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西方传统建筑共存了几千年,无论在建筑形态、建筑用途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性。文章从东西方建筑所选材料的不同来对两类建筑的差异性进行探讨,阐明东西方传统建筑的发展变迁,为今后创造出一种崭新的、融会古今与现代建筑材料相契合的时代建筑服务。  相似文献   

2.
今天,我们热烈祝贺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传统建筑分会成立。在全国上下奋力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热潮中,特别是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后,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传统建筑分会的成立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正当其时。回顾20世纪后半期以来,既是物质财富又是精神财富的建筑,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面临着国际化与地域化的冲撞与融合,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冲撞与融合,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论述了步入信息时代工业建筑变化的特征,反映了其在功能、环保和建筑艺术方面的创作趋势。作者以中国电子工业建筑为你,叙述了电子工业建筑早期发展的状况,近期工业时代工业建筑发展的模式和相关问题,强调了建筑师在工业建筑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承载人类活动时间最长的载体——建筑物,也将与时俱进地迈向"能感知""会呼吸""有思维"的智慧建筑时代。智慧建筑需要设计企业当好先头部队,基于此,本文就智慧建筑时代设计企业应当如何作为,提出一些思考。设计企业应储备的智慧建筑知识互联网企业、传统通信企业等都已先知先觉,预见到智慧建筑的重大发展机遇,积极向智慧建筑、智慧城市领域进军。设计企业要发展智慧建筑,就必须事先储备与智慧建筑相关的知识。  相似文献   

5.
<正>在全球步入数字经济时代,各行业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建筑产业唯有积极拥抱数字化,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弯道超车、产业转型升级。然而,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数字建筑平台的赋能下,行业监管、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企业等都将发生新的变化,重构建筑产业链中的各种关系和组织形态,使建筑生态与外部环境发生协同共振,形成建筑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助推建筑产业成功实现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报道为促进城市与建筑的良性发展,促使建筑师们不断去思考如何从建筑进化的过程中反思现状问题并回应其所处时代,近日,由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共同主办的"演变中的建筑与城市"——2012世界华人建筑师建筑设计暨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天津举办。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理事长王素卿,两院院士、原建设部副部长周干峙,  相似文献   

7.
建筑创作应植根于建筑周围环境,以满足自身功能需求,通过对太原市旅游学院新校区规划设计方案构思的深入剖析,阐述了建筑设计只有对历史文脉的继承和发扬光大才能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时代建筑。  相似文献   

8.
近日,英美两大主流媒体不约而同发表了对中国建筑设计市场前景与本土建筑设计师现状的报道,引发关注。而近期国内相继爆出的相关事件,也进一步引起了业界对"崇洋"现象的思考及对本土建筑设计师所处作业环境的忧虑——群体尴尬引外媒关注美国《时代》周刊认为,中国正满怀建筑雄心,但却冷落了本土建筑设计人才。报道称,最近几年,中国已成为全球建筑前沿的热土,许多明星级建筑设计师都在中国迅速扩大的城市中留下足迹。但有趣的  相似文献   

9.
面对后城市化时代、数字化时代的大势所趋,汪杰先生带领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京长江都市”)乘势而上,在业务模式、管理模式上积极探索,以“设计创意+技术创新”为核心,聚焦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和智慧建筑等领域,实现了从单一传统建筑设计企业向科技创新与工程设计相结合的综合型、科技型企业的成功转型。未来已来,将至已至,发展是企业生存的唯一路径,相信把创新作为灵魂和持续发展动力的长江都市,定能迎接“大风浪”,走出“旧格局”,在信心和决心中全面发展、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10.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她记载历史,传承文化。中国的城市建设高歌猛进,经济和房地产市场的跨越式发展,如何借鉴西方建筑文化的可取之处,承传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华,融会贯通古今中外的建筑文化,从而形成中国特色的现代中式建筑文化,这是政府、开发商、建筑师和新闻媒体共同的责任和课题。建筑文化的创新是个时代大课题。于志军博士,青岛市建设委员会总工程师,在首届青岛建筑设计文化节前夕接受采访时,他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这一个观点。  相似文献   

11.
在伟大祖国成立65周年前夕,我国传统建筑领域首家行业组织——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传统建筑分会正式成立,这标志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又增添了一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传统建筑发展创新的"生力军"。分会的成立,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将具有重要意义。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化与地域化的冲撞与融合、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冲撞与融合、现代与传统的冲撞与融合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2.
正勒·柯布西耶作为20世纪最出色的建筑师之一,"他的理论和作品几乎是现代建筑成就的缩影"[1]。他同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和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被共称为"现代建筑之父"。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其设计的项目遍及法国、德国、瑞士、美国、阿根廷、印度和日本。现今,我们不单要学习他的建筑形式,更要透过建筑读懂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掌握他的建筑设计原理,推动当今设计思维创新过程。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安徽省建筑石料矿开采和管理现状的梳理,估算出各地建筑石料矿的单位矿石量产值,为今后矿业权出让价格的确定提供了借鉴;在系统总结建筑石料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摸清资源和生态家底、科学合理的设置和投放建筑石料矿采矿权等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让·努维尔(Jean Nouvel,1945-)(图1)[1],法国著名建筑师和规划师,也是世界著名的创新建筑师之一。作为后现代主义转型的主要推动者,努维尔设计的建筑以近乎疯狂的创新性、时代和历史融合的多元性、电影画面般的艺术性、尊重建筑基地环境的地方性而闻名于世。  相似文献   

15.
徽派传统建筑更被誉为中国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葩。本文说明了徽州传统建筑的保护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从五个方面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6.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带动下,我国掀起了“城市黄金时期”的大规模工程建设高潮。与此相适应,我国建筑设计创作也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历史时期,这是时代的主流。但不可忽视的是一些抄袭仿制,千城一面,标新立异等的建筑却屡有再现,这都反映出建筑设计创作中还存在着与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不相适应的状况。为此,笔者分别在公共建筑设计创作中提出了六点建议,在居住建筑设计创作中提出了三点建议,以促进建筑设计创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持续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17.
正当前,我国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缺乏能完成建筑高质置建造工艺的产业工人,理论研究和试验模型与现场实际建造的结构存在一定差距,薄弱点难以预估和防范。同时,我国区域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不平衡,加之目前建筑平均成本普遍较高,因此在全国大批量推进存在很多困难。但目前各地不同程度追求"装配建筑占有比例",大力促进装配率提升。尤其是2017年年底新出台的国标《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门  相似文献   

18.
作为最普遍的实用的建筑类型——民居建筑,它的造型美学及其附加艺术的美学与通用产品、器物的造型美学应该是共通的,但是它也表现出自己特有的规律。浅析如下: 一、历史性 建筑是一项最古老的产品,人们从穴居巢开始一直不断地努力改善营造自己的家园住居,也产生了许多美好的民居建筑,大家竞相仿效建造,表现了自己的美学爱好。但什么是最好最美的民居呢?这点很难说清楚。原则在于时代不同,环境条件不同,美学爱好不同。在历史建筑中始终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说它最好,也不过当时它最好。用今天的观点评价历史建筑及其美观问题往  相似文献   

19.
结合国外建筑学教育的模式,对比我国建筑专业的局限,找出一条适合我国现阶段大学建筑学教育的专业培养模式,确保建筑系学生的培养质量,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采用实地走访、现场调研及优劣势分析等方法,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及解决措施,以期为促进装配式建筑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取得长足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