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从20对西大西洋笛鲷(Lutjanus campechanus)的微卫星引物中筛选适用于红鳍笛鲷(L.erythopterus)、勒氏笛鲷(L.russellii)、紫红笛鲷(L.argentimaculatus)和约氏笛鲷(L.johnii)基因组分析的微卫星引物,分析4种笛鲷的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生。经反应条件的优化,从20对引物中筛选出17对可稳定扩增出特异片段的引物。通过测序证实扩增产物含微卫星位点后,以该17对引物对4个种的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其中16对可在约氏笛鲷、勒氏笛鲷、紫红笛鲷基因组中扩增出重复性好的特异性条带,分别有65%、65%、60%呈现出种内多态;15对可在红鳍笛鲷中扩增出重复性好的特异性条带,并且全部呈现出种内多态。四种笛鲷中,红鳍笛鲷的多态性最高,高度多态基因座占检测座位的66.67%;勒氏笛鲷的多态性最低,低度多态基因座占43.75%。获得3个种间特异性分子标记。用DS和DA两种方法计算4种笛鲷的遗传距离,构建了系统发生树。  相似文献   

2.
摘要: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从20对西大西洋笛鲷(Lutjanus campechamus)的微卫星引物中筛选适用于红鳍笛鲷(L.erythopterus)、勒氏笛鲷(L.russellii)、紫红笛鲷(L.argentimaculatus)和约氏笛鲷(L.johnii)基因组分析的微卫星引物,分析4种笛鲷的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生。经反应条件的优化,从20对引物中筛选出17对可稳定扩增出特异片段的引物。通过测序证实扩增产物含微卫星位点后,以该17对引物对4个种的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其中16对可在约氏笛鲷、勒氏笛鲷、紫红笛鲷基因组中扩增出重复性好的特异性条带,分别有65%、65%、60%呈现出种内多态:15对可在红鳍笛鲷中扩增出重复性好的特异性条带,并且全部呈现出种内多态。四种笛鲷中,红鳍笛鲷的多态性最高,高度多态基因座占检测座位的66.67%;勒氏笛鲷的多态性最低,低度多态基因座占43.75%。获得3个种间特异性分子标记。用风和DA两种方法计算4种笛鲷的遗传距离,构建了系统发生树。  相似文献   

3.
三种笛鲷属鱼类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APD技术是由Williams和Welsh领导的两个科研小组于1990年几乎同时独立创立的一种DNA多态性分析技术,它的原理是利用一系列随机排列的寡核苷酸单链引物,以研究对象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通过扩增产物DNA片段的多态性来检测基因组DNA的多态性。  相似文献   

4.
运用RAPD技术对笛鲷属3种鱼的群体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RAPD技术,从9个系列180种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6种,对笛鲷属的画眉笛鲷(Lutja-nus vitta)、金焰笛鲷(Lutjanus fulviflamma)_,金带笛鲷(Lutjanus vaigiensis)进行种群内及种群间遗传学分析,并利用UPGMA确定了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三种鱼的种内遗传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画眉笛鲷0.1949,金带笛鲷0.1107,金焰笛鲷0.1673;三者的多态位点比例(P)分别为69.4%、47.8%和59.0%;金带笛鲷具有较低的遗传多样性,且金带笛鲷与金焰笛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三种鱼共检出10个可作为种的特异性鉴定的条带,可用于种质鉴定。  相似文献   

5.
RAPD分析中最适样本量和位点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25个引物,对40个样本扩增,研究了勒氏笛鲷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中的最适样本量和位点数。结果显示:在样本量达到20且位点数达到70个以上时,遗传距离趋于一个稳定的数值,即在RAPD分析中,样本数应达到20且位点数应达到70才能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根据体侧纵带颜色差异,暂将画眉笛鲷(Lutjanus vitta)分为黄带画眉笛鲷和褐带画眉笛鲷,应用RAPD技术,选用22个引物对黄带画眉笛鲷与褐带画眉笛鲷进行遗传多样性及分子标记研究。结果表明,黄带画眉笛鲷与褐带画眉笛鲷的遗传距离为0.832 9,其多态位点比例(P)分别为66.99%和85.28%,遗传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0.161 7和0.289 3,种内遗传距离(D)分别为0.243 5和0.431 9,表明褐带画眉笛鲷的遗传多样性比黄带画眉笛鲷丰富。共得到OPP14-629bp和OPP14-674bp等11个特异性分子标记,可用于两种笛鲷的鉴定。  相似文献   

7.
RAPD分析中最适样本量和位点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25个引物,对40个样本扩增,研究了勒氏笛鲷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啪)分析中的最适样本量和位点数。结果显示:在样本量达到20且位点数达到70个以上时,遗传距离趋于一个稳定的数值,即在RAPD分析中,样本数应达到20且位点数应达到70才能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interleukin-1 receptor-associated kinase 4,IRAK-4)是一种参与机体先天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反应过程中的关键分子。采用RT-PCR和c 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PCR)的方法从红笛鲷(Lutjanus sanguineus)头肾中克隆IRAK-4基因的c DNA全序列(登录号:KF279357)。该序列全长2 015 bp,包含5′非编码区(5′UTR)205 bp,3′非编码区(3′UTR)421 bp,开放阅读框(ORF)1 389 bp,编码462个氨基酸。根据推导的氨基酸序列预测其蛋白分子质量为52.0 ku,理论等电点为5.19。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红笛鲷IRKA-4基因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的同源性为54.2%~85.7%。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红笛鲷与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聚为一支,两者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用荧光定量PCR分析红笛鲷基因的组织表达差异,红笛鲷IRKA-4基因在各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在皮肤、肝脏和胃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胸腺、鳃、心脏、肠、肌肉和脾脏,在头肾、后肾和脑的表达量最低。  相似文献   

9.
紫红笛鲷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APD技术分析了湛江近海紫红笛鲷(Lutjanus argentimaculatus Forskal)的遗传多样性。从12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了14个引物。14个引物共检测到173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比例(P)为68.79%,遗传距离(D)为0.2228,遗传多样性指数(日)为0.1904。结果表明,目前湛江近海的紫红笛鲷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仍然维持在良好水平,捕捞尚未对其造成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RAPD技术分析了湛江近海紫红笛鲷 (LutjanusargentimaculatusForsk l)的遗传多样性。从 12 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了 14个引物。 14个引物共检测到 173个位点 ,其中多态位点比例 (P)为 6 8.79%,遗传距离 (D)为 0 .2 2 2 8,遗传多样性指数 (H)为 0 .190 4。结果表明 ,目前湛江近海的紫红笛鲷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仍然维持在良好水平 ,捕捞尚未对其造成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水温26±2℃、盐度28条件下,恩诺沙星(enrofloxacin,EF)按5 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和口灌红笛鲷(Lutjanus sanguineus),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恩诺沙星在红笛鲷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结果显示:注射和口灌后红笛鲷血浆的药时数据均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血药达峰时间(tp)分别为0.75和1.5 h,血药质量浓度峰值(cmax)分别为5.22和3.94μg/mL,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36.98和17.24 mg/(L.h),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13.28和9.18 h;恩诺沙星在组织中分布较广,注射和灌服给药肌肉、肝脏和肾脏的cmax分别为3.53和3.40μg/g、4.08和3.98μg/g、11.23和5.40μg/g,tp分别为1.5和2.0 h、1.0和2.0 h、0.75和1.5 h,AUC分别33.17和23.12 mg/(L.h)、39.36和18.20 mg/(L.h)、98.97和56.69 mg/(L.h);EF在红笛鲷体内消除速度较慢,注射和灌服给药肌肉、肝脏和肾脏的t1/2β分别为22.08和83.32 h、41.52和94.47 h、20.94和21.81 h。表明恩诺沙星注射给药在红笛鲷体内的吸收和消除均快于口灌给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矢耳石地标法在笛鲷种内及种间中的判别作用。【方法】利用2017年购自广西北海、海南文昌、广东阳江的87尾红鳍笛鲷(Lutjanus erythropterus)和76尾紫红笛鲷(Lutjanus argentimaculatus)成鱼的矢耳石样本,基于地标点法分析耳石的形态差异,运用判别分析检验耳石形态差异在2种笛鲷的种间和同种不同群体间的判别功效。【结果】位于听沟前中部交叉点的两个地标点10、11贡献较大,解释了耳石形态变异的64.88%~65.85%,表明两种笛鲷耳石形态的种间差异和种内群体差异主要集中于听沟前中部。基于耳石形态的地标点方法对2种笛鲷的种间判别成功率为97.4%和100.0%;红鳍笛鲷和紫红笛鲷的种内不同群体判别成功率分别为85.7%、83.3%、80.0%和94.1%、78.1%、81.5%。【结论】矢耳石地标点法可作为2种笛鲷种间和种内判别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3.
应用RAPD技术,从9个系列180种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6种,对笛(鱼周)属的画眉笛(鱼周)(Lutja-nus vitta)、金焰笛(鱼周)(Lutjanus fulviflamma)、金带笛(鱼周)(Lutjanus vaigiensis)进行种群内及种群间遗传学分析,并利用UPGMA确定了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三种鱼的种内遗传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画眉笛(鱼周)0.1949,金带笛(鱼周)0.1107,金焰笛(鱼周)0.1673;三者的多态位点比例(P)分别为69.4%、47.8%和59.0%;金带笛(鱼周)具有较低的遗传多样性,且全带笛(鱼周)与金焰笛(鱼周)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三种鱼共检出10个可作为种的特异性鉴定的条带,可用于种质鉴定。  相似文献   

14.
用同源克隆和RACE的方法克隆红笛鲷(Lutjanus sanguineus)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Interleukin-1receptor-associated kinase 1,IRAK-1)基因的cDNA全序列,并用荧光定量PCR分析其在健康鱼及哈维弧菌感染后红笛鲷的组织表达。结果表明,该序列全长3 207 bp(登录号KF728204),包含5′非编码区(UTR)202 bp,3′UTR752 bp,开放阅读框(ORF)2 253 bp,编码750个氨基酸。根据推导的氨基酸序列预测其蛋白分子质量为82.6 ku,理论等电点为6.59。IRAK-1包含1个N端死亡结构域、proST结构域、中央激酶结构域和C末端结构域。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红笛鲷IRKA-1基因在肝脏和皮肤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心脏、鳃、肌肉和胸腺,其余组织的表达量较低。哈维弧菌侵染红笛鲷后,各组织中IRAK-1基因mRNA表达量均呈上调趋势,肝组织中变化最显著。  相似文献   

15.
以红笛鲷Lutjanus sanguineus弧菌病的主要病原菌——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为抗原制备兔抗血清,以辣根过氧化酶标记的羊抗兔血清为酶标二抗,建立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技术。通过棋盘滴定法测定,得出溶藻弧菌菌悬液的最佳工作浓度为5×108mL-1,兔抗溶藻弧菌血清的最佳稀释度为1∶16000,酶标羊抗兔抗体的最佳稀释度为1∶2000。应用本实验建立的间接双抗体夹心法对红笛鲷进行现场检测,患病红笛鲷特异性抗体的检出率为70%,外观健康红笛鲷的检出率为20%。结果表明,本实验所建立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法可以用于红笛鲷弧菌病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而且可以检测出隐性感染状态下的红笛鲷。  相似文献   

16.
在水温(28±2)℃、盐度28条件下,将盐酸氯苯胍(Robenidine hydrochloride,ROBH)按30 mg/kg的剂量口灌红笛鲷(Luthjanus sanguineus),用HPLC-MS/MS法研究ROBH在红笛鲷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残留消除规律。结果表明:单剂量口灌给药后,红笛鲷血浆中ROBH的药时数据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药物在血浆中的达峰时间t_p为1.79 h,血药浓度峰值C_(max)为211.38μg/L,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为5 229.16μg/(L·h),消除半衰期(t1/2β)为46.99 h。ROBH在红笛鲷其他组织中分布较广,消除速度较慢,肌肉、肝脏和肾脏的C_(max)分别为37.58、863.02、1 063.24μg/kg,t_p均为1.5 h,AUC0-∞分别1 017.03、20 841.20、30 743.04μg/(kg·h);t1/2β分别为26.35、14.05和24.31 h。连续5 d口灌给药后,红笛鲷血浆、肌肉、肝脏和肾脏中的药物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46.14、36.11、28.62、26.92 h。以10μg/kg为最高残留限量,肌肉作为食用靶组织,在本试验条件下,建议休药期不少于7 d。  相似文献   

17.
以三亚外海的红鳍笛鲷(Lutjanus erythropterus)自然群体为研究对象,利用磁珠富集法开发19个适用于红鳍笛鲷的微卫星DNA标记,其中16个为多态性标记,等位基因数为2~11,期望杂合度为0.242~0.896,观测杂合度为0.156~1.000,Ler 14、Ler 29、Ler 49等3个位点偏离哈迪-温伯格平衡(P<0.0031),Ler9-Ler18、Ler12-Ler19、Ler46-Ler47、Ler46-Ler49、Ler18-Ler50、Ler14-Ler51等6对位点间检测到明显的连锁(P<0.05),Ler29、Ler13、Ler49、Ler19、Ler24、Ler25、Ler14、Ler51、Ler18、Ler9等10个位点属于高度多态位点[多态信息含量(PIC)>0.5],Ler47、Ler12、Ler15、Ler46等4个为中度多态位点(0.25>PIC>0.5)。  相似文献   

18.
腹腔注射恩诺沙星和氟苯尼考对红笛鲷血清IgM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mg·kg-1恩诺沙星和氟苯尼考分别腹腔注射红笛鲷,通过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测定红笛鲷血清IgM的含量,研究恩诺沙星与氟苯尼考对红笛鲷血清IgM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健康红笛鲷血清中IgM抗体的含量为3.591±0.314mg·mL-1,注射后,恩诺沙星组增加至4.234±0.013mg·mL-1,第3周后恢复至初始水平,而氟苯尼考组则降低至2.538±0.214mg·mL-1,第5周仍未恢复至初始水平。可见,恩诺沙星可提高红笛鲷血清中抗体IgM的含量,而氟苯尼考则降低鱼体血清中抗体IgM的含量,且影响时间也较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红笛鲷(Lutjanus sanguineus)免疫器官发育,为其健康养殖和疾病预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从红笛鲷卵出膜开始取样,至出膜62 d,通过石蜡连续切片,H-E染色,进行红笛鲷3个主要免疫器官胸腺、头肾、脾脏发育的组织学研究。【结果与结论】红笛鲷出膜1 d时出现前肾,3 d肾管之间可见造血干细胞;出膜18 d,胸腺和头肾间出现细胞桥,头肾淋巴化;出膜62 d,肾小球仍存在于头肾中,表明头肾既是淋巴器官也是泌尿器官。红笛鲷出膜8 d时出现脾脏原基和红细胞发育;出膜22 d时观察到淋巴细胞;出膜24 d时淋巴细胞显著变多。胸腺是最后一个出现的器官,红笛鲷出膜12 d时出现胸腺原基;15 d时发现胸腺淋巴化。  相似文献   

20.
应用Real-time PCR技术,研究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苯酚、硫酸铜刺激红笛鲷(Lutjanussanguineus)后非特异性细胞毒性细胞受体(NCCRP-1)基因在不同组织里的表达差异。结果发现,LPS刺激红笛鲷24 h后NCCRP-1在红笛鲷头肾、脾脏、胸腺、肝脏、心脏、脑、肌肉和肠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头肾表达量最高,脾脏次之,然后依次是肝脏、脑、肌肉、胸腺和肠,心脏表达量最少。LPS、苯酚和CuSO4刺激红笛鲷后,随着刺激时间的增长,NCCRP-1表达量在各组织达到峰值的时间不同。以头肾为模式组织,RT-PCR的结果显示,红笛鲷NCCRP-1在LPS、苯酚和CuSO4的刺激下的表达模式相似,随着时间的增加NCCRP-1表达量逐渐增加,分别在24、9、12 h处达到最高,达到对照组的52、30、24倍左右,之后表达量开始下降。免疫组织化学表明,NCCRP-1只在头肾、脾脏和胸腺的特定细胞中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