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9 毫秒
1.
目前 ,城市固体废物主要采用地质填埋处理 ,淋滤液循环可以使填埋场的稳定化进程加快。但使用淋滤液循环方法的填埋场中仍有大量需要进一步处理的淋滤液。粉煤灰具有优良的吸附净化功能 ,介绍了粉煤灰在垃圾淋滤液循环处理中的作用。通过分析粉煤灰与垃圾混合处理 ,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粉煤灰做过滤层的不同效果 ,表明粉煤灰可以在填埋场淋滤液循环处理方法中起到一个较好的作用。这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还需做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土料的工程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生产垃圾的卫生填埋中,填土层对垃圾淋滤液渗稼的阻滞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对成都万兴固体废弃物处置场填土料的压实性,渗透性及其相互关系作了深入探讨,并建立了关系式,为全面研究填埋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成都长安垃圾填埋场填土料对污染物质的吸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场调查和室内实验表明,作为垃圾填埋结构之一的填土层对渗滤液污染物质起着不可低估的净化作用。本文在详细研究了成都市长安垃圾填埋场填土料的矿物组成、化学成分和颗粒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选取渗滤液中的主要污染物质NH+4进行了静态和动态吸附试验。结果表明:土料对NH+4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平均吸附量为2.52mg·g-1,吸附速率为1.125mg·h-1·g-1,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方程。填土层在工作过程中形成了上部饱和层、中部工作层、下部新料层的三个部分,吸附机理以置换Ca2+,Mg2+等阳离子为主的离子交换作用,出水中NH+4与Ca2+,Mg2+等阳离子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垃圾卫生填埋结构对地质环境效应的控制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大量的现场调查、室内外试验及综合分析,以多种手段较系统地研究了垃圾及其渗滤液成分组成与变化规律,填埋场的地理—地质条件,填埋结构单元的控制机理,填埋结构控制作用的数学模拟和垃圾卫生填埋结构优化设计系统及其应用。首先,根据实际调查资料的统计结果,论述垃圾成分受到生活水平、能耗结构、季节、地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并分析垃圾产量和成分变化的一般规律。以试验和现场监测为基础,详细研究垃圾渗滤液成分的变化特征,探讨垃圾的分解过程,指出垃圾渗滤液成分具有以有机质及其分解产物为主的高浓度、强污染特性,总体上具有随时间呈负指数衰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合成都长安垃圾填埋场,首次详细、系统地从试验和模型计算两方面研究填埋结构对地质环境效应的控制作用。控制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填埋结构的各个组成部分(衬里、垃圾层、填土层)能够有效地去除污染物质,由于填埋体类似于一个生物反应器,有机质发生生物降解,分解的终极产物(如NH+4)可被填土层和衬里吸附;另一方面,通过改变衬里、填土层的厚度与密度,可以控制渗滤液在填埋体内的水动力条件,从而控制渗滤液下渗对地下水造成的污染。在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建立模拟模型,完整系统地研究渗滤液水头  相似文献   

5.
大宝山尾矿重金属风化淋滤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大宝山尾矿造成的重金属污染严重影响了矿区的生态环境。对矿区不同采样点的尾矿进行了风化淋滤实验,结果表明,淋滤液的pH值很低(2.5~4.8)并随着淋滤的进行继续降低;淋滤液的电导率不断升高;淋滤液中的SO42-浓度有波动,但变化不大。淋滤液中有次生矿物沉淀生成,吸附了部分重金属离子。经过30d的淋滤,重金属Mn的淋滤率最大且可迁移性最强,Pb的淋滤率最小且沉积性最强;拦泥坝泥浆释放的重金属总量最大。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地下水中硫酸根离子通过弱透水层时迁移特征的变异规律及其环境效应作用,分析在不同黏性土壤厚度条件下硫酸根离子浓度的变化及其受pH、Eh、钙离子浓度变化的影响特征,以及在不同pH 值条件下硫酸根离子的浓度变化情况。利用土柱填装及淋滤法,得出地下水中硫酸根离子通过弱透水层时穿透能力很强的结论,并揭示了硫酸根离子浓度随渗透土壤厚度的增大而增大,随淋滤液pH 值增大而减小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水化学迁移率是反映污染质在水-土孔隙介质中迁移锋面速度的参数,参数值的大小与土壤介质性质、水流状态、污染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关。利用淋滤土柱的动态平衡试验法,模拟自然降雨入渗条件下,石油类污染物在吉林油田区包气带土层中的迁移转化过程。试验结果表明,其水化学迁移过程可分为淋溶阶段、吸附阶段和平衡阶段;微生物分解作用比较弱;不同厚度土层的淋滤液浓度衰减曲线趋势极为相似。考虑室内实验与野外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的尺度效应,合理确定了阻滞因子、水化学迁移率。  相似文献   

8.
尾矿库区土壤金属污染严重影响了库区的生态环境,而金属离子在土壤中的危害性大小取决于其进入土壤之后的吸附-解吸、形态转化、迁移等。为了进一步预测和防治土壤金属污染,取某硫铁矿尾矿库区土壤进行室内批淋滤实验,结果表明:淋滤液中金属离子初始浓度越大,越有利于土壤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淋滤液的pH越小,越不利于土壤对金属离子的吸附。土壤对Mn2+的吸附规律更符合双常数方程,对Fex+、Cu2+的吸附规律更符合Elovich吸附速率方程。假设土壤中金属离子可全部溶出,在1∶25土液比的实验条件下金属离子Mn2+、Fex+、Cu2+的持续溶出时间分别为3.28,284.5,1.224d,实际中造成的污染将更加严重。吸附量、吸附速率及分配系数均与淋滤液中金属离子初始浓度及土壤中背景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土壤中金属溶出时间则与土壤中金属元素背景值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利用室内模拟试验成果对长春市生活垃圾淋滤液的组分特征、变化规律及其对土壤、地下水的污染机理进行了分析;结合野外监测资料运用非确定性模型方法建立模拟模型,对淋滤液的污染组分进行趋势预测,为垃圾堆放场地的设计和垃圾污染的治理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同时为解决城市生活垃圾污染问题和寻找垃圾场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利用室内模拟试验成果对长春市生活垃圾淋滤液的组分特征、变化规律及其对土壤,地下水的污染机理进行了分析,结合野外监测资料运用非确定性模型方法建立模拟模型,对淋滤液的污染组分进行趋势预测,为垃圾堆放场地的设计和垃圾污染的治理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同时为解决城市生活垃圾污染问题和寻找垃圾场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运用Excel及其内置的VBA语言开发设计了土工试验数据处理程序"数据处理小旋风",用代码建立一个模块包含10个子过程,一个工作簿事件。该程序具有简洁友好的界面,快速化智能化,能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主要介绍我所30年来,在基性、超基性岩及有关矿产研究方面的基本概况、取得的进展及今后一些展望。其中所列进展主要包括:岩浆矿床学、岩石及成因学、岩浆建造学及矿床评价和预测等四个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基于施工图设计和现场情况对填埋场坝体进行应力变形分析。应力场原位分析采用线弹性材料类型,变性分析采用双曲线非线性塑性类型。在应力变形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变化量采用总应力法对坝体进行稳定性分析。根据摩尔库伦准则,不考虑滤液对其影响。结果显示:按照初步设计方案堆筑的0~12 m坝体在发生应力变形后,坝体的稳定性能够满足规范要求,可正常运行。建议企业在坝体堆高到1/2~2/3处时,进行勘察获取相应资料,应再次进行坝体应力和稳定性分析,以确保坝体安全。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的白垩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宋杰己 《甘肃地质》1993,(Z1):1-49,134
依据地层区划分原则,将省内白垩系划分为北山、走廊、潮水、祁连、兰州、陇东、西秦岭区7个地层区和酒泉、武威、六盘山、陕甘宁盆地4个地层分区;分别建立了老树窝群、新民堡群、庙沟群、河口群、志丹群、六盘山群、东河群、金刚泉群、马莲沟群、民和组10个群级岩石地层单位;详述了各建群、组的代表剖面;以“热河动物群”、茹福德蕨-拟金粉蕨植物群存在的最低层位的新民堡群、志丹群及与其相当地层的底界,确立为白垩系的底界。以含具冠女星介生物组合的民和组的顶界为白垩系的顶界;按地层区总结了生物组合特征,并与国内外有关生物组合进行了对比,以此确定了省内白垩系的时代。  相似文献   

15.
垃圾渗滤液的特征污染组分在包气带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秀花  朱锁  李海明 《地下水》2008,30(3):37-40
通过室内土柱实验,研究了垃圾渗滤液的特征污染组分氮、COD在包气带不同介质中的迁移转化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岩性不同的包气带介质是影响氮素、COD迁移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介质对氮、COD的净化能力不同;渗滤液对地下水不会造成氮素污染,但会造成有机污染。  相似文献   

16.
煤瓦斯突出研究现状及其研究方向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学习总结煤炭行业近200年来对煤瓦斯突出的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 了解其具体的研究思路方法、研究历史发展过程、研究现状及存在的关键问题, 探讨采用地质力学理论方法进行煤瓦斯突出研究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吴传贵 《地下水》2006,28(5):21-23
聊城市地处资源性重度缺水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镇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水资源供求矛盾更加突出.本文依据聊城市近期水资源利用等有关资料,对聊城市水资源供需现状进行了规划预测,阐述了雨洪水资源化的重要意义及蓄水工程和雨洪水利用现状,分析了雨洪水利用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拦蓄雨洪水的措施,对雨洪水资源利用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高温高压下水和氯化钠溶液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徐有生(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关键词高温高压水和NaCl溶液物理化学性质水和NaCl溶液是地质上最常见的溶液,了解其物理化学性质有助于研究水溶液在地球内部各种地质作用和地质过程中所起的作...  相似文献   

19.
崇明东滩15年动态发展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崇明东滩是长江口规模最大、发育最完善的河口型潮汐湿地,又是一个河口淤涨型湿地,对1988年与2002年崇明东滩湿地卫星遥感图象的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①崇明东滩并不是全部扩涨,南部滩涂岸线呈后退趋势;②在淤涨部分,以最东端最快;③随着长江上游来沙减少和大规模的围垦,崇明东滩的前景将不容乐观。因此,可持续开发、利用和保护崇明东滩湿地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0.
赵士海 《地下水》2005,27(6):464-465
近年来由于引黄灌区的开发,部分地区忽视了对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特别是引黄灌区上游地下水位埋深较浅,而下游地区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大面积的漏斗区.本文针对这种现状,通过对地下水资源的分析,提出了具体的工程措施及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