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箱形计算方法,我们分析了日本地震震中、活断层和水系3个地质系空间分布的分形结构。结果表明,在1~100Km尺度范围中,全部的地质系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尺度约13Km,空间分布由此分成两段,一段是r〈13Km的小尺度和另一段r〉13Km的大尺度(r是箱子尺寸)。在这两段中,3个地质系都系都遵循幂函数规律分布,因此人武部的地质系具有有限长度的分形结构。因为特征尺度约13Km对应于地壳脆塑性转换带的深度  相似文献   

2.
东南沿海末次盛冰期(21~14kaB.P,)滨海相沉积垂相分布多在海拔38~-50.8m的范围内,以正向分布(海平面附近及以上)、正负向混合分布及负向(海平面以下)分布在断块交界区或其附近,是强震的主要发生地。在滨海相沉积垂向分布愈离散的区段,其地震活动性也愈强,本研究地区不存在末次盛冰期-100m以下的最低海平面,那些局部在外陆架海底发现的-100m以下的滨海相沉积,可能与地壳呈长趋势下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徐起浩  黄镇国 《地震地质》1995,17(2):149-157
东南沿海末次盛冰(21 ̄14kaB.P.)滨海相沉积垂相分布多在海拔38 ̄-50.8m的范围内,以正向分布(海平面附近及以上)、正负向混合分布及负向(海平面以下)分布在断块交界区或其附近,是强震的主要发生地。在滨海相沉积垂向分愈离散的区段。其地震活动性也愈强,本研究地区不存在末次盛冰期-100m以下的最低海平面,那些局部在外陆架海底发现的-100m以下的滨海相沉积,可能与地壳呈长趋势下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云南地壳生热率分布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真恒  向才英 《地震地质》1996,18(4):443-452
研究地壳岩石放射性生热率的垂向分布,是研究深部热结构的基础。根据深部地震测深资料,利用地震波速与生热率之间的关系,估计了云南地壳生热率的垂向分布。全区上地壳生热率一般为0.8~2.1μW/m3,中地壳为0.4~1.2μW/m3,下地壳为0.11~0.55μW/m3  相似文献   

5.
从地震时间排列是否有序和相关的观点出发,用韦布尔分布函数的形状参数m及与m密切相关的地震时间统计量β,分析1975年以来伊舒断裂带地震活动趋势和1990年10月21日盘石大旺M_L4.3级地震的异常反映。结果表明,m、β两项指标是地震趋势分析和地震预报有研讨价值的定量前兆指标。  相似文献   

6.
云南岩石圈地温分布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真恒  向才英 《地震地质》1997,19(3):36-234
根据大地热流和岩石圈结构资料,探讨了云南岩石圈的地温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全区存在3种地热类型:高地温型莫霍面温度>960℃,地壳地温梯度>2℃/100m;低地温型莫霍面温度<700℃,地壳地温梯度<1.5℃/100m;中等地温型莫霍面温度介于前二者之间,地壳地温梯度为1.5~2.0℃/100m  相似文献   

7.
浅层地温强震前的异常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层地温指地表至地下3.2m深处的地温。通过数十年浅层地温变化与强地震活动关系的研究,指出了强地震发生前一段时间0.8m地温与地表温度的相关系数为历年同期最低值;0.8m、1.6m和3.2m地温连续6个月以上为正距平,且平均距平值分别大于0.8、0.7和0.5即认为地温有升温异常;在此时段内地温有历年同期最大值或次大值;做半年尺度或以月为简单的0.8m地温、地表温度平均距平等值线图,等值线的分布圈  相似文献   

8.
合成孔径雷达是利用搭载在人造卫星和飞机上的传感器对观测物进行了远程测量的一种遥测技术。利用该技术可以以1cm的高精度搞精地宙运动面的分布,以观测的面密度也很高,通常在10km×100km的区域内,计测边长100m网格格点的地壳运动。  相似文献   

9.
由观测复发间隔得到的经验地震概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给定断层段在前面一次破裂后某一特定时间T发生破裂的概率P,可由观测到的该断层段上复发间隔的样本作经验性的评估。假设的全部条件是特定时间段内破裂的概率与该断层段上所有破裂轮回的概率相同。假定观测到的n个复发间隔中有m个与前面一次地震后段T内发生破裂的轮回相应。新的一次轮回中破裂也落在最近一次地震后时间段T内的概率密度由β分布P(p│m,n)={(n+1)!/[m!(n-m)!]}p^m(1-p)^n  相似文献   

10.
云南深部热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云南大地热流分布特征,并从地壳结构入手探讨了地壳、上地幔的生热率垂向分布,进而研究了云南的深部热流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垂向上,上地壳所产生的热流量最大,中地壳次之,下地壳最小;横向上,各构造单元深部热流结构差别较大,全区地幔热流变化范围是19~57mW/m2.  相似文献   

11.
基于遥感影像和1∶20万地质图成果资料,对怀安镇盆地南缘断裂沿线断层三角面、断层陡坎、冲沟裂点、断层冲沟等构造地貌以及典型断错剖面进行了野外调查。调查表明:断裂沿线分布大量典型的构造地貌现象,不同部位因断裂活动性的差异,其构造地貌特征各异;在一些地段冲沟壁中见断层断错剖面,断面是错断扇体的较新断裂。  相似文献   

12.
龙门山北部陕甘川交界三角构造区断裂活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门山北部3条不同走向的断裂带所围限的三角地区是我国陕甘川交界地区研究地震活动的重要场所.通过对区内秦岭南缘断裂、 平武—青川断裂、 岷江断裂及虎牙断裂活动特征研究和活动时代分析认为: 秦岭南缘断裂, 包括迭部—舟曲断裂、 武都—康县—略阳断裂及茶店—勉县断裂在晚更新世曾有过活动, 在全新世活动不明显; 龙门山断裂带东北段平武—青川断裂最后一次活动发生在晚更新世, 表现为右旋走滑的逆断裂, 全新世活动不明显; 岷江断裂和虎牙断裂不但在晚更新世活动强烈, 而且在全新世继续活动; 龙门山北部这个三角地区依然是未来地震活动关注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3.
In the exploration of the hidden Haihe fault, radon and mercury in soil gas were measured by using FG-3017 radon detector and XG-4 mercury analyzer.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of 12 fault gas profiles, and integrating with the exploration results of artificial seismic prospec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omalous site of fault gas and fault location is analyzed. Us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omalous strength of fault gas and fault activity, the activity of Haihe fault is studied, thus the location and activity segmentation of the Haihe fault in Tianjin region are presented. This study shows that the method of fault gas detection can not only identify the preliminary location of fault, but also make preliminary segmentation of fault activity. The fault detected by the method of fault gas measurement is shown as a band. Through contrasting with exploration results of artificial seismic prospecting and analyzing, we find that the fault is located inside the band. According to the measurements of soil gas radon, the Haihe fault can be divided into east and west segments and the activity of the east segment of Haihe fault is stronger than that of the west segment. This is only a relative result, and it is difficult to judge whether the fault is active or not with this result.  相似文献   

14.
2017年4月12日浙江临安发生了4.2级地震,在震中附近范围(35~50 km)内,主要发育3条断裂,分别为马金—乌镇断裂、湖州—临安断裂和昌化—普陀断裂,通过对这3条断裂开展野外地质调查、断层泥年龄样品测试等手段得出:北东向的马金—乌镇断裂、湖州—临安断裂均被近东西向的昌化—普陀为界分南北为两段,其中,马金—乌镇断裂北段以正断为主,南段以逆断为主,两段活动时代均为中更新世早期;湖州—临安断裂南北两段均以逆断为主,北段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早期,南段活动时代为前第四纪。昌化—普陀断裂以走滑活动为主,自西向东分为西、中、东三段,活动时代自西向东逐渐减弱,东段为前第四纪断裂,中西段为中更新世断裂。  相似文献   

15.
根据详细的野外调查和剖面测绘成果,结合区域第四系测年结果等资料,对龙蟠—乔后断裂带桃源段新发现的桃源断裂、刀郭断裂、合江村断裂及已知的龙蟠—乔后断裂等4条主要断裂的晚第四纪活动特征进行研究。成果表明,龙蟠—乔后断裂带桃源段在晚第四纪的活动特征明显,活动强度中等,龙蟠—乔后断裂和合江村断裂属全新世活动断裂,桃源断裂和刀郭断裂属晚更新世断裂;晚更新世以来,龙蟠—乔后断裂和刀郭断裂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而桃源断裂和合江村断裂则表现为正断走滑为主。这些断裂的活动性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研究区及附近区域的地震风险和构造稳定性。新的调查研究成果为深入认识龙蟠—乔后断裂带桃源段的晚第四纪活动性提供了新的资料,并可为深入理解该区的地震地质特征以及工程建设地震安全性评价等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6.
蓟运河断裂是天津地区东北部的一条重要断裂,是张家口—渤海构造带的组成部分.由于未对蓟运河断裂的活动性进行过专门探测研究,其空间展布及第四纪活动性一直存在争议.经广泛收集资料确定蓟运河断裂的大致展布,并布设9条人工地震测线,采用可控震源对该断裂进行探测.结果表明:蓟运河断裂不是一条南北贯通的断裂,其大致分为北西段和南东段...  相似文献   

17.
We present explicit analytical solutions to problems of steady groundwater flow to a pumping well in an aquifer divided by an infinite, linear fault. The transmissivity of the aquifer is allowed to jump from one side of the fault to the other to model the juxtaposition of host rocks with different hydrologic properties caused by faulting. The fault itself is represented as a thin anisotropic inhomogeneity; this allows the fault to act as a combined conduit–barrier to groundwater flow, as is commonly described in the literature. We show that the properties of the fault may be represented exactly by two lumped parameters—fault resistance and fault conductance—and that the effects of the fault on flow in the adjacent aquifer is independent of the fault width. We consider the limiting cases of a purely leaky and a purely conductive fault where the fault domain may be replaced exactly by internal boundary conditions, and we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fault properties on the flow behavior in the adjacent aquifers. We demonstrate that inferring fault properties based on field observations of head in the aquifer is inherently difficult, even when the fault may be described by one of the two limiting cases. In particular, the effects of a leaky fault and a conductive fault on heads and discharges in the aquifer opposite the fault from the well, are shown to be identical in some cases.  相似文献   

18.
新疆尼勒克1812年地震断层构造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1812年尼勒克地震断层的展布、构造类型和组合型式等地表特征,认为属倾滑型地盐碱地。破裂展布与逆冲性质的喀什河断裂一致,可分为三段。地震破裂的类型有正断层、走滑正断层、逆断层和地震裂缝四种,连续性较差,垂直错距约为水平位移的4倍,断裂带东西两端具有不同的特点。最后对发震构造与地表地震破裂的性质不一致问题进行了简单讨论。  相似文献   

19.
2019年10月28日甘肃夏河MS5.7地震发生于临潭—宕昌断裂与西秦岭北缘断裂之间,震中周边断裂的发育情况不明,断裂研究程度低,且无明确的地表断裂与该地震相关。本文通过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完善了震中周边断裂即临潭—宕昌断裂、夏河断裂东段和达麦—合作断裂的几何展布图像和新活动特征,结合小震精定位和震源机制,综合分析并构建了夏河地震的发震构造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夏河地震的周边断裂包括两条已知、但研究程度不高的西秦岭北缘断裂和临潭—宕昌断裂,以及仅标绘在地质图上、活动未知的夏河断裂和达麦—合作断裂;首次发现了夏河断裂东段的新活动,活动性质兼具左旋走滑和向北逆冲,前人基于小震定位判定的发震断层(走向312°,倾向42°,倾角48°)可能是夏河断裂东段派生的一条隐伏分支,该分支在平面上与夏河断裂东段呈小角度斜交(夹角22°),在深部归并到夏河断裂,滑动方向(滑动角48°)与夏河断裂东段的活动性质(兼具逆冲和左旋)一致。夏河断裂东段在构造上可能归属于临潭—宕昌断裂西段,是西秦岭北缘断裂正花状构造的组成部分,2019年夏河MS5.7地震代表临潭—宕昌断裂西段的构造活动。   相似文献   

20.
利用鲜水河断裂带1990年1月-2009年12月的蠕变与短基线数据,采用小波变换与断层运动学分析方法,获取构造活动产生的断层形变速率.结合近场断层形变测量与GPS资料,分析了该断裂带的分段活动特征及时空演化.结果显示:(1)不同段落断层活动方式存在差异性.鲜水河断裂带分段活动现象显著,以道孚县为界,以北的炉霍、道孚断层走滑量相对较大且活动方式稳定,显示张性和左行走滑;以南的乾宁、折多塘断层活动微弱,走滑量小,且滑动状态复杂,其中,乾宁断层为压性和左行走滑,折多塘断层为微弱的右行走滑.这种分段活动特征可能与断层几何及巴颜喀拉块体内部次级块体的差异运动有关.(2)不同时期断层走滑方式存在交替性.鲜水河断裂带虽以左行走滑为主,但在汶川地震前一些断层段出现过逆向走滑现象.汶川地震前2年,炉霍、道孚断层左行走滑减弱,乾宁、折多塘断层在2007年出现过逆向走滑,至2009年底,逆向走滑区域保持扩展态势.(3)不同测点间距得到的断层错动速率和变形带空间分布特征不同.不同测量方法的分析结果表明,鲜水河断裂带不同段落和跨距宽度的走滑速率有所不同:测点间距18.7~65.1 m的蠕滑速率为0.01~0.78 mm/a;测点间距72~288 m的短基线测量为0.02~2.46 mm/a,点距十几至几十公里的GPS观测为6~11 mm/a;地质滑动速率5~15 mm/a.随测点间距的增加,平行断层的位移速率按对数函数增长,视剪应变率按幂函数衰减.我们推测,大间距测点的数据中既包含了跨断层的错动,也包含了断层两侧块体的分布变形;现今的断层形变测量与地质调查之间的差异,说明断层错动速率在时间上不是常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