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视频浓缩研究未引入运动目标轨迹地理方向进行分析,所实现的可视化效果不能区分表达不同轨迹方向的运动目标的问题,提出了顾及轨迹地理方向的监控视频浓缩方法。该方法使用单应模型将运动目标轨迹由图像空间映射至地理空间,利用属性阈值聚类(quality threshold clustering,QT)算法对轨迹出入口进行聚类,实现轨迹地理方向分析。在对轨迹进行映射聚类处理的基础上,通过选取虚拟场景视点实现视频浓缩背景构建,生成轨迹类拟合中心线作为运动目标显示轨迹,并通过构建轨迹类表达模型实现运动目标显示排序,最终实现视频浓缩构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依据轨迹地理方向对运动目标进行区分表达,并能灵活调整不同轨迹类的表达策略。  相似文献   

2.
《测绘》2017,(6)
针对地图自动制图综合过程中,常规的建筑物聚类算法具有多参数性、聚类无效性等常见问题,本文选用最小生成树(MST)的Prim算法用于建筑物的聚类分析,并用C#语言实现了该算法。在该算法中,以最小生成树中所有边的平均权值为阈值进行不一致边的剪枝,从而得到聚类结果,并运用实际数据验证了该算法的聚类效果。  相似文献   

3.
针对很多传统的层次空间聚类算法须依赖领域知识或修改初始模的问题。该文借助平面扫描技术,提出一种基于扫描圆的空间聚类算法。该算法以离散点中心为原点,扫描圆向外扩展扫描平面以生成空间簇。通过数据实验分析与对比:该算法简单易于理解,能发现任意形状的聚类,不依赖领域知识或修改初始模型,具备可伸缩性,不受限于数据集的大小均能获得较好结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经典K-means聚类算法以欧氏距离作为相似度判断法则进行聚类划分,而未考虑聚类对象的各属性值对聚类划分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属性值变化程度定权的聚类算法。通过采用Iris dataset数据进行实验,该算法相对于其他聚类算法获得了更好的聚类效果,且该算法适用于生物物种分类、遥感影像识别等工作领域,能提高聚类运算的精准度。  相似文献   

5.
目前,多数高阶联合聚类算法属于硬划分方法,不考虑聚簇重叠问题。为了更有效地分析具有重叠聚簇结构的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平方和残差的高阶模糊联合聚类算法(MSR-HFCC),该算法将聚类问题转化为最小化模糊平方和残差的优化问题,推导出求解优化问题的隶属度迭代更新公式,设计出聚类过程的迭代算法。实验结果表明,MSR-HFCC算法聚类效果优于目前已有的5种硬划分高阶联合聚类算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邻近图的点群层次聚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空间聚类是点状空间目标群在地图综合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分析点群的几种常用邻近图的特征及其层次关系,并基于原始的点集合生成的DT构建相应的GG,UG,MST和NNG,然后在所选择的密度适应性约束、距离适应性约束和偏差适应性约束这三种条件下,利用所生成的邻近图进行了点群的层次聚类。研究并改进现有的点状空间目标群的无监督层次聚类方法,并通过实例验证该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聚类数未知条件下面状地理实体的聚类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聚类有效性函数的聚类方法。给出了适合面状地理实体k-中心点聚类算法的聚类有效性函数;将该有效性函数改写为适应度函数,设计了基于遗传算法的面状地理实体聚类算法。该算法在计算聚类数的同时能得到划分聚类结果。实验结果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数据集的结构信息特征。  相似文献   

8.
基于尺度空间的分层聚类方法及其在遥感影像分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骆剑承  梁怡  周成虎 《测绘学报》1999,28(4):319-324
基于尺度空间的分层聚类方法(SSHC)是一种以热力学非线性动力机制为理论基础的新型聚类算法,是视觉松驰化过程的模拟。与传统基于统计方法的聚类算法相比较,SSHC具有样本空间可服从自由分布、通过规则可获取最优聚类中心点及类别、可在聚类过程中融合后验知识等优点。本文从聚类和热力学运动机制和视觉模拟过程出发,对SSHC聚类算法进行综合分析,并对如何生成聚类树的过程进行详细描述邮通过融合点的部分自由能进行  相似文献   

9.
基于聚类有效性函数的面状地理实体聚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聚类数未知条件下面状地理实体的聚类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聚类有效性函数的聚类方法.给出了适合面状地理实体k-中心点聚类算法的聚类有效性函数;将该有效性函数改写为适应度函数,设计了基于遗传算法的面状地理实体聚类算法.该算法在计算聚类数的同时能得到划分聚类结果.实验结果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数据集的结构信息特征.  相似文献   

10.
首先介绍了一种利用SOM神经网络对顶点进行聚类的线要素简化算法,该算法以线要素各顶点x,y坐标为输入样本集,经过SOM神经网络的训练,形成对原有顶点的聚类,每个聚类保留一个顶点作为简化后的结果。然后分析该算法存在的一些问题,先假设加入角度和距离两维能改善原算法的效果。最后自主实现算法,并采用相关实验数据加以验证,证明增加SOM维数确实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1.
研究城市公共设施的热点分布,对把握当前城市发展现状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传统算法的相关研究存在参数设定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的问题,本文采用优化的密度峰值聚类算法进行热点选取和聚类分析,在原算法的基础上,利用指数隶属函数计算局部密度并自动生成阈值,削弱了参数选取对结果的影响和反复调整参数带来的不便,结合决策图和簇中心权值进行热点的选取,提高了聚类结果的准确性.以郑州市辖区教育培训机构分布热点为例进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该算法的热点分布分析能够快速掌握设施的分布模式和聚集程度,为调整发展思路、优化设施布局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
郭云开  曾繁 《测绘通报》2015,(12):23-26
针对ISODATA算法预设参数较多,其聚类中心与最优迭代数目很难预先准确设定,且在聚类时没有将影像自身特点充分考虑,对个体适应度函数重视不够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融合增强型模糊聚类GA与ISODATA的聚类方法,对聚类原型矩阵进行编码,构造隶属度矩阵,解求个体适应度函数值,在影像特征空间中搜索得到样本全局收敛极值点。通过试验证明,该方法能避开随机初选值的敏感问题,避免聚类过程的随机性,使分类结果与实际情况更为接近,该算法精度优于传统的ISODATA算法与模糊聚类GA算法,提高了分类的精度,整体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聚类算法在处理时空位置数据挖掘时面临的多维聚类问题,提出了动态加权聚类模型。该模型叠加利用经典k-均值和基于密度的DBSCAN聚类算法,通过计算最大轮廓系数确定合适的簇数目,按照划分初始簇类、识别和剔除噪声点、修正聚类簇中心点位置坐标3个步骤实现对大体量多维时空位置数据的聚类分析,提出了动态权重系数计算公式,优化了基于密度的DBSCAN聚类算法中相似度函数,并在Python3.7环境下以网络签到数据集实例仿真验算了该模型算法。实验结果表明,相较单一的传统聚类算法,该模型能综合利用多维非位置属性对时空位置数据点聚类,更合理界定聚类簇的归属数据点,对提升时空位置数据集聚类簇中数据点的聚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融入超像素分割的高分辨率影像面向对象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面向对象分类中容易受分割参数的影响、分类精度不稳定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融入超像素分割的高分辨率影像面向对象分类方法。该方法通过简单线性迭代聚类(SLIC)算法对原始影像进行聚类生成超像素影像,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分形网络演化方法(FNEA)进行多尺度分割生成同质性对象,最后利用最邻近分类方法进行地物分类。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易受多尺度分割参数的影响,分类效果稳定,而且分类精度明显高于传统的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对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西江  花向红  刘海鹏  王德欣  李坤 《测绘科学》2021,46(11):71-83,158
针对常规的密度峰值聚类算法在确定数据聚类中存在聚类中心的重复性、聚类不稳定、不适用于三维点云分割等问题,提出了中心均匀化聚类群融合算法.该算法对局部密度和距离函数进行归一化处理,较好地解决了这两种函数尺度不一的问题;基于局部密度和距离函数乘积的变化率来确定聚类中心,并对重复或距离很近的聚类中心进行了消除,避免了聚类中心非均匀分布对聚类的影响;利用数据点到聚类中心距离逐个确定每个数据的聚类归属,依据邻近聚类数据群之间的距离来判断邻近聚类之间的融合,实现对点云数据的有效分割.基于二维离散数据聚类及不同分辨率点云数据分割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不仅适用于二维离散数据的聚类,也适用于三维点云数据的分割,且分割精度和稳定度要优于常规的CFDP、K-means、DBSCAN、DPC聚类算法和深度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居民公共交通出行的需求增长,要求有更精细化的聚类方法提取出租车载客的热点区域。针对基于密度聚类在出租车数据聚类中存在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路网约束的改进DBSCAN算法。该算法通过将行程距离引入DBSCAN算法中,改进原有DBSCAN算法在出租车数据聚类中存在的精细尺度聚类参数选择和设置困难问题,弥补现有聚类算法在出租车载客热点区域提取方面的不足。利用武汉市出租车GPS轨迹数据进行的实验结果表明,在加入道路约束后,算法在出租车载客热点区域的精确提取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万广通  王行风 《测绘科学》2013,38(4):146-148
K-Means算法是比较流行的局域聚类算法,但由于其存在需要输入聚类数目以及对初始聚类中心敏感等缺陷,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密度的加权K-Means聚类算法来初始化聚类中心。该算法定义了点的密度函数和聚类中心函数,通过一定评价函数获取聚类中心。该方法获取的聚类中心不仅周围密度比较大,而且各个聚类中心之间相关性比较小,从而有效的减少了聚类时间,提高算法效率。  相似文献   

18.
针对Kmeans算法初始聚类中心选择及聚类结果需人工解读的问题,提出对MODIS数据(一般取波段26)使用Otsu法确定出云和非云集合,分别取两类集合中最接近均值的点作为Kmeans算法的初始聚类中心,并根据初始聚类中心的类别确定出聚类结果的类别。解决了传统Kmeans算法中初始聚类中心随机选取造成的误差和聚类结果需人工解读的问题,实现了自动云检测算法,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有流行模糊C均值聚类在影像分割中存在边界依附能力弱,分割不稳定及需要手动设置聚类数目等问题,提出一种顾及超像素光谱特征的无人机影像自动模糊聚类分割方法。相对于传统分水岭变换算法,该方法首先采用两步边界推进准则,生成轮廓更加精确、形状规则更加紧凑的超像素子区域;然后,提取子区域光谱特征并结合重缩放密度峰值算法自动获取聚类数目;最后,综合利用超像素光谱特征与隐式马尔可夫随机场思想对模糊聚类进行改进,实现超像素精确合并。通过两组影像数据的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表明,本文方法能准确定位目标边界,获得较好的视觉分割结果,同时有效提高了影像分割精度。  相似文献   

20.
鲍义东  周改云  赵伟艇 《测绘科学》2016,41(8):121-124,120
针对传统蚁群算法及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在合成孔径雷达遥感图像分割中精度低下和收敛速度较慢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自适应阈值的蚁群及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实现对复杂合成孔径雷达图像进行分割。针对不同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首先利用最大类间方差法获取最优阈值,通过最优阈值干预避免蚁群算法陷入局部最优解;再将自适应阈值蚁群算法得到的聚类中心和聚类类别数输入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中,最终实现图像分割。实验结果证明,该算法在时间和误分率上较传统方法有显著的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