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3 毫秒
1.
鲁南地区地震动参数的衰减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选用了华北平原地区十个地震的39条等震线数据,拟合出鲁南地区烈度衰减的经验公式: I=2.429+1.499M-1.3911n(R+11) 根据上式,并参照美国西部烈度和基岩加速度衰减关系,按胡聿贤等建议的方法,估算得鲁南地区基岩加速度衰减公式: Ina=6.623 + 0.529M-1.4681n(R+11) 式中a为加速度,单位厘米/秒~2,M为震级,R为距离,单位公里。  相似文献   

2.
用宏观方法测定震源深度的量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常用公式 h=Δi/10(I0-Ii)/s-11/2, 式中h为震源深度,Δi为烈度为Ii的等震綫半径,I0为震中烈度,S为一系数;取(1)式的对数得 logh=logΔi-1/2log[10(I0-Ii)/s-1], 按(2)式可以作成一量版,以同时測定h和s。利用这个量版測定了19个中国地震的s和h,結合文献[4]的資料,指出中国东部的s系数比西部的偏低;且当深度加大时,s系数加大。采用文献[1,5]的資料測定了61个地震的s系数,結果表明s的数值随深度的增加而加大,占与低速层的关系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的数字等震线模型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李永强  龚强  王景来 《地震研究》2006,29(4):401-406
借助于GIS技术,完成了云南及其邻区175个强震的175幅(439条)等震线图的制作。把历次历史地震的等震线置于同一比例尺下,并在GIS平台上计算各等震线的长度和各烈度区的面积是一项创新。该项工作为等震线的研究、烈度衰减和等震线模型的研究提供了最基本的数据。在所绘制的数字等震线的基础上,对等震线的长、短轴进行了统计分析,最后完成了数字等震线模型量板表,用于查阅不同震级、不同烈度等震线的长度。  相似文献   

4.
Mario  Chavez  曾包 《地震译文集》1990,9(1):37-42,62
本文对墨西哥地震提出了两个预测修订麦加利地震烈度(Ⅰ)随距离(D)衰减的关系式:1nI=B0 B11n(D/D′) B2(D-D′) B31nMs 1nI=B0 B1(D/D′) B21n(D-D′) B31nMs.Ms为地震面波震级,D′是与图中地震最大烈度I′(或与Ms)有关的距离。系数Bi(i=0,1,2,3)是用最小二乘观念将32次地震的烈度图中的资料与这两人关系式相似合得来的。这些震例根据其震中位置、震源机制及深度分为三组,即消减带地震、墨西哥中南部的中源地震及沿横贯墨西哥火山带的浅源壳内地震。用所提出的关系式预测的(I)值可以和为似合中没有包括的历史地震测得的(I)值很好地加以比较。从参数研究中得出的结果表明,(I)随(D)的衰减对于上述三组震型中的每一组都是不同的。当距离不超过200公里时,与消减带有关的地震比墨西哥中南部地震有更大的衰减;当距离大于200公里时,观测结果则相反。在横贯墨西哥火山带上发生的地震随距离的衰减比其它两个地区的地震更大。根据这些结果,在墨西哥应用几个衰减关系式去估计场地地震灾害似乎是可行的,这要取决于考虑之中的特殊发震地质构造与地震路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断层破裂烈度衰减模型,指出由它给出的烈度等震线的长轴向不很符合实际的等震线;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该模型会高估高烈度的危险性。本文建议一个用等效破裂长度代替破裂长度的改进的断层破裂烈度衰减模型。统计数据和唐山地震的资料证实它能较好地拟合实际的等震线,从而改善地震危险性分析的结果。等效破裂长度的经验公式可表示为LnSe=a+bM-cl~3。它可以直接由历史地震等震线的资料统计得到。最后以河南小浪底水库坝址的地震危险性分析作为应用此烈度衰减模型的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6.
地震影响场的灰色系统分析及模糊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以震级、震源深度、震中烈度、极震区面积、等震线所围面积作为地震影响场场量因子,分别对地震影响场的六个子系统进行了关联分析,计算了各子系统因子之间的关联度,排出关联序。结果揭示出地震影响场这个灰色系统内部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地震影响场灰色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还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完成了震级、震源深度、等震线所围面积对震中烈度的模糊识别,实现了地震影响场的模糊划分。  相似文献   

7.
地震灾情的快速评估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晏凤桐 《地震研究》2003,26(4):382-387
根据云南历史地震的 133条等震线资料得出烈度衰减关系为I=1 5M +2 82 6 7- 0 794 2ln (SI+90 33) ;根据多次地震现场调查和经济损失评估结果得出地震灾情的快速评估公式L =2 0 5σ∑i 6Aiαi 和D ={ 0 13,0 2 5 }·σ·∑i 8Aiλi。由此可以在地震发生后很快给出地震经济损失和地震死亡人数的初步评估结果 ,为政府实施地震紧急救援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用位错模型研究震级与烈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根据位错模型导出了震级不仅与震中烈度和震源深度有关,而且与极震区面积有关。震中烈度通过应力降和震级联系起来,而极震区面积则通过位错面的面积或震源体积和震级联系起来,使震级与烈度的物理联系更加明确。 用我国的61个浅源地震资料,用逐步回归方法计算出震级M与震中烈度I0、极震区面积(面积单位为平方公里)A0的关系为: M=3.53+0.039I02+0.0178(Ig A03,还分别计算出震级与6-8度区面积A6、A7、A8的关系为: M=3.63+0.72 Ig A6, M=5.34+0.718(Ig A7)·(IgIg A7), M=5.92+0.104(Ig A82。并外推出震级与5度区面积A5的关系为: M=3.03+0.72 Ig A5。 利用这些关系式来确定历史地震震级比仅考虑震中烈度来确定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采用双差定位法对四川长宁MS6.0主震和24小时内的余震进行重新定位,对重定位的余震进行震级加权的方向分布拟合得到余震区的长轴和中心点,并与Ⅶ度烈度等震线长轴和等震线几何中心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余震区长轴方向与Ⅶ度区长轴方向相近(差值为4°),且长度近似相等(差值为4 km);余震中心与等震线中心均位于重定位主震的西北方向,且等震线中心相对余震中心向上盘方向偏移约3.0 km。长宁MS6.0地震等震线图呈现出明显的上/下盘效应,上盘高烈度区面积约为下盘的2.1倍,等震线中心也向上盘方向偏移。两小时和24小时的余震方向分布拟合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拟合结果与等震线具有相同规律。研究成果可为浅源中强震预评估烈度图的修正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0.
宏观地震震源深度公式及其精确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星北 《地震学报》1998,20(3):255-263
在I1=I0、r1=r0时证明了h=r0,即极震区成为震中区时震源深度恒等于震中区等震线半径.它是震源深度的理论标准,并由此演译出宏观地震震源深度公式的精确计算方法.对比计算表明,完整宏观地震震源深度公式及其常规计算方法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震烈度衰减的概率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考虑地震烈度评定和预测的不确定性的基础上,提出建立烈度衰减概率模型的方法。根据我国东部和西部(大致以东经104为界)地区已发生的破坏性地震的等震线图,提供了两个地区地震烈度衰减的概率模型。最后,简要讨论了如何将这一模型应用于地震危险度评定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2.
StudyoftheintensityattenuationlawintheEastChinaPlainandthenorthwestofChina郁曙君Shu-JunYU(InstituteofGeophysics,StateSeismologic...  相似文献   

13.
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由于受震源性质、传播介质特性以及近地表场地条件的影响,存在较强的区域性差异。收集1937—2015年发生在江苏及邻区的59个地震数据,利用长轴可转向方法得到120条等震线长短轴半径,采用椭圆烈度衰减模型,用多元稳健回归方法将等震线数据进行拟合,统计得到本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并与汪素云等的研究及实际地震等震线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结果与实际资料拟合程度较好,且在地震震级MS < 6.0及震中距小于300 km时具有较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magnitude–intensity and intensity–attenuation relationships for earthquakes in the Atlas block and Algeria using macroseismic data. This work is based on a selected sample of isoseismal maps from 32 events which were recently revised. Surface-wave magnitudes, Ms, are recalculated using the Prague formula and range from 4·2 to 7·45. Because the Atlas mountains block is in a collision zone, earthquakes occur in general within a layer 15 km deep. Expressions of general form for the magnitude–intensity and intensity–attenuation correlations are adopted and are, respectively, and where R2 = d2 + h2, d the source distance in km, h the focal depth in km, Ms the revised surface-wave magnitude, Msc the predicted surface-wave magnitude, Ii the intensity at isoseismal i, I the predicted intensity, σ the standard deviation and P is zero for 50-percentile values and one for 84-percentile, and the coefficients A's and B's are determined by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 that the intensity–attenuation models are adequate to predict quite well the die-out of intensity with distance in the Atlas zone and coastal Algeria; it is also found that magnitude can be predicted accurately by calibrating isoseismal radii against revised instrumental surface-wave magnitude. Such magnitude–intensity relationships may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magnitude of historical earthquakes in the region under survey, with no instrumental data, for which isoseismal radii and intensities are available.  相似文献   

15.
震后应急工作中地震影响场的判定和快速给出较为合理的地震烈度分布图,是震后应急救援的重要依据,对于政府了解灾情、部署工作以及估算灾害损失都尤为重要,所以本文以此为研究目的,力求震后快速给出准确的地震烈度分布图。本文收集整理了河北地区中强地震的实际等震线图,将其与加入了震源机制解影响参数的烈度衰减关系计算得到的理论等震线图进行对比。结果显示:随着震级的增大,由衰减关系计算得到的等震线图与实际地震等震线图在高烈度区(≥Ⅶ度)相似度更高。另外,根据震后24小时内余震频度的空间变化,对极震区理论等震线修正后,其与实际等震线更加贴合,即理论计算烈度与实际调查烈度值更加接近。最后,对河北地区划分网格,根据地震动衰减关系计算震例对各个网格中心点产生的影响—基岩PGA。提取场地类别属性,考虑场地放大因子,完成基岩PGA到地表PGA的转换。将地表PGA换算成烈度,并与实际地震等震线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考虑了场地放大效应的地震影响场在高烈度区与实际等震线相似度很高,且相似度超过基于震源机制解的烈度衰减关系方法。   相似文献   

16.
公元849年10月20日(唐宣宗大中三年十月辛巳),在内蒙古包头附近发生了一次大地震,造成城堡、军营和民房破坏等严重震害和数千人死亡。目前对本次地震的震中位置、烈度和震级等基本参数认识尚存疑。通过对相关史料的系统梳理,重点对位置存疑的云伽关或云伽镇等进行进一步分析论证,重新核定了主要破坏地点及其地震烈度,修绘了地震等震线图,校核了地震震级、震中位置等基本参数。结果表明,公元849年地震等震线呈不对称的纺锤形,长轴方向为近东西向,短轴呈近南北向,极震区烈度可达X~X+度,震中位置大约在今内蒙古包头市附近,即40.6°N、110.3°E,震级达(7.8±0.3)级或7级。其中,等震线南侧地震影响范围大(包括河套盆地及其以南较大区域)、震害重、烈度衰减慢,而北侧几乎无震害记载,地震烈度衰减快,影响范围小。本次地震烈度等震线属于典型的正断层地震类型,其发震构造为大青山山前断裂中西段。文章依据历史地震史料校核结果与前人基于活动断裂研究结果所确定的震中位置和震级大致相当。综合研究认为鄂尔多斯北缘发生的公元849年地震震级约为7级,该区未来地震震级上限及其大震风险值得继续深入研...  相似文献   

17.
山东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山东省及其邻区14个地震的37条等震线拟合山东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公式.I=2.419+1.429M-1.286ln(R+9)σ=0.43认为此公式可以在今后山东省地震烈度区划和工程地震危险性分析中应用.同时还简单地讨论了不同震级、不同岩性地区地震烈度衰减的差异问题.  相似文献   

18.
河北及邻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震震动的衰减关系在地震区划和工程场地的安全性评估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利用河北及周边区域历史地震的等震线资料,运用统计回归的分析方法,得到统计回归方程及地震烈度衰减关系,与其他烈度衰减关系进行对比分析,并与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软件及地震烈度分布资料进行对比,从而得到适用于河北及周边地区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  相似文献   

19.
汪梦甫 《华南地震》1994,14(1):38-43
在严格限定地震烈度是一有序分类变量,等震线是烈度分区的外包线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新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给出了计算场地地震烈度发生概率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0.
天山地区地震烈度衰减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天山地区较丰富的地震等震线资料,在同一个统计单元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天山地区的地震烈度衰减规律。所得到的地震烈度衰减曲线与实际资料吻合较好,以此衰减关系进行天山地震区划计算,结果较为理想,同时,把此衰减规律与西北地区及新疆地区烈度衰减规律的衰减特征做了对比分析,指出了天山地区烈度衰减规律的相对独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