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天津市地震前兆台网的运行监控与维护管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天津市地震前兆台网的基本概况以及前兆台网部的职责任务;阐述仪器设备运行监控、观测数据质量监控的方式与方法;总结在仪器设备、技术系统维护过程中解决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最后提出了关于仪器和软件系统的一些问题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借鉴数据挖掘思想,设计了一种利用特征量检测地震前兆观测数据的方法,可快速定位异常数据。该方法对于前兆台网中心大量数据处理及大数据应用中的前期资料处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地震前兆数据库综合管理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Oracle 10g分布式数据库,创建地震前兆数据库,用于存储字典信息、观测数据和观测日志等。通过数据交换,在前兆台站、区域中心、国家中心和学科中心多级节点实现地震前兆数据共享。采用C#语言研制地震前兆数据库综合管理系统,该系统划分为参数设置区、树形视图区、功能细化区,集中显示图形、数据、日志、字典等,监控前兆台网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地震局和湖北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经过湖北省地震局近 4年多的建设 ,湖北省数字地震前兆台网初步建成 ,并于 2 0 0 1年 12月 3日在武汉顺利通过中国地震局组织的验收。湖北省数字地震前兆台网是中国地震局和湖北省政府共建的“九五”重点项目之一 ,也是全国地震台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 1996年由中国地震局和湖北省政府批准立项 ,湖北省地震局组织实施 ;1997年开始进行实施方案的设计 ;2 0 0 1年上半年完成各台站和前台网中心仪器设备的安装 ,并进入仪器的调试阶段。通过为期 3个月的考核运行 ,于 2 0 0 1年 12月上旬通过中国地震…  相似文献   

5.
以天津蓟县地震台VP宽频带倾斜仪采集的典型地震同震波形及同址地震仪数据为研究对象,获取和识别天津地区VP宽频带倾斜仪同震波形的频谱特征、频带响应及震相成分,并基于地震前兆台网观测数据跟踪分析平台统计不同区域VP宽频带倾斜仪的幅度与震级,利用经验公式拟合振幅与震级的关系,实现蓟县地震台VP宽频带倾斜仪和宽频带地震仪面波最大振幅转换。结果表明,VP宽频带倾斜仪记录的频带丰富,两者在波形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分析总结2017~2019年湖北前兆台网中DSQ型水管倾斜仪、VP型宽频带倾斜仪、VS型垂直摆倾斜仪3类倾斜仪的故障现象、原因及解决方法,为分析预报人员判断地震前兆异常提供科学依据,为仪器维护人员判断仪器故障提供借签。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九五”期间安装在“山东数字化地震前兆台网”的MD跨断层形变测量仪资料的干扰因素、变化特点及其与水准、基线观测的一致性 ,探讨了其映震能力及断层运动的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8.
基于NAKAI模型,实现固体潮汐观测数据的补值和延拓,并分析在“中国地震前兆台网数据处理系统”预处理中加入数据延拓模块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借助NAKAI模型,可以较好地补缺和预测固体潮汐数据,在前兆数据处理系统中加入数据延拓模块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利用广布全国的定点形变监测台网,以形变速率、形变方向及岩石物性变化等指标,判别地震前兆异常。对多台异常信度C值进行连续计算,追踪分析一个大地震孕育过程形变异常时空特征,以求对震中、震级及发震时间作出短期预报。本文对近期发生的澜沧(7.6)、大同(6.1)等重要地震事件进行了追踪分析。发现C值在临近地震前在一定范围内突然上升并持续在高值状态,地震即发生在这一范围内,其尺度与未来地震的震级有关。目前所得认识已在我国地震趋势年度会商中应用,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地震综合信息量的基础上,改进了地震前兆异常的出现概率的计算方法,得到地震前兆综合加权信息量.利用"地震预报专家系统"的思想对每一异常事件进行综合评估.考虑到异常的可靠性、有效性、显著性及相互关联性,给予不同的权重,以每一异常事件的最可能发震时间来估算异常出现的概率,计算了澜沧-耿马地震的地震前兆综合加权信息量,并对这种信息量变化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根据震区相干分析的需求,在Windows系统平台和VC++6.0编译环境中,实现了用户交互式操作的基础平台。该平台主要包括数据读取、影像配准和相干性分析与评价等功能模块,并以ERS数据为试验,验证了平台的高可靠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12.
由政府等权威机构监测、采集地震灾情信息后,向公众通告并指导公众采取应对措施,是当前防震减灾过程中的主要信息流通模式。然而,在这种信息单向流动模式中,公众缺少主动查询获取和反馈灾情信息的渠道,不利于防震减灾和灾后恢复重建。本文针对现有地震信息系统在公众信息服务方面的不足,首先分析了公众参与式地理信息系统(Public Participatio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PPGIS)的特点及应用,从地震灾害管理的整个周期出发,将地震灾害信息分为4大类,进行平台数据库和功能设计;随后,探讨了基于PPGIS的大众地震信息服务平台,在公众主动获取多源地震灾情和地震知识、提交和反馈灾情信息与救助需求,以及参与灾后重建等方面的作用,并分析了该平台中用户数据质量及质量控制流程;最后,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基于PPGIS的大众地震灾情信息服务平台原型系统,为解决公众地震灾情获取和反馈提供了可行性方案,为类似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面向地震行业,以交互式门户网站提供零障碍、一站式、可视化的地震科学数据共享服务,以使用便捷、高效稳定、扩展性好为目标,对地震数据共享服务平台的系统架构、服务端架构、数据库及其功能进行设计。基于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工程要求,规范化地震数据检索、可视化、共享模式,实现了多源地震数据共享服务平台的原型系统。系统面向地震行业用户开放,可以促进行业业务工作的开展和地震科技的研究,全面提升地震科学数据的交换、共享、产出效益。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1年以来云南地区59个GNSS测站的连续观测资料,计算面应变异常网格变化的时间序列,结合异常格网所在区域的动力学和地质构造背景、断层活动特性及震源机制等对区域异常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地壳形变异常与地震事件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并以2013-08-28发生的5.1级德钦地震为例验证基于应变时序孕震分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宏观分析区域面应变长期背景特征的基础上,基于区域断裂活动性质和应变时间序列分析探讨面应变短期异常与地震事件之间关系的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合理性,能够在地震发震前夕得到有效的预报信号。  相似文献   

15.
利用辽中南地区2011~2013年流动重力观测资料,深入分析研究2013年灯塔M5.1地震震前的重力空间演化特征及变化机理,结果表明:1)辽中南地区重力场异常变化与灯塔M5.1地震在时空上具有很好的对应性;2)震前1 a重力场四象限特征明显,震前0.5 a出现50μGal的正负反向变化,并伴有重力变化高梯度带,重力点值时序上升和下降趋势明显,重力剖面呈剧烈的上升-下降波动变化;3)结合2011~2012年重力变化背景场和区域地质构造分析认为,灯塔地震可能是由辽中南地区地壳深部物质迁移和地壳构造运动共同作用引起。  相似文献   

16.
利用云南区域数字台网波形资料,采用单台多震和达法计算2011年以来滇西至滇西南地区MS≥5.5地震前后的波速比,对震中距160 km范围内各台站波速比时间进程曲线变化特征进行动态跟踪分析。结果显示,5次地震前存在占比分别为56%、33%、16%、15%的低值异常、高值异常、低值-高值-低值、高值-正常的中期异常特征,还存在占比分别为41%、31%、28%的低值-高值回返、高值持续、低值持续3种短临异常特征。震区不同方位的波速比异常对比分析表明,2次盈江地震前,异常明显区域位于震源东南部,洱源地震前异常突出区域位于震源东北部,景谷地震前异常显著区域位于澜沧江断裂西北部的临沧地区。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14年云南地区28个GNSS连续跟踪站30 s采样率的数据,以震前3个月为时间尺度、1个月为窗长,提取最大剪应变格网时间序列。对去除趋势项后的最大剪应变时间序列,设定2倍标准差作为异常阈值,以2014年盈江6.1级、鲁甸6.5级和景谷6.6级地震为样本,对地震孕育过程中最大剪应变格网时序异常与M≥6.0地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4年云南地区GNSS最大剪应变格网时序异常分布与上述3个地震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震前短期内最大剪应变异常格网集中分布于震中附近区域,且存在震前增强、震后快速消失的现象;最大剪应变异常格网分布相对集中的区域可作为预报M≥6.0地震发生地点的参考性指标。最大剪应变综合指标值预测结果显示,本次预测地震数4个,成功预报地震数3个,漏报数0个,虚报地震数1个(指标出现而未发生地震),准确率为75%。从空间角度来看,3次地震的震中都位于异常格网边缘,表明最大剪应变异常区边缘可能更加危险。  相似文献   

18.
基于Google地图API接口,采用Oracle数据库管理和AJAX,JavaScript技术,进行地震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的平台搭建.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快速、全面、易操作的特点,解决了目前开发GIS平台数据昂贵、系统维护困难等问题,为用户了解震情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19.
在全面收集与系统分析全国水温台网近300口观测井2008年动态的基础上,梳理出井水温的正常年动态与固体潮,并进一步识别与分析2008-05-12汶川MS8.0地震震前、震时及震后的异常变化;归纳出全国井水温动态的正常年动态类型、特征及水温潮汐的基本特征,识别出汶川地震前14口井出现的异常,并分析该异常的形态与时空分布特征;分析125口井的同震响应与震后变化特征,进一步论证利用井水温动态监测地震前兆的可能性与存在的问题,提出把现有的水温观测网进一步改造与升级、开拓地壳热动态与地震活动关系观测与研究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基于京津冀地震台网观测资料,利用CAP方法反演滦州MS4.3地震、昌黎MS4.2地震及其MS3.3余震的震源机制,并利用近震深度震相获得更为准确的震源深度,结合双差定位法获得2个地震序列的震源分布结果,对发震构造及成因关联开展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滦州MS4.3地震的节面Ⅰ走向、倾角、滑动角分别为211°、85°、168°,节面Ⅱ分别为302°、78°、5°,震源错动类型为走滑型,震源深度为8 km,地震序列的震源分布呈NNE向,短轴剖面显示断层面倾角近垂直,认为其发震断层面为节面Ⅰ;昌黎MS4.2地震及MS3.3余震的节面Ⅰ分别为189°、68°、161°及190°、61°、170°,节面Ⅱ分别为286°、72°、23°及285°、81°、29°,震源错动类型同为走滑型,震源深度为10.5 km,地震序列的震源分布呈NNE向,短轴剖面显示断层面倾角近垂直,认为其发震断层面为节面Ⅰ;2)基于滦州MS4.3地震、昌黎MS4.2地震及滦州MS7.1地震的震源参数结果,结合区域地质构造等资料分析认为,3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不是上地壳先存断裂,而可能与震源区的深部构造背景密切相关,即壳内包体现象是孕育这些地震的共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