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对地震次生灾害评估的介绍,以大连石化公司为例,详细介绍了石化企业地震次生火灾的特点及相应的评估方法,这一研究成果将为厂区的发展规划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以往能源供应系统地震灾害特点的分析和总结,发现各种灾害形式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研究弄清各种灾害是如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就可以采取相应措施,控制灾害的发展。从分析石化系统火灾和爆炸的类型人手,重点进行了石化系统的地震火灾和爆炸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火灾会使储罐等石化设备自身材料强度下降,内部压力升高,极易引发爆炸;而爆炸产生的灼热碎片极易点燃周围的可燃物,引发新的火灾。  相似文献   

3.
李贞  周栩 《华南地震》2008,28(1):72-77
以地震次生火灾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地震次生火灾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数学模型,初步研究了地震次生火灾区划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张立新 《地震工程学报》2020,42(6):1693-1699
由于双重灾种叠加,地震次生火灾曾经带来过巨大生命财产损失,并始终严重威胁人类社会。梳理历史上几次重大地震次生火灾情况,归纳地震次生火灾的成灾与蔓延研究成果,讨论现有研究成果中常用的分析手段和研究方法;从工程结构和装备设施,以及灾害区划单元两个层面总结分析了地震次生火灾的风险与损失评估研究成果;从民用建筑、油气化工设施、核电站、灾后安置点与林业等多个方面探讨地震次生火灾的预防和控制研究进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近二十年以"地震次生火灾"为主题的中文文献进行统计,并分析研究热度与地震事件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日本的地震火灾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的地震火灾对策陈宏德,张宝红(国家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一、前言地震火灾是地震后发生的火灾,不同于一般火灾。由于地震已经造成了房屋倒塌、交通阻塞、水源中断、人心恐慌,正常情况下容易扑灭的小火也会酿成大灾,实属危害极大的灾害。尽管如此,但如果采取适...  相似文献   

6.
基于径向基函数网络的地震火灾损失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海荣  王明学 《地震学报》2007,29(1):95-101
针对地震火灾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的特点,利用径向基函数网络的自学习、自适应能力和容错性特性,根据地震火灾的历史资料,建立了基于径向基函数网络的地震火灾损失预测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检验和讨论,说明本方法的适用性,也为其它自然灾害的损失预测提供了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地震次生火灾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杰  李国强 《中国地震》1992,8(1):76-82
本文研究了地震次生火灾预测的理论建模问题,文中建议用泊松过程模拟次生火灾的发生概率,并在此基础上推导了单幢建筑物和城市小区的地震次生火灾发生模型。  相似文献   

8.
基于G1S确定城市地震次生火灾高危区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建筑物震后火灾发生与蔓延危险性分析的概率模型,给出建筑结构在地震破坏状态下的次生火灾发生的概率。通过综合分析其它影响因素,给出判定城市地震次生火灾发生的高危险区的方法。并在GIS(Geograpllic Information System)下实现对城市地震次生火灾高危险区的划分。  相似文献   

9.
地震次生火灾是村镇最易发生、最危险的地震次生灾害。结合我国村镇现状,分析了村镇地震次生火灾呈现起火点多、火灾蔓延迅速等特征,提出起火、蔓延的灾害链式演化模型。分析了单栋房屋起火、蔓延和房屋间火灾蔓延的指标及其计算方法,尝试给出了村镇地震次生火灾危险性评价模型。以某县城镇为例,评价了地震次生火灾危险性并进行了可视化展示。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近断层地震动特性对火灾后多层RC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以火灾后某多层RC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结合火灾后现场材料的检测与鉴定报告,开展了结构火灾前后在近场有脉冲和无脉冲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对比分析了近场有脉冲和无脉冲地震动特性对火灾前后RC框架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火灾后,整体结构地震响应明显大于火灾前,火灾后结构底层层间位移角在脉冲型地震和无脉冲地震作用下分别达到火灾前的1.44和1.54倍;近场脉冲型地震作用下结构响应明显大于无脉冲地震,罕遇地震作用下,近场脉冲型地震工况下的底部层间位移角相较于无脉冲地震工况增加了96.0%,火灾后更是增加了118.0%。研究成果可为多层RC框架火灾后安全性评估和加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