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7 毫秒
1.
论新时期地下水开发利用与管理的新使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佩成 《地下水》2001,23(1):2-5
1994年本文作者曾在本刊发表文章 ,论述了地下水研究面临的历史转变。面对新世纪创造新辉煌的期盼 ,时过七年 ,在人类已跨入新世纪 ,面临创造新辉煌的形势下 ,地下水战线也应有新的作为、新的进展。本文论述了新时期在地下水开发利用与管理领域面临的应有转变和主要任务 :( 1)地下水开发与经营的指导思想要从比较放任 ,转变到高效利用与永续经营 ;( 2 )在三水统观统管联合运用中要把地下水作为珍贵后备水资源和抗旱的救命水加以对待 ;( 3)要把保护水质不受污染作为地下水管理的突出任务 ,要在重点地区建立地下水保护带 ;( 4)要建立和完善包括水位、水质动态观测在内的水环境综合观测网站 ,加强对地下水的全面观测 ;( 5 )要认真总结 5 0年来的地下水开发利用及管理工作 ,制定未来 30年的地下水事业发展规划 ;( 6 )要完善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法规 ;( 7)理顺地下水专业人才的培养渠道 ,认真培养地下水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 ;( 8)加强信息网建设 ,办好《地下水》刊物 ,在不断提高地下水科技水平的同时 ,重视科普宣传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栋伟 《地下水》2012,34(6):80-81
地下水由于水量稳定,水质好,常作为农业灌溉、工矿和城市的重要水源之一,随着塔河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地下水资源的无序开采,塔河流域水资源矛盾日益突出。通过对塔里木河流域地下水的认识,分析在该区域地下水资源的开采现状,提出今后一段时间内加强保护、利用地下水资源的对策思路,切实保障流域内的水资源安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大荔县是关中盆地的农业大区,也是陕西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而水资源不足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的制约因素。本文在收集资料、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地下水采样分析测试,采用单项指标法,对大荔县地下水水质进行综合评价,找到3处地下水质安全区域;采用整理水文勘探资料、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方法对水质安全区地下水资源量、天然资源量、地下水现状开采量以及地下水开采潜力进行定量评价;结合大荔县安全饮用水缺水现状,对农村安全供水进行区划;结果表明:地下水质安全区只有黄河漫滩南部地区具有1 687×104 m3/a的开采潜力,对解决大荔县安全饮用水供需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大湾区未来的发展离不开水资源的支撑和良好的水生态环境。近年来,随着大湾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激增,需水量上升,水资源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水安全保障程度不足;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水量稳定、水质较好的特点,可作为重要的应急备用水源。本文从地下水资源着手,系统梳理了大湾区水资源环境条件、地下水资源状况、特征和开发利用潜力,并提出了应急后备水源地建议,得到以下认识:(1)地下水可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岩溶水、基岩裂隙水三大类,其中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分布最广;(2)湾区内地下水水化学类型较为复杂,丘陵山区以HCO_3-Na型、HCO_3-Ca型及HCO_3-Na+Ca型为主,冲积平原及山间盆地以HCO_3+Cl-Na型及HCO_3+Cl-Na+Ca型为主,三角洲地区以Cl-Na型微咸-咸水为主;(3)西江、北江及东江干流构成湾区内地下水排泄的总渠道,各支流为地下水的局部排泄基准面,地下水动态变化具季节性特征;(4)地下水整体水质较好,Ⅰ-Ⅲ类水占比高达66.25%,从丘陵山区到三角洲平原,水质呈变差趋势,尤其在广州、江门、中山、东莞等城市周边水质较差,超标因子主要为氨氮、氯化物、氟化物、硫酸盐等,三角洲地区发育大量"铁质水"和"氨氮水",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5)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很低,东莞及中山等城市基本未开发利用地下水,在各类地下水中,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具有规模开采的开发利用潜力;(6)综合分析相关资料,提出将广花盆地等10处富水块段作为应急水源地备选,经初步计算每年可为大湾区提供约4.18亿m~3的应急水源保障。为应对突发性水质污染及极端干旱气候等大规模供水危机,保障粤港澳大湾区用水安全,促进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建议加强大湾区的基础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掌握地下水的水位、水质、水量的动态变化特征,精准计算可用于应急备用开采的地下水储存量。  相似文献   

5.
邢台市地下水动态现状及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秀丽 《地下水》2009,31(5):40-41
由于水污染和地表水资源的贫乏,加速了对邢台市地下水的开发。通过对地下水流向、地下水水位动态、漏斗发展情况和泉水干涸等的分析,得出要科学调度、优化水资源,防止水质污染、加强地下水的动态监测和站网调整以及加强对地下水动态的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资源开采现状及评价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本文分析了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资源的开采现状,探讨了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平原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用FEFLOW软件建立了相应的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基于识别后的模型进行了水资源评价。研究表明:2000~2003年研究区地下水系统均衡分别为-7 73×108、-6 02×108、-5 95×108和-4 38×108m3,地下水系统的补给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和山前迳流补给,主要的排泄是人工开采。多年平均地下水补给资源量为22 98×108m3。平谷和昌平地区地下水还有开采潜力,密云-怀柔-顺义(密怀顺)平原和城近郊区地下水已过量开采。山前郊县地下水水质优良,城近郊区、大兴、房山和通州部分地区地下水水质较差。文章最后分析了引起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把城市污水净化处理为符合回灌标准的再生水并安全回灌补给地下水, 对于实现污水资源化、含水层恢复、缓解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污染态势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再生水回灌地下水存在的水质安全问题, 通过理论分析、系列实验和技术集成形成了再生水地表回灌补给地下水的水质安全保障体系及关键技术.该安全保障体系包括场地选择与勘查、高效低成本的再生水处理技术、土壤—含水层系统数学模型和回灌方案设计技术、水质监控系统、安全评价技术以及回灌管理法规等.这些要素相互依赖、相互作用, 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郑州郊区示范工程证实了该水质安全保障体系的可行性.2年示范工程表明, 处理的再生水水质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地下水回灌水质》(GB/T 19772-2005)标准, 优于场地背景地下水水质, 补给含水层后的地下水基本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18-1993)Ⅲ类水标准.建议有关政府部门把再生水利用及回灌补给地下水, 纳入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环境保护规划的整体框架中, 尽快制定或完善再生水回灌补给地下水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 建立再生水回灌许可证制度, 有序推进再生水回灌工程.   相似文献   

8.
南阳红 《地下水》2008,30(6):59-60
运城市黄河沿岸地下水主要受黄河激发补给,水资源十分丰富,对缓解运城市水资源的紧缺压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对黄河沿岸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介绍了各段浅层地下水天然水资源量和可开采量;同时,对地下水的开采现状及开采潜力也进行了科学分析,提出了加强地下水与黄河水的水力联系研究、加强水质监测、建立保护区以及科学规划、优化配制等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保定市水资源评价、水资源综合规划、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以及有关试点规划等专项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地下水动态监测资料、开采量资料、生态与地质环境问题分析。认为保定市平原区与地下水开采有关的生态环境地质问题主要为地面沉降、地裂缝以及水质变化等,要通过多措并举,整体落实,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等措施保护地下水资源。  相似文献   

10.
王海莉  王正中  郑太林 《地下水》2018,(5):44-45,49
陕西省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资源性缺水是其基本省情。地下水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城乡供水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具备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开采强度大,开采范围广。但由于全省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地下水补排规律复杂、赋存涵养条件不尽相同,地下水水位、水质动态变化呈现出显著的阶段性、区域性特点。必须要根据不同区域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和地形地质条件,合理布设地下水监测站点,建立现代化的地下水监测站网,才能准确及时监控不同区域地下水资源动态变化情况,从而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贾廷泉  赵长征  田超 《地下水》2006,28(3):43-45
通过研究茌平县城区地下水资源条件及开发利用现状,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对其地下水开发利用中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即"开源"与"节流"并举;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法制建设,科学管理地下水;搞好分层取水,开发利用微咸水;健全完善地下水监测网络,保证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2.
江苏苏锡常地区地下水开采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近年来,江苏苏锡常地区地表水由于遭受严重污染,致使地下水开采量逐年增加;又由于缺乏正确认识和科学管理,造成该地区地下水资源长期超采,从而引发了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环境地质问题和地质灾害。本文从可持续发展观点出发,为使地下水资源合理开采和保护同步发展,有针对性地探讨了该地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和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3.
王宇 《中国岩溶》2020,39(2):137-146
在系统梳理云南省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和开发利用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地下水资源潜力评价方法及结果,云南省县级以上城市所在的山间盆地地下水开采利用率大多达30.32%~51.49%,广大山区为9.63%~30.00%,现状地下水资源潜力为134.48×108 m3?a-1。目前基础性的水文地质调查研究程度为普查阶段,在滇西北、滇西地区还有大面积的空白区,故全省性及区域性的地下水资源潜力评价成果只达到推断及预测的精度,此次系统地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对水资源及环境系统认识不清、评价内容和标准不全、水质水量动态监测预报不足等,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The continued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 depends in part, to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China’s precious groundwater resources in the coming years. Groundwater resource scarcity is a common underlying problem across China, in addition, the large-scale groundwater exploitation for human consumption over recent decades has resulted in a series of environmental geological problems. As a result of these problems, the national economics in china have been seriously affected. In order to prevent groundwater resource exhaustion and environmental geology deterioration, “accurate control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ACGR)” theory and its support system were established in this article, and the related prevention measures of the ACGR theory, such as accurate irrigation, accurate supply water, and accurate subsidies, were proposed. This paper highlights the ACGR theory as an efficient and essential way to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ground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which can be applied to countries such as China.  相似文献   

15.
流域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我国流域水文水资源特点和供用水特征,基于目前流域所面临的水资源短缺和污染问题,需要研究和开发流域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其重点应放在现有监测站点的调整与完善,水库运行规则、技术参数的校核与调整,洪水资源调控与地下水人工回灌,污水处理回用与生态环境需水量,防洪与兴利统一调度,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联合运用管理等技术研究,以及水资源实时调度管理方案付诸实施后效益与风险分析、系统的标准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以织金县珠藏向斜北段储水构造为例,依据混合整数线性规划和多目标线性规划原理,从保障应急水资源供给的角度构建了不同干旱条件下地下水资源多目标应急配置模型(E-MIP),并提出了2010-2030年的织金县城区地下水资源应急配置方案,结果表明:(1)珠藏背斜北部储水构造中裂隙-溶洞水的出露方式以地下河集中排泄为主,平均流量为62.04 m3·s-1,基岩-松散岩类孔隙泉则以分散排泄为主,平均流量仅2.14 m3·s-1;(2)干旱程度的加深不单纯限制了可利用水资源量,也直接刺激了用水效率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提升,2010-2030年期间的织金县重度干旱缺水率比轻度干旱低21.25%,但其社会经济效益却增加了5.84倍;(3)应急地下水资源配置原则是优先保障居民生活用水需求,其次依据用水效率和权重次序对盈余地下水资源量进行产业化分配。进一步推算出了2020年、2025年织金县城区不同干旱状态下水资源应急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北内陆干旱盆地地下水资源评估与开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多年的地下水勘查经验、成果为基础,总结西北内陆干旱盆地地下水资源评估与开发中的主要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客观和主观原因;认为地下水动态监测和水运行测量统计是实现逐步逼近地下水资源量的最有效方法;提出了开发地下水库,实施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稳定供水,是西北内陆干旱盆地水资源开发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8.
开展城市应急后备水源地调查研究,对于提高加强城市地下水资源储备,提高城市在特枯年或连续干旱年及污染事件突发时的供水能力,提高饮用水安全保证程度,构建水资源战略储备及保障体系,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着重研究分析宁阳县地下水富水地段,充分挖掘现有地下水水源地的资源潜力,提出应急供水水源地位置及概算了可供水量。  相似文献   

19.
我国北方地区开采地下水发展农业的几点意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陈玺  陈德华  王昭 《地球学报》2007,28(3):309-314
我国北方地域辽阔,土地资源丰富,光热资源充沛,宜于发展农业.由于自然条件十分复杂,水资源不足,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发展.地下水具有水量稳定、就地开采、投资少、见效快等特点,是北方发展农业的重要水源.文中对各主要平原和盆地地下水资源潜力做了分析,为使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出了农业开采地下水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超采、严重超采、基本平衡和地下水潜力较大的地区,提出了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中国南方岩溶地区干旱缺水等问题异常突出,岩溶地下水赋存和分布的复杂,开发利用率低,基于多年调查研究工作为基础,系统总结南方岩溶区地下水资源特征,研讨水资源保障对策。【研究方法】基于南方岩溶区地下水资源特点、地下水系统类型、地下水系统空间结构的叠置性和时空分布不均性分析,提出南方岩溶区水资源保障对策。【研究结果】南方岩溶区可从以下三方面充分发挥地下水资源安全保障作用,一是掌握地下水赋存分布规律,发挥分散供水和应急供水作用;二是加强调蓄工程建设,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三是建立与生态重建和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结论】南方岩溶区地下水赋存条件复杂,具有表层带岩溶水系统、岩溶地下河与管道流系统、岩溶大泉系统以及分散排泄地下水系统多种类型,规模大小不一,开发利用形式多样;在垂向上具有叠置性,水空分布严重不均;开发利用潜力较大。在地球科学系统论的指导下,查明岩溶水资源赋存分布规律,科学评价地下水资源量,因地制宜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方案,为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支撑。创新点:以系统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综合调查和地下水开发利用示范工作为基础,系统总结南方岩溶区地下水资源特点;针对岩溶区水资源安全保障问题,分析其主要原因,提出了水资源保障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