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本站两次观测记录的剖析,企图说明用相对湿度65%作为指标值来判断轻雾是不妥的。希望能引起同行们的注意和探讨。 记录1:5月13日20点观测,VV=8.0km,云状Cidens,N=4,dd=C,U=44,天气现象栏记轻雾。  相似文献   

2.
地面观测在气象工作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是一项具体、独立的工作。要做到现观测记录的“三性”,须取决于我们观测员的业务水平和责任心.这里,将我在测报工作中对云状栏记录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来和大家相互交流,共同提高.1Scop和Sotra的确定:当10/01时,云状栏的记录为Scop,当10/10-时,记录为Sctta.根据地面气象云的观测,对造光和不透光之分,我的理解是10-/10-时,尽管占满全天,无缝隙,但只要云决的边缘是明亮的,应记为sctra;10-/10-时,如果大部分蔽光无缝隙,云块边缘不明亮,应记为Scop.Scop和Sctra的区别不应该仅仅…  相似文献   

3.
在地面气象观测的目测项目中,云状的观测有一定的难度。在相同的天气条件下,不同的观测员因技术原因,可能会有不同的记录。还有一些观测员为减少云状记录过程中的错情,有意避免记录一些较少出现的云状。这些原因都可造成云状记录简单化,一些测站由此产生云状记录的习惯性错误。  相似文献   

4.
1透光和蔽光云的云量记录在日常观测工作中,常常有个误区,就是:蔽光云的云量必须记成10成,透光的云量不能记成10成。以Actra云为例:《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对其描述为“云缝可见蓝天,即使没有云缝,云层薄的部分也比较明亮。”故只要观测到全天的高积云,且可看到蓝天,云块衔接部分比较明亮,就可以记录10-成的透光Actra。而实际工作中有时高积云没有布满全天,但覆盖天空部分云块比较厚,个体密集且不透光,这时观测就可按可见云量记为Acop。有时Acop和Actra同时存在,观测时应按照云量所占天空的多少为序同时记录,以上观点同样适用于Sctra和Scop。在实际观测工作中云状和云量的记录要根据实际情况记录,能尽量反映当时天空云的实际情况。2层状云的记录在观测中也常常遇到识别层状云时以日光能否透过来判断是透光还是蔽光,通常有这样的错误观点:完全依据透过云层是否可见日月来判断As的透蔽;以绕日月周围是否有晕来断定Cs的记录;出现层状云时云量必须记10成。就Astra为例,《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对其描述为:云层较厚,且厚度变化大,厚的部分隔着云层看不见日月,薄的部分比较明亮一些。但在实际当中,还存在这样一种情况,As在发展...  相似文献   

5.
云是大气探测的目测项目之一,云资料的准确性不仅取决于测报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准,同时和其工作责任心也有一定的关系.从资料统计中反映出云状记录近几年来存在着简单化的趋势,这将影响到云天资料的准确性,造成云状历史资料的失真.本文拟通过云状要素的不同年代的统计对比分析,从一个侧面说明云状记录资料的一些现象.  相似文献   

6.
浅谈地面气象观测中云状的误记或漏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状在地面气象观测中是一种目测项目,尽管《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对各类云的外形特征有详细描述,但在实际观测记录中,云的变化是错综复杂的,有时即使是经验相当丰富的观测员在云状的判断和记录上也难免出错。因此,云状观测是地面气象观测中的一大难点。这里,结合多年从事地面测报工作的实际,对可能出现的各种云状误记或漏记情况进行了归纳和分析。1.1观测员对云状的习惯性误记或漏记一个观测员工作时间久了,对当地出现频率较高的几种云一清二楚,久而久之,在云状的记法上也习惯成自然。比如,只要有雷暴就记满天积雨云,无雷暴即使有雨呈明显…  相似文献   

7.
集体观测是正确判定云状的有效途径廖丽光(广西凭祥市气象局532600)。在地面气象观测中,云状的判定是靠目测完成。由于观测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工作经验的差异对云状的观测结果往往有习惯性、传统性的不同:同一种云有不同的观测结果。这样就会造成观测记录的...  相似文献   

8.
高娟 《陕西气象》2011,(1):49-50
在地面测报工作中,云、能、天等项目的观测仅凭业务人员目力估测、记录,尤其是云状的观测,历来是测报业务中较难掌握的技能。有的台站云状记录的模式化问题较为严重,不同时段或同一时段连续多个时次记录的云状如出一辙;有些台站的记录中,雨层云、堡状云、荚状云、絮状云等几乎不见踪迹。  相似文献   

9.
天空状况不明时云的记录可归纳为 4种情况 :①因雪暴、雾使天空云量、云状无法辨明时 ,总、低云量记10 ,云状栏记该现象符号 ;因雾、吹雪使天空的云量、云状不能全部辨明时 ,总、低云量记 10 ,云状记该现象符号和可见云状。②因烟、霾、浮尘、沙尘暴、扬沙等尘粒现象使天空云量、云状全部或部分不明时 ,总、低云量记“—” ,云状栏记该现象符号或同时记录可辨明部分的云状。③有两层以上云 ,下层云布满天空 ,从云缝中可见上层有云且不能辨认时 ,云状栏记录下层云和“—”。④除以上 3种情况外 ,其他原因使天空状况全部或部分不明时 ,总、低…  相似文献   

10.
云状由于气温、水汽、大气环流等因素影响,是不断变化的。云的外形、数量、分布、移动和变化都标志着大气中的各种物理状况。因此,借助于云的观测,对于了解空气中气象要素变化和大气运动状况,具有重要作用。由于云的观测记录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不少观测员为了记录简便,避免出现有争议的记录,常把云状记录简单化,普通化。根据日常工作谈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
云量与云状的配合特别总低云量与高(中)低云状之间的配合,在现时观测记录中已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格式,这种格式不一定能反映真实情况;还有一些记录如按真实情况记载,则普遍认为是错误的,甚至连计算机报表审核应用程序也这样认为。实际上这种记录在自然的云天演变...  相似文献   

12.

云状由于气温、水汽、大气环流等因素影响,是不断变化的。云的外形、数量、分布、移动和变化都标志着大气中的各种物理状况。因此,借助于云的观测,对于了解空气中气象要素变化和大气运动状况,具有重要作用。由于云的观测记录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不少观测员为了记录简便,避免出现有争议的记录,常把云状记录简单化,普通化。根据日常工作谈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3.
在云的观测中,对于云状栏的记载,《规范》中曾经指出:“云量多的云状记在前面;量相同时,记录的先后次序自定。”这里,由于《规范》对于天空中同时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云量相同的云时、云状栏的记载没有提出严格的要求和规定统一的标准,所以记录就出现了因人而异的情况。《陕西气象》第十期中“这种情况下云状栏应如何记载”一文,就反映出这样一类问题。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但很不成  相似文献   

14.
王宗海  陆剑红  刘晋生 《气象》2003,29(2):56-57
云是由悬浮在空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云的观测主要是判断云状、估计云量和测定云高 ,观测云的方式以目测法为主 ,但目力观测是极其粗糙的 ,需要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 ,提高目测水平 ,尽可能将全部天空所见云状和云量记录准确。1 透光和蔽光云的云量记录错误观点 :蔽光的云量必须记录 1 0成 ,透光的云量则不能记 1 0成。以透光高积云为例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对其描述为 :云缝可见蓝天 ,即使没有云缝 ,云层薄的部分也比较明亮。故只要观测到全天的高积云 ,且看不见蓝天 ,云块衔接部分比较明亮 ,就可记录 1 0成的透光高积云。有…  相似文献   

15.
目测项目是地面气象观测的难点,云状观测更为突出。近年来云状观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给气象资料的“三性”带来一定的影响。如笔者在报表审核中发现,一些站的云状记录中很少出现关于Ns的记载,有的甚至全年未出现一次;实况出现大暴雨,但云状却记为满天的Sccug等等。这些不合理记录的出现故然带有一定的人为因素,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是出于技术上的原因。下面就目前云状观测中存在的一些较为普遍的问题,谈谈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针对地面气象测报工作日常云状观测记录中,对低、中、高云观测时容易出现一些失真和疑误记录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准确观测记录云状时应该注意的若干问题。包括Cb(积雨云)、Fc(碎积云)、Fs(碎层云)、Fn(碎雨云)、Sc lent(荚状层积云)、Accast(堡状高积云)、Acflo(絮状高积云)、Ac(高积云)、Cs(卷层云)、C iunc(钩卷云)、Cc(卷积云)和C iden(密卷云)等云状的判定及记录。  相似文献   

17.
1云状的观测大气中的云、外貌各异,形状繁多。云状的不同特征,对天气状况的指示性是不同的,正确地判断并记录云状是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首先,要严格按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技术规定根据各类云的外形特征、结构特点、云底高度以及它的排列形式、色泽等认真细致  相似文献   

18.
地面气象观测中,云的观测是技术性较强的项目.笔者在近年来的业务管理中发现:云的记录简单化,模式化日趋严重,已成为阻碍观测内在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问题.以宝鸡站为例.1960—1969年和1980—1989年各十年的逐日各定时云状记录分类统计结果(表1)表明:①云类的观测记录总次数1960—1969年为23072次,29类云状均有记载;1980—1989年为15264次,减少了33.8%,尤其是1983年以后,29类云状中有  相似文献   

19.
某日 0 2时云的记录为 :总 /低云量 10 / 8,云状是Cbcap和Accug。天气实况 :观测时有强降雨 ,0 1~ 0 2时之间降水量达30 .6mm。单从云、天配合的角度看 ,该云的记录不算有问题 ,但仔细分析 ,却发现不妥 :0 2时对云状的判定本来就比较困难 ,加上受强降水影响 ,怎么能看出Cb云上面还有 2成的Accug呢 ?笔者认为 ,根据《规范》“如果一部分天空为降水所遮蔽 ,这部分天空应作为被产生降水的云所遮蔽来看待”之规定 ,此种情况记录 10成的Cbcap比较合适。一例云的记录质疑@袁文良$宝丰县气象局!河南宝丰467400…  相似文献   

20.
《气象》1990,16(8):41-41
四川省宜宾地区气象局周永清同志及河南省方城县气象局武斌同志在给编辑部的来信中指出,1990年第5期《气象》刊登的“我对疑难云状编报问题的看法”一文中对云状加注中文说明的提法不妥。现将他们来信摘登如下: 他们认为,云状记录必须按《规范》规定记载。《规范》明确规定,云状按“云状分类表”中29为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