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基于WebGIS的海洋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岛海洋科学资料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实际情况,从需求分析、系统结构设计、数据建模以及实现技术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基于WebGIS的海洋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的思路和方法。在建设过程中,采用用户界面层、业务逻辑层、数据库层的三层架构模式进行系统软件设计,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运用组件技术进行编码,实现了代码的封装性和可复用性;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和Netcdf格式相结合来进行数据的存取,解决了海洋数据结构复杂、格式不统一的问题,使查询变得更为方便;利用IDL和ION技术来开发WebGIS,实现了电子海图的漫游、数据查询以及数据统计结果输出。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数据规范与标准体系、资源系统规划与整合、共享服务网络平台、管理与服务质量体系以及资源管理与共享体制等5个方面分析了目前我国海洋数据共享服务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海洋数据共享技术保障体系建设、海洋数据资源建设、海洋数据共享服务技术平台建设和关键技术研发等4个方面19个要点,提出了深入推进我国海洋数据共享服务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国家海洋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由一个主中心和若干分中心组成,基于互联网面向社会公众进行海洋科学数据共享服务。该平台系统基于B/S架构设计实现了数据服务、产品服务、地图服务、定制化推送服务和个人中心等前台系统功能,以及数据/产品更新发布、综合信息更新发布、用户管理与审批、系统运行状态监控等后台维护功能。本文综述了该平台系统的总体设计和技术实现。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互联网对环保、水利、农业(渔业)、林业、国土、气象、中科院、国家海洋局等部委的政府网站、技术支撑单位门户网站或数据共享平台中涉及的环境数据共享情况进行搜索、整理和汇总归纳,形成相关部委环境数据信息公开情况报告,并对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的共享发布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参考国内外大洋科学数据库建设的情况,提出建立中国大洋研究成果数据库平台系统的原理和设计方法。采用c/s和b/s结构的平台系统的设计和建立,实现了数据采集、数据录入、数据查询、数据统计等模块的功能设计。对数据库平台统一和规范化的管理有利于数据库共建和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设计东海区共享网络、海区观测预报专题地图以及观测数据及预报产品共享工作流程,旨在搭建一套集观测预报数据共享、预报制作共享及平台服务共享于一体的东海区海洋观测预报减灾信息共享平台框架。该平台主要利用数据库及中间件技术实现东海区海洋观测资料及预报产品共享,并通过设计风暴潮预报制作系统,以及计算资源整合方案,实现预报业务的工作模式及资源共享,使预报资源效能发挥最大化;最终基于Web GIS建立一套信息展示共享平台,向共享网络内的专业用户及决策部门发布专题地图、观测数据、预报产品及减灾信息。通过以上研究工作,最终将实现观测预报数据共享--预报制作共享--平台服务共享的一体化、自动化业务流程。  相似文献   

7.
海洋基础数据作为核心的海洋信息资源,其共享机制的建立和运行长期以来是海洋工作中热切关注的问题,也是海洋信息资源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现有海洋基础数据的分散管理、利益冲突、能力素养和机制制度等都是影响海洋基础数据共享的外在因素,其中机制制度不完善是其根本原因。破解海洋基础数据共享问题,应从影响海洋基础数据管理内在的科学属性和人文属性及其相互关系入手,分层次、分阶段地推进海洋基础数据管理法律法规建设,同时建立依法管理海洋基础数据的运行体系,从而实现海洋基础数据共享程度和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建设作用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为了共享中国30年来获取的南北两极科学考察数据,基于Python语言,设计了具有数据检索、数据发布、数据申请审批、数据应用等功能的分布式共享信息系统。目前系统已对外服务,成为我国唯一向国内外开放共享的极地元数据平台,促进了更深层次的国际项目合作和数据共享。  相似文献   

9.
随着海洋观测技术、科学调查手段、信息技术等的发展,海洋观测数据量日益庞大、观测要素的种类日益繁多,而我国海洋观测平台的条块管理模式造成了观测数据的分布式和区域化,使得资料共享成为近海研究的大障碍,影响了对数据价值的挖掘。文章介绍了近年来蓬勃发展的大数据的概念及其核心价值,并分析了当前海洋环境观测数据共享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理念的海洋环境观测数据共享平台框架及相应的共享技术方案,并重点探讨了分布式的数据存储结构,以及从数据级和应用级两个层次进行信息共享的机制,数据更新和维护策略等。  相似文献   

10.
于晓 《海洋信息》2011,(1):20-22
从部门职能角度出发,对加快海洋与渔业发展、服务蓝色经济区建设进行探索和研究,重点从搞好综合协调服务、提高海洋管理水平、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现代渔业、加大海洋执法力度等方面提出相关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海上观测数据对海洋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都有重大作用,海上固定平台观测网因其在位时间长、安全可靠而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分析中国目前在海上固定平台水文气象观测方面取得的成果,包括系统集成、设备集成和研制。其中重点介绍中国海洋石油平台观测系统,并在观测方案、系统设备和数据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阐述了中国海上固定平台观测网的发展现状;其次,分析了目前中国海上固定平台观测网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在海上固定平台观测总体规划和数据共享机制建立方面提出建议,为海上固定平台观测网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从"十一五"广东省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建设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十二五"期间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研究建立和完善数据中心、系统互联平台、办公自动化系统、无线网络、公众网站、政务内网等重点工程,提出广东省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3.
海洋大数据管理是数据共享利用、价值发挥的核心基础.大数据时代,海洋数据在数据量、时效性、数据类型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海洋数据管理方式的不足之处日益凸显,亟待引进大数据管理技术理念和方式.本文通过分析梳理大数据生态架构和技术架构的优缺点和对海洋数据的适用性研究,提出了海洋大数据平台架构和海洋大数据资源池架构,...  相似文献   

14.
OPeNDAP(Open-source Project for a Network Data Access Protocol)代表开放源代码的网络数据访问协议.OPeNDAP协议提供一种通过网络请求和提供数据的方法,让所有用户使用熟悉的程序直接存取需要的数据.文章介绍了OPeNDAP常用服务器,描述了基于OPeNDAP的南海物理海洋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设计与搭建:采用GDS(GrADS Data Server)、Dapper、THREDDs(Thematic Realtime Environmental Distributed Data Services)等服务器来实现海风数据、海流数据、海浪数据、Argo数据和潮位数据等南海物理海洋数据的OPeNDAP服务,最后介绍目前提供的OPeNDAP服务形式.希望借助OPeNDAP来实现分布、异构环境下南海物理海洋数据的网络无缝共享之目标.  相似文献   

15.
发展休闲渔业是推进现代渔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既有助于进一步拓展渔业功能,促进渔业增效和渔民增收,又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海洋经济强国的重要举措。研究通过文献计量分析与文献梳理,整理回顾了国内外休闲渔业经济研究进展,结果表明:(1)当前国内外休闲渔业经济研究的规模较小,尚未形成显著的研究热点;(2)国内外休闲渔业经济研究在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研究尺度与数据来源等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国际研究主要关注休闲渔业产业的经济与社会影响,并主要通过旅游资源价值评估法与投入产出分析法来评估休闲渔业活动带来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国内研究尚未形成专题研究,也没有主流的研究方法,多为定性研究。国内休闲渔业研究应借鉴国际研究方向,逐渐展开对地区休闲渔业产业活动的实证研究。对比不同区域休闲渔业产业发展的差异,并量化休闲渔业产业的经济与社会影响,从而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高中国休闲渔业产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6.
张宇  魏海  刘显傅 《海洋信息》2013,(3):18-23,56
研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建设的基本模型和设计思路,结合海洋环境观测数据传输网信息系统,从信息安全技术体系建设、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安全管理中心建设等方面具体阐述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主要内容,以期对等级保护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海岸带及近海多源数据空间组合和运行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杜云艳  杨晓梅  王敬贵 《海洋学报》2003,25(5):38-48,57
基于来自空间和常规的海岸带及近海多源信息,旨在满足国家空间数据基础建设和应用的迫切需求,在对诸多信息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海岸带科学数据平台概念模型,并在此概念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具体的逻辑结构、遥感影像数据的ARCSDE存储、遥感数据的元数据存储等模型设计.同时阐述了多源数据空间组合的复杂技术及其关键意义,一俟由此实现海岸带及近海数据库建立和系统业务化运行,便可更加有效地为海岸带及近海调查、研究、开发应用和管理提供智能化信息分析的平台和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18.
于婷  董明媚  殷悦 《海洋信息》2021,36(3):31-42
大数据时代背景之下,随着海洋数据体量的快速积累和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海洋科学数据高效管理和价值挖掘成为了重点课题之一.本文基于海洋科学大数据获取、存储、服务和管理的现状,分析了海洋科学大数据共享的技术问题和障碍,提出了海洋科学大数据共享服务的发展建议,以期为海洋大数据未来高效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19.
极极"三大平台"的建立,基本奠定了极地信息化的信息基础、技术基础、应用基础和服务基础,标志着极地基础数据支撑、专题应用和公众服务体系的逐步形成和完善,说明一个能支撑极地基础数据、空间信息和专题应用的基础平台的初步建成,以及极地数据共享平台和空间应用服务平台的初步建立.极地"三大平台"的规划设计,从根本上解决了极地信息化...  相似文献   

20.
我国未来智慧海洋观测系统将集成多种观测平台,获取全球范围、长时间和准实时的海洋数据。为更加科学而高效地管理数据,文章结合我国智慧海洋发展趋势,分析存在的问题,借鉴相对先进的数据管理规范,为建设智慧海洋国际共享应用平台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与观测平台、传感器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相比,我国海洋数据管理的发展十分缓慢,缺乏数据质量控制和存储等规范,严重制约海洋观测数据的有效管理和共享应用,不利于海洋大数据的融合和信息挖掘技术的发展;为各类观测平台制定科学而合理的数据管理规范,对于智慧海洋建设至关重要,亟须尽快组织专业人员成立工作组,落实和保障该项工作的有序开展,从而提升我国在海洋大数据信息处理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