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四川华蓥山浅层杂卤石钾矿地质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浅层杂卤石钾矿分布于华蓥山背斜北倾没端下中三叠统之硬石膏岩层中。杂卤石钾矿体呈透镜体状分布,伴有多钙钾石膏和硫锶钾石,为富钾溶液交代作用形成。浅层杂卤石钾矿具有资源及固态可溶性钾盐找矿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川东农乐石膏—硬石膏矿床中的杂卤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渠县农乐石膏—硬石膏矿床位于川尔华芸山背斜北部倾伏端。背斜呈北东—南西向展布,次级构造较为复杂,形成一串左行雁列短轴背斜,断层不太发育。区域内广泛出露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碳酸盐岩层。在雷口坡组下部和下三叠统嘉陵江组顶部普遍含有石膏矿。杂卤石岩即赋存于嘉陵江组顶部和雷口坡组底部的石膏矿层  相似文献   

3.
四川渠县浅层杂卤石矿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和意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渠县浅层杂卤石矿分布于华蓥山背斜北倾没端的下中三叠统之硬石膏层中。杂卤石矿体呈透镜体状分布,伴有多钙钾石膏,为交代作用形成。杂卤石具有资源及固态可溶性钾盐找矿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 杂卤石(K_2SO_4·MgSO_4·2CaSO_4·2H_2O)是一种分布较广的钾盐矿物,几乎所有硫酸盐型的钾盐矿床中都有杂卤石层分布。波兰下三迭统赫洛波夫杂卤石矿床是一重要的工业矿床,绝大多数氯化物型钾盐矿床中也常有少量杂卤石产出。杂卤石是最易保存的钾盐矿物之一。美国新墨西哥钾盐矿床,就是在石油钻井岩屑中发现了杂卤石之后,进一步找到钾石盐的。袁见齐教授(1974)指出:就现有的地质资料来看,杂卤石的产出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与可溶性钾盐矿层(或矿化)有密切的关系。不论成因如何,一个盐盆地中若有杂卤石出现,其中就有可能存在其它钾盐矿物或矿  相似文献   

5.
泸州-开江古隆起对川东三叠纪成盐成钾环境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泸州-开江古隆起的活动对早中三叠世川东盐类矿床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川东三叠纪不同成盐阶段古构造特征、石盐及杂卤石的分布和古隆起不同位置含盐系的岩性组合对比等综合研究发现,古隆起相对周缘地形较高,其内部及边缘发育的小盐洼(如长寿地区)由于其水浅、盆小、蒸发速率快,有利于卤水浓缩形成原生杂卤石,也是可溶性钾盐的潜力区;早中三叠世之间发生了大规模的火山活动,成钾的物质来源更加丰富,富钾、镁离子卤水迁移渗流至厚层膏岩层中形成次生杂卤石岩,形成该时期川东杂卤石广布,且范围明显超过石盐岩的格局。  相似文献   

6.
川东北黄金口背斜三叠系深部杂卤石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川东北早中三叠纪具备成盐成钾条件,黄金口背斜地区发现深部富钾卤水已经有近40年的历史,但是尚无对深层杂卤石的系统研究。近年,四川省启动了新一轮的找钾工作,并在黄金口背斜地区施工了钾盐探井,文章依托钻孔编录及测井资料,对该孔含盐系地层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并系统采集了3500 m以深的杂卤石、石盐、硬石膏等蒸发岩样品进行了分析测试。该孔杂卤石主要赋存于嘉陵江组五段二亚段与雷口坡组一段一亚段含盐地层中,可细分为4个成盐旋回,共发现杂卤石矿层8层,累计厚度33.5 m。该孔杂卤石主要呈薄层状产于硬石膏中,部分呈斑点状、团块状、薄层状产于石盐中,镜下呈半自形-他形粒状、板状、柱状结构,结合粉晶X衍射及扫描电镜观察,初步认为该孔杂卤石为原生沉积成因。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地下热水开发利用条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地下热水的地质环境本区位于新华夏系构造带四川沉降带中,分属川中褶带和川东褶带的接壤地区,川东 褶带为一系列北北东向展布的狭长的不对称的高幅度紧密褶皱,以华蓥山、铜锣峡及明月峡等背斜为主体的川东平行排列的隔挡式褶皱束,背斜紧凑,常发育有纵向断裂,据四川石油管理局地震勘探所获资料表明各高隆起背斜深部的断裂都很发育(图一)。向斜宽缓,断裂不发育。华蓥山以南构造分支,即由沥鼻峡、温塘峡及观音峡等背斜展布成帚状形式,轴线逐渐偏转呈南北向;西部合川、铜梁等地为红层分布区,褶皱平缓,背斜宽缓低平,断裂不发育。  相似文献   

8.
1研究目的(Objective)近年来,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郑绵平院士团队在四川盆地东北部宣汉普光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四—五段(简称“嘉四—五段”)发现了一种与石盐共生的碎屑颗粒杂卤石,此种分布于石盐基质中的碎屑颗粒杂卤石易溶于水,便于采用水溶法低成本、规模化开采,因而被命名为“新型杂卤石钾盐矿”,是一种全新的海相可溶性优质硫酸盐型钾盐矿床类型。为进一步查明新型杂卤石钾盐矿的沉积分布特征与含钾性等基本地质参数,结合区域物探资料和野外地质调查结果,优选钻探靶区,以嘉四—五段为主要目的层系,设计部署锂钾综合地质调查井——川宣地1井,力争取得海相可溶性新型杂卤石钾盐找矿突破,并为该区钾盐资源评价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国首例杂卤石矿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宣镇 《云南地质》1996,15(1):52-61
经过几年的地质勘查工作,1991年,终于查明了中国第一座杂卤石矿床,它的含钾量相当于一座中型规模的氯化钾矿床。杂卤石矿床赋存并富集于下中三叠统二级背斜鞍部,与石膏和硬石膏共生,交互成层,并受其控制和保护;矿床具有以杂卤石矿为中心的对称沉积韵律,一方面是潮上膏坪环境浅水盆地中的残余浓缩卤水与石膏发生同生交代作用形成,另一方面又是膏坪汇流水与残余浓缩卤水混合蒸发沉积而成。杂卤石矿化学成分接近理论值,K2O含量平均8%。矿石经系统农业肥效试验证明增产显著。在一定条件下,矿粉能完全溶于水,并可提纯为商品钾盐以至硫酸钾化学纯。杂卤石矿可为工业利用。除介绍杂卤石矿的识别方法外,作者还引进非金属矿床含矿建造的概念,根据与杂卤石矿共生的岩石组合特征、矿床形成时所处的大地构造环境,指出杂卤石矿赋存于海相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建造中。这一建造也就是寻找杂卤石矿(及与其共生伴生的其它非金属矿)的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10.
乌罕图 《地质通报》2017,36(1):127-139
中国是个缺钾的国家,每年需要大量进口钾肥。哈萨克斯坦的日良钾盐矿是一座大型钾石盐-杂卤石矿山,位于哈萨克斯坦西部滨里海盆地的东部边缘,紧邻乌拉尔褶皱带。含盐矿层为二叠系孔谷阶,矿体位于近南北向的日良背斜上,上钾盐层为2~3个钾石盐分层,下钾盐层为3个杂卤石分层。日良钾盐矿与滨里海盆地及乌拉尔褶皱带上的其他钾盐矿(如上卡姆钾盐矿)的沉积条件类似,同时拥有滨里海盆地及乌拉尔褶皱带上其他钾盐矿的特征,但具有独特的产生大规模原生杂卤石成矿条件,使得研究日良的杂卤石对研究滨里海盆地及乌拉尔褶皱带这2个重要钾盐成矿带的形成和演化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新型杂卤石钾盐矿分布于川东北宣汉地区早-中三叠世蒸发岩层中,以杂卤石碎屑不均匀的分布于石盐层为特征。笔者对HC3井新型杂卤石钾盐矿段进行连续取样,并进行水溶化学实验,根据其可溶部分的主量、微量元素特征发现:①溶液中的(K+Mg)/Ca值平均为1.24,略小于杂卤石中的(K+Mg)/Ca值(1.27),整体损失率为2.36%,远小于CaSO4组分在杂卤石中的含量(48%),表明杂卤石在石盐基质溶解形成的NaCl溶液中有较好的溶解度,有利于溶采;②Br×103/Cl值分布在0.16~0.44,显示新型杂卤石钾盐矿的蒸发阶段位于正常石盐阶段内,整体较高,蒸发阶段稳定无剧烈波动,仅顶部出现快速淡化,结合前人对杂卤石的成因研究,笔者认为石盐层不具备形成杂卤石的条件,杂卤石碎屑是一种"外来物";③含硬石膏碎屑中,(K+Mg)/Ca值随着Br×103/Cl值的增加而增高,表明碎屑中的杂卤石的含量随成盐卤水浓缩程度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2.
作为钾肥的主要来源之一,杂卤石矿藏具有旺盛的需求。我国川东北地区三叠系海相地层中,杂卤石矿藏发育。但该地区杂卤石矿体埋藏较深、分布散乱,勘探难度极大。为降低开发成本,需要充分借助地震资料的优势,为钾盐储层的描述提供钻前支持。针对该地区杂卤石层地震反射特征复杂、常规波阻抗反演方法难以直接预测的问题,本文引入人工智能算法对地震资料进行数据挖掘。本方法首先通过模糊粗糙集属性约简,提取适合富钾地层表征的敏感地震属性;然后以极限学习机为数据挖掘工具,自主学习敏感地震属性和井中实测钾含量曲线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形成了基于极限学习机的杂卤石预测方法。应用结果证明:利用极限学习机人工智能方法成功地对川东北地区的杂卤石进行了预测,取得了预期的地质效果,为该地区利用地震数据探寻杂卤石提供了一条新的勘探思路。  相似文献   

13.
新型杂卤石钾盐矿是近年来发现于四川盆地东北部早—中三叠世的一种可溶性海相固体钾盐,因其可利用性及低成本可开采特征,及其对海相找钾实现突破性进展提供的指示意义,引起了工业界及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当前以新型杂卤石钾盐矿为载体的海相成钾理论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聚焦川东北普光地区中下三叠统新型杂卤石钾盐矿,将锶、硫同位素研究方法应用于杂卤石碎屑、石膏及"绿豆岩"等样品,以探讨新型杂卤石钾盐矿中不同组分的物源特征。分析结果显示,杂卤石碎屑和矿层底部硬石膏样品具有相似的δ34S和87Sr/86Sr同位素特征,δ34S分布在27.9‰~28.9‰之间,87Sr/86Sr介于0.70826~0.70829之间。该研究结果与同时期全球海相硫酸盐的δ34S和全球海水的87Sr/86Sr的可对比性表明上述组分的主要物源应为同时期海水。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新型杂卤石钾盐矿成矿模型的建立及海相成钾理论的补充和完善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一、矿床地质特征矿区位于"雪峰古陆"西缘.汞矿带主要受北东、北北东向华夏、新华夏构造控制.各矿田大多分布在北东、北北东向之大背斜轴部或近轴部,并受背斜上的纵向张断裂或压扭性断裂控制.矿田中的矿床往往同时受与北东、北北东向纵向张性(或压扭性)断裂斜交的一组北东东-东西向张扭性断裂控制.矿床多位于相交的二组构造之北东象限"锐角区".矿体常沿北西西、北西向次级断裂和褶皱产出,少数沿北北东、北东东向分布.华夏、新华夏系二、三级以至  相似文献   

15.
罗布泊杂卤石沉积特征及成因机理探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罗布泊是世界最大的盐湖之一。罗布泊第四纪地层中不仅蕴藏有超大型规模的卤水钾盐矿床,同时也沉淀了一定规模的固体钾盐矿,杂卤石是主要的固体钾矿物。罗布泊杂卤石主要分布于罗北凹地内部,分布区长轴走向与罗北凹地走向一致,面积约326km2;剖面上,杂卤石分布区呈不对称的扁透镜体状。杂卤石以杂卤石岩或含杂卤石钙芒硝岩等形式产出,杂卤石岩及含杂卤石岩呈薄层状分布,最多达12层,埋深10~38m,其KCl含量一般为3%~10%,最高达15.48%。研究表明,罗布泊杂卤石成因机制有2种:①盐湖(钙芒硝阶段)沉积期间,可能出现气候热波动事件,卤水化学体系演化到杂卤石相区,导致杂卤石结晶析出,主要形成方式为杂卤石交代钙芒硝,部分纯杂卤石岩可能直接从卤水中沉淀出来;②盐湖晚期或干盐湖阶段,石盐晶粒间卤水受地表水混合发生掺杂作用,导致杂卤石析出并沉积于石盐等晶粒间。罗布泊杂卤石等固体钾盐资源具有一定的成矿潜力,查明其成因和分布规律可为勘查评价罗布泊固体钾盐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四川盆地是我国重要的成盐盆地,但是否能形成一定规模的钾盐矿床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以四川盆地三叠纪杂卤石成因-海相钾盐成钾条件分析-次级凹陷圈定-钾盐成钾靶区圈定为主线,利用光薄片鉴定、扫描电镜、Sr同位素、大地电磁测深及地震解译等手段分析了四川盆地三叠纪钾盐成矿潜力,并进行了资源量预测。四川盆地东部早三叠世嘉陵江期岩盐中赋存的杂卤石是自生的,是海水高度浓缩的产物,暗示岩盐沉积时古卤水浓缩已达到钾镁盐析出阶段,长寿双龙-合兴一带和垫江董家场一带可能存在有利于钾盐沉积的次级凹陷,后期构造运动对钾盐改造较小,保存条件较好。利用地震解释和大地电磁测深等结果初步圈定了长寿双龙-保合村勘查靶区,估算了资源量,为开展钻孔验证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青海察尔汗盐湖别勒滩区段杂卤石成因及其成钾指示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雪  焦鹏程  曹养同  赵艳军  刘斌山 《地质学报》2015,89(11):2087-2095
别勒滩区段位于青海察尔汗盐湖西部,前人认为察尔汗盐湖固体钾盐矿物以光卤石为主,在别勒滩区段西部发现有杂卤石,但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对杂卤石成因未做详细研究。本文通过对别勒区段七个钻孔样品的矿物鉴定及地球化学分析,发现别勒滩区段杂卤石以原生和准同生交代方式赋存,且以后者为主,多交代石膏等硫酸盐矿物产出,少量出现交代石盐现象。杂卤石主要分布于别勒滩中西部地区,整个别勒滩区段自西向东出现了以杂卤石为主渐变为以钾石盐—光卤石为主的分布规律。结合别勒滩区段晶间卤水的补给条件,研究认为别勒滩区段杂卤石形成是涩聂湖硫酸镁亚型湖水与先期形成的盐类矿物发生交代反应的结果。别勒滩地区杂卤石作为典型的陆相成因,对研究海相蒸发岩矿床中普遍存在的杂卤石成因具有一定的对比借鉴意义,海相蒸发岩矿床中的杂卤石可能是盆地形成的内陆盐湖湖水与早期沉积的盐类矿物发生交代反应形成,对寻找海相钾盐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已发现四川华蓥山以西存在与华蓥山以东主力气层层位大致相当的石炭系黄龙组地层,并干华西1井测试获得工业天然气流。以往认为,海水来自东边,晚石炭世早时遍及川东,并浸延到川中,形成三面环陆,水域广阔的环形渴湖环境,研究区位于潟湖最西端。但对华蓥山以西近南北向,延伸100余千米的六口黄龙组全取心井的岩心研究后发现,与华蓥山以东的剖面沉积相存在较大的差别,海水成度较华蓥山以东为低,且由南向北亦不断降低。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华蓥山以西黄龙组分布区的沉积环境并非是环形潟湖的最西部位。相反,海水来自西北方龙门山地区以华蓥山为界、与川东互相分割的独立的海湾-潟湖。研究区以北及西北至龙门山石炭系出露区之间的地腹区应该存在石炭系。  相似文献   

19.
四川华蓥山以西石炭系黄龙组沉积环境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已发现四川华蓥山以西存在与华蓥山以东主力气层层位大致相当的石炭系黄龙组地层,并于华西1井测试获得工业天然气流。以往认为,海水来自东边,晚石炭世早时遍及川东,并浸延到川中,形成三面环陆,水域广阔的环形潟湖环境,研究区位于潟湖最西端。但对华蓥山以西近南北向,延伸100余千米的六口黄龙组全取心井的岩心研究后发现,与华蓥山以东的剖面沉积相存在较大的差别,海水咸度较华蓥山以东为低,且由南向北亦不断降低。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华蓥山以西黄龙组分布区的沉积环境并非是环形潟湖的最西部位。相反,海水来自西北方龙门山地区以华蓥山为界、与川东互相分割的独立的海湾—潟湖。研究区以北及西北至龙门山石炭系出露区之间的地腹区应该存在石炭系。  相似文献   

20.
钾盐的紧缺严重制约了中国农业的发展,加大钾盐的勘探开发力度有助于提高我国钾盐的自给自足能力。四川盆地钾盐资源丰富,是我国目前重要的钾盐勘探开发研究区域之一。杂卤石作为四川盆地最重要的固态钾盐矿物,常夹杂在硬石膏、岩盐和白云岩等岩层中。针对常规测井解释方法难以精确识别杂卤石的问题,因此,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粒子群算法(PSO)优化的支持向量机(SVM)杂卤石识别方法开展四川盆地杂卤石的分类识别研究。以PSO和SVM理论为基础,结合测井解释方法,选择对杂卤石测井响应灵敏的有效数据作为输入样本,随机产生训练集和测试集,并采用PSO优选出径向基核函数参数,建立杂卤石分类预测模型。与录井结果对比,基于PSO的SVM模型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7.5758%,在识别精度和速度上明显优于交叉验证方法优化的SVM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在四川盆地钾盐勘探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