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章对2021年6月广西东兴市东兴镇在建高速铁路东兴市站(站前路)发现的恐龙化石产出层位、化石产地的古生物特征、古环境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该化石产于侏罗系东兴组下段上部,化石散布于褐红色、紫红色厚层含钙粉砂质泥岩、含钙泥质粉砂岩、含钙质粉砂岩中,初步判断恐龙骨骼化石为经过移位或水流搬运后沉积形成的异地保存化石。综合区域地质特征,其地层时代为晚侏罗世,化石产出于炎热干燥的滨湖至滨岸环境。东兴恐龙化石是迄今为止我国境内发现位置最南的沿海沿边的恐龙骨骼化石,是我国为数不多的晚侏罗世恐龙化石发现点,其研究对区域地层划分对比、古生物群、沉积环境和古地理以及大地构造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对研究恐龙一些类群的起源和演化具有关键作用,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科普研学和旅游价值。  相似文献   

2.
山东诸城晚白垩世恐龙动物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从20世纪60年代初在山东诸城发现第一具恐龙骨架"巨型山东龙"以来,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恐龙骨骼化石在诸城白垩纪地层中被发现,特别是埋藏于诸城晚白垩世地层中恐龙骨骼化石群,最为引人注目。目前研究发现了包括鸭嘴龙类、角龙类、暴龙类等在内的多种恐龙类型,为丰富我国东部白垩纪恐龙动物群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宝贵材料。该文系统总结和归纳了近些年来在诸城晚白垩世地层中发现的恐龙骨骼化石及其所代表的恐龙动物群类型的研究成果,同时又提出了目前依然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和研究意义,有助于下一步更好的深入研究诸城晚白垩世恐龙动物群。  相似文献   

3.
20 0 1年 8月 ,广西自然博物馆在广西扶绥县那派盆地的茏草岭地点进行的野外发掘中取得重要进展。发掘队经过一个多月的连续发掘 ,先后发现了包括四股骨、背椎、颈椎、尾椎、颈肋、背肋、肠骨、坐骨、耻骨、肩胛骨、胸骨等化石材料 ,到目前为止 ,根据出土的牙齿及骨骼化石可以确定的化石种类有 :蜥脚类、蛇颈龙类、鸟脚类和肉食龙类 ,较为完整的骨架有蜥脚类恐龙 2具 ,其中较大的 1具最长肋骨超过 2m、坐骨长 1.8m ,由此推测这条恐龙长度约 2 0m ,背高 5~ 6m ,为目前世界上可以装架的最高大的恐龙之一 ,在世界上与包括美国、加拿大等少…  相似文献   

4.
株洲盆地与西峡盆地在晚白垩纪时期同属一个大的山间盆地,本文通过岩相古地理与古生物地层对比,发现两者的上白垩统地层戴家坪组和马家村组具有相似的岩相古地理背景和古生物组合,包括鸭嘴龙类和蜥脚类恐龙骨骼化石及恐龙蛋化石,轮藻化石Charites,Eucypris-Ilyocypris-Talicypridea介形类化石组合以及以蕨类植物孢子Schizaeoisporites占大多数的孢粉组合,这些化石均为晚白垩世代表分子。  相似文献   

5.
山东诸城地区是闻名世界的恐龙化石宝库,这里不仅保存有数量巨大的晚白垩世恐龙骨骼化石,还发现有数量众多的早白垩世恐龙足迹化石。到目前为止,诸城境内共发现的恐龙足迹化石点有3处,分别为南部的皇龙沟与北部的张祝河湾和棠棣戈庄。根据前人对这3处恐龙足迹化石点的研究,对其发现和研究历史、足迹类型(包括非恐龙足迹)、不同类型足迹的大小和特征,以及古地理和古气候等进行了总结,提出了诸城恐龙足迹化石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该文对河南省恐龙蛋化石的分类和命名、恐龙蛋化石在各个沉积盆地中的分布特征以及恐龙蛋化石的新类型进行了扼要综述。从含蛋岩层的岩性、蛋化石埋藏的古微地貌、蛋化石在岩层中的分布和排列方式及保存形式、恐龙蛋与恐龙骨骼化石和其他生物门类化石的共生以及恐龙蛋化石的共生组合特征等方面论述了恐龙蛋化石的埋藏特征。对恐龙的生活方式、产蛋方式及生态习性、恐龙蛋化石大量富集的机理及恐龙蛋“挂”在石板下的原因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对DNA和CT扫描研究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7.
对山东蒙阴盆地三台组以前及新发现的三趾型恐龙足迹化石开展了综合研究,认为应归入翘脚龙足迹属Grallator,其造迹者是小型兽脚类恐龙而非此前认为的鸟脚类恐龙,是目前山东省时代最老的恐龙足迹化石,也是中晚侏罗世恐龙活动的唯一证据。  相似文献   

8.
在十万大山盆地北缘的中小型盆地红层中首次发现侏罗纪的轮藻类植物化石.共计2个属,7个种,2个未定种.文章根据轮藻组成特征,讨论了这些中小盆地的地质时代,认为属早中侏罗世,为十万大山盆地侏罗纪红层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9.
莱阳恐龙谷内发现了我国境内的第一具恐龙骨骼化石,出露地层连续,是中生代莱阳群恐龙化石研究的重要实物依据;同时,谷内的丹霞地貌景观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和科普性。近年来,由于受到人类活动的严重影响,谷内的地质环境正在日益恶化,应该及时的进行切实可行的保护与开发。  相似文献   

10.
在恐龙化石经受风化破坏过程中,温度和水是起作用的两大主要因素。为了深入探讨恐龙化石风化破坏机理,有效、科学、合理地保护恐龙化石,该文将恐龙化石及围岩作为岩体,运用岩体水力学研究中温度场与渗流场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温度和水在恐龙化石风化破坏过程中的内在机制。通过建立温度场与渗流场数值模型,模拟温度场与渗流场在恐龙化石风化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定性分析了温度与水相互作用对化石风化的破坏机理。  相似文献   

11.
恐龙是早已灭绝的古脊椎动物,恐龙化石在地质学,特别是在古环境学研究中具重要意义,它在地层划分、地质时代确定以及古地理、古环境、古气候研究尤其是生物灭绝事件研究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际价值。近几年,恐龙化石不断被发掘,对恐龙化石的保护日益显得紧迫和重要。本文通过干湿循环和膨胀试验,研究水对化石抗风化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证明水对化石围岩风化的影响远大于对恐龙化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短羽始中国羽龙小型带羽毛兽脚类伤齿龙科恐龙,体长仅30厘米,头骨长约4.3厘米,股骨长度约4.8厘米,尾巴相对较短,后肢保存的羽毛也相对较短,不仅保存了完整的骨骼化石,而且还保存了羽毛印痕;是迄今体型最小的带羽毛恐龙之一。化石该恐龙的后肢  相似文献   

13.
面临众多古生物化石遭受风化破坏的现实,恐龙化石保护是一项世界性难题。化石的风化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化石内部裂隙是导致恐龙化石风化、破坏的重要因素。该文以岩石断裂力学为理论依据,模拟分析内含裂隙的恐龙化石在压力作用下的破坏情况。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了内含裂隙恐龙化石数值压缩试验,并对内含裂隙的恐龙化石裂纹扩展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裂隙角度增大,开裂角逐渐减小,裂隙处特别是两端应力集中,其他部位应力较低、分布均匀;裂纹扩展是从裂纹尖端起裂,最终裂纹扩展到边缘。此研究结果为揭示恐龙化石风化机理和开展保护提供了基础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4.
晚白垩世的二连盆地是恐龙的理想栖息地。通过手标本观察、铸体薄片分析、扫描电镜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能谱分
析等方法,对取自于二连盐池北部二连达布苏组的一块骨骼化石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①该骨骼化石为恐龙的肩胛骨;②
肩胛骨由骨密质(包括腹侧面骨板和背侧面骨板)和骨松质组成,基本单位为骨单位;③骨单位结构和形态随肩胛骨部位的不同而
具有明显差异,腹侧面骨板中的骨单位呈现扁长状-板状紧密排列,而骨松质中的骨单位呈浑圆状或椭圆状且脉管通道直径粗
大,背侧面骨板的骨单位介于前两者之间;④在骨单位内部,生长较晚的骨细胞核部饱满且通常位于脉管通道附近,而生长较早的
骨细胞则远离脉管通道,细胞核部干瘪,但骨小管异常发育;⑤依据骨单位的相互蚕食现象、骨密质与骨松质中骨单位生长纹的差
别,以及骨单位中新老骨细胞的排列规律,推测恐龙肩胛骨的骨生长方式属于膜内成骨模式;⑥成分分析发现,恐龙肩胛骨化石的
成分为氟磷灰石,其与现有生物差别不大,表明其进化已接近完善。   相似文献   

15.
王梅 《国土资源》2002,(11):33-33
近日,在美国蒙大拿州出土一具7700万年前的恐龙木乃伊,这只命名为莱昂纳多(Leonardo)的恐龙为鸭嘴龙 (brachylophosaurus),它的出土震惊了整个古生物界,令人惊讶的是,其骨骼化石的外围包有软组织——  相似文献   

16.
已发现的恐龙化石大多数埋藏在不同深度的地层中,不同埋深化石所受风化破坏程度不尽相同。为深入研究恐龙化石的风化机理,探究恐龙化石的保护措施和方法,重点分析埋深产生的侧向压力对恐龙化石强度和破坏特性的影响。通过有限差分软件FLAC3D进行数值模拟,揭示埋深因素对恐龙化石保存的影响程度。试验结果表明:围岩对恐龙化石施加的侧向压力是影响恐龙化石变形和强度特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弹性变形阶段,恐龙化石的初始强度、峰值强度随侧向压力的增大而不断增大。当应力超过了恐龙化石极限强度后进入塑性变形,其初始强度、峰值强度逐渐减小,最终达到残余强度。  相似文献   

17.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试验结果模拟分析单轴压力作用下含裂隙恐龙化石断裂损伤过程。在FLAC3D中采用FISH语言编写了基于体元分析的计算程序,采用弹脆性本构模型,分析了试验过程中恐龙化石的裂纹萌生→扩展→贯通规律和裂隙化石的断裂损伤机制。在单轴压缩作用下,含有裂隙的恐龙化石试件的破坏过程主要分三个阶段:即线性变形阶段、非线性变形阶段和软化阶段,当载荷超过应变峰值强度后,化石内部将生成大量新的诱导裂隙,导致化石内部结构发生剧烈变化。值得注意的是,恐龙化石峰后的强度软化过程非常不稳定,峰值附近的材料力学行为对化石试件内部缺陷的分布十分敏感。试验表明,有裂隙恐龙化石的抗压强度值比无裂隙恐龙化石的抗压强度值小30%,最终的残余抗压强度也略小,在加载应力作用下,相比不含内部裂隙的恐龙化石,内含裂隙的恐龙化石其内部裂隙会迅速大量扩展,加重了恐龙化石的风化程度和破坏速度。  相似文献   

18.
正禄丰,是位于滇中彝州境内的一片神奇土地,在面积400多平方公里的禄丰盆地中,沉积着厚达三四千米的碎屑岩层。1.6亿年前的中生代侏罗纪时期,主宰这片"红层"的是繁盛的恐龙王朝。2亿年后的今天,这里成为了中国"恐龙原乡""化石之仓"。如今,在云南省楚雄州禄丰县,恐龙化石资源的开发利用让川街乡变成了"恐龙山镇",阿纳社区更是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村庄——侏罗纪新村。这个曾经禄丰县  相似文献   

19.
由热应力引起的热破裂作用是造成恐龙化石破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太阳照射条件下,由于受热不均匀及日照的长久往复循环作用,使得化石表面发生热破裂作用,导致化石表面产生裂缝,加速了恐龙化石风化。采用模拟实验的方式,主要针对恐龙化石试件的物理力学受力变形特性进行研究。通过有限差分软件FLAC3D进行数值模拟,揭示日光辐射造成的恐龙化石温度差异分布对化石风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恐龙化石不同部位的温度差异,是造成化石内部热应力分布不均匀的重要原因,热应力的不均匀性导致化石发生热破裂,加速了化石风化受损,因此化石保存要尽量放在恒温环境下,避免化石温度往复变化。  相似文献   

20.
2000年9月末,辽宁省义县白台沟一村民挖掘出一具恐龙头骨化石,辽宁省国土资源厅得到报告后,10月2日,吴启成厅长亲赴现场,对化石发掘和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及相关部署。4日,辽宁省国土资源厅下发了《关于对义县白台沟古生物化石立即进行抢救性发掘的决定》的文件,责成宜州化石馆依法发掘和收存化石。整个发掘工作自10月4日至25日,历时22天。该恐龙化石产地位于阜新-义县断陷盆地南段。这里的晚中生代地层自下而上依次为义县组、九佛堂组、沙海组、阜新组和孙家湾组。恐龙化石产于义县组,其底板为沉凝灰岩,顶板为水平层理极发育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