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4 毫秒
1.
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特点,为地球空间信息的获取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变化检测技术(change detection)近几年作为极为重要的遥感应用研究手段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本文在介绍SAR卫星数据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基于SAR图像的变化检测方法及技术流程,并以汶川地震都江堰地区ALOS数据为例,采用差值法和比值法进行震害建筑物分布信息提取,并结合光学影像进行评定。结果证明,传统的变化检测方法对SAR图像的震害信息提取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有效地应用于震害信息的提取与评估中。  相似文献   

2.
地震是破坏性最强的自然灾害之一。在震后快速获取震区建筑物损毁的第一手图像资料,标定轻重灾区,对于抗震救灾并尽可能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合成孔径雷达(SAR)具有全天时、全天候的工作特点,基于SAR图像丰富的强度、相位、纹理和极化等信息,进行震前震后变化检测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基于前人研究,总结了SAR图像变化检测的各种方法,系统阐述了国内外学者基于SAR图像强度、相位及多信息融合变化检测提取建筑物震害信息的研究,同时着重就极化信息变化检测及其在震害信息提取的研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快速全面的获取地震灾情信息对于减少灾害损失、预防次生灾害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遥感技术凭借其快速、大范围、高精度地获取地面信息的特点在震后信息提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传统光学遥感数据由于受到震后多云雨天气的影响,往往难以获取有效数据。合成孔径雷达(SAR)能够全天候获取数据,已成为震害评估的重要数据源。随着遥感图像向着高分辨率方向发展,数据所包含的信息也越来越丰富,更有利于地震地质灾害调查。本文以2017年九寨沟地震为例,采用高分辨率光学和SAR遥感图像为数据源,从道路震害分析、滑坡次生灾害提取、同震形变场计算等多个角度开展应用研究,对此次地震地质灾害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结合高分辨率光学和SAR遥感影像各自的特点和优势,能够在地震地质灾害信息全面调查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针对高分辨率卫星图像变化检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应用掩膜的图像变换组合(PCA+MNF、ICA+MNF)的高分辨率卫星图像变化检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减少了伪变化信息对检测结果的干扰,而且还可以使变化信息和噪声得到更有效的分离。同时,该方法降低了卫星图像预处理难度,并减少了数据计算量,为该方法的拓展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地震是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大地震往往引起大量建筑物倒塌,从而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震后快速准确地评估建筑物损毁情况,有利于合理安排资源进行救援和灾后重建。合成孔径雷达(SAR)遥感凭借其全天时、全天候工作能力,在评估建筑物震害信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将从SAR传感器的发展历程入手,介绍SAR提取建筑物震害信息的方法,并针对各个方法的优缺点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可行的解决方案,这有利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方法,从而快速准确地获取震害信息。最后展望了SAR图像提取震害建筑物信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SPOT卫星数据图像处理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ENVI图像处理软件进行SPOT卫星数据与TM数据进行复合制作卫星影像图技术研究,经反复试验,成功地研制成了既有明显色彩差异,又具有较高分辨率的假彩色遥感图像,为卫星遥感影像图开发利用提供方法技术。文章主有关的图像处理方法及其应用作简单介绍,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活动断层遥感解译中,SAR数据能发挥重要作用,SAR图像虽不直观,但对植被、浅层土壤具有较好的穿透能力,并且SAR可以在全天候条件下成像。本文以国产HJ-1C卫星SAR数据为例,通过滤波、纹理分析、融合等图像处理方法增强阳原地区断裂信息,提取了阳原盆地南北两条边界断裂,即六棱山北麓断裂和阳原盆地北缘断裂。在此基础上,对阳原地区活动断裂进行了综合解译。相关工作表明,HJ-1C数据具有实用性,同时也说明HJ-1C在断层解译方面具有一定的潜能。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遥感影像提取震害的研究进展 ,提出了基于GIS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震害遥感快速提取与损失评估的技术途径。在此基础上 ,介绍了巴楚—伽师地震的航空与卫星遥感资料的获取、图像数字处理与震害提取过程 ;描述了地震造成的建筑物震害与地质灾害的遥感图像特征 ;根据以往震害遥感影像统计经验与本次地震震害遥感特征 ,提出了遥感震害分级分类标准和地震烈度划分标准 ,进而得到基于震害遥感影像的伽师地震等震线图。文中对所得到的地震烈度与地面实际调查结果进行了比较。通过遥感信息源空间分辨率要求与信息获取与处理的时效性分析 ,认为我国利用航空遥感与卫星遥感资料获取地震灾情信息已进入实用阶段  相似文献   

9.
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处理方法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赵书河 《地学前缘》2006,13(3):60-68
近几年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处理与应用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已成为目前遥感应用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之一。首先分析了基于像素的中分辨率卫星数据的遥感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基于统计理论的分类方法和基于光谱信息的非参数理论方法的分类方法。在此基础上,针对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的特点,分析了面向对象的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处理方法。其中,图像分割是最关键的一步,即如何有效地提取出对象特征非常重要。最后,给出了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处理方法相关算法实验,主要进行了几种图像分割算法实验,同时结合植被变化检测,进行了变化检测算法实验。  相似文献   

10.
韩惠  杨晓辉  赵井东 《冰川冻土》2018,40(5):951-959
冰雪独有的性质与特性使得基于遥感影像对其进行信息提取成为可能,如何进行精准的冰雪信息提取是冰雪时空变化研究的关键和基本要求。利用多源遥感影像(TM、IRS-P5和SAR)对西昆仑山崇测冰川区的冰川进行信息提取,采用不同分类方法和数据融合方法,分别针对光学影像和微波影像进行处理,提取冰川信息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是最优的冰川信息提取方法;图像融合处理有助于提高冰川信息的提取精度,特别是多光谱和高分辨率图像融合后再分类,提取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1.
西藏墨脱地区山高路险,植被覆盖严重。区域地质调查中卫星遥感TM和SPOT光学图像受到植被干扰,地质构造露头不清;而微波侧视雷达图像(SAR)由于受到高山地形影响,信号遮蔽,控制点的精确选取和遥感地质解译也十分困难。研究中采用DEM(数字高程模型)模拟SAR图像的方法,利用模拟SAR图像对原始雷达图像进行控制点选取和影像正射校正,通过TM图像和SAR图像的正射影像处理以及二者的影像数据融合,并利用DEM进行三维构像,最大限度地发挥了TM图像和SAR图像的影响优及二者的影像数据融合,并利用DEM进行三维构像,最大限度地发挥了TM图像和SAR图像的影像优势,用于测区区域地质和构造解译,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遥感中,所谓的变化即地表组分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改变。土地覆盖和土地利用的变化信息是极其重要的,它们被广泛地应用到森林开采、灾害监测、灾害评估、城市扩张和土地管理等行业中。变化检测的工作流程即使用多时相数据集来定性地分析这些现象和对象的时序影响并量化其变化。遥感数据因具有较高的时间频率、便于计算的数据格式、天空视角、广阔的空间和光谱分辨率范围,已成为一个主要的变化检测数据源。在遥感中变化检测的主要目标有定义图像的几何位置和变化的类型,定量描述变化的大小以及评价变化检测结果的精度。传统的变化检测方法为基于像素的方法,而随着高空间分辨率影像的出现,面向对象的方法和数据挖掘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遥感变化检测当中。本文介绍了这三种方法并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3.
遥感技术是地质填图工作的重要辅助技术方法。针对内蒙古额济纳旗地区的荒漠戈壁地貌景观特点,在地质填图中选取国产资源三号卫星遥感数据和ETM+遥感数据作为遥感解译的数据源,并分别对获取的遥感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几何校正(或精校正)、图像校正和镶嵌等数据处理。鉴于测区植被不发育,地表多以基岩和戈壁滩为主,资源三号遥感图像颜色单调。特将校正的资源三号图像与ETM+图像进行图像融合,融合后的图像既具有ETM+图像的丰富色彩信息,又保证了资源三号卫星图像的高空间分辨率,便于实施人机交互地质矿产信息提取。根据遥感影像特征,建立了地层、侵入体和构造的解译标志,提取了与岩性和构造相关的各类信息,结合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判别解译,提高了地质填图工作的准确性,为荒漠戈壁地貌区的地质填图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一系列中高分辨率立体成像卫星传感器相继发射成功,如法国的SPOT卫星、日本的ASTER和ALOS卫星,它们除了具有获取多光谱遥感数据的能力外,还具有立体成像的功能。随着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和卫星遥感立体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地质体及其地形地貌的三维图像生成及其可视化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本研究介绍了利用ER-M apper图像处理软件提供的三维图像生成及可视化技术,将ASTER卫星遥感数据生成的数字高程模型与多光谱图像信息有机融合,生成地质体三维可视化图像,再现地质体的三维空间特征,从而从整体上直观、综合地对活动地质构造及其构造地貌特征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本研究重点介绍了ASTER三维可视化立体遥感图像在晚第四纪活动构造和第四纪火山地貌研究中的应用,并展示了在阿尔泰山富蕴断裂带、北天山独山子背斜带、东昆仑断裂带以及长白山天池火山的研究实例。  相似文献   

15.
为有效解决传统遥感图像变化检测预处理复杂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随机补片和DeepLabV3+的建筑物遥感图像变化检测方法。以ResNet50特征提取网络为基础,创建DeepLabV3+语义分割网络,并在图像和标签中创建大小为224像素×224像素的随机补片作为网络输入,训练建筑物提取网络;修改建筑物提取网络输入层为6通道,通过矩阵运算将两期遥感图像转换为一幅6通道非RGB图像,利用转换后的非RGB图像进行网络训练并验证变化检测精度。实验1利用ENVI5.3软件,采用马氏距离法进行变化检测;实验2采用改进的U-Net网络和随机补片,完成网络训练和精度验证;实验3使用实验2的训练数据和验证数据,采用随机补片和DeepLabV3+网络进行变化检测网络训练及精度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实验1、实验2、实验3建筑物变化检测平均交并比分别为24.43%、83.14%、89.90%,边界轮廓匹配分数分别为61.47%,80.24%、96.51%。  相似文献   

16.
地质图是一个区域地质研究的重要成果,也是前人留下的宝贵资料,更融合了地质专家的丰富知识。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新的思路将彩色地质图信息提取出来,使其结果能直接进行数据分析,并用于决策和分析。以机器学习为指导,在分析半结构化(栅格)地质图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图例信息,提出一种彩色地质图信息提取新思路,对彩色地质图进行分层信息提取,并结合数学形态学和多层前向反馈式神经网络,探索半结构化数据转换为结构数据的有效技术方法。利用图像信息提取技术将半结构化地质图转化为结构化数据,可用于成矿预测等研究。这一变化将改变传统地质数据的结构,地质研究的信息基础和来源将会增加,对于获取更多的数据源和信息源,进一步开展地质分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利用遥感和深度学习技术实现露天矿区土地利用变化信息的自动提取对于矿区开采监测、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复杂异质矿区场景下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构建新型深度学习模型FM-UNet++,利用高分二号(GF-2)卫星影像实现露天矿区的自动变化检测。首先,通过资料调查和目视解译制作露天矿区变化检测数据集,通过数据增强对其进行扩充;其次,通过在UNet++模型中引入特征增强坐标注意力机制FECA(Feature-enhanced Coordinate Attention)和Mish激活函数构建面向露天矿区变化检测的FM-UNet++模型;最后,训练FM-UNet++及7种对比模型进行露天矿区变化检测实验,并比较不同深度学习模型的检测结果。结果表明:特征增强坐标注意力机制FECA和Mish激活函数均提升了UNet++模型的露天矿区变化检测性能。FM-UNet++模型对露天矿区变化检测的精确率(Precision)、召回率(Recall)、F1-Score和交并比(IoU)值分别达到95.6%、89.2%、92.3%和85.7%,相较于FCN、PSPNet、Deeplabv3+、LANet、UN...  相似文献   

18.
中国油气资源丰富,目前已形成越来越多的区域性和跨区域的油气管网,管线穿越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复杂,沿线的地表形变影响着油气管道的安全。InSAR技术以其全天时、全天候、高精度、宽覆盖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地表形变监测。该方法基于In SAR监测结果,提出BPSTSIM(Based-PS Time-Space Interpolation Method)三维形变监测方法,通过融合多源卫星数据,获取油气管道区域的地表形变三维位移。该方法利用多源SAR卫星数据获取高相干性的PS(Permanent Scatterer)点位移,对PS点进行时间插值,获得更细时间粒度的PS点位移,然后对油气管道通过区域网格化,基于PS点进一步插值出所有网格点的形变并转换到三维方向,从而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监测油气管道区域的三维位移状态。最后,利用实例卫星数据,计算了管道区域8个月的变形数据,并实现了数据的可视化,形变特征与野外调查吻合,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实现了不同SAR卫星监测数据的有效融合,完成了数据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的补充和加密,提高了In SAR测量对三维形变的感知能力。  相似文献   

19.
基于遥感图像的海岸线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秀琴 《福建地质》2012,31(1):60-66
海岸线是划分海洋与陆地管理区域的基准线,不同地貌的海岸线划分依据不尽相同,在卫星图像上的解译标志与提取方法也存在差异。根据我国东南沿海海岸地貌特征,研究其海岸线在ETM+、ALOS及SAR卫星图像中的解译特征标志,借助数字卫星图像处理技术,对试验区范围内不同类型海岸线图像进行提取。  相似文献   

20.
基于图像理解理论原理,采用面向对象分类软件作为基础软件平台,模拟人类大脑对图像的认知过程,概括出不同地类的知识表达,并构建函数作为类别的特征描述,更大限度地挖掘中低分辨率卫星数据的信息。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图像理解的土地利用分类信息提取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地类的检出效率和分类精度,为中巴卫星应用于国土资源宏观监测的可行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