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我校高考复习推行分层教学,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布在不同的班级,层次较好的学生往往会提前做大量的习题。有一次在他们的请求下,我来帮助他们解决一道我还未来得及过目的习题,材料中“航天飞机绕地球一周一般需要90min……”对我这个“英语盲”来说,我顺便问了一句“min是什么时间单位呢?”“分钟的英文缩写。”学生毫不含糊地告诉我。或许他们以为我就是有意在问他们。  相似文献   

2.
施胜杰 《地理教学》2010,(17):60-60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既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教师的提问必须讲求艺术性,重视设问的策略,每一个提问都必须以落实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为目的。只有研究提问艺术,善于提问,掌握提问艺术,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的动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效问题”的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备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预设切合学生实际、富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即“有效问题”。其特征是能引起学生困惑,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学生进行更为精细的思维,达到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点,培养思维能力,纠正认识上的偏差之功效。教育家陶行知说得好:“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有效问题”的寻找和设置体现着教师对教材和学生的把握程度,也体现着教师的智慧。  相似文献   

4.
想想刚毕业任教时,不喜欢学生在课堂上插嘴,尤其是自己正讲得高兴时。现在评价一节好课,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学生课堂反映的情况,包括小组、个人活动,尤其提倡学生主动问老师。某种意义上讲,插嘴也是值得赞许的。  相似文献   

5.
一节成功的地理课,教师与学生的言语交流中,教师的恰当设疑提问起着关键作用。它能触及学生的思维兴奋点,起到提示思路、加深理解、巩固知识的效果,但要注意好课堂提问的技巧,也就是“问什么”、“怎么问”,我在教学提问中,注意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在地理教学中,如果能巧妙地运用歌曲,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我在讲“长江”一节时,上课一开始,我便问学生:“同学们,大家会唱《长江之歌》吗?回答是:“会”。于是由我指挥全班唱了起来:“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  相似文献   

7.
陈田夫 《地理教学》2006,(10):42-43
2006年6月9日,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在德国的慕尼黑拉开了战幕,来自全世界的32支国家足球队齐聚德国,拼搏鏖战一个月。很多同学爱看足球赛,兴趣很高。每天上午一到校,三三两两汇聚到一起,谈论昨晚的赛事,有的同学竟跑到我的跟前,问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在哪个洲?有的问我们夜里12点,德国当地是几点?  相似文献   

8.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万千,起点是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教师教学过程中提问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由于提问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意义重大,所以,几乎每位教师的每一节课都离不开提问,但是从提问类型、提问等待时间、提问反馈这三个维度来考察,每位教师的表现不尽  相似文献   

9.
从地球历史、地层时代、地质科学、当今人类四个层面上,金石滩占尽了天时地利,独领了地域风骚。问天者,在这里觅得“元古”;寻地者,在这里辨得“长幼”;问天寻地的哲人,在这里悟得天地年轮,陆海沧桑。  相似文献   

10.
讲完世界洋流分布,我先问各大洋洋流系统的主要洋流名称及流向.学生们大都能正确回答。随后我改变问题方式又问:“有人在澳大利亚西岸向海洋投放一些有标记的浮瓶,若干年后,美国人在佛罗里达半岛沿海发现了浮瓶,请估计这些浮瓶是怎样飘流到美国东南沿海的?”结果不少学生张口结舌答不上来。可见改变问题方式可能造成思维障碍.使较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妨碍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1.
追问,即针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在一问之后又二次提问,三次提问,“穷追不舍”……。追问可以避免课堂满堂问、随意问现象的出现,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保障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追问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以及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有重要意义。追问式课堂教学问题设计可采用顺向式问题设计和逆向式问题设计两种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一、金屋藏娇朋友,也许您听过古代皇帝"金屋藏娇"的故事吧。说的是汉武帝刘彻小时候,有一天,他的姑母长公主抱着他问是否想要妻子,他回答说想。于是,长公主指着左右侍女问他,他都说不要。最后,长公主指着自己的女儿陈阿娇问:"阿娇好吗?"刘彻笑着回答:"若得阿娇做妻子,我会专门修金屋给她住。"长公主大喜。后来,刘彻被立为太子,娶了阿娇。武帝即位,阿娇被专宠了10年之多。"金屋藏娇"这个  相似文献   

13.
谢和楚 《地理教学》2001,(3):29-29,14
优化课堂教学是现代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摸索、设计、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我在初中地理“中国旅游业”一节的教学中,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摸索出:“设疑、引思、自学——质疑、扩思、解难——释疑、点拨、探究一问疑、反馈、训练”的教学模式,引起课堂教学的深刻变化,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提出地理"学本"的概念,对地理问答式学本的版式、设计理念、技术指导、实施原则和成效等进行了阐述。通过学本实施的预习、教学、整理三个步骤,"我问我答"、"我问他答"、"他问我答"和"再问再答"四个环节,体现学习的差异性和个性发展,形成更准确的学习目标;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力发展,获取更有策略的学习过程;体现学习的协作性和持续发展,达到更有效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的不同点之一,表现在地理事实多一些,地理原理少一些。也就是常说的初中地理多讲“有什么”,高中地理多讲“为什么”。初中地理大量的“有什么”,如果处理不好,容易降低学生学习兴趣。我利用自身吹拉弹唱、吟诗作赋的才艺,尽可能使单调的地理课堂变得生动、幽默,使学生爱屋及乌、爱我及“地”。比如,学习第二章中国的“地势和地形”这一节时,我把我写得“中国地形赞”投影出来,用于新课导人和课堂小结。  相似文献   

16.
我们大家都知道,在地球的北温带和南温带地区都有明显的春、夏、秋、冬的四季更替现象。但是,这一简单的地理知识,对于我们平时比较粗心的学生而言,却容易犯错误。比如有一次,我在上课时问了如下一道题目:“2009年7月20日去澳大利亚的悉尼访问,飞机飞行约13个半小时,问到达当地时,当地是几月份?”几乎半数的学生不加思索地说是1月份;而当我再问下一个问题:是什么季节?又回答是当地的冬季。  相似文献   

17.
很难想象,在被称为世界屋脊之屋脊的西藏阿里却繁衍出那么多神奇的故事 !  如果说有关“万山之祖”的神山岗仁波齐和“圣湖之王”玛旁雍措的种种传说更近似于一个神话,那么,传说中的“古格王国”却真是一段历史。   十多年前,一张偶得的明信片闪电一般灼亮眼睛,那是一座夕阳中火一样燃烧的古堡,凝视它的人绝不肯称它废墟。它太——美。   图片上印有一行文字:古格王国遗址。拿着它,我问过无数人。许多人根本不知它为何物,有人甚至问我,“这座土堡可是在非洲 ?”有个听说过它的人,带我来到地图前,指了指距拉萨尚有 1800公…  相似文献   

18.
张国民 《地理教学》2012,(14):25-27
一、教学问题的发现本人在刚开始带高三的时候,上课基本采用的是梳理知识结构一例题分析一模拟练习一阶段性测试这样的模式,上课时尽量讲得细点、挖得深点、拓得广点、练得多点。自己认为这样的课堂效率高,学生听的认真,笔记做得勤快,心理感觉比较踏实,但是一次测试的结果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19.
陆树启 《地理教学》2014,(8):35-37,6
正如古罗马思想家奥古斯丁对时间的描述一样,空间属于那种"别人不问我十分清楚,别人一问我反倒茫然"的概念。但只要理解绝对空间与相对空间、一般空间与地理空间、具体空间与抽象空间、客观空间与主观空间这四对空间的基本概念,就可以确定每一个空间词组的确切含义及其归属。本文在廓清上述4对空间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对近年来全国各地高考地理试题如何考查空间概念作了分析,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空间的含义、指导学生进行地理学习与备考。  相似文献   

20.
正2013年是我走上讲台的第七年,迎来我教学生涯中的第三届学生。或许是应了那"七年之痒"的魔咒,当我再次拿起那翻了无数遍的教材时,早已失去了当年的教学激情。或许每个岗位都会有它的职业疲惫期,所以我决定从这一届开始,我要改变教学风格,重拾教学激情。"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