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1 毫秒
1.
大、暴雨天气具有鲜明的地方性色彩。作大、暴雨预报时,更需要认真对图资群各方面的反应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下面以我站81年4月12日大雨天气预报为例: 一、天物象征兆 4月10日出现日晕。11月日出时由乳白色转为淡黄色。中午开始出现锋面云系。日落时乌云接日,有水线。青蛙整天呱呱叫,母鸡躺灰,晒翅;傍晚鸡群忙忙寻食,迟迟不进笼。这些都是大雨将临的显著征兆。  相似文献   

2.
潘忠云 《气象》1975,1(11):23-23
单站云雨天气的演变,能否作为一种较大降水天气过程的前期征兆?我们在近二年的“看天”实践中进行了观测和分析,发现我地(黑龙江宝清县)一次中雨(雪)以上天气过  相似文献   

3.
去年十二月,我厂与县气象局签订了气象服务的有偿合同。合同签订后,双方履行得较好,给我厂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避免了不应有的损失,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今年四月廿五日下午六点钟左右县气象局来电话预报:“当晚有雨”。厂长立即组织工人突击盖砖坯。由于工人同志们劳累了一天,刚到下班休息的时间,又接到要突击盖砖坯的任务,而天空一时又看不到下雨的征兆。因此工人一边盖砖,一边议论纷纷: “我看没有雨下,白找我们辛苦”,“这是  相似文献   

4.
章正英 《气象》1979,5(12):21-21
在气象站天气预报中,验证天气谚语是一件重要工作,下面是我们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 一、充分理解天气谚语的含义 本地夏季有“雨后东风雨更凶”和“夏东风一场空”的谚语。都是吹偏东风,为什么雨后东风雨要大,而光吹东风就不下雨呢?我们用历年7月份偏东风(ESE—ENE)来验证,雨后东风共出现38次,次日下雨者31次,占82%,其中中雨以上的降水占51%。而夏东风(不包括雨后的东风)共出现45次,次日下雨的仅11次,占24.4%,且大多是小雨。从普查天气图中发现,凡是下雨后吹东风,往往是地面  相似文献   

5.
虹与天气     
陈谋 《气象》1978,4(10):19-19
“东虹晴,西虹雨”的天气谚语,在我国各地流传甚广。从谚语的含义来看,出现东虹未来必是晴天,而出现西虹未来定会下雨。这对中纬度西风带而言,天气系统多是自东向西移动,是可以说得通的。但是,我们经过多年实际检验及通过对1954—1977年历史资料验证发现,“西虹雨”符合我地实际,但“东虹晴”却不全对。如:出现西虹当天、未来第一天、未来第二天有雨(包括微量,下同)的机率分别为84%(32/38)、89%(34/  相似文献   

6.
刘新付 《气象》1979,5(10):36-36
1978年10月19日,日本气象厅发布东京地区天气预报“晴有时阴”,实际上却下了一天雨。天气预报为什么不准呢?日本气象厅预报员柜间道夫从“葵花”气象卫星云图照片中,发现有一块“神秘乌云”在捣鬼。 10月16日,房总海面上空生成一块南北向、宽约10公里、长约数百公里的纵长乌云缓慢地向西移动,其云层相当低,云顶高度为2,000—3,000m。18日,当乌云移到纪伊半岛上空时,此时在西日本附近  相似文献   

7.
张家诚 《气象》1975,1(12):15-16
我国天气预报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天气预报知识来源于生产,战斗在生产第一线的古代劳动人民,是我国天气预报最早的主人。 早在西周时期,就有许多流传于民间的关于天气预报的民歌。“朝(阝齐)于西,崇朝其雨”(早晨西方有虹,这一天就会下雨),“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东风劲吹,阴雨将到),“上天同云,雨雪雰雰”(天上层状  相似文献   

8.
王瑜 《气象知识》2012,(3):11-11
今天上课,老师发下了一张纸,拿来一看,是“看天谚语”。上面有什么“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火烧乌云盖,有雨来得快”。嘿,还挺顺口的呢!  相似文献   

9.
根植于民间的气象谚语,是人民群众长期观察天气现象和鸟类、昆虫等在天气变化的时候所表现的聪明智慧。 “太阳落山乌云洞,明天晒得腰背痛”,这是说太阳落山时,如果西方天空有一些较厚的层积云或淡积云,太阳在云隙中显露时,积云呈现黑色,好象太阳落进了黑洞。这预示明天仍是大晴天。  相似文献   

10.
(一)科学家们已初步认识到太阳表面的现象对毫球表面的气候有哪些影响。 (二)从全世界看,至少在某些地域出现气候正在变化的征兆。 (三)非洲和印度这个带状地带,自1956年以来平均年降雨量逐渐减少,结果旱情一年比一年严重。 (四)很多科学家正在研究地球上的气候变化和太阳表面发生的情况有什么关系。 (五)一位美国学者说,有四个行星象对地球气候有影响一样,也对太阳有一定影响。 (六)关于地球上的气候长期变化的证据,数十年来正在搜集。 (七)从1965年起,北半球气候带全部图案似在向南移动。比较稳定的降雨带向回归线附近的干燥地带移动。(八…  相似文献   

11.
《气象科技》1979,(1):38-38
1977年12月在旧金山举行的美国地球物理学会上,不少科学家指出天气的变化受太阳活动的影响。斯坦福大学的J.M.Wilcox指出:当一条太阳扇形边界线(Solar Sector boundary)掠过地球后一天,北半球大气的涡度量就下降。由于太阳自转周期是27天,所以实际上这个行星际磁场的4个扇形区也被带着转一周。相邻的扇形区具有相反的极性(磁性不是指向太阳,便是背向太阳)。太阳扇形区之间的边界线约每7天掠过地球一次。统计结果表明,这样掠过与涡度量的减少有相关。Colin Hines的分析也证实这一点。  相似文献   

12.
广文理 《气象》1976,2(2):16-16
“倒风要下雨”,是我区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一条看天经验。自1965年8月以来,我们遵照毛主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教导,对“倒风要下雨”这条群众经验先后进行了120次的观测、验证和运用。实践证明,这条群众经验用来预报由睛转雨的转折性天气,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3.
张其芳  王世兰 《气象》1979,5(1):10-12
大气中内能(显热能、潜热能)和外能(动能、位能)两种形态的转换,基本遵循守恒定律,而内能、外能的各因子在不同的条件下,相对地起着不同的重要作用,在大尺度天气分析时,动能往往以触发机制而显示出与其他能量之间的特殊关系,从这个观点出发,我们计算了“相对位涡度”、“差动能量平流”,目的使动力因子与能量相结合、能量场与高度场相结合,用这些方法分析暴雨的征兆,效果比较好。 一、天气尺度系统与能量积累和释放的关系 天气尺度系统同能量之间究竟存在什么关系?暴雨究竟集中分布在能量场的什么地方?暴雨预报在能量场上究竟有何征兆?这是我们最关切的三个问题。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们认为天气系统与能量分布是相辅相成的。天气系统发展加强的过程正是能量产  相似文献   

14.
邵春森 《气象》1981,7(2):38-38
“梅雨”是特指长江中下游地区初夏季节的一种特定天气气候现象。我们认为梅雨期的划分应以天气现象来确定。这是因为: 1.如依天气形势和天气系统来划分梅雨的起止,容易失去其原来的含义。正如“雨天”意义为下雨,如按天气形势或天气系统划分,把低压控制,定义为“雨天”是不妥的一样。因为低压控制仅是易于产生“雨天”的条件。 2.由长江中下游地区初夏的一段阴雨日总结出的“梅雨天气形势”,也类似于总结出的“寒潮形势”。但我们并不用“寒潮形势”来确定“寒潮”,自然也不宜用“梅雨形势”来定“梅雨”,当然,如果“梅雨天气  相似文献   

15.
天下着雨,雨水从地面表层向下渗透。土壤中的一条小蚯蚓高兴极了,它欢快地告诉一条大蚯蚓:“下雨了,我们终干不会被干渴死了。”它的同伴说:“小兄弟,不要高兴得太早了,我每次在下雨后,身体都感到非常不舒服,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相似文献   

16.
龚绍先 《气象》1979,5(8):37-38
“万物生长靠太阳”。作物的产量形成主要是利用光能,通过光合器官进行光合作用,将所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碳水化合物。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辐射能,不断提高作物的光能利用率,是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们在研究丰产麦田光条件的同时,1974—1975年对小麦各生育期的光合生产量作了初步测量,以探讨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一、研究方法 作物光合效率的测定方法很多,本文采用取样称重法。即在小麦返青后的各发育期间,每10天取样  相似文献   

17.
蒋秋明 《气象》1978,4(1):35-35
我们在观天看物测天气的过程中,发现久晴之后天空呈现灰色或大雾时,预示当天或第二天要转阴雨。 一、为啥久晴出现灰雾要转阴雨呢? 我们认为天气久晴,大气中水汽含量少,能见度一般较好,没有暖湿气团移来,天空不易呈灰色,更不易形成大雾。所以,久晴天边呈灰色,远处山色模糊不清,或出现大雾,是天气将要发生转折的征兆。 二、对久晴灰雾现转阴雨的验证。 1.对天边呈灰色的验证:我们共观测到久晴天边呈灰色36次,后期降雨、降雪有31次,其中当天转阴下雨的8次,第2天降水的18次,第8天降水的5次。  相似文献   

18.
我国劳动人民有着丰富的测天经验,早在两千多年以前的诗经里,就有着“朝隮于西;崇朝其雨”的记载,意思是说,早上西方有虹时,这天将会下雨。这就说明,群众测天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历代用多种形式记载和流传下来的天气谚语和测天经验,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大自然作斗争的科学总结,  相似文献   

19.
一次“太阳雨”过程的实况1993年11月5日11点后,武功县上空艳阳高照,天上仅有少量小块高积云和卷云。县气象局院内阳光普照着大地,给深秋增加着丝丝温暖。突然院外有人减“下雨了”。值班员出门,果然看见门前地上有雨滴的湿斑,站在院子里感到天在下雨。大家...  相似文献   

20.
日华与天气     
陈景奎 《气象》1975,1(9):25-25
在闽南劳动群众中,流行着这样一条谚语:“天上烧饼大变小,天气好不了。”所谓“烧饼”,指的是日华及月华。据老农说,出现这一现象天即将下雨。 我对日华进行了7年观测,并记载了华的变化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发现日华的华圈由大变小(由明显变模糊)对未来短期内的天气变化确有指示性(见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