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壳形变与地下水相互作用及"双力源"前兆观点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依据北京大灰厂台地质构造及30多年的观测资料,建立水文地质力学模型,系统地研究了地下水与地壳形变的相互作用及关系。研究表明,断层活动受构造应力和降雨、地下水产生的流体力共同作用;断层受力方式的改变对地壳形变、地下水位及相互关系产生影响并使观测曲线形态发生变化;地壳形变与地下水位前兆异常是在地震孕育构造应力和降雨、地下水引起的流体力共同作用下产生的非周期性变化。据此提出地震前兆异常的“双力源”观点,震源体膨胀(扩容)产生变形并引起地下流体异常,地下流体异常产生流体力,流体力影响地震孕育、发展和前兆的产生;地震前兆的产生是“双力源”即构造应力和流体力联合作用的结果;构造应力的作用是第一位的,地下流体力则是附加的、调制性的,只有那些能与地震孕育构造应力增强过程产生力学耦合的地下流体力才能调制与诱发出地震前兆异常并促使地震发生。  相似文献   

2.
隆昌地区出露的岩石主要为早元古宙变质杂岩,其中碳酸盐岩十分发育。在多期构造变形作用下,碳酸盐岩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脆性破裂和韧性变形。作者根据区调资料,对隆昌地区的碳酸盐岩构造岩类型和特征进行了讨论,并依据岩石中矿物的应力结构,将碳酸盐岩构造岩划分为4种岩类11种岩石类型。  相似文献   

3.
岩组分析最初用于研究变质岩、岩浆岩和沉积岩,随后用于解释构造问题。 自然界的地质体,由于构造的应力作用,发生塑性变形和脆性破裂,形成各种不同力学性质的结构面。岩石中的岩矿颗粒在宏观变形和破裂的同时,在微观上也必然产生相应的有规律的变化。岩石在应力作用下,某些组成矿物可以发生形体方位和晶格方位的重新  相似文献   

4.
强震短临前兆信息的判别是个难题。作者把震源区、孕震区及其周围的构造网络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大系统”,对地形变、地下水、水氛、地磁、宏观等大量资料进行了动态统计分析,发现了一些过去尚未认识的新特征。从而提出了一套判别短临信息的动态群体标志,包括:在震源区内、外呼应地出现短临趋势前兆和源外突变前兆等新的前兆类型、前兆时间准同步、临震回复、向震中迁移、不同类型时空叠加等群体特征,以及回复比、范围比、速率比、迁移视速度、时间变异系数、时间震级方程等统计关系。这套标志——群体动态图象,在近年中国大陆历次强震中重现,说明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共性与相对稳定性。 文中还提出了短临前兆的实质是在震源内、外力场复合作用下能量的传递、加速累积与预释放的观点。它能在时空域内统一地解释迄今为止所观测到的各种短临前兆现象。  相似文献   

5.
关于地震前兆的判据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地震前兆是地震预报的基础,这个基础是由一些个案构成的.应该把地震前兆研究放在地震预报研究之前.对地震前兆的识别需要判据.不能把权威学者的只言片语或者流行的假说当作判别地震前兆的最终凭据,而且目前不具备进行地震前兆统计的基本条件.综合人们以往的认识,识别地震前兆异常有3个自然判据:1)有正常背景;2)非干扰影响;3)与地震相关.其中,与地震相关是核心.可靠的地震前兆判定需要精确的观测资料.对地震前兆判据的研究对制定地震研究规划和观测规范都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地震前兆数据库综合管理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Oracle 10g分布式数据库,创建地震前兆数据库,用于存储字典信息、观测数据和观测日志等。通过数据交换,在前兆台站、区域中心、国家中心和学科中心多级节点实现地震前兆数据共享。采用C#语言研制地震前兆数据库综合管理系统,该系统划分为参数设置区、树形视图区、功能细化区,集中显示图形、数据、日志、字典等,监控前兆台网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7.
1987年2月17日江苏射阳5.1级地震前位于震中北西西方向的体积式应变仪和弦频式应变仪记录到前兆性应变变化,它们表现学两种周体潮形态畸变的特点,即线应变阶跃和体应变固体潮半日波形态的消失,其间不仅具有同步性,且与其他前兆手段异常时间存在呼应性。通过震例总结分析探讨了前兆性应变变化的识别问题。  相似文献   

8.
GPS揭示的现今地壳运动与地震前兆特征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产出的GPS观测资料,采用球坐标系下非连续变形算法对资源进行计算,以此为基础,对我国大陆地块及其边界带运动与形变进行了分析。对GPS基准站的连续观测序列采用小波变换进行分解变换,分析了部分震例,探讨了从GPS连续观测序列提取地震前兆的方法。初步取得两点认识:(1)7级以上的大地震主要发生在走滑运动量大的活动边界,且与高应变率地块有关,这可以作为地震中长期预测判据;(2)GPS基准站连续观测序列中的低频段,地震前6个月或稍长时段有一定的前兆异常出现,这可以作为地震中短期预测判据。  相似文献   

9.
地震前兆数据采集器的设计考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前兆数据采集器是数字化地震前兆台站的关键性设备之一,其指标、性能对前兆观测数据质量有重要影响。为了帮助用户正确使用和维护设备,详细介绍了该设备的设计考虑,包括技术指标的提出及采取的具体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断层形变短临前兆表现形变是多样的,丛集性高频波动是其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探索了这种前兆信息的提取思路和方法,认为信息丛集度是描述这种前兆信息较理想的特征量  相似文献   

11.
在地震前兆仪器的性能测试与安装调试过程中,需要提取地震前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以验证仪器的性能及状态。针对现有的前兆数据分析软件功能单一的不足,设计、研发并实现了一套通用型地震前兆数据分析软件。论述该软件的基本架构及关键技术,与现有软件对比表明,该软件具有功能全面、界面友好、操作简单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依据鲁西地区早前寒武纪花岗质侵入岩普遍具有塑性流变特征和退化变质特征,以及变质作用和变形作用相协调等现象,认为岩体的侵位与变形、变质是同一期构造岩浆作用形成的,是岩浆就位后逐渐冷凝过程中,在持续应力作用下发生的,与后期的地质构造作用无关;固态岩石只能发生脆性变形和局部的脆韧性变形。并从热力场、动力场和化学场的变化趋势对变形、变质作用的制约因素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对地震前兆台网数据跟踪分析平台的构架设计、事件数据库设计和一些关键技术设计与实现进行分析和阐述。该平台现已在全国地震前兆台网大范围部署,具有使用方便、功能齐全、扩展性好的优点,每日产出大量的事件分析记录和专题报告,可供地震分析预报会商与台网运维管理使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岩石变形过程的分析,认为引起岩石处于应力状态进而发生变形的构造应力的性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转化、即由开始的地质块体受力到最终的体系中每一质点都会受到应力的影响。这就为热力学原理在地壳构造和变质作用方面的应用提供了一方面的依据。为今后定量分析这些作用提出一个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天津市地震前兆台网的运行监控与维护管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天津市地震前兆台网的基本概况以及前兆台网部的职责任务;阐述仪器设备运行监控、观测数据质量监控的方式与方法;总结在仪器设备、技术系统维护过程中解决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最后提出了关于仪器和软件系统的一些问题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前兆观测仪器入网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厦门地震台为试点,在保留该台原"九五"通信模式的前提下,完成其"九五"前兆仪器无缝接入到"十五"前兆数据管理系统.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案运行稳定、误码率低、完全兼容"九五"标准与"十五"规程.  相似文献   

17.
基于1970年通海MS7.7地震的破裂参数,利用模型对不同岩石圈流变特性下库仑破裂应力的变化进行研究,探讨通海地震的静态同震变形和短期震后变形对小江断裂带和红河断裂带上潜在地震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这2条断裂带的一些断裂段在深度7.5 km处库仑破裂应力增量(ΔCFS)的震时变化达到0.12~0.50 bar,48 a后由于下地壳和上地幔的应力松弛,相同位置的库仑破裂应力增量高达0.22~0.90 bar。说明1970年通海MS7.7地震增强了小江断裂带和红河断裂带上潜在的地震活动性,在将来的地震工作中应加强对其的研究,并通过增加野外观测的方式监测其地震活动与地壳运动模式。  相似文献   

18.
�ؿdz������ٱ���������ϵ���о�   总被引:21,自引:13,他引:8  
借助岩石破裂实验和理论研究中得到的变形失稳准则 ,探讨了岩体持续加速变形中地震短期前兆信息的定量检测方法 ,讨论了极值变形与地震三要素之间的关系。结合川滇地区倾斜、应变现有观测能力 ,得到了倾斜、应变失稳变化的速度阈值 K- Slope分别为 4 .5 m s/d和 5 0× 10 - 8d。对 1990年至 2 0 0 1年 5月间发生在川滇及临近地区的 9次 5 .8级以上地震 (未包括强震的短期前震和余震 )的统计结果表明 :持续时间在 2 0天以上、速度超过 4 .5 m s/d的加速倾斜之后 ,在 15 0天之内有 8次地震对应 (无虚报 ) ,1次漏报 ;而持续加速应变变化之后 ,有 5次地震对应 ,4次漏报。该结果一方面反映了连续变形对地震的监测能力 ,另一方面也表明持续加速变形中存在速度临界值 ,该临界值体现了自然环境的年变化与孕震条件下变形速度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了地震前兆波动的特征和诸如台风、地球脉动及气候等干扰因素的影响,并介绍了其观测方法和原理。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识别地震前兆信息的新途径。使衙“机器发现”方法,即利用计算机技术,运用递归函数理论处理前兆观测资料,建立其解析函数表达式,并以解析表达式的外推值作为识别异常的标准,实现了对地震前兆信息的定量分析。对倾斜固体潮M2波潮汐因子γ值进行实际处理,与平静期或有强震异常的时段进行映震分析,其吻合程度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