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晶格金的电子顺磁共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国内,笔者首次采用电子顺磁共振(EPR)波谱仪研究了含金黄铁矿和含金毒砂。低温(77K)和室温(300K)下的EPR谱线都具有一个含金标型吸收峰,该峰具有各向同性的g因子,g=2.001±0.001;而不含金的黄铁矿和毒砂均无该吸收峰。这是由于在含金黄铁矿和含金毒砂中,Au~ 等不同电价的离子替换晶格中的Fe~(2 ),产生顺磁中心。故EPR波谱仪是寻找金矿的重要手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通过化学物相分析和EPR波谱分析两种方法,对土蛉—石湖金矿床中含金黄铁矿中的金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含金黄铁矿中存在着主要类型为Au~(+)的晶格金,它的EPR波谱分析的超精细结构谱线g因子=2.001士0.001.分析讨论了HNO_3溶解黄铁矿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复杂性以及黄铁矿中含金量与FS谱线强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黄铁矿的中远红外谱及其对含金性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贾建业 《西北地质》1996,17(3):59-65
针对黄铁矿的具体情况,笔者采用中─远红外幅射以及透射吸收谱与反射吸收谱相比较的方法,对其红外光谱特征和含金性评价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确定了黄铁矿含金性的红外光谱评价准则是:v1、v2、v3吸收带的频率分别低于415cm-1、347cm-1、287cm-1,Tov1-Tv1值低于30,Tov2—Tv2值低于5时为富金;相反的情况为贫金或无金。在样品物质浓度(C)相同的条件下,黄铁矿特征吸收带的光密度(D)值随其含金性提高而变小。  相似文献   

4.
含金性不同的徽斜长石在偏振光条件下的可见光吸收光谱,与其不同程度地含有过渡金属离子密切相关,徽斜长石对600-650nm光波的吸收谱线特征,可以用来评价寄主脉的含金性,作为找寻石英钾长石脉型金矿床的重要矿物学标志,为金矿找矿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笔者对湘西金矿外围(东部)层间石英脉的主要载金矿物——石英进行了含金性评价的矿物学研究,除了石英的标型特征及包裹体评价之外,还着重进行了谱学评价,包括红外光谱(IR)、电子顺磁共振谱(EPR)、热发光光谱(TL)、X射线粉晶衍射谱(XRPD)以及阴极发光光谱(CL)等近代测试新方法,其中运用阴极发光光谱对石英脉含金性进行评价尚属首次,并据总结出的石英脉含金性评价的矿物学标志,预测了外围四个工作小区的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6.
平顶山金矿床的黄铁矿晶体形态研究表明,产于不同地质体的黄铁矿晶体表面微形貌有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反映了黄铁矿结晶时的环境特点。不同时期形成的黄铁矿在晶体形态和粒度上是有差异的,并且含金性亦不同,晶形好粒度大的黄铁矿含金性差,细粒它形的黄铁矿则含金性好  相似文献   

7.
平顶山金矿床黄铁矿晶体形态学研究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顶山金矿床的黄铁矿晶体形态研究表明,产于不同地质体的黄铁矿晶体表面微形貌有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反映了黄铁矿结晶时的环境特点,不同时期形成的黄铁矿在晶体形态和粒度上是有差异的,并且含金性亦不同,晶形好粒度大的黄铁矿含金性差,细粒它形的黄铁矿则含金性好。  相似文献   

8.
贾建业 《西北地质》1996,17(3):53-58
利用黄铁矿的光学吸收谱来研究它的含金性问题,该方面前人尚未做过工作。笔者先设法利用薄层扫描仪成功地获得了黄铁矿的光学吸收谱,在此基础上研究发现,在某一特定波长(λ)条件下,随着黄铁矿中含金性的提高,它的光密度(D)值呈现逐渐变小之趋势。此外,本文对谱图的成因机理及λ-D关系,还进行了配位场和能带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9.
黔西南水银洞金矿床载金黄铁矿标型特征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5  
水银洞金矿床为近年来在黔西南地区所发现的又一重要卡林型金矿床,黄铁矿为矿床的重要载金矿物。通过系统采样和光片鉴定,区分出具有不同标型特征的四种黄铁矿,即草莓状黄铁矿、生物碎屑状黄铁矿、粗粒自形黄铁矿和细粒自形黄铁矿。四种黄铁矿的含金性存在着显著差异,以生物碎屑状黄铁矿和细粒自形黄铁矿的含金性为优,而草莓状黄铁矿和粗粒自形黄铁矿的含金性较差。各种黄铁矿的主成分及微量组分也显示出一定的变化规律。本文初步分析了四种黄铁矿的形成条件及金的差异性富集机理。  相似文献   

10.
试论贵州水银洞金矿床中胶状黄铁矿的含金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贵州省贞丰县水银洞金矿是近几年发现的大型-特大型规模的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以往的研究中强调了黄铁矿与金的密切关系,但实践中发现并不是矿床中所有黄铁矿都含金。为了弄清黄铁矿含金性的规律,作者采集了不同品位、不同部位(矿体、顶底板及顶底板中的脉)的样品进行了详细的矿相学岩石学研究,结合电子探针、化学分析结果,同时参考了前人关于黄铁矿标型特征的研究及黔西南微细浸染型金矿的研究成果,认为本矿区黄铁矿具有多样性,而富含有机质的低温热液阶段形成的胶状黄铁矿和五角十二面体黄铁矿是矿区最重要的载金黄铁矿。含金胶状黄铁矿具有球状外形、环形收缩裂纹和龟裂纹等可识别的标志。金就富集在胶状黄铁矿及少量五角十二面体黄铁矿的外圈环带中,即富砷的外带部位,并与低硬度区相吻合。  相似文献   

11.
含金黄铁矿的拉曼光谱特征及其找矿意义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贾建业  潘兆橹 《地球科学》1997,22(6):575-578
黄铁矿的拉曼光谱特征长期被人们所忽视,经研究发现含金性不同的黄铁矿,其拉曼光谱特征存在诸多显著差异,其中尤以拉曼散射强度和相干度反应最敏感,反之,利用这些差异就可以对金矿床的含金性作出评价,此外,还对含金黄铁矿拉曼光谱产生的差异进行了理论剖析。  相似文献   

12.
甘孜–理塘缝合带是四川重要的金矿带之一。梭罗沟大型金矿床是该带上的典型矿床,但其矿床成因仍存在争议。为了准确厘定其矿床成因,本文对梭罗沟金矿床中的它形和自形(五角十二面体)的载金黄铁矿进行了LA-ICP-MS原位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梭罗沟它形黄铁矿元素含量变化较小,较为集中,而自形黄铁矿具有明显的核–幔–边结构,元素含量变化范围较大。总体上,两种黄铁矿中Au与As均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但Au与FeS2和Co/Ni值具有负相关性。它形黄铁矿和自形黄铁矿的Co/Ni值分别为0.2和57.1,两者都具有较高的Au和较低的Ag含量;这表明它形黄铁矿主体来源于沉积作用,受后期成矿热液改造,而自形黄铁矿属于热液成因。梭罗沟金矿床成矿过程为火山–沉积岩中的Au在变质热液作用下再活化富集的结果,属于典型的造山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3.
滇黔桂"金三角"卡林型金矿不同矿床亚类的典型矿床硫化物显微镜下观察和电子探针显微分析(EP-MA)表明,含砷黄铁矿和毒砂是主要的载金矿物.载金黄铁矿主要以环带状含砷黄铁矿、细粒自形含砷黄铁矿为主.环带状黄铁矿核部贫As、Au,富S、Fe,而环带则相反,且Au与As具有正相关关系.核部贫As的黄铁矿成因复杂,既有成矿早阶段的热液成因,又有受热液蚀变交代的沉积成因.核部和环带是不同成矿阶段的产物.元素的相关关系表明环带中As主要取代S的位置.多环带的特点还表明,热液活动是脉动式的,含矿流体化学成分也是在不断变化的.不论是核部还是环带,均有Au含量高出检出限的测点,但环带是主要的载金部位.细粒含砷黄铁矿为均质结构,具有高As、Au,低S、Fe的特点,类似环带状黄铁矿的环带特征,推测与富砷环带是同期热液活动形成的.毒砂-黄铁矿集合体中的黄铁矿分为环带结构和均质结构2种,并分别具有上述2种黄铁矿的特点.载金毒砂可以细分为3个世代,具均质结构,热液成因.各世代毒砂Au含量均有高出检出限的测点,同时Au、As、S、Fe的含量变化不大,均为主成矿阶段的产物.载金矿物的结晶顺序为:贫砷的沉积成因或早阶段热液成因黄铁矿→富砷的细粒黄铁矿颗粒和富砷黄铁矿环带→毒砂.黄铁矿和毒砂中的Au在EPMA微束的分辨率下均显示分布是不均匀的,环带状黄铁矿中Au元素图出现的均匀结构可能为一种假象,说明金主要以"不可见"的纳米级超显微包裹金形式存在,少量为"不可见"晶格金和微米级显微"可见金".整个滇黔桂"金三角"卡林型金矿不同亚类矿床之间的载金矿物特征和金的赋存状态没有本质区别,说明它们具有相同的成矿作用过程和成矿背景.  相似文献   

14.
对小秦岭金矿田东闯、出岔、杨砦峪3个矿区的研究表明,小秦岭地区黄铁矿热电性特征与国内外其他地区典型金矿床有所不同,即矿脉和围岩中的黄铁矿绝大多数为N型,混合导型出现在矿体的中心部位。通过黄铁矿热电性与矿脉金含量、黄铁矿晶形、黄铁矿中的微量元素等关系研究,总结出小秦岭地区黄铁矿的找矿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5.
金龙山金矿是产于南秦岭镇安-旬阳晚古生代沉积盆地细碎屑岩-碳酸盐建造中的微细浸染型金矿.主要载金矿物毒砂、黄铁矿,粒度多为10~100 μm,约为次显微状金颗粒直径的1000倍左右.黄铁矿为含砷黄铁矿,并常作为原生沉积成因草莓状、球菌状黄铁矿的增生环带,因而常规方法无法分离出原生沉积成因黄铁矿与热液阶段黄铁矿、毒砂.用于单矿物化学分析、同位素、热电性测定的黄铁矿样品多为热液改造后多阶段黄铁矿的混合样品,毒砂的含金性比黄铁矿更好.成岩期黄铁矿无砷或砷很低,金矿成矿阶段黄铁矿亏硫,毒砂亏砷.金、砷最大可能是含矿热液带入的,成岩期黄铁矿可能提供了部分硫.黄铁矿的热电系数范围较大,空穴导型、电子导型均有,以空穴型为主.矿带内硫化物的硫同位素呈多垛状产出,但主要集中于6‰~17‰之间.铅同位素反映了造山带特征,与汞锑矿石的铅同位素相近,金锑成矿与深大断裂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6.
华北克拉通若干脉状金矿的黄铁矿标型特征与流体成矿过程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李晶  陈衍景  刘迎新 《矿物岩石》2004,24(3):93-102
通过对华北克拉通若干典型脉状(造山型)金矿流体成矿过程的研究分析发现:其可分为3个阶段,对比不同阶段黄铁矿的矿物学、微量元素和热电性等方面的特征,显示中阶段细粒黄铁矿(烟灰状黄铁矿)微量元素成分复杂,含量较高,金含量也明显较高,相应的金矿石品位较高;中阶段黄铁矿多呈灰绿-黄绿色,晶形常为五角十二面体,自形程度低(他形-半自形),粒度细小,晶体表面平滑度差,凹入角发育,表面自由能高,吸附金的能力强,载金能力增强;中阶段黄铁矿热电性较强。结合理论和实验研究成果,认为杂质元素加入导致黄铁矿晶格畸变,电荷不平衡,热电性增强等一系列现象;使黄铁矿的结晶学特征、成分和热电性构成了“三位一体”的标型特征,可作为有效的金矿勘查的直接标志。富金的烟灰状黄铁矿快速沉淀于热液瞬时过饱和或物理化学性质瞬时巨变的条件下,流体沸腾和混合是最重要机制。鉴于黄铁矿标型特征的演化和形成机制与陆陆碰撞体制流体成矿作用的3阶段模式(即CMF模式)完全吻合,借助CMF模式进一步分析烟灰状黄铁矿在脉状造山型金矿床中的发育时间和空间,为CMF模式补充了矿物学方面的支持,同时,赋矿断裂带的脆韧性转变带、挤压向伸展转变期最有利于流体沸腾和混合,是高品位脉状金矿床形成的最佳空间和时间。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辽西北票二道沟金矿Ⅲ号脉的不同中段的矿石组构、金的分布特点和主要载金矿物立方体、五角十二面体及它形黄铁矿的热电性研究,讨论了成矿特征,计算了成矿温度和矿体剥蚀率并对深部找矿远景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二道沟金矿金的分布特点存在不均匀性;黄铁矿热电性以P型为主且变化范围宽,只有少量的N型,表明矿体的剥蚀率较低。二道沟金矿可能存在多期次的热液活动,且每一期次相互叠加改造;成矿热液来自南东方向,成矿热液早期温度较高,金属元素大量沉淀温度为150~300℃,属中低温,且不同中段的成矿温度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不同晶形的黄铁矿热电性研究表明,不同晶形载金能力不同,黄铁矿热电性P型频率不同,形成的温度不同,但计算的矿体剥蚀率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8.
黄铁矿热电性研究方法及其在胶东金矿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8,他引:20  
本文概述了黄铁矿热电性标型研究所涉及的黄铁矿热电性理论。阐明了矿物热电性测量最新的仪器和测试方法。论述了对胶东地区7个典型金矿床在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研究中关于黄铁矿热电性方面的应用成果,包括:(1)胶东地区各金矿床黄铁矿热电性的一般特征;(2)金矿床成矿阶段黄铁矿热电性的演变特征;(3)判断金矿规模;(4)判断矿体延伸规模;(5)矿床的黄铁矿热电性分带;(6)判断剥蚀程度;(7)根据矿物热电性标型特点及其应用经验,提出了黄铁矿热电性标型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9.
山东蓬莱金矿黄铁矿成分环带的成因及成矿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蓬莱金矿位于胶东半岛北部,是一个中型热液型脉状金矿。利用分析型高分辨电子显微镜(JEM-2000FX)并配以能谱仪(EDS)对主要的载金矿物黄铁矿进行微区分析,发现成矿阶段黄铁矿晶体内部Fe、S等成分呈环带状分布。本文从耗散结构理论出发,初步探讨黄铁矿内部成分环带的成因,并论述了它的成矿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