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喀斯特洞穴旅游研究综述   总被引:11,自引:9,他引:2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对喀斯特洞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洞穴景观形成机理、洞穴景观旅游价值评价、旅游洞穴类型划分、旅游活动对喀斯特洞穴环境影响、喀斯特洞穴景观保护等方面,并主要取得了几个重要认识: ( 1)喀斯特洞穴的发育以溶蚀作用为基础,但也存在着机械侵蚀、生物侵蚀、空气与气蚀以及各种沉积作用。( 2)按照洞穴成因,洞穴可分为渗流带洞穴、地下水位洞穴、潜流带洞穴和深潜流带洞穴,以及一些特殊成因的洞穴。( 3)对喀斯特洞穴旅游价值的评价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定性评价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区位、知名度、规模、景观的丰度、价值和功能、容量等; 定量评价则多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模型。( 4)旅游活动对洞内环境有很大的影响,洞穴温度、CO2 含量与客流量呈正相关关系; 灯光植物滋生主要源自洞穴灯光照明、游客带进的孢子及细菌。( 5)实行游客分批进入制,将有利于保护洞穴环境和保育洞穴景观。( 6)实行区域旅游组合开发、增加喀斯特洞穴型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品、加大景区保护力度与市场营销力度、加强从业人员培训等,可延长喀斯特洞穴旅游地的生命周期。已有研究大多从地学和旅游学的角度入手,且偏重于开发和评价方面。今后,应加强现代技术在洞穴旅游开发中的应用、洞穴旅游的管理、洞穴医疗旅游、洞穴旅游环境容量量测、洞穴旅游形象塑造和洞穴旅游开发时序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巴马县水晶宫洞内次生化学碳酸盐(钙)沉积物景观丰富,类型多样,有石钟乳、石幔、石瀑布、石笋、石柱、石盾等特色景观;尤其是近期仍在发育的洞顶鹅管、卷曲石、石花和石毛等是国内外较为罕见的洞穴奇景。自2007年水晶宫开发以来,对巴马水晶宫洞穴环境及碳酸钙沉积物景观等进行了监测,发现洞穴内流水、滴水、池水数量点减少; 洞穴温度升高、湿度降低,CO2浓度增加,空气负离子浓度减小以及普遍滋生(藻类、苔藓、蕨类等)灯光植物和洞穴景观表面的污染与变色污染、老化等现象。依据洞穴环境变化规律,提出有利于洞穴环境保护以及景观修复的相关措施,为科学合理保护开发旅游洞穴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及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喀斯特洞穴灯光照明系统研究述评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灯光照明是开展洞穴旅游的必备条件,是喀斯特洞穴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文章通过对万方数据、CNKI、Springer Link、Elsevier SDOL、EBSCO、Google Scholar、Google、超星学术发现系统等8个国内外数据库和搜索工具进行检索,结合纸质文献,最后获得有关洞穴灯光照明系统的研究文献56篇(部)。研究内容主要涉及洞穴灯光照明的起源与发展、洞穴照明光源的类型及选择、洞穴照明灯具的选择与安装、洞穴灯光照明系统的设计、洞穴灯光的操控系统、洞穴灯光照明系统的安全控制、洞穴灯光照明等7个方面。学术界对该领域的研究历史较长、研究方法多样,但研究成果数量有限,研究的视角较为微观,研究成果的普适性较弱。在未来的研究中应重点关注以下问题:研究的系统性、多学科的融合性、研究的针对性、洞穴灯光照明系统技术标准的制订、新材料与新技术在洞穴照明中的应用、洞穴灯光照明系统的经济性、洞穴照明光源的比较研究等。  相似文献   

4.
洞穴旅游容量测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向旭  杨晓霞  施俊庄 《中国岩溶》2010,29(3):341-348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梳理和分析,发现现行洞穴旅游容量测算方法存在以下不足:(1)单一方法测算不科学,无法反映出不同洞穴间的能量、形态的差异;(2)没有充分考虑洞穴的特殊环境,游客周转率计算取值简单化;(3)一味套用《旅游规划通则》的相关规定,取生态环境容量与设施容量、社会心理容量与设施容量、空间容量与设施容量之和中的最小值作为洞穴旅游容量最终值不合理;(4)热量法仅从游客角度测算洞穴的旅游容量,实际意义不大;(5)测算方法往往忽视了洞穴旅游容量的动态性分析。为此提出:应根据洞穴的具体情况确定与之相适应的测算方法;洞穴旅游容量的周转率取值应在两批游客之间留有恰当的间隔期;基本空间标准的取值,建议洞穴厅堂取3~5㎡/人,洞穴游道取5~10m/人;洞穴空气中CO2的最大浓度值应根据不同洞穴的具体情况确定,不宜设置统一标准;游客呼出的CO2量建议取值25L/h;洞穴空气中CO2背景值应以每个洞穴的监测数据为准;在洞穴旅游容量的测算中,应将环境影响的控制性因子作为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洞穴旅游安全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安全是洞穴旅游的生命线,是洞穴旅游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和保障。利用CNKI、维普数据、Springer Link、Elsevier SDOL、EBSCO、SAGE JOURNALS、Wiley等中外文数据库并结合纸质文献,共获得与洞穴旅游安全相关的文献79篇。通过文献梳理发现:洞穴旅游安全是一个研究时间短暂的新兴学术领域,至今仅有25年的研究历史;研究成果较为分散,主题不突出,现有研究成果多属于洞穴或洞穴旅游研究中的“捎带”成果,至今尚无以洞穴旅游安全为主题的独立研究成果;现有研究成果主要涉及洞穴旅游安全的表现、影响因素以及对策等领域,研究内容限于浅表层次;研究尺度以微观为主。洞穴旅游安全作为洞穴旅游的新分支,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在未来应综合运用洞穴学、安全学、旅游学等的相关理论与方法,从确保洞穴旅游环境、旅游者、旅游从业者等安全的角度出发,扩展洞穴旅游安全研究的内容;近期可着重对其理论架构、安全认知、安全风险评估以及安全救援体系等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6.
论喀斯特旅游自然资源调查及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万钰 《中国岩溶》1991,10(3):225-232
中国旅游资源丰富,就已开辟的旅游热点和热线而论,喀斯特旅游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喀斯特旅游资源尚缺乏完善的分类和统一的工作方法。 笔者根据科学类型、属性、功能、成景条件、美学价值、开辟类型和项目,为便于保护和管理应用,将其划分为:(1)山石、(2)水体、(3)洞穴、(4)植物、(5)动物、(6)气象、(7)灾害共七大类。指出洞穴资源的调查除旅游观光内容外,还应重点对修学、探险、医疗、潜水等功能进行评价,以发展中国喀斯特现代旅游。   相似文献   

7.
国外洞穴医疗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溪  杨晓霞  向旭  石定芳 《中国岩溶》2014,33(3):379-385
洞穴医疗是将洞穴作为特殊医疗活动场所的一种新兴的医疗方式,是人类利用洞穴资源的新形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以“Speleotherapy”、“Cave Therapy”、“Cave Treatment”、“Halotherapy”作为关键词,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进行检索,获得1978-2013年国外与洞穴医疗相关的有效研究文献32篇。通过梳理发现,现有研究成果主要涉及洞穴的发展历程、洞穴的医疗功能、洞穴医疗对呼吸道疾病的治疗机理及临床应用、医疗洞穴中氡的监测与防护、洞穴医疗旅游等领域;但现有研究成果还存在数量有限、内容不够全面、研究方法不够丰富、研究成果的地域分布不均衡、理论研究成果较少等不足。今后在洞穴医疗研究中应注重研究成果价值的普适性、研究方法的多样化,特别应加强对洞穴医疗的机理、洞穴医疗实施的环境标准、洞穴医疗的旅游开发、洞穴中气溶胶盐疗法等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华坪葫芦洞洞穴景观与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葫芦洞发育于震旦系上统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中。洞穴长1200m ,其中主洞长约800m ,洞宽2~30m , 高2~20m 。洞道由四个洞厅、一个岩溶湖和二段峡谷状洞道组成,呈北东、北北东或近南北向展布。洞穴的发育明显受北东、北北东或近南北的断裂、裂隙构造和碳酸盐岩层面控制。洞口海拔高程约1600m,洞穴顶板覆盖厚度80~100m。洞穴内碳酸盐次生化学沉积物极其发育,其形态各异,构成千姿百态、绚丽多彩、玲珑剔透的景观特色。洞穴沉积物不仅具有旅游开发价值,而且蕴含了丰富的古气候环境信息。   相似文献   

9.
杨晓霞  蒙歆媛  向旭 《中国岩溶》2019,38(1):139-147
安全是洞穴旅游的生命线,是洞穴旅游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和保障。国内外多数洞穴旅游安全事故多起因于旅游从业者和游客自身安全认知欠缺。由于洞穴旅游从业者直接面对游客,是洞穴旅游安全事故的“第一道防火墙”,因此,从洞穴旅游从业者的角度对洞穴旅游安全认知进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我国17个旅游洞穴从业者的旅游安全认知开展问卷调查,运用统计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对洞穴旅游从业者的安全认知及其差异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我国洞穴旅游从业者的总体安全认知度较高;(2)我国洞穴旅游从业者安全管理认知存在一定差异;(3)不同属性的洞穴旅游从业者安全认知度存在一定差异;(4)不同洞穴旅游从业者的安全认知度存在一定差异。基于洞穴旅游从业者的安全认知,可采取如下措施提高洞穴旅游安全管理水平:加强对洞穴旅游从业者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提升洞穴旅游景区(点)的安全管理水平,增强执行力度;建立健全洞穴旅游安全控制、预警和救援制度,切实保障旅游。   相似文献   

10.
人类和自然因素对风景旅游洞穴环境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风景旅游洞穴的环境变化和洞穴碳酸钙景观的风化、破坏和稳定性问题已经相当严重,许多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很高的风景旅游洞穴景观因洞穴景观和环境的严重破坏而不得不关闭。因此,风景旅游洞穴的安全已引起了国内外洞穴学家、洞穴旅游管理部门以及游客的广泛关注。对洞穴环境和碳酸钙景观的安全性威胁,普遍认为旅游活动和旅游设施运行是主要的影响。综上述,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都会强烈影响风景旅游洞穴的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11.
<正> 新近,在湖南省辰溪县寺前乡二龙村清朝期间水牯农民起义壮烈牺牲地东南部三四公里海拔506.10m的高山上发现有一形状奇特的天然地下湖.湖面长约900m。宽约数十米至180m,一年四季湖面水位变化不大,水深37-41m。湖水无色透明,生息着1-30cm长的鲤鱼。湖面北段有一天然桥,  相似文献   

12.
以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旅游洞穴景区——贵州织金洞为例,运用内容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以网络文本为数据来源,对比研究其投射形象和感知形象。结果表明:(1)官方的高频词核心关注点涉及自然景观、形象宣传、外部交通、门票、住宿等方面,而游客的核心关注点主要集中在自然景观和导游解说上;(2)在属性类目方面,官方和游客关注的侧重点大致相同,主要集中在旅游资源、旅游活动上,但在自然资源、游览活动内容等方面的形象仍存在诸多差异;(3)从社会网络分析来看,官方重视游客体验,关注游客服务与管理,而游客对灯光、导游服务的感知更为显著;(4)总体上游客的积极情绪占主导地位,而消极情绪的主要来源为官方在建设管理等方面的不足,如长时间排队买票或取票、导游服务态度散漫、景观单调、体验项目单一等。   相似文献   

13.
当天然洞穴开发为旅游洞穴,人为活动输入到洞穴的能量与物质影响了洞穴本体环境。文章以桂林市代表性旅游洞穴芦笛岩为例,以2020年9月1日至10月8日洞穴温度、湿度、CO2以及游客人数作为重点参数,定时、定位观测洞穴环境关键要素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而探究疫情防控背景下洞穴空气环境特征及影响因素、旅游活动对洞穴环境的影响以及洞穴自净能力。观测结果表明:(1)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观测期内游客人数较往年明显减少,游客活动对洞穴温度和湿度影响并不明显,洞穴内外温度和湿度曲线变化趋于一致,主要受洞外空气环境的影响;(2)游览高峰期短时间内洞内CO2浓度仍会随游客量的增多呈现规律性变化,但在旅游活动结束以后,洞内CO2浓度能迅速回归至洞穴环境背景值,未观测到明显的CO2累积现象;(3)芦笛岩本身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观测期内受降雨和降温的影响,洞外温度显著降低,促使芦笛岩洞穴通风模式发生改变,洞穴内外气流交换加强,提高了该洞的自净能力。  相似文献   

14.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of tourist cave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n terms of the flow of energy or mass, caves may be nearly closed syste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ourist cave management there are three categories: (1) caves where the natural energy fluxes far exceed those created by visitors, with the consequence that thei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are not affected by development (e.g., caves subject to frequent flooding); (2) caves where natural and tourist energy fluxes are of similar magnitude, where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respond to visitors but return to their natural equilibrium afterwards; and (3) caves where visitor fluxes far exceed the natural fluxes, so that natural environmental equilibrium may be destroyed. The aim of responsible management is to limit the introduced fluxes to those that will not destroy the natural equilibrium established in such parameters as temperature, relative humidity, CO2 concentration, etc. A visitor capacity criterion is defined, and measured effects of visitors are demonstrated at Grotte di Castellana and Grotta Grande del Vento, category 2 caves that are the principal tourist caves of Italy.  相似文献   

15.
岩溶旅游洞穴碳酸盐岩沉积物景观容易受到污染、风化,为了探讨受污损洞穴碳酸盐沉积物的修复方法以确保岩溶旅游洞穴的可持续发展,对广西桂林七星岩No.15支洞距洞口约150 m长洞段的滴水物化指标、现代碳酸盐岩沉积物进行了为期4年的监测分析。结果表明:(1)该洞段的滴水主要源于抽取地下河水的水柜渗漏及降水补给,地下河水和滴水的电导率、[Ca2+] 、[HCO3-]在4个水文年中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雨季洞穴滴水电导率、[Ca2+] 、[HCO3-]等显著降低,降雨稀释效应明显;(2)现代洞穴碳酸盐岩沉积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雨季洞穴滴水量/速率、碳酸钙沉积速率加快,最大沉积量达0.8 g/半月,洞穴入口约150 m长洞段快速滴水碳酸盐最大沉积量达2~4 g/半月,旱季碳酸盐沉积速率减少,最大沉积量仅为0.4 g/半月;(3)抽取岩溶地下水经由地表补给洞穴滴水可提高滴水的电导率、[Ca2+] 、[HCO3-]及CaCO3饱和度,促使大量碳酸盐(CaCO3)快速沉积,实现对洞穴受风化、污染景观的修复,新沉积的碳酸钙(CaCO3)还可以将基岩裂隙和洞穴内破损、破裂的钟乳石重新“粘结”起来,利于洞穴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In order of impact, the main anthropogenic threats to caves in eastern Australia are and have been for the European history of Australia: mining, inundation, vandalism, wear and tear, lampenflora, lint and dust, scientists and poorly informed decisions. Destruction of caves by natural processes is not a focus of this paper as it occurs over a geological time scale and there are few historical accounts of natural catastrophic cave failure. Saving and protecting caves are difficult due to the reliance and insistence on conservation by secrecy used by cavers and the organisations that represent them. Other issues that inhibit cave conservation are: limited public exposure, perceptions of land managers and farmers about caves, a shortage of research-based information on caves and difficulties with establishing the significance of a cave. Cave monitoring and the education of managers and cave guides are known to enhance the conservation of show caves. Actions that would help to save and conserve caves throughout Australia include: changes to planning legislation, establishment of a cave conservation organisation, introduction of specific cave protection legislation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Research Centre for Caves, Karst and Geoheritage.  相似文献   

17.
何小芊  张艳蓉  刘宇 《中国岩溶》2017,36(2):275-282
旅游网络关注度是旅游者需求状况和行为习惯在网络上的直观表现。基于百度指数,运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等定量测算方法,以中国最美五大旅游洞穴为例,对中国旅游洞穴网络关注度的时空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旅游洞穴在网络上的关注度较高,并呈现上升的态势,月变化曲线呈双“M”形;网络关注度的省际差异明显,关注度较高的区域主要是洞穴所在的省(市)、邻近省(市)以及东部经济发达省份;旅游洞穴网络关注度的高峰、低谷与国内旅游活动的季节性差异具有耦合性,洞穴的吸引力和吸引范围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研究结论为洞穴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启示:应充分重视互联网在景区营销中的作用,将网络关注度作为景区经营管理的重要工具,加强与周边景区(点)的合作。   相似文献   

18.
喀斯特洞穴氡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涛  杨晓霞  石定芳 《中国岩溶》2012,31(1):99-106
氡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向来是医学、化学、核物理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学术界虽然对喀斯特洞穴氡的来源(岩石、地下水)、氡浓度的影响因素(地质因素、洞体结构、洞内外气象参数)、氡浓度的测量(测量对象、测量仪器及方法)、氡的危害、氡的防治(隔离氡气渗入途径、排风通氡、控制洞穴内停留时间减少吸入量、加强监测)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对于喀斯特洞穴氡的形成机理、喀斯特洞穴氡测量标准的制定及有效剂量的估算、喀斯特洞穴氡的防治技术及员工的健康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丰富的岩溶洞穴资源的开发,目前多处于供观赏形态的初期阶段,未赋予旅游地学内涵。将岩溶洞穴堆积研究与旅游地学相结合,不仅可恢复洞穴古水文状况,探究洞穴成因,具有科学研究价值;而且可以指导合理开发利用和科学保护这些地质遗迹,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