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塔里木河近期水量调配中,引入生态用水观念,从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和全流程生态用水均衡目标出发,运用系统均衡理论,分析了塔里木河近期水量调配的目标、思路和技术途径,提出了流程纵横向均衡目标、水量配置定额的总量和结构相结合控制、生态用水下泄定额“扣除法”与“倒推法”处理,水量配置定额在时间序列上的分解等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新疆的水平循环是,径流形成于山区,流到平原区后不断蒸发和渗漏,最终消耗在沙漠中,或者流入尾闾湖。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水的分布和转化都发生了改变,绿洲中的水量增加,但绿洲以外与河流下游的水量减少,同时有些湖泊缩小甚至干涸,沙漠化发展,自然植被衰退,自然环境退化。  相似文献   

3.
艾比湖近期入湖水量及其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1988年对文比湖进行环湖考察,结果表明艾比湖入湖地表径流来自博尔塔拉河和精河.从1988年6月~1993年12月设站观测两河入湖水量,1989~1993年平均入湖水量4.64×108m3,其中博尔塔拉河入湖水量3.31×108m3,占71.3%;精河为1.33×108m3,占28.7%.在观测的五年中,水量多年变化不大,总入湖水量最大水年与最小水年信比为1.6.两河入湖水量的年内分配不同,博尔塔拉河入湖水量集中在冬季,其原因是博尔塔拉各地有三个断陷盆地,形成三个地下水库,对径流进行调节,使下游丰水期滞后半年.精河入湖水量集中在夏季.两河入湖水量丰、枯水期相互错开,使总太湖水量年内分配均匀.  相似文献   

4.
土壤氮矿化对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起决定性作用,但其影响因素较多,其中温度和水分最为重要。研究沙质草地土壤氮矿化对温度和水分的响应,对预测全球变化对沙质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通过开顶式气室(OTC)模拟增温和人工调控田间持水量的方法对科尔沁沙质草地的土壤进行原位培养,分析温度和水分对土壤氮矿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温度如何变化,科尔沁沙质草地土壤氮净矿化/硝化速率随着田间持水量的增加而明显提高。净硝化速率和净矿化速率在田间持水量为9.5%时最大,田间持水量达到时12.5%明显下降。增温使沙质草地土壤氮矿化显著变化,但增温的效应与田间持水量存在一定的关联。在相对适宜的田间持水量条件下(田间持水量为6.5%~12.5%),OTC增温可以使科尔沁沙质草地的土壤氮矿化/硝化速率显著提高;但是在田间持水量处于相对较低或者过高的状态下,该地区土壤的净氮净矿化/硝化速率对温度增加的响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温度和水分对科尔沁沙质草地土壤氮矿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静  李玉霖  冯静  苏娜  赵学勇 《中国沙漠》2016,36(1):103-110
土壤氮矿化对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起决定性作用,但其影响因素较多,其中温度和水分最为重要。研究沙质草地土壤氮矿化对温度和水分的响应,对预测全球变化对沙质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通过开顶式气室(OTC)模拟增温和人工调控田间持水量的方法对科尔沁沙质草地的土壤进行原位培养,分析温度和水分对土壤氮矿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温度如何变化,科尔沁沙质草地土壤氮净矿化/硝化速率随着田间持水量的增加而明显提高。净硝化速率和净矿化速率在田间持水量为9.5%时最大,田间持水量达到时12.5%明显下降。增温使沙质草地土壤氮矿化显著变化,但增温的效应与田间持水量存在一定的关联。在相对适宜的田间持水量条件下(田间持水量为6.5%~12.5%),OTC增温可以使科尔沁沙质草地的土壤氮矿化/硝化速率显著提高;但是在田间持水量处于相对较低或者过高的状态下,该地区土壤的净氮净矿化/硝化速率对温度增加的响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黄河下游生态需水量及其估算   总被引:44,自引:3,他引:44  
石伟  王光谦 《地理学报》2002,57(5):595-602
通过分析黄河下游1958-2000年实测生态可用水,探讨生态需水量内涵,根据黄河特殊性及黄河生态需水量的研究现状,将维持和保护河流功能的黄河下游生态水量分为污期输运水量和非汛期生态基流量,在平滩流量输运能力最强的前提下,估算黄河下游汛期输运水量为80-120亿m^3,根据实测资料估算作为黄河下游水量控制断面花园口水文站和作为河口地区水量控制断面利津水文站的非汛期生态基分别为80-100亿m^3和50-60亿m^3,同时指出对黄河下游水沙调控和黄河流域水资源“准市场”的形成,是黄河下游生态需水量实现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内陆湿地保护的水环境控制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是湿地生态的基本因子,对湿地的形成、演化、保护及发挥其功能具有决定性的控制作用,保护湿地的重要措施之一是保护湿地的水环境。根据水对湿地的决定性作用,在湿地水量均衡和水质均衡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湿地保护的水环境控制模式及措施。内陆湿地必须通过补水并适当排水才能控制湿地的水质、水量,达到保护湿地的目的。以吉林省查干湖湿地为例应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分析计算,确定该湿地保护所需的补水量及排水量、出流系数及水体更新周期。  相似文献   

8.
通过野外样方调查和室内统计,分析研究了若尔盖湿地表层土壤水容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壤水容量各特征值变化均较大,其中土壤自然含水量在4%-158%内变动,田间持水量在6%-194%之间,毛管持水量则是15%-235%,最大持水量在26%-378%内升降。各土壤类型水容量的大小依次为风沙土〈亚高山草甸土〈草甸土〈泥炭土〈沼泽土。植被和景观位置对土壤水容量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
丹江口水库上游水资源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丹江口上游水资源状况是影响调水量的重要因素。本文对丹江口上游水资源及利用状况进行了分析,应用指标法,回归法,灰色法对上游地区2000,2020水平年水资源消耗量作了预测,并据此分析了丹江口入库水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丹江口上游水资源丰富,且入库水量不会因上游工农业发展产生明显衰减,水库有向外流域供水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河北省雄安新区发展建设背景下,评价白洋淀的水量平衡生态风险,旨在为白洋淀周边水资源规划和管理提供依据,实现建设绿色生态宜居雄安新区的规划发展目标。通过构建白洋淀水量平衡分析模型,利用历史数据和最新的规划数据,预测白洋淀入淀水资源量、周边用水量和水的自然消耗量;根据预测结果,在生态适宜水位上,计算白洋淀的水资源缺口和水量平衡概率,确定白洋淀的水量平衡风险等级。研究结果表明,白洋淀存在平均每年0.15×108m3的水资源缺口;白洋淀达不到在适宜水位上的水量平衡的概率为50.2%,白洋淀有中等水量平衡生态风险;未来,白洋淀的消耗水量主要是周边区域的用水量,占总消耗水量的77.92%,其中,农业用水量占总消耗水量的48.63%。在雄安新区建设过程中,建议从构建水源互通和多源互补的雄安新区供水保障体系、提高居民、工农业和生态水资源利用效率、建设精细化智慧水资源管理体系三方面采取措施,以维护白洋淀的水量平衡。  相似文献   

11.
青海湖流域水量平衡要素的估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青海湖流域水量平衡各要素进行了讨论,并根据现有实测资料和经验公式着重对液域水量平衡起关键作用的流域平等降水,陆面蒸发和地表径流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12.
艾比湖生态环境恶化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9,自引:10,他引:29  
依据阿拉山口气象站与精河气象站1961-2000年大风天气资料、精河气象站1961-2000年沙尘天气资料,分析沙尘天气变化与大风日数、降水量、蒸发量及艾比湖入湖水量、艾比湖水面面积变化关系,并利用博乐市1997-2000年降尘资料重点分析近年沙尘天气变化与降水量、入湖水量之间的关系。分析结论:入湖水量与降水量减少直接导致风沙天气增加,由此艾比湖湿地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给博州乃至北疆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危害。本文详尽分析了艾比湖湿地生态恶化表现形态与博州社会经济各业遭受的巨大损失,并提出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1998~2008年白城市各县市区农作物的虚拟水量的计算,分析了白城市农作物虚拟水的时空分异特征。白城市农作物虚拟水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与粮食作物虚拟水量的变化趋势一致,总体呈现不断波动变化的状态;2004年和2007年农作物的虚拟水量相对其他年份较高,而经济作物、蔬菜以及瓜果的虚拟水量较低且变化不大。对比分析1998年、2004年和2008年5县市区虚拟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1998年白城市虚拟水量达到了3个等级,通榆县等级最高;2004年,通榆县和洮南市虚拟水量增长最大,虚拟水量均上升了两个等级,洮北区、大安市和镇赉县虚拟水量均上升了一个等级;2008年与2004年相比,各县市区的虚拟水量均有所下降了。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河水资源利用的效益与生态损失   总被引:13,自引:17,他引:13  
李新  杨德刚 《干旱区地理》2001,24(4):327-331
针对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利用引起的下游水量减少,进而导致生态退化,分析了近30年该河源流区地表水引用和河流水量变化关系,用分摊法估算了水资源利用的直接效益和恢复下游地表径流的恢复费用。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的水资源安全问题十分突出。本省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如何保障水资源安全,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已成为人们日益关心的话题。根据大部分学者普遍认同的水资源安全内涵,利用文献资料、综合分析、归纳法,采用多年数据,对山东省水资源安全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论从水量方面还是水质方面,山东省水资源都不安全,特别是水量不安全。在此基础上,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分析山东省水资源不安全现状和原因,并据此提出一些控制水质污染、浪费和改善水资源不安全现状的建议,以促进山东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气象测报灌溉管理技术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节水灌溉是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措施,经济有效的灌溉管理技术可超到既节水又增产的作用。本项技术是在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水分-土壤-作物-大气作为一个整体,利用物质能量守衡原理建立水量平衡方程。依据测定土壤的物理参数(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凋萎系数、初如土壤含水量),再结合气象预报的温度、降雨资料,用先进的计算方法,获得灌溉时间和灌溉定额,从而确定合理的灌溉制度。应用实践表明此项技术具有很好的增产和节水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地理教学》2007,(6):44-45
世界自然基金会日前发表报告指出,由于建水坝、环境污染、过度抽取地下水及气候变化等原因,全球河流面临空前危机,水量严重缺短,水生物面临绝种威胁。  相似文献   

18.
基于国际法的跨境水分配关键指标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彦  何大明  李运刚 《地理学报》2013,68(3):357-364
基于《国际淡水条约数据库》及1999 年以来相关跨境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的研究成果,通过综合分析1864-2002 年49 个跨境水分配条约中的6 类28 项分水指标的区域与演进特征,判识跨境水分配的关键指标,结果表明:分水指标在实践中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在欧美发达地区的分水主要指标首先是维持最小水量,其次是多年平均水量,而亚非及南美洲欠发达地区则反之;少水区河流水分配的主要指标是多年平均水量和维持最小水量指标,而多水区河流则是维持最小水量和最大取用水量指标;从1864-2002 年分水条约签订的4 个历史时期上看,条约数量呈现少-多-较少-持平的变化趋势,条约的区域分布呈现出从欧美地区向亚非地区转移特征;主要分水指标从最早的维持最小水量和多年平均水量指标,演变到维持最小水量和最大取用水量指标,再到水利设施运行和多年平均水量,至最近的维持最小水量和多年平均水量指标,主要指标具有变化往复特点.综合跨境水分配条约中主要指标在不同时期及不同地区应用特征,可确定跨境水分配的关键指标为维持最小水量指标.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究白洋淀水体面积、入淀水量变化与降水量关系,结合历史资料的分析,阐述有统一大水面的白洋淀,是人为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小麦水分平衡及其时空分布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县域为基本单元,采用农田水量平衡模型,对甘肃省1961至2001年冬、春小麦自然降水条件下的水分平衡进行了逐月计算,并对其时空分布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多年平均冬小麦需水量为464.47mm,亏水量144.42mm,盈水量3.75mm;春小麦需水量为443.83mm,亏水量262.87mm,盈水量0.00mm。降水不能满足小麦生长的需求,亏水是其水分平衡的首要特征;5~6月是甘肃省冬、春小麦的亏水高峰期,且冬小麦盈亏水量的稳定性低于春小麦;全生育期冬小麦以中度水分亏缺频率为最高,春小麦则以重度为主;甘肃省冬、春小麦的需水量、亏水量与水分亏缺率均呈由东南向西北递增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