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通过对安徽池州马头矿区含矿裂隙的综合研究,进一步认识斑岩型钼矿的含矿裂隙规律,解决此类含矿裂隙发育复杂矿区的矿体对应连接问题,有效指导矿区找矿。通过野外统计、室内数据整理及综合分析,在马头矿区选取代表性钻孔6个、平硐1个及地表露头3个,进行含矿岩体及其围岩节理裂隙特征的统计分析,开展钼矿床含矿裂隙规律研究。对矿区岩体与围岩中的节理裂隙、石英脉、钾长石英脉、断裂破碎带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矿区岩体与围岩中的节理裂隙特征基本一致,主要节理裂隙有5组,主要矿体含矿优势节理裂隙走向NNE,倾向SE,倾角在40°左右。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2017,(3)
石硐沟铅锌银多金属矿位于甘肃省肃北县,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为探明石硐沟铅锌银多金属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为深部矿体开采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利用现有的水文地质观测孔,对矿区进行了大型群孔抽水试验,利用Visual MODFLOW软件构建了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利用地下水位动态资料对模型进行识别,结合矿山开采方案分别对矿区未来开采水平的矿坑涌水量进行预测,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可知,矿山开采至3 000 m高程时,矿床涌水量达36.2万m~3/d,该研究成果可作为矿山深部开采条件下矿坑排水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3.
甘肃阳山特大型金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和环境地质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阳山金矿床为一尚未开发的特大型金矿床。矿区地下水类型有第四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和构造带脉状裂隙水等三类。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及地表浅部节理裂隙发育的基岩为区内含水层,深部节理裂隙不发育的千枚岩、灰岩及斜长花岗斑岩为矿区隔水层。矿区西侧马连河水水质较好,可作为矿山开发用水源地。矿山开采过程中,第四系松散覆盖层的厚度、地下水对矿区有害元素的溶解程度以及地表水、地下水的二次污染等,均为矿山开发时应该研究的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4.
银家沟硫铁矿水文地质条件及矿山工程地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东民  马有华  齐玉峰 《地下水》2009,31(2):100-101
河南省灵宝市银家沟硫铁矿是小秦岭矿区有名的大水矿床,作为典型的基岩裂隙充水矿床,充水裂隙埋藏条件、水动力性质等较不均匀,经多年开采,矿床深部水文地质条件发生很大变化。本文通过研究矿区地质构造、地层及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了矿床充水水源和途径,预测了矿坑涌水量,并对矿山工程地质进行评价,提出了矿山开采可能产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及防治措施,为安全采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先分析后逐层深入的方法,对福泉市英坪磷矿区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选择矿区南风竖井工程附近断层、节理裂隙等发育的富水区域,采用大口径钻孔抽排地下水,利用抽排形成的补给漏斗对地下水静水压力、水位、补径排等进行干预,摸清了矿区地下水补径排规律,查明了造成深部采掘工程施工突水的主要因素及途径。研究认为,在断裂和节理裂隙发育的富水区进行大口径钻孔抽排可达到抽排疏干效果,能够较好地解决突水危害,是治理矿山突水危害十分有效的措施。该防治技术方法在该地区类似矿山建设中具有较大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华涛  赵百顺 《地下水》2019,(1):143-144,180
矿山水文地质是勘查的重要环节,也是矿山开采的安全因素之一。本文以豫西崤山地区某金属矿为例,分析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和水文地质参数,总结矿区水文地质特征类型、区充水条件和矿区突水的可能性,研究结果发现:矿区矿体含水岩带与隔水岩带没有明显的界限,属风化裂隙、构造裂隙与成岩裂隙相互贯通融汇形成的地下水含水层(带),埋藏类型属局部承压的潜水含水层。分别运用大井法和水文比拟法计算求得矿坑最大涌水量Q最大为1 293. 00 m3/d和2 501. 90 m3/d,通过两种结果比对,结合矿山未来开采实际安全等因素,推荐采用Q最大=1 293. 00 m3/d。研究结果为开采过程中安全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水文地质支持。  相似文献   

7.
云南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区位于红河与南盘江两大水系分水岭东侧的德厚河水文地质单元的补给区,属红河流域。为确保矿山的安全高效开采,须对矿床的充水通道、充水因素等进行分析。通过对云南白牛厂银多金属矿进行水文地质条件调查,详细分析矿区的水文地质特征,认为矿区充水通道主要为矿区的构造破碎带;矿床充水因素主要为大气降水、地下水、地表水:地下水是矿床充水的主要水源,大气降水与地表水是矿床充水的影响因素;该矿床为顶板和地板直接充水的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复杂的岩溶裂隙含水层充水矿床。预测了矿山开采可能会遇到的危险(如雨季发生突水等),提出了防治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复杂地质条件下矿山地下开采地表变形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平路  陈从新  肖国峰  林健 《岩土力学》2009,30(10):3020-3024
地质条件是矿山开采岩层移动的基础,复杂的地质条件常使得地表移动角、沉陷角预测不准,导致灾难性后果。以典型复杂地质矿山程潮铁矿东区为例,以多年地表变形监测结果为依据,对在其特殊地质条件下地表变形和岩层移动的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下采矿是矿区岩体破坏的直接诱因,地下水产生的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强化了岩体的变形与破坏;矿区岩体中断层、节理等特殊地质结构是岩体破坏的基础;构造应力场的存在是围岩向采空区产生较大移动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在采矿之初,地表塌陷主要是由地下水疏干引起的;地表大规模塌陷形成以后,地下采空区的扩大是引起地表塌陷的主要原因,但矿区特殊的地质条件对地表塌陷范围的扩展速度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邓忠  李珊  李彩华  唐勇臣 《城市地质》2021,16(4):447-453
岩溶地面塌陷、区域地下水位下降、采空区地面塌(沉)陷、矿坑突水等是广西矿山在开采过程中产生的最主要环境水文地质问题.从武宣盘龙铅锌矿矿区的地层岩性分布、地质构造条件、岩溶发育特征、水文地质特征、开采工程活动、矿坑疏干地下水影响等方面综合分析,揭示盘龙矿区存在的主要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并结合开采工程活动提出帷幕灌浆、回填灌浆加固、充填采空区、加强地面变形监测、先探水再掘进等防治措施与对策,为矿山有序开采及安全经济高效运行、矿床疏干排水方案及矿山深部开采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注浆堵水是地下工程和矿山水害防控的常用技术措施,但是,目前浆液扩散机理与采动效应的研究滞后于工程实践的要求,制约了注浆工程科学有效地实施。本文跟踪裂隙岩体中注浆浆液扩散研究,受裂隙地下水“偏流效应”启发,提出了深部矿山裂隙岩体动水注浆浆液扩散偏流效应的命题,包括2个关键科学问题: 裂隙岩体动水注浆浆液扩散偏流机理、偏流形成的“浆-岩”组合体采动变形破坏和渗透性变化机理。结合研究趋势,提出了跨学科综合研究方法。以典型矿山注浆防治水工程为背景,研究深部矿山水文地质结构及其采动时空演化,揭示裂隙岩体动水条件下注浆浆液扩散偏流机理及其影响因素,获得裂隙岩体内帷幕注浆形成的三维异形“浆-岩”组合体形态和力学特性,建立浆液偏流扩散数学模型,构建“浆-岩”组合体渗透性采动效应评价方法,为深部矿山水害防治和安全生产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邓忠  李珊  李彩华  唐勇臣 《城市地质》2021,16(4):447-453
岩溶地面塌陷、区域地下水位下降、采空区地面塌(沉)陷、矿坑突水等是广西矿山在开采过程中产生的最主要环境水文地质问题.从武宣盘龙铅锌矿矿区的地层岩性分布、地质构造条件、岩溶发育特征、水文地质特征、开采工程活动、矿坑疏干地下水影响等方面综合分析,揭示盘龙矿区存在的主要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并结合开采工程活动提出帷幕灌浆、回填灌浆加固、充填采空区、加强地面变形监测、先探水再掘进等防治措施与对策,为矿山有序开采及安全经济高效运行、矿床疏干排水方案及矿山深部开采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王冰 《地下水》2013,(6):57-60
通过对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变化的调查分析,得出裂隙水地下存在的形式及与岩石裂隙、断裂构造、岩脉等的相互关系,并对矿区涌水量进行了计算;矿山对水的重复使用率较高,使得-60m水平坑道水的水质发生较大变化,在矿山开采过程中,注意废水排放引起对浅层地下水污染,应处理后再排放。  相似文献   

13.
对矿区地下水类型及补给、径流、排泄条件进行分析,经统计、计算矿坑涌水量,确定了矿床水文地质特征;划分出矿区工程地质岩组,测定了矿体及顶底板围岩力学性质,对岩(矿)体结构类型、完整性等进行了详细统计,明确了矿区工程地质条件;调查了矿区的环境地质情况,确定了矿区环境地质条件。基本查明了矿床的开采技术条件,充分体现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在矿山开采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侯林文 《地下水》2022,(1):155-157
为了调查石灰岩矿区水文地质条件,查明矿区各种地质构造以及地下水分布、运移特性,为矿区开采、设计提供参考.采用高密度电法对湖南省常德市董家咀矿区水泥用石灰岩矿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勘查,根据分析,矿区第四系覆盖层土体分布较厚,岩溶及充水破碎带较发育,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在矿区开采前需提前采取措施,以减少地下水对矿山未来开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随着矿山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露天开采的矿山也将逐渐增多。露天开采的矿区和坑下开采的矿区的勘探工作,有它们的共同点,但也各有特点。不论是露采还是坑采的矿区,都需要查明矿床构造、矿石质量、矿床规模、矿体形态、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等等。但是,露天矿要通过勘探着重查清的是对开采境界有影响的矿体边缘和深部的形态和产状、矿体上盘岩体的岩性和构造特征,以便合理地确定采场的设计。对于坑下开采  相似文献   

16.
贾超  王志鹏  朱维申 《岩土力学》2011,32(9):2867-2872
随着岩体工程的日益发展,人们愈发认识到岩体裂隙发育情况对工程影响的重要性,而岩体节理裂隙网络模拟是研究该类问题的重要手段。基于节理网络模拟结果,建立岩体力学分析模型,然后开展进一步的数值计算分析,在岩体工程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在岩体结构统计理论的基础上,自行编制了节理岩体裂隙网络模拟分析程序,直观再现了岩体内部的节理分布情况;将程序生成的可执行数据文件与离散元软件相融合;以含节理岩体的地下洞室为例,分别计算了静力和地震荷载作用下地下洞室围岩在不同时段的应力及位移变化情况。计算方法与结果对含节理岩体地下洞室围岩变形和破坏机制以及抗震工程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发生于2006年9月11日的南京石膏矿特大突水灾害不仅改变了矿区及外围的地下水流场, 并引发了矿区地面沉降变形, 对地表附属物产生了一定的破坏作用, 造成了包括矿山关闭在内的巨大财产损失。南京石膏矿涉及典型的深部矿山地质工程问题, 影响地下开采稳定、矿山灾害和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是矿体及围岩的岩性结构及岩体结构构造, 特别是断裂构造及其影响带裂隙发育情况、富水性、导水率。围岩的岩溶强烈富水带的存在是矿坑突水的直接水源; 矿体的软岩特性、矿山开采扰动使采场周围的应力场重新分布、开采对断裂构造及裂隙带等结构体的活化作用都加剧了突水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深部开采上覆岩层采动裂隙网络演化的分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志国  周宏伟  谢和平 《岩土力学》2009,30(8):2403-2408
借助相似模拟材料模型试验,模拟了在深部开采条件下上覆岩层采动岩体裂隙分布状态,运用分形几何理论研究了采动岩体裂隙网络分形维数随开采宽度、采场矿山压力、岩层沉降的动态演化规律,并分析了断层对采动岩体裂隙网络分布演化的影响以及采动岩体裂隙网络在三带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随开采宽度增加,采动岩体裂隙网络分形维数呈现总体增大趋势,在断层影响下表现出降维特点;分形维数与超前工作面压力和岩层沉降均具有非线性关系;三带采动岩体裂隙网络均具自相似性,冒落带、裂隙带、弯曲带分形维数比为1.082 3:1.139 4:1。  相似文献   

19.
在大量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对新立金矿的水文地质特征和水文地质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述,指出新立金矿属于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裂隙充水矿床。根据矿坑渗水点分布特征、渗水强度及水力联系,将矿区整体划分为七大渗水区域。并基于矿区地质结构特征和岩体透水性的差异,建立了矿区岩体水文地质结构系统模型,对岩体结构类型、结构模型和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描述,最后提出了保障矿山安全生产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代池坝煤矿进入深部开采,通过对矿区深部水文地质条件研究与矿井充水因素分析,认为矿床充水含水层为富水性弱~中等的砂岩裂隙含水层,各含水层间水力联系差,深部开采面临含水层地下水水压变大,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矿井主要充水水源为大气降水、含水层砂岩裂隙水、地表水和采空区积水。矿区主要充水通道是煤层开采后形成的导水裂缝带和矿区范围内11个报废钻孔。采用了比拟法的计算:深部标高+320~+50m范围内正常涌水量为234m~3/h,最大涌水量为509m~3/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