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蛇纹石族矿物的红外吸收光谱在国外早已有所研究。近年来,国内也有文章对蛇纹石族矿物的红外吸收光谱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但是,对于纤蛇纹石及与其共生矿物的红外吸收光谱特征均未进行过深入研究。本文就中国蛇纹石石棉矿山中常见的纤蛇纹石共生矿物组合的红外光谱特征进行初步探讨。本文研究的样品主要来自四个矿区:四川石棉矿、新康石棉矿、陕西大安石棉矿和吉林集安石棉矿。约200多个石棉样品。我们对这些样品进行了红外扫描并对所得图谱进行了鉴定和对比。选出了具有代表性共生组合的红外图谱。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在我国常  相似文献   

2.
黄伯钧  闵育顺 《矿物学报》1989,9(3):202-210
四川石棉矿产出四种蛇纹石矿物:纤蛇纹石,Povlen型纤蛇纹石、利蛇纹石和叶蛇纹石。它们的形态、结构、化学成分和红外光谱各具特征,本文对此进行了描述和讨论。纤蛇纹石以纵纤维脉和横纤维脉形式产出,以斜纤蛇纹石为主,含少量正纤和副纤蛇纹石。纵纤维蛇纹石可能由地壳浅层中的大气热水形成。Povlen型纤蛇纹石是蛇纹石族矿物的一个新变种,其形态、结构和化学成分都不同于其他蛇纹石矿物。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蛇纹石族矿物及其热转变产物的红外光谱。在室温下斜纤蛇纹石,正纤蛇纹石,叶蛇纹石和利蛇纹石都具有各自的特征光谱。在结构资料基础上,我们解释了它们之间的光谱差异。无疑,红外光谱是区分各种蛇纹石矿物的有效手段。 样品加热到600—700℃时,3680cm~(-1)羟基带消失,这表明在该温度下蛇纹石矿物完全脱羟。与此同时,光谱中出现橄榄石870cm~(-1)的最强带和一个宽带1000cm~(-1),这说明蛇纹石已部分地转变为晶质橄榄石和形成一个无定形的中间相。800℃时,1060cm~(-1)新带的出现标志着顽火辉石的生成。在所有加热样品的光谱中都没有发现SiO_2吸收带,故可认为,在蛇纹石的热转变过程中没有出现SiO_2相。  相似文献   

4.
通过岩石薄片镜下研究和电子探针、x 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及差热分析等测试手段,对陕西宁强县黑木林蛇纹岩中的蛇纹石族矿物进行了研究,对其种属进行了划分、为黑木林蛇纹岩开发性实验工艺提供了基础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5.
李幼琴 《地质科学》1979,14(3):276-278
红外吸收光谱是鉴定云母族矿物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云母红外光谱的分析,能够深入了解类质同像的取代关系。本文将叙述白云母-多硅白云母系列中,类质同像置换的红外吸收特征在矿物学和地质学方面的应用。实验所用样品中有五个采自河南信阳变质带,7个样品采自西藏喜马拉雅变质带、雅鲁藏布江变质带和嘉玉桥变质带,还有4个伟晶岩型的样品。红外光谱的样品制备,是采用通常的固体钾-溴压片法,仪器为IR-450型红外光谱仪。单位分子式中离子数的计算结果列于表1,表2列出所获得的红外吸收频率(厘米-1)。  相似文献   

6.
高岭石-多水高岭石演化系列的红外吸收光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用红外吸收光谱对我国所产高岭石-多水高岭石演化系列的四种不同类型的矿物及其热处理产物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了各类矿物的吸收特征,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变化关系和脱水过程在红外光谱上的反映。 实验使用KBr压片法制备样品,在Perkin-Elmer 577型红外分光光度计记录红外光谱图。文中所用样品有江苏苏州与河北宣化的结晶完好的高岭石,广东清远清草岭与湖南谭家山的耐火粘土石,福建德化与湖南四青水库的多水高岭石以及四川叙永大树区与山西阳泉的水合多水高岭石。  相似文献   

7.
吉林蛇纹石玉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产自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沿江乡的蛇纹石玉样品分别从地质背景、激光诱导离解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和红外吸收光谱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与辽宁岫玉样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吉林蛇纹石玉样品的主要颜色为深浅不一的绿色,主要含Si,Al,Cr,Fe,Mn,Mg,Ca,Sr和Na等元素,其中Ca与Mg的谱线较强,Al,Mn与Sr的质量分数少;X射线粉末衍射结果显示,样品的主要矿物组成为纤蛇纹石,红外光谱结果也显示了其具有纤蛇纹石峰值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针对产自我国某地的一种具有天然奶油巧克力香味的香石(玉),利用常规化学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及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确定了此种香石(玉)的矿物归属.并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分析香石(玉)的挥发性气体成份,结果表明:香石(玉)的化学成份w(B)/%为SiO2 49.02;MgO 43.51;Al2O3 0.48;CaO2.01;Fe2O3 1.41;H2O+11.00.红外光谱具有蛇纹石红外光谱特征,X射线粉末数据亦与蛇纹石吻合,其矿物种属确定为蛇纹石.香石(玉)的挥发成份中有67种有机组分,经鉴定含有18种具有香味的有机化合物,香味成分约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55%左右.蛇纹石是一种层状硅酸盐矿物,呈卷曲的园柱管状结构,这种特殊结构决定了它具有吸附能力,在地质构造运动产生的特殊温度、压力环境下,被吸附的有机物熟化使蛇纹石产生如奶油巧克力的特殊香味.  相似文献   

9.
蛇纹石族矿物的差热曲线特征及其热转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有关蛇纹石族矿物的热分析资料较多,但由于实验条件的不同以及该类矿物的热谱相近,给鉴别不同种类的蛇纹石矿物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另一方面对蛇纹石矿物热转变机理的讨论至今仍有较大的分歧,主要有以下两种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产出的蛇纹石玉是传统名玉岫玉的一种,其物理化学特征和矿物岩石学特征与传统岫岩玉有较大差别。本文采用一系列分析技术测试了该地区蛇纹石玉的放射性、化学成分、矿物成分及在8~15μm波长带的红外发射率,结果表明:该地区蛇纹石玉不具有放射性,对人体安全无害,有良好的红外辐射功能,至少两类玉石有可能直接用作天然保健材料;玉石的矿物组成越复杂、矿物的红外活性越强、红外吸收波段范围越大,玉石的红外发射率就越高;含有硼镁石的样品的红外发射率较高达0.82。蛇纹石的晶体结构和过渡元素含量是蛇纹石玉红外发射功能的重要影响因素,晶格活性振动强、Fe2O3含量为6.28%的样品红外发射率高达0.83。引入过渡元素可以提高玉石样品的红外发射率。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一些地区海绿石的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乃娴 《地质科学》1981,(4):376-383
本文对七个地区的海绿石矿物学特征进行了较详细地研究,并讨论了它们之间的变化关系。海绿石样品采集地点和层位见表1。  相似文献   

12.
夏  张宁克 《地质科学》1986,(4):365-370
珍珠石(许冀泉、方邺森,1982)曾称为珍珠陶土,它是高岭石类矿物中的一种,与地开石、高岭石、7Å多水高岭石和10Å多水高岭石同属于1:1型层状硅酸盐矿物。在高岭土的矿物组成中,珍珠石是一种罕见的矿物。目前,在我国尚未报道过珍珠石的详细矿物学数据。本文中研究的样品,通过各种方法测出的数据,初步认为它们与标准珍珠石一致。  相似文献   

13.
基于历史地震中各个烈度的人员死亡率数据,通过拟合分析,发现这些震例从分烈度人员死亡率的角度具有较明显的差别和分组现象,同组内不同震例死亡率的变化率小于50%。分组特征代表了不同组的震例在各个烈度下均有不同的人员死亡率区间,这种分组特点和组间人员死亡率的不同所指示的是这些震例发生区域的抗致死性水平的不同。研究表明:位于同一省份的不同震例的人员死亡率可能出现较大差别,说明即使同省份的不同区域也可能具有不同的抗致死性水平;而相距甚远的不同省份的震例却可能具有大致相同的死亡率,说明一些并不相邻的不同区域也可能具有大致相同的抗致死性水平。本文基于分烈度死亡率拟合直线斜率所代表的死亡率的分组特征,将全国各地的抗致死性水平分为11级,每一级的抗致死性水平都代表了一组分烈度人员死亡率区间。抗致死性水平等级越高,对应的各烈度人员死亡率越低,抗致死性水平与人员死亡率呈现逆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葛碧如 《地质科学》1976,11(1):97-102
我国是一个强地震较多的国家,几千年来发生了上千次强烈地震,劳动人民与地震灾害作斗争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在历代封建王朝和蒋介石卖国集团统治的旧中国,只留下了悲惨的灾情记载。1920年海源大震时山崩地裂,黑水横流,村镇埋没,死于地震灾害者达二十万人,然而反动统治者置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于不顾,借地震灾害敲诈勒索,大发横财。  相似文献   

15.
大别山地区构造地貌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冯文科 《地质科学》1976,11(3):266-276
大别山位于江淮之间,跨皖、鄂、豫三省,与其东端的张八岭和西端的鸡公山、桐柏山合称淮阳山脉。它由西北向东南延伸,在湖北省的黄梅附近转向东北,地势上为向南凸出的弧型山系,相当于李四光提出的淮阳弧构造。大别山是淮阳山脉的主体,山势较高,1500米以上山峰都集中于皖、鄂、豫三省交界处一带,形成岗峦起伏,群峰突起的壮丽景观。  相似文献   

16.
沈丽琪 《地质科学》1983,(3):239-245
本研究以广东曲仁煤田两套红色地层为对象。工作中各选择了中侏罗统和上白垩统一个完整的地层剖面,进行碎屑重矿物组合、标志特征,重矿物成因和演变,韵律特征和矿物或熟度等研究,初步查明了它们的蚀源母岩类型;揭示了重矿物组合和区域岩石类型变化的原因;指出以重矿物为标志的韵律性和标志层的存在;探讨了矿物成熟度在重矿物研究中的意义;进而提出了划分、对比两套红层的重矿物标志。  相似文献   

17.
磷块岩矿床的形成总是同特定的沉积相和沉积环境相联系的。从古地理分布看,它们多半产在该成矿时期的海侵前缘带、陆表海和深水盆地的过度部位或水下高地的周围地带。磷矿层多出现于海侵序列的底部或下部,但是含磷岩系本身则既可以是退积式的,也可以是进积式的。  相似文献   

18.
深海沉积物中的宇宙球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1979年,我国海洋调查船“向阳红09号”从太平洋西部海底沉积物中发现了很多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的细小球粒(直径<1mm),作者曾作过初步报道[1,2]。本文将报道对这些球粒的进一步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9.
绝大部份无脊椎动物和藻类化石由碳酸钙组成。研究生物化石钙质结构是为了对化石进行正确鉴定和合理分类,探索古生物间相互的演化关系。沉积岩,特别是碳酸岩中含有大量的生物组份,研究其结构是确定岩石薄片内生物化石及其碎片类型的必要手段,在研究岩石、岩相和古生态时必需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