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政府贸易政策的制定影响着印度经济发展的速度。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经济自由化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从国家的土地面积、人口规模以及发展阶段比较,印度与中国的情况较为接近。通过对中国和印度货物贸易政策以及主要经济指标的比较分析,提出在不同的发展经济模式下,贸易政策制定要立足本国国情,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2.
《国土资源》2010,(1):57-57
<正>据黄金业内数据显示,中国在2009年一举超越印度,成为世界黄金消费第一大国。印度多年来作为世界的黄金消费大国,每年平均要消费700吨黄金,但由于近年金价高涨以及印度人们对首饰需求低迷,迫使印度在2009年将黄金消费第一的宝座拱手让给了中国。  相似文献   

3.
利用重力恢复和气候实验(GRACE)数据获得高亚洲及其邻近地区的质量变化,可分析区域气候因素如印度季风、西风带和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对结果的影响。然而,最近的研究发现,西风带的贡献小于厄尔尼诺,与传统研究结论不同。因此,利用2003-01~2017-06期间GRACE RL06的Mascon数据进行复经验正交函数(CEOF)分析。研究发现,前3个主要成分对研究区质量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53%、27%和6%,与印度季风、西风带和ENSO指数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92±0.16、0.70±0.15和0.42±0.15,说明在长达14 a的观测时间跨度内,印度季风、西风带和ENSO对研究区质量变化的贡献分别为53%、27%和6%,西风带是研究区质量变化的第2个影响因素,这支持了传统的研究结论;ENSO通过印度季风对某些区域(如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脉和印度西北部)的质量变化产生影响;在印度西北部、喜马拉雅山脉和藏东南地区,由于印度季风的减弱及其相关的ENSO作用和西风带的加强,质量变化呈现下降趋势;在兴都库什、西昆仑和东昆仑地区,由于西风带的增强,质量变化呈上升的趋势;在帕米尔和天山地区,虽然受到较强西风带的影响,但由于同时受到印度季风和ENSO减弱以及气温上升趋势的影响,质量变化呈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探讨1983-2008 年间印度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的时空变化格局及其与温度降水的关系。基于遥感数据和GLOPEM-CEVSA模型估算区域植被NPP,利用分段线性回归,分析了过去26年印度植被NPP的时空格局与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过去26年间印度植被年均NPP为414.29 gC·m-2·a-1,森林、农田和草地的NPP平均值分别为1002.32、485.98和631.39 gC·m-2·a-1。(2)分段线性回归结果显示,1983-2008 年间,印度植被总平均NPP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趋势转折点在1996年。占印度面积比例最大的农田植被类型的平均NPP也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趋势转折点在1996年,与总平均NPP的趋势转折点一致。(3)在空间上,印度大部分地区,发生了趋势转折,趋势转折点集中在1991-2000年间,大部分地区NPP在趋势转折点前呈上升趋势,其后呈下降趋势,与区域平均NPP的变化趋势一致。(4)印度西北部干旱地区植被NPP与温度呈负相关,与降水呈正相关。喜马拉雅山南部森林NPP则与温度呈正相关。降雨量较大的印度南部地区NPP与降水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珠宝首饰出口国。当地首饰多以24K黄金为主,造型极富民族特色,做工精湛,以古典、华美、复杂和夸张闻名于世。游客喜欢印度首饰,对印度人来说,首饰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装饰品,对妇女来说首饰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正>今天,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但日常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盘中餐,到底起源于何时何处却至今还是一个没有解开的谜。稻作起源也因此成为国际考古学界和农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印度说"、"云南说"、"东南亚说"等半个多世纪来一直争论不休。  相似文献   

7.
贵州与印度的夏季风的异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季风作了气象科学的一个重要课题,许多人都作了大量研究,中国和印度均处于季风区,印度季风和中国季风的研究已作了大量研究,揭露了不少事实,但中国季风的研究多指我国的东部,而贵州位于我国西南部,地处东亚季风和印度季风之间的过渡区,因此,对贵州省的论及较少,从气候的角度出发,把贵州和印度的季风的某些特征量,如降雨、风、环流等进行对比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贵州和印度夏季风的主要异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索马里急流和南亚高压对印度夏季风(Indian Summer Monsoon,ISM)爆发产生的协同作用。【方法】基于ECMWF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再分析资料(ERA5)提供的逐日数据,结合印度气象局对ISM爆发日期(即印度次大陆最南端的喀拉拉邦降水骤升的日期)的统计数据采用功率谱分析、偏相关分析和滑动相关等统计学方法,分析索马里急流和南亚高压对ISM爆发的协同作用。【结果】ISM爆发前1候至当候,印度地区对流层高层南亚高压的范围和强度不断扩大,同时对流层低层索马里急流的强度和范围不断增强,使阿拉伯海地区的西南气流不断增强,将阿拉伯海地区大量水汽输送至印度大陆,在这样有利的条件下,印度南部降水量剧增,ISM爆发;当5月下旬的南亚高压、索马里急流以及阿拉伯海地区水汽通量和气旋性环流均显著偏强时,ISM会提前爆发,降水也会异常偏多。【结论】ISM爆发日期受到索马里急流和南亚高压两者协同作用的影响,而并非单独受到某个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保护耕地,人人有责。但是,目前我国耕地的现状很令人担忧,如何挖掘现有耕地的生产潜力,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表现一耕地偏少且负担过重我国现有耕地约1亿多公顷,仅占国土面积的10%多一点,不足世界耕地总量的7%,在亚洲没有印度的耕地面积多,世界上有许多国家耕地资源的比重都在30%以上,而我国耕地资源比重明显偏低。不仅如此,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为0.079公顷。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1/3,印度的1/2,美国的1/10,加拿大的1/21,人均耕地更显贫乏。  相似文献   

10.
从能源安全迈向能源独立——印度能源战略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样是人口大国,同样怀着民族复兴的梦,中国和邻国--印度,因为太多相似而备受瞩目. 特别是在能源问题方面,印度承担的压力和面临的难题,并不比中国少.国家的资源状况和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的速度影响着能源的总量和消耗.2006年,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会发布的《世界人口白皮书》显示,印度人口约为11亿1950万,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7%.但印度目前已探明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储量,仅占世界总量的0.8%.  相似文献   

11.
印度,东濒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与中国、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尼泊尔、缅甸、不丹和锡金接壤,国土面积297.32万平方公里,2005年统计人口10.80亿。印度是一个现有矿产资源种类不齐全、资源储备也不富足的国家。印度政府对本国矿产资源实力有非常清醒的认识,制定了系统完备的矿  相似文献   

12.
印度全国有2000多家私营和800多家公营采矿企业,印度矿产品和矿产相关产品的出口占印度出口总额的20%。去年印度矿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5%和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1%。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印度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强度逐步加大。印度政府先后四次修订采矿管理法,以宽松政策鼓励开发国内外矿产资源和利用国内外资金。  相似文献   

13.
同样是人口大国,同样怀着民族复兴的梦,中国和邻国——印度,因为太多相似而备受瞩目。特别是在能源问题方面,印度承担的压力和面临的难题,并不比中国少。  相似文献   

14.
正一日与友人小聚,在藏式风情餐厅里,莺莺燕燕,歌舞升平,空气中弥漫着酥油茶的香味。人们侃侃而谈,隔座传来喝酒划拳的声音。我忽然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朋友问我,你现在有没有特别想去旅行的地方。我说有,尼泊尔和印度。朋友不解的说:"怎么不去高大上的欧洲和美洲?"我说:"因为我想体验一番生活在有信仰的国度,拥有着平静的心灵的感觉。"看看周围的世界,每个人都在追求着物质化的目标。随着时间的推移,  相似文献   

15.
采用后殖民主义理论,从多元文化主义角度分析论述《午夜的孩子》对印度民族道路的探讨:小说中东西方叙事模式的混合以及印度方言和标准英语的融合是对西方权力话语的解构;通过比较作为多元文化存在的午夜的孩子大会和英迪拉领导的独裁政府,重构多元文化主义而非激进民族主义,是应对权力话语的后殖民话语;小说中人物的混杂性,进一步强调东方和西方的相互依存性,印度民族道路有赖于尊重文化差异,让不同的文化相互碰撞、融合并共存。  相似文献   

16.
保护和发展我国红树林--海啸和台风暴潮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啸和台风暴潮中红树林减灾作用凸现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地震引发的海啸侵袭了印度尼西亚、泰国、孟加拉、印度等国,造成30多万人的死亡.仅在印尼苏门答腊岛的亚齐,海啸横扫了15%的地区,17万生灵永远消失于茫茫大海,城区满目疮痍.灾难过后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一个事实是:有高大茂密红树林生长的地区死亡人数和财产损失显著较少.亚齐海岸原先生长着红树林,但这些红树林几乎全部被围垦为虾塘.没有了缓冲林带,巨浪肆无忌惮,是亚齐惨重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古近纪是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拼合的最后阶段,也是东特提斯的消亡时期,形成了最年轻的海相沉积即最高海相层。对西藏境内最高海相层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合评述,认为东特提斯在西藏境内最终消亡的时间应该在始新世Priabonian早期以后。通过与喜马拉雅各地区和塔里木盆地最高海相层进行区域对比,初步总结出东特提斯洋的宏观演化特征:Lutetian初期,东特提斯在西部印度克哈特(Kohat)、赞斯卡尔(Zanskar)等地区开始关闭,之后向东海退至西姆拉(Simla)-坦森(Tansen)一带;Priabonian期在藏南定日-亚东一带关闭,直至渐新世在东部缅甸西昂(Siang)、那嘎兰(Nagaland)地区完全退出。由于印度板块向亚欧大陆楔入产生的远程效应,东特提斯洋分支的残留海水在渐新世末期(23 Ma)从塔里木盆地退出,标志着东特提斯洋在该区的最后关闭。对藏南及邻区最高海相层的综合研究和对比,不仅有助于了解东特提斯的晚期演化特征及封闭时限,也能为印度-亚欧板块碰撞时间的厘定提供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8.
1984年10月31日至11月7日在印度海得拉巴(Hyderabad)召开了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的地区性会议。到会代表300余人,五大洲均有国家参加,除印度外,以中、美、日、苏的代表为多。会议由IASPEI局主持,主席Ziro Suzuki(铃木,日本),第一副主席Stephan Muller(瑞士),第二副主席A.V.Nikolaev(苏联),秘书长R.D.Adams  相似文献   

19.
印度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与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代中国并称为世辊四大文明古国.  相似文献   

20.
在加利福尼亚州进行的一项田野种植试验中,转基因印度芥菜成功地吸收了土壤中过量的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