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霞 《地理教学》2007,(3):43-44
教法的本质就是学法,教是为了不教,为“学”引路、架桥、导航。那么,怎样让学生不仅得到了“鱼”,而且得到了“渔”呢?下面以“工业的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为例说明,基本教学程序如下:  相似文献   

2.
曹嵘 《地理教学》2004,(10):14-15,13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进行,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教学的整合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但是,就目前的情况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主要停留在教师“教”的方面,在学生“学”的方面如何进行,还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在实施素质教育,推广创新教育的今天,教育研究的中心逐渐由“重教法”转向“重学法”,因此更应重视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与学生的“学”进行整合。本文以初中地理新教材自主学  相似文献   

3.
地理教学是地理教师与学生双方共同完成“教”与“学”两个子过程的过程,其完成程度如何,长期以来是以各类地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的最主要标准。  相似文献   

4.
余晶 《地理教学》2007,(2):24-24,25,26
目前,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主要停留在教师“教”的方面,而在学生“学”的方面,还有待深入研究和探讨。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第一册“5.2世界经济全球化”一节为例,阐述创设地理专题学习网络模式,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到地理学科的学习中,与学生的“学”进行整合所做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王信文 《福建地理》2001,16(4):52-55
地理教学的素质教育,必须创设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为中心逐步转向以“学”为中心,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本文在地理教学实践中,遵循激发兴趣,参与学习,学会学习,考查反馈等程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创造性,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以顺应未来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地理教学一方面要教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利于学生适应生活,适应未来再学习;但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能够独自获得知识、信息,并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因此,摆在教师面前的主要任务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学法指导是教改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应当以研究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为创建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前提,将研究教法与研究学法相结合,寓学法于教法之中。  相似文献   

7.
用情境教学演绎地理新教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磊 《地理教学》2006,(6):23-24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充分利用形象资源,创设具体事物的场境,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与灵感,在“我要学”“我爱学”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新知识。  相似文献   

8.
鲍建华 《地理教学》2007,(10):32-34
长期以来,课程是由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师仅仅是课程的执行者。新课程带来了许多新理念,如重视知识获取的探索与研究,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并要求教师努力创造情境,带学生走进社会去看一看、学一学、做一做,以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马克思说过“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相似文献   

9.
龚胜生  莫慧  梅琳 《地理教学》2023,(20):59-64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人文地理学”是一门与时俱进、经世致用的课程,具有天然的课程思政优势。“人文地理学”课程开展课程思政要兼顾专业知识与价值引领的目标要求,以专业为内核、以课程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以家国情怀为目标,实现地理国情世情知识与爱国主义教育、人文世界演进知识与核心价值观教育、可持续发展理论知识与生态文明理念教育、人文世界优化知识与新发展理念教育的有机结合。“人文地理学”课程思政要注重教学准备、教学设计、教学实践和教学体系的有效性,采取线上线下双平台混合、“授—业—展—研”衔接、“视—听—图—说”融合、热点案例强化、资源平台整合等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廖苗  李树民 《地理教学》2023,(20):21-25
循证教育是实现教、学、评有效衔接的主要方式,是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措施。本文以“自然灾害”为例,让学生以“研究者”视角进行循证学习,从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让教学真实地发生在学生身上。本文通过搭建学习评价工具、描述灾害地理教育行为表现和开展核心素养发展过程性评价,真正落实课堂的教书与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1.
浅谈地理兴趣教学俞晖(福州第三十八中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部分学生认为地理是副科,地理似乎可有可无,学好学坏无所谓。因此,如何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达到“我爱学”的境界,是值得地理教师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陈浩然  杨静 《地理教学》2021,(6):51-53,20
面向中小学生为主的研学旅游以其“研”和“学”为最大特点,因此其重点应放在研究方法的应用与掌握之上。然而目前,研学旅游的研究集中在前期设计的阶段,研学旅游的实践主要使用导师讲解的形式,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研学旅游被异化为校园之外的“第二课堂”。本文基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两个案例,讨论如何借助不同的研学方法来推动研学旅游实践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从而真正落实研学之目的。  相似文献   

13.
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球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有着重大影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是中国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的承诺,对学生开展“双碳”教育是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本文以“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为突破口,确定了以“助力碳排放,中山在行动”为题的能源与全球气候变化项目式主题研学框架,开展跨学科深度研学,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成果汇报”的项目式研学活动,确定课程主题,选择课程内容,参与课程实施,展示课程成果,设计出融合不同学科的“零碳校园”方案,倡导从身边做起,助力碳减排,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双碳”目标教育。  相似文献   

14.
柯旺花 《地理教学》2012,(15):29-31
一、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设计基本理念:以导学稿为载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的原则,构建“生本高效”的初中地理课堂。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是师生在教与学的活动中相互作用的过程,且教和学的过程也是学生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提高课堂效果和落实新课程理念,这些都是师生关注的问题。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地理课堂教学应该紧紧围绕“学生主体的发展”这个中心,来构建互动型的教学情境,只要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和主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易学与堪舆学的人地关系和谐论思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孙峰华 《地理学报》2012,67(2):266-282
易学是哲学也是人文地理学研究“人地关系”的一种哲学方法论。本文探讨了易学大成之周易的科学性质,附带着研究了李约瑟难题并给出答案。文章指出“易历四世”是易学认识“人地关系”发展规律不断升华的哲学嬗变,探讨了连山易、归藏易、周易哲学思想对“人地关系”规律的认识。着重研究了作为人文地理学的一种哲学方法论——周易对“人地关系”的解释。堪舆学胎生于易学,没有易学就没有堪舆学。现代堪舆学与中国人文地理学关联密切,其原因是:①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是堪舆学的基础;② 大量的地理知识和方法是堪舆学研究的支柱;③ 堪舆学研究的核心是人地关系。探究了易学、堪舆学与人地关系协调论的辩证关系,揭示了易学和堪舆学在研究、协调人地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对堪舆学的认识,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中国现代人文地理学应该用历史的、客观的、科学的、辩证的观点解读其独特领域——堪舆学。以“青海黄河果岭国际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布局为案例,探讨了现代堪舆学的实践过程。堪舆学含有一定的迷信成分,但也含有极为重要的科学思想。既不要用其科学性掩盖其伪科学性,也不要用其伪科学性否定其科学性。无论是学院派还是民间派,只要研究、应用堪舆学的人,都树立了科学的堪舆学思想,真正的现代堪舆学也就建立起来了,风水迷信也就荡然无存了。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易学、堪舆学,应与西方相关的人文地理哲学、学科紧密的结合起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共同推动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人文地理学。中国的堪舆学、人文地理学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时期,需要更多的关怀、宽容和空间。  相似文献   

17.
武强 《地理教学》2015,(7):60-61
在2014年10月30日我校开展的研讨课活动中,笔者有幸与江苏省特级教师蔡珍树老师进行同课异构的教学交流,教学内容为“热力环流”。对比蔡老师的上课经过,笔者对这次同课异构活动有以下几点反思。一、学生“先学”越多是不是课堂越高效?“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规律。为了指导学生课前“先学”,蔡老师和笔者都给学生精心编制了课时学案并提前印发到每个学生手中。不同的是,笔者的学案是紧扣课本上的教学内容,将热力  相似文献   

18.
研学活动是促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地理“实践—教学—科研”活动的一种常见形式。本文立足乡土资源,以昆明轿子雪山为研学实践点,构建了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研学内容体系,设计了一套包括“教学设计过程—教学实施过程—课程评价体系”的研学方案,使学生能够将教科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进而提升地理综合能力和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9.
周洁  李琳 《地理教学》2020,(10):49-52
各种题材的研学活动开展如火如荼,然而研学资源,特别是学校场域的校本研学资源成为研学活动开展的瓶颈。本文以河流主题研学为例,提出研学资源开发的技术路线和策略,即“挖掘研学资源目的意义-准备性资源开发-研学方法的开发-研学活动站点与匹配内容的设计-研学活动成果的展示与评价设计”,旨在抛砖引玉,推进属地研学活动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地理研学是高校地理学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地理研学能够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培育学科综合素养。针对现有研究较少探讨本科阶段地理研学,以及现有研学实践相对忽视“流空间”视角的不足,本文提出了“流空间”视角下高校地理研学的初步构想。在介绍人口流动、供应链物流、基础设施廊道、物种迁徙和流域水系等几类典型地理流研学路线的基础上,本文从研学主题确定、研学方案设计与实施三个方面探讨了“流空间”视角下开展地理研学的总体思路,并通过一个竞赛获奖案例分享“流空间”视角下研学方案设计的主要内容。研究有望拓展地理研学的思路,改进地理学类专业认知实习的组织逻辑,提升高校地理研学的整体性与系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