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斑鱯(Mystus guttatus)俗称魽鱼、芝麻鲶、梅花鲶、西江魽、白须魽,属鲇形目鲿科鱯属。主要分布于珠江水系的东江、北江、西江以及海南岛的南渡江水系[1]。斑鱯为无鳞鱼,栖息于江河底层,以小型水生动物为食,其肉质嫩滑,肉味鲜美,与卷口鱼、鳜鱼、鲈鱼一起被誉为珠江四大名鱼[2]。同工酶标记技术是研究鱼类遗传特征的一种重要方法,同工酶作为一项生化遗传指标广泛应用于鱼类的系统进化、群体遗传、杂交育种、个体发育、病理生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3]。国内外许多学者利用这一方法对鱼类进行了许多生化遗传学研究,为鱼类的群体遗传和进化研究…  相似文献   

2.
RAPD技术是由 Williams[1]和 Welsh[2 ]领导的两个科研小组于 1 990年几乎同时独立创立的一种 DNA多态性分析技术 ,它的原理是利用一系列随机排列的寡核苷酸单链引物 ,以研究对象的基因组 DNA为模板进行 PCR扩增 ,通过扩增产物 DNA片段的多态性来检测基因组 DNA的多态性。该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种质鉴定、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及系统分类研究 [3~ 6]。但对海水鱼类RAPD研究报道较少。红鳍笛鲷 (L utjanus erythopterus Bloch)、紫红笛鲷 (L utjanus argentimaculatus Forskal)和勒氏笛鲷 (L utjanus russelli Bleeker)具有…  相似文献   

3.
以企鹅珍珠贝(Pteria penguin)闭壳肌为样品,利用高盐+十二烷基硫酸钠(SDS)除去蛋白和多糖,用低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进一步纯化DNA,建立一种贝类基因组DNA简便、安全、经济的提取方法。改进后的SDS-CTAB法提取的DNA纯度较高,无蛋白质和RNA污染;酶切和AFLP实验验证表明,所提取DNA可满足酶切分析和分子标记等实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植物抗病基因(R基因)决定对某种病原物的抗性,其产物与病原物的无毒基因产物识别起始信号传导将信号传递到细胞体内,引起防卫基因的表达而导致植物产生抗性反应,这就是基因对基因学说[1]。在过去的10多年中,基因对基因学说得到了大量实验的证实,这得益于许多植物抗病基因和病原物无毒基因的克隆。至今已有40种植物抗病基因(R基因)从拟南芥、番茄、烟草、亚麻、水稻、甜菜、玉米、大麦中出来[2]。根据植物抗病基因产物的结构可将植物抗病基因分为明显的8个类群,最大的一个类群为NBS-LRR类(nucleotide-binding site,NBS;Leucine-richrepe…  相似文献   

5.
奥尼罗非鱼杂交子代及亲本mtDNA D-loop基因序列的多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CR技术扩增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尼罗罗非鱼(O.niloticus)及其杂交子代(O.aureus♂×O.niloticus♀)3个群体mtDNA控制区全序列,分析其变异和遗传结构。结果显示:3个群体的mtDNA控制区序列长度多态性并不十分明显,全长921~933bp;3个群体间存在丰富的DNA序列多态性,共检测到138个变异位点(14.9%),44个个体具有44种单倍型(haplotype);3群体间的序列差异平均为4%,Tamura-Nei遗传距离平均为5.1%;采用NJ法和ME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中,奥利亚罗非鱼群体内所有的单倍型聚成一支,尼罗罗非鱼与其杂交子代的单倍型混杂在一起,聚成一支,表明杂交后代mtDNAD-loop表现为母系遗传。  相似文献   

6.
利用近源物种马氏珠母贝的EST-SSR引物对企鹅珍珠贝DNA进行扩增,获得7对可扩增出目标条带的近缘分子标记,分析野生群体(YS)和养殖群体(YZ)企鹅珍珠贝的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7个位点共获得26个等位基因;野生和养殖群体的等位基因数分别为3~5和3~4,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623 5、0.496 8;平均观测杂合度(Ho)分别为0.431 8、0.302 8;HNUPM047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较低,为0.446 7,其他位点均在0.5以上,说明该遗传标记可提供比较丰富的遗传信息。表明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低于野生群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快速鉴定弓背青鳉遗传性别的方法。【方法】以中国南海沿岸弓背青鳉群体为对象提取基因组DNA,根据基因组数据设计性别特异引物Ocsex-F/Ocsex-R,通过PCR方法对弓背青鳉遗传性别进行鉴定。【结果】引物Ocsex-F/Ocsex-R在雄性DNA中扩增获得959 bp和656 bp的两个DNA条带,在雌鱼中仅可扩增出959 bp的单一条带,PCR产物经电泳可清晰分辨;对汕头、湛江、钦州、文昌等南海沿岸的地理群体扩增结果一致。【结论】Ocsex-F/Ocsex-R引物可对弓背青鳉进行遗传性别鉴定,在南海沿岸不同群体中具有稳定性和通用性,可广泛用于弓背青鳉遗传性别鉴定。  相似文献   

8.
军曹鱼全人工繁殖群体遗传特征的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8个微卫星DNA位点分析南海海域5个军曹鱼全人工繁育群体(HN1、HN2、ZJ、FJ和LS)子代的遗传多样性特征和群体间遗传分化。结果显示,军曹鱼养殖群体与天然群体的遗传结构特征基本一致:1)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910±0.440,观测杂合度为0.595±0.049,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个体内分化占主导(46%),军曹鱼养殖群体整体遗传多样性较高;2)群体间基因流明显(N_m=2.5959,F_(st)=0.0878),整体分化程度较低。各养殖群体表现出不同于天然大群体的特征:1)绝大部分位点均明显偏离哈温平衡,杂合子缺失或过剩现象普遍存在;2)聚类和群体分配分析等表明HN2与另四个养殖群体(HN1、ZJ、FJ和LS)分化明显。  相似文献   

9.
内生真菌(Endophytic fungi) 是存在于健康植物的茎叶中, 形成不明显浸染的一类真菌.植物与内生真菌呈互利共生的关系: 一方面, 植物为内生真菌提供光合产物和矿物质; 另一方面, 内生真菌产生的代谢物, 或能刺激植物的生长发育, 或能提高宿主植物对生物胁迫或非生物胁迫的抵抗能力.从内生真菌的代谢产物中,寻找抗肿瘤、抗病毒、降血糖、抗菌、杀虫、免疫抑制、酶抑制剂或激活剂等活性的分子代谢产物,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内生真菌已经成为寻找新药源的宝贵资源[1,2].  相似文献   

10.
大口黑鲈选育群体遗传结构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分析不同世代大口黑鲈选育群体的遗传结构。利用11对微卫星引物对大口黑鲈第2~4代选育群体及南水群体(对照)共120个个体进行PCR扩增,共得到28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获得2~3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为2.54。第2代(F_2)、第3代(F_3)、第4代(F_4)及南水群体(CG)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值分别为:0.423、0.419、0.386、0.366。与F_2相比,F_4的遗传多样性减少8.76%,但与CG相比,F_4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表明大口黑鲈选育群体的遗传基础逐步趋向纯化,且仍有较大选育潜力。此外,尽管F_2与F_4的遗传距离(0.022)比F_2与F_3的(0.011)大,但世代间的F_(st)值(0.006~0.009)均小于0.05,且世代群体总遗传分化指数为0.013,表明选育群体已出现遗传分化,但分化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11.
甲壳素(chitin)广泛存在于虾、蟹等甲壳动物,部分植物,细菌及真菌等生物中,是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类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年平均产量达数十亿吨之多[1]。壳聚糖(chtiosan)是甲壳素脱乙酰化产物,是膳食纤维中唯一的一种含有阳离子的高分子基团[2]。甲壳素及壳聚糖具有很多优越的特性,但由于溶解性较差,影响了它在各行业中的应用。为了改善壳聚糖的溶解性以及一些医学、保健性质,对其各种衍生物及壳聚糖低聚物的研究已逐渐展开[3,4]。甲壳素及壳聚糖的低聚物是指聚合度低于10的一些低聚葡聚糖,这些多糖具有优越的水溶性、保湿性。另外,D-低聚葡…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下游鳊鱼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RAPD技术对长江下游鳊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从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8个引物对鳊鱼24个个体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检测到178个位点,分子片段在0.2~2.0kb之间,其中多态位点83个,占46.63%;个体间最大的遗传距离为0.1326,最小的遗传距离为0.0476,平均遗传距离为0.0885;群体的Nei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593,Shannon多样性指值为0.0986。与其他鱼类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相比,长江下游鳊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13.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分别分析了五岛西部日本鲐、东海西部日本鲐和澳洲鲐三群体的样本,共产生226个分子标记,其中143个为多态性标记,多态百分率达到63.3%,每条引物产生的平均标记数为7.29。五岛西部日本鲐、东海西部日本鲐和澳洲鲐群体内遗传相似度分别为0.949、0.877和0.936,而群体间遗传距离依次为:五岛西部日本鲐-东海西部日本鲐(0.2357)<东海西部日本鲐-澳洲鲐(0.3030)<五岛西部日本鲐-澳洲鲐(0.3528),五岛西部日本鲐与东海西部日本鲐个体在UPGMA系统树独立聚类为两个类群,初步支持东、黄海的日本鲐存在东海西部和五岛西部的两个种群的观点。Shannon多样性指数表明,其遗传多样性大小依次为东海西部日本鲐、澳洲鲐、五岛西部日本鲐。  相似文献   

14.
二穗短柄草是一种理想的研究温带禾谷类植物和牧草的模式植物。对源于以色列4个不同地区(群体)90个生态型二穗短柄草的物候期和农艺性状差异及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贵州自然气候条件下,以色列二穗短柄草生态型间和群体间在生长期、各农艺性状表现均有所不同,方差分析呈极显著差异(P<0.0001);各群体生长期平均值的顺序为:Tibigha相似文献   

15.
钾是作物生长需要的大量元素之一,也是土壤中常因供应不足而影响作物产量的一个重要元素.在植物体内,钾分布很广,尤其是细胞分裂活跃部位的钾含量很高.钾能增进植物根系吸收土壤中必需的营养元素,促进光合作用,加速光合产物向贮藏器官(种子、根)输送,增进蛋白质的合成,增强植物的抗旱、耐冻、抗倒伏能力等[1] .钾对甘蔗细胞的结构、光合作用、碳水化合物的形成、蔗糖的积累等各种生理活动都有促进作用,能增加甘蔗产量,提高糖分[2] .甘蔗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在糖业中,其产糖量占很大的比重.甘蔗对钾的需要量大,并且十分敏感.据研究,每生产1 t甘蔗约从土壤中吸收钾(K2O)2.0~2.7 kg,因此,人们把增施钾肥作为提高蔗糖糖份的一个主要措施来抓.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黃鳍棘鲷(Acanthopagruslatus)增殖放流苗种的遗传质量。【方法】对黃鳍棘鲷放流苗种和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遗传分化和近交程度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放流苗种群体的等位基因数目NA(均值为9.917)大于自然群体NA(均值为8.083);而放流苗种群体的观测杂合度HO(均值为0.646)、期望杂合度HE(均值为0.694)和多态信息含量PIC(均值为0.654)均小于自然群体的HO(均值为0.651)、HE(均值为0.707)和PIC(均值为0.659)。此外,放流苗种群体和自然群体之间的存在一定的遗传分歧,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011,但分歧程度不高,且近交程度系数均值F和FIS均大于自然群体的对应系数。【结论】黃鳍棘鲷放流苗种存在一定遗传质量缺陷,不能满足增殖放流要求,可能会自然群体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应用AFLP方法,从64对引物中筛选出5对用于分析胡子鲇(Claris fuscus)厦门(XM)、江门(JM)、玉林(YL)等3个养殖群体共90个个体群体内、群体间遗传多样性。扩增共得到289条清晰谱带,引物多态性介于47.8%~63.8%,平均多态性比率为56.4%。胡子鲇群体总遗传杂合度(Ht)、遗传分化系数(Hs)、遗传分化度(Gst)和基因流(Nm)分别为0.161 1、0.153 6、0.051 1和8.501 8,表明胡子鲇多态性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群体内部遗传分化系数较高,三个群体间无较大分化,群体间基因流动较好。其中,JM群体多态性比率、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指数和Shannon指数都较XM群体和YL群体高,种内分化程度较好。对群体进行两两比较发现,XM群体和YL群体间分化程度最大,XM群体和JM群体次之,JM群体和YL群体最小。基于杂交优势,推断XM和YL群体繁殖所产生的后代将具有比亲代更为优良的性状。  相似文献   

18.
从高山榕(Ficus altissima Bl.)叶斑病的病叶上分离到一株真菌,经接种鉴定为高山榕叶斑病的病原物。通过形态学观察,发现该病原物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利用直接菌落PCR测定了此病原物的核糖体DNA的转录间区、内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以及基因组中OPA1-3区域的DNA。结合序列分析和形态学观察结果,该菌鉴定为A.gaisen。  相似文献   

19.
在选配早籼杂交稻强优组合的育种过程中 ,产量与品质的协调性已引起育种者高度重视。而产量与品质性状较多 ,关系复杂。有关水稻品质性状研究的报道较多 ,张业云[1] 研究了杂交稻的品质对出品率的影响 ;甄海等[2 ] 对广东籼稻品种品质性状进行了相关与通径分析 ;李成荃、程融等[3 ]也进行了杂交粳稻品种品质性状的遗传研究 ;赵镛洛等[4 ] 则通过因子分析方法 ,研究了北方早粳稻米品质。在水稻丰产性状研究方面 ,陈伟栋等[5] 对华南水稻品种叶片及产量性状进行了因子分析 ,并探讨了高产水稻品种的理想因子模型。而对水稻产量与品质性状间的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源自海南红树林植物角果木(Ceriops tagal)内生真菌Endomelanconiopsis endophytica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体外生物活性。【方法】利用正相硅胶柱层析、反相ODS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分离方法,对该菌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浸膏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综合利用核磁共振波谱(NMR)、质谱(MS)等波谱学技术以及与文献数据比对,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对化合物进行体外细胞毒活性和免疫抑制活性评价。【结果】从内生真菌Endomelanconiopsis endophytica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4E,8E)-2-N-(2-hydroxypalmitoyl)-1-O-(β-D-glucopyranosyl)-9-methyl-4,8-sphingadienine(Ⅰ)、2-(1-hydroxyethyl)quinazolin-4(3H)-one(Ⅱ)、uridine(Ⅲ)、citreoisocoumarinol(Ⅳ)、5-hydroxymellein(Ⅴ)、roccellatol(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