胰腺中主要转化为As B。以上研究结果为阐明菲律宾蛤仔的生物富集和转化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也可为贝类安全养殖和食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许多作者研究了直接测定海水及天然水中钼的方法,其中催化动力学法灵敏度高,适合于海水中痕量钼的测定Fuge(1970)和方肇伦(1983)等发展了钼的催化光度法并用于天然水中钼的分析。本文选用M_o-H_2O_2-KI-演粉催化体系,以因子设计和单纯形化法研究了测定海水中痕量钼的各种条件,本法检出限可满足  相似文献   

11.
海水中的颗粒有机碳(POC)是联系海洋生命与非生命过程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其在全球碳循环的作用异常重要,准确获取海水中颗粒有机碳的含量是揭示其重要作用的前提。目前,元素分析仪测定POC是其准确测定最常用的方法,但元素分析仪分析海水中颗粒有机碳过滤的膜样时,存在包样困难、滤膜对反应管损坏严重、灰分难以清理等问题,严重影响仪器的正常使用。本文采用总有机碳分析仪固体进样装置建立了海水中颗粒有机碳的分析方法,优化了样品前处理过程,对玻璃纤维膜进行了空白校正,考察了酸化方式和时间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检出限为CL(C)=0.019%。对青岛近海三个不同采样站位海水样品POC的测定结果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95%~2.66%(n=12),结果重复性好,精密度高,经国家标准样品水系沉积物GDS-9验证,结果与标准值符合,表明方法准确可靠,能满足海水中的颗粒有机碳(POC)的准确测定要求。所建立的方法完全克服了常规元素分析仪测定POC的弊端,同时降低了仪器的维护成本。  相似文献   

12.
渤海湾底质中砷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廖先贵 《海洋学报》1985,7(4):453-459
为了评价渤海湾的污染状况,自1978年至1982年,作者研究了砷在渤海湾底质中的地球化学行为,根据64个表层底质样,11个土柱的116层次的柱状底质样以及部分表层海水样中含砷量的资料,表明渤海湾尚未受到砷的污染。同时,根据底质中含砷量与底质的pH、Eh、铁、镍、有机质等相关性分析,探讨了砷自海水向底质转移的形式及其在底质中的存在形态。  相似文献   

13.
潮间带藻类具有与其他植物类群不同的渗透特性,其忍受海水渗透压变化的程度和相应的生理变化对潮间带藻类分布以及进行人工养殖密切相关。方同光等曾对青岛太平角的潮间带四种绿藻和一种褐藻的渗透生理及其在潮间带分布的关系做了研究。他们曾对石莼和鼠尾藻的光合与呼吸作用进行过测定。据报道,国外也有一些学者(Legendre1921;Hoffman 1929;Biebl 1938,1939,1952;Kanwisher 1957)先后就某些藻类忍受渗透压变化范围以及它们在各种盐度海水中的光合和(或)呼吸作用进行过一些测定。Von-  相似文献   

14.
海岸带盐度过渡区域水体中氮、磷的准确测定对陆海统筹及海岸带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探究盐度对氮、磷测定准确度的影响,进而明确河口海岸带淡水-咸水盐度过渡区不同形式氮、磷测定方法的选择依据,分别采用淡水和海水的相关国家标准方法,测定不同盐度下不同质量浓度氮、磷的人工海水和天然海水水样中氨氮、亚硝氮、总氮、活性磷酸盐和总磷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盐度对某些氮、磷的淡水法和海水法测定结果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对氨氮的测定,当S≤4.0时淡水法或海水法均可准确测定水体中的氨氮,S>4.0时应对水样进行pH 调整预处理后用海水法进行测定;对亚硝氮的测定,淡水法和海水法的测定结果无明显差异;对总氮的测定,当S≤5.0时应采用操作简单、测定准确的淡水法测定,S>5.0时应采用海水法。对水体中的活性磷酸盐的测定,在低盐低磷(S≤35.0且ρPO3-4 ≤0.2mg·L-1)的情况下盐度对淡水法和海水法测定结果的影响微乎其微,而对于高盐高磷(S>35.0且ρPO3-4 > 0.2mg·L-1)的水样选择灵敏度更高的海水法测定更准确;对总磷的测定,选取海水法测定准确度更高。研究结果为海岸带水体不同形式氮、磷质量浓度的准确测定与方法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海水中各类烃化合物的测定已有一些报道,例如海水中C_1—C_4烃,C_3—C_6烃等。C_6—C_(14)挥发性液态烃,近几年才进行了较多的研究。本文介绍一种简易的测定海水中挥发性液态烃的采样器和富集方法,其中包括  相似文献   

16.
海水Ca2+浓度是计算碳酸钙饱和度的重要参数之一,通常由海水钙盐比值计算得出,但该方法在受多种因素影响的近海海域可能不适用。本研究开展了EGTA自动电位滴定法对不同盐度海水Ca2+浓度测定精度和准确度的研究,探究“盐效应”对Ca2+浓度测定可能存在的影响,并比较了近海养殖区海水实测Ca2+浓度与通过钙盐比估算值的差异。研究表明:(1)EGTA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不同盐度海水Ca2+浓度精度较高,在各个盐度条件下,5次平行测定的标准偏差为0.001~0.006 mmol/kg,精度均优于0.1%;(2)在盐度20.00~34.62范围内,Ca2+的实测值与通过钙盐比值计算所得的相对误差为-0.043%~0.023%,准确度在±0.05%内;(3)不同盐度海水样品Ca2+浓度的实测值与理论值基本吻合,电位滴定法测定Ca2+浓度不存在“盐效应”问题;(4)受陆源输入过程的影响,近海(烟台牟平养殖区)表层及底层海水Ca  相似文献   

17.
亚铁氰化铜-硅胶现场浓集γ能谱法测定海水中137C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用无机离子吸附剂CuFC-SiO_2从海水中浓集~(137)Cs,然后用r能谱仪测定海水中~(137)Cs活度的简易分析测定方法。研究了过柱海水速度和海水中~(137)Cs活度变化时吸附剂对海水中~(137)Cs吸附效率的影响,探讨最佳过柱速度和吸附效率。本方法与磷钼酸铵-碘铋酸铯-β计数法有良好可比性。方法准确,简便,安全且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海藻资源异常丰富,种类多,分布广。海藻中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包括海藻多糖、多酚、活性碘、多种维生素、氨基酸等;同时也含有一定数量的重金属元素,其中砷元素与人类健康和生命活动有着至为密切的关系,是毒性金属研究的代表性物质。海藻中砷的含量、分布和形态直接关系到各种海藻的利用价值和方法。 我国国内对海藻中砷的研究较少,而国际上自本世纪初就开始了此项研究。1919年,Cornec 首次对海藻灰分进行定性的光谱分析,发现其中含有砷(Cornec,1919)。以后的大量文献对海藻中的砷及其测定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报道,目前研究人员普遍认为,海藻中的砷以有机态和无机态并存,其中有机砷化合物占绝大多数,毒性较小(Whyte et al.,1983; Edmonds et al.,1993; Phillips et al.,1985)。目前国际上测定海藻中砷的方法主要有中子活化法(Lunde,197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Maher,1982,1983;Yasui et al.,1978)、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分光光度法联用(ICP-AES)(Shinagawa et al.,1983)等,这些方法不仅需要大型仪器,而且样品的前处理过程比较复杂,操作亦难以掌握。 作者应用比较简便、灵敏的银盐分光光度法,使用国产仪器,以海带、鼠尾藻等样品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本法非常适合于海藻中砷的测定,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海水中低含量铵氮的高灵敏度荧光法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可测定海水中低含量铵氮的高灵敏度荧光分析方法。其原理是在硼酸缓冲溶液的作用下,海水中的铵氮与邻苯二甲醛(OPA)发生衍生化反应,通过测定生成的荧光产物来确定水体中铵氮的浓度。方法的检测限极低(0.002 5μmol/L),重现性好,且水样用量少(10 mL),适用于海水中溶解有机物的光铵化研究及其他低铵含量水样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海海水中的锌等微量元素,尚未进行过较为广泛而可靠的分布研究。极为零星的资料,还是近几年来在沿岸进行污染调查时,用陈旧的方法测定的。 世界海洋海水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不同文献报道的数据,常有一定的差别。这是自然变化,抑方法误差(包括所测形态),是值得研究的。 本文采用单池示差反向极谱法,比较广泛而可靠地研究了中国近海海水中,锌等微量,元素的离子(和不稳定络合物)的地球化学分布。测定锌、铅、铜、镉时,样品不加任何试剂,因而避免了元素存在形态的转移及被测离子的带入或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