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华东地震工作协作区于1981年9月17日—23日在山东省烟台市召开了首次地震学术交流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浙江、湖北、上海等七省市的代表91名.会议共收到105篇学术论文,会上宣读了67篇.这次会议较注重观测实践工作.从会议交流的论文情况看,多数论文注意搜集了地震观测实践中的第一手资料,具有一定的实践基础.会上,地震工作专业人员、大专院校教师、台站工作人员以及群测群防人员汇聚一堂,各抒己见,确实起到了地震学术工作的交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震学会第三次学术年会于一九八六年十月十八日至二十二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地震部门、高等院校及有关科研单位的三百余名科技工作者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共征集论文六百八十三篇,经过各专业委员会专家评议,推荐给年会的论文六百一十六篇,其中二百九十八篇提交给会议宣读.另有三百一十八篇论文作为书面交流.  相似文献   

3.
2004年12月13—14日,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在北京召开地震预报发展战略研讨会。这次会议受到中国地震局党组、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会上散发了由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主编的《国外地震预报文献汇编》,收录了国外地震学家在地震预报思路方面的重要论文34篇,在地震预报方法方面的重要论文31篇,在地震机理研究方面的重要论文15篇。在所收录的重要论文中,相当一部分论文来自《世界地震译丛》。它们是: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日本地震学会1984年春季大会的简况,会议共收到276篇论文,包括15个方面,本文重点介绍了有关地震活动与震源过程研究两方面的内容以及这次会议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5.
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将参加1990年8月21—25日在日本金泽召开的第一次西太平洋地球物理会议。这次会议是由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和日本9个科学团体发起的。预计有1000篇左右论文在会上发表,其中大多数是口述。由于这次会议的特点,应邀作报告的比例远远大于通常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的春秋会议,因此,这些论文一般较长,允许作详细论述。论文是由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的所有10个单位据出并送交会议的,所以这次会议除了规模以外都与联合会的春秋会议很相似,它对每个人都是比较重要的。由于帮助筹备会议的日本科学家的相互配  相似文献   

6.
深部过程与大陆裂谷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9月9日至13日在中国四川省成都市举行。这次会议是受国际岩石圈委员会委托和支持下召开的。中国岩石圈委员会主席团主席陈宗基教授、程裕祺教授、马杏垣教授和刘东生教授曾召集多次会议,成立了组织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进行筹备·会议由陈宗基教授和F.C.Froidevaux教授(法国)主持召集。参加这次会议有14个国家55名外国学者和150余名中国学者。会议期间的大会报告、小会报告及张贴的论文约130余篇。其中,中国地球科学工作者在多年对裂谷、断陷、盆地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论文77篇,包括了中国的攀西裂谷、汾渭地堑、东部郯  相似文献   

7.
郝记川 《地震学报》1992,14(4):515-515
中国地震学会第四次学术大会于1992年6月22-28日在北京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共228人,分别来自全国各地震系统、国务院各部委的有关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有关研究所及有关大专院校.会议共收到论文312篇,在会议期间参加交流的有210篇.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主持的“地震研究中的模糊数学方法国际讨论会”于1985年9月3—6日在北京举行。这是模糊数学用于地震研究方面的首次国际性学术会议。来自中、美、日、民主德国和新西兰等国的52个单位90名代表出席了这次讨论会。会议交流了大约70篇论文,其中在大会上宣读了52篇,宣读的论文包括以下五个专题:1.综述报告;2.模糊数学在地震工程与土木工程中的应用;3.模糊数学在地震危险性估计和地震预报中的应用;4.应用模糊数学;5.相关研究。本文除对这次讨论会概况和各专题分别扼要介绍外,并述及在讨论会的闭幕式上,代表们一致通过了会议程序委员会包括三项建议的倡议书。代表们一致认为,本次会议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会前编印了会议的部分论文的论文集,现正在编辑续集,不日将由地震出版社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9.
本文除对这次于1984年6月5—10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的会议概况外,着重综述了青藏高原的演化与隆起机制以及青藏高原的地球物理研究工作。这次国际讨论会显示出过去几年在喜马拉雅地区的地质及地球物理研究方面均取得了一些结果,对一些关键性问题提出了新见解。来自中、法、美、英、澳、加、日、意、联邦德国、印、菲、土等十余个国家的400多名地质学家及地球物理学家参加了这次讨论会。大会刊印出280篇左右的论文摘要,在大会和分组会上报告了170余篇论文。  相似文献   

10.
由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与中国地震学会前兆专业委员会于1987年10月9日至14日在大连召开了地磁学术交流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地震系统等有关单位的代表90人,会议共收到论文与报告一百多篇。  相似文献   

11.
欧洲地震委员会第24届大会于1994年9月19-24日在希腊首都雅典召开,出席这次大会的代表共380人。会上宣读和张贴论文541篇,内容主要涉及地震预测研究、地震活动性、工程地震、震源物理和数据采集、理论与解释等。本文综述这次大会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1992年主持召开了5次国内学术会议。5次会议共收到845篇论文,出席会议的代表共780人次。本文分别介绍了各次会议的基本情况、主要内容及学术水平等。  相似文献   

13.
《地震学报》1981,3(3):334-334
[本刊讯]中国地震学会和国家地震局于1981年3月23日至27日在南京联合召开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地震小区划专题报告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工程和教学单位的地震工程科学工作者80余人.这次会议共收到论文50余篇,内容涉及到地震烈度区划、烈度异常、震害预测、场地与土质条件的影响、砂土液化以及地面运动分析与实验研究等诸方面.大会选举了刘恢先为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相似文献   

14.
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亚洲区域大会于1996年8月1~3日在中国唐山市举行。来自亚洲和南太平洋地区共29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大会收到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的论文摘要284篇,其中大会宣读的为159篇,展示的76篇。论文的内容涉及当今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的各个领域,包括地震前兆和地震预报、震源物理、强地面运动和地震危险性评价、地震波传播与层析成像、地热和火山,亚洲和南太平洋地区近期灾害性地震、地震构造与空间大地测量、板块俯冲过程、诱发地震以及地震的社会影响,等等。  相似文献   

15.
从第29届IASPEI大会看国际地震预测研究动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29届IASPEI大会于1997年8月18~28日在希腊塞萨洛尼基召开,来自世界62个国家的1050人出席了这次大会。提交大会的论文共1411篇,其中口头报告716篇,张贴报告695篇。该文根据提交大会的有关论文,介绍了国际地震预测研究情况与研究动向。  相似文献   

16.
《矿山地震学研究与进展专辑》索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矿山地震学研究与进展专辑》是由地震部门和煤炭部门专家共同编辑的一本介绍微震学在矿山应用方面的文集。该文集收录了8个国家利用地震学研究矿山震动和冲击地压(岩爆或矿山冲击)的多项成果;比较广泛地介绍了国外在矿山地震及其安全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国内的研究动向。但因经费原因,该文集未能公开出版。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些研究成果的借鉴作用,特编辑了这本《索引》,供采矿专业与地震界的科研人员查阅。本专辑作为《矿山地震学研究与进展专辑》的文献索引,共收录了国内外论文58篇,其中,提供了国外38篇论文文献的题目、作者、摘要、代码、目录、图题、表题、出处、原题和译(校、审)者等10个条目;国内文献系最近一二年和即将发表的研究成果。该索引还收录了3篇对矿山地震学的学科发展颇有见解的“序”。  相似文献   

17.
发震断层在其传播过程中与静止断层的交遇是地震时带有普遍性的现象,本文把交遇问题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建立各自相应的力学模型;通过物理力学分析和数学模拟,并结合地震实例讨论了各类交遇可能产生的后果: 1.发震断层终止于交遇处。2.发震断层被静止断层所截,而后,交遇区域发生强余震。3.发震断层穿越静止断层向前传播,而后,可能发生共轭地震。这些讨论可能对预测未来大震的震级及强余震的发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93年地震学期刊发文统计及引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统计了全国地震系统1993年度9种期刊发文量,对9种期刊的论文引文做了初步分析,内容包括;发表论文分布、引文数量、引文语种、引文类型、被引作者,论文多年产作者、引文年代及论文专题分类。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1992-1994年间发表的125篇有关论文和“八五”短临预报攻关三级课题研究报告,简要地介绍了我国地震地下流体学科在观测技术、震例与预报方法、映震理论与数据处理、干扰因素与映震灵敏条件等方面取得的科学进展,为“九五”立项提供背景材料。  相似文献   

20.
通过十多年来《中国地震科技文献(英文版)的建设实践,认为:文献数据库是信息服务的基础,应加强数据库建设在计算机检索系统中的主导地位;对文献数据库建设的长期性和艰苦性要有充分的认识;要克服目前在数据库建设中存在的重“路”轻“车”,竽网轻库的倾向。建议设立地震科技文献数据库建设基金,改善文献数据库的条件,使地震科技文献数据库建设有长期稳定的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