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分析目前针灸学课程内容难点,采用“图示法”教学模式促进深度学习,并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将105名学生分为观察组(52名)与对照组(53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授课,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引用“图示法”(经脉循行图、局部腧穴定位示意图、操作流程图及思维导图)教学,观察2组学生学习效果及岗位胜任力。结果:观察组腧穴定位、刺灸操作、腧穴主治及针灸治疗循经取穴成绩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基本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中“有很大提高”的人数,和医患沟通能力、医学信息管理与学术研究能力中“有较大提高”的人数均较对照组多,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图示法”教学模式能有效突破针灸学中的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岗位胜任力及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视频在本科护理专业学生内科护理教学及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整群抽样法选取2014级护理本科班为观察组(210人),2013级护理本科班为对照组(196人)。在《内科护理学》教学及大四临床实习过程中,观察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微视频为辅的教学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课堂多媒体授课结合临床带教实习。比较2组学生期末考核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和临床实习出科总成绩,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让观察组学生评价微视频辅助传统教学的学习效果。结果:观察组学生的期末考试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及临床实习出科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多数学生表示支持微视频辅助传统课堂教学,赞同微视频可以促进重难点知识的内化(94.29%)、提高临床技能(98.10%)、激发学习兴趣(97.14%)、学习主动性(92.86%)和提高学习效率(95.24%)。结论:构建基于护士核心能力的《内科护理学》微视频教学资源库,是辅助《内科护理学》课堂教学和临床实习的良好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及学生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刀刀法手法学慕课教学应用的创新模式。方法:选取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级针灸推拿学(针刀方向)2个教学班的学生,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7人)采用慕课结合改良的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PBL)教学,对照组(43人)采用慕课结合传统模式教学,对比2组学生的考试成绩(理论考试成绩、技能操作成绩),结合调查问卷结果评定2组学生的学习效果(知识掌握程度、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培养、教学行为评分)。结果:观察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技能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培养、教学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运用慕课结合改良PBL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针刀刀法手法学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在“耳针法”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针灸推拿专业二年级学生66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组。其中实验组33名,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照组33名,采用传统课堂模式。比较2组学生课后的测试成绩及翻转课堂学习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总成绩、耳穴定位成绩及耳穴应用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对翻转课堂的满意度均达到90%以上,与预期效果一致。结论: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耳针法”教学的质量,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BL合CBL在中医内科学临床实习教学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将在我院实习的2012级中医学本科生4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名。观察组采用PBL联合CBL带教,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带教。比较2组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考核成绩以及对学生、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结果:观察组理论考试和临床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学生为95%(19/20),教师为100%(20/20)。结论:PBL与CBL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具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医妇科学病案库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山东中医药大学2018级中医妇科学专业研究生6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名。观察组应用病案教学法,对照组未应用病案教学法。根据《中医妇科学》考试成绩比较教学效果,对观察组学生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中医妇科学》考试成绩观察组为(85.27±7.85)分,对照组为(77.04±8.23)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对病案教学十分满意者5名(16.67%),满意者20名(66.67%),一般满意者4名(13.33%),不满意者1名(3.33%)。结论:该病案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教学效果,且学生满意度高,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位一体”教学法在中医院本科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在湖南省中医院实习的100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三位一体”法带教,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法带教。通过考核及问卷调查对2组学生的教学效果作出评价。结果:观察组的实践技能操作、病例分析评分及考试成绩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理论知识评分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案例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及查阅文献能力得到提高的学生人数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位一体”教学法可提高本科护理专业学生理论水平、学习能力及临床实践能力,学生的满意度高,是一种较好的临床带教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运用移动教学手段,借助蓝墨云班课移动教学APP,对《言语治疗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15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136名学生为观察组,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结合云班课授课的方式进行《言语治疗技术》课程的授课;选取该校2014级相同专业的132名学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比较2组期末理论与实践技能操作考试成绩;观察组发放调查问卷进行云班课使用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理论与实践技能操作考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对云班课认同满意度较好,有94.70%的学生希望继续采用云班课。结论:根据高职高《专言语治疗技术》课程的特点,采用移动教学手段,借助蓝墨云班课平台,完善课程设计、开发、应用、管理与评价,提高了教学效果,且学生满意度较高,可实现良好的教育教学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教育实习阶段开展中医师承实习人才培养方案的应用。方法:选取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5、2016级学生共416名,将其分为师承组(69名)采用院校教育联合师承教育方式,普通组(347名)采用临床实习大纲模式。实习结束后,比较2组毕业考试成绩、执业助理医师考试通过率、对师承实习医院的满意度及毕业后从事中医工作的人数。结果:实习结束后,师承组在理论与操作平均成绩、执业助理医师通过率、对实习医院的满意度、从事中医医师工作人数方面均优于普通组。结论: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能提高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坚定从事中医的信心,提高中医人才的培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中医临床护理“障碍性”路径教学法在肾内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名护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名。观察组采取中医临床护理“障碍性”路径教学法,对照组接受传统的情景教学方案。比较2组教学满意度及业务能力、教学效果。结果:教学满意度观察组为93.33%(28/30),对照组为73.33%(22/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业务能力合格情况及教学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临床护理“障碍性”路径教学法提升了教学质量,增强了护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开展嵌套式教学模式教学,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将长春中医药大学2018级中医学专业本科生中随机抽取2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对象分为“嵌套式”教学班(观察组)和传统教学班(对照组),通过对比研究法,比较2组教学效果满意度及成绩考核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教学效果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终结考核成绩及过程考核成绩中的学习能力、学习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过程考核成绩中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依托新型教学模式,可实现优化教学改革任务,提升教学价值层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联合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综合疗效以及治疗前后Constant-Murley量表积分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4%,对照组为7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Constant-Murley量表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肩周炎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推拿疗法结合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予推拿治疗,治疗组采用温针灸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2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采用日本骨科综合评分(JOA评分)评定2组治疗前后腰椎功能,观察比较2组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高于对照组的88.1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推拿疗法结合温针灸治疗有助于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的改善,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湘西刘氏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外感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90 例外感咳嗽患儿分为治疗组(213 例)和对照组(177 例)。治疗组采用湘西刘氏小儿推拿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小儿推拿疗法治疗,治疗结束后评定综合疗效以及治愈病例起效时间、咳嗽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57%(178/2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97%(115/17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治愈病例起效时间更快,咳嗽消失时间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湘西刘氏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外感咳嗽较常规推拿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夹脊穴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4 例给予常规推拿治疗,治疗组42 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夹脊穴温针灸治疗。观察2组综合疗效、复发率及治疗前后腰椎功能障碍指数(CODI)、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4%(40/42),高于对照组的70.59%(2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CODI指数、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5.00%(2/40),低于对照组的33.33%(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夹脊穴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改善患者腰椎功能,降低其疼痛程度,减少疾病复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CIPP评价模式对虚拟现实技术结合BOPPPS教学模式用于针刀实训课程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51名针刀方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24名和对照组27名。研究组采用虚拟现实技术结合BOPPPS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效果采用实训考核结合CIPP评价模式来评价。结果:实训技能考核研究组平均(94.208±0.421)分,对照组平均(89.556±1.162)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91,P=0.004)。研究组的教学场所、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形式多样、信息化程度、课程设计性、教学规范性、课堂参与性、学生专注度、学生兴趣度、教学目标达成度、知识掌握程度、技能掌握程度、独立思考习惯13个项目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虚拟现实技术结合BOPPPS教学模式在针刀实训教学中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提高针刀实训教学效果,为针刀实训课程建设改革思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以证素辨证理论为特色的“中医药膳学”课程的教学应用价值,为“中医药膳学”教学提供新思路。方法:选择湖南中医药大学56名选修“中医药膳学”课程的本科中医类三年级学生,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8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本教学任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8学时的中医证素辨证理论教学内容。课程结束后,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比较2组的综合成绩;对观察组学生采用不记名方式发放调查问卷,对教学认可度进行调查。结果:2组综合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学生的证素辨证体系教学认可度调查结果中,非常同意占84.28%,同意占14.29%,一般占1.43%,不同意为0。结论:中医证素辨证理论教学方法,有助于开拓学生的中医辨证施膳思维,提升中医药膳实践运用能力,且学生的认可度高,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妇产科学”网络直播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评价,为“妇产科学”多元化教学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019年参加“妇产科学”课程学习的针灸推拿专业学生148名为网络直播教学组,采用网络直播模式教学。选取2018年参加“妇产科学”课程学习的针灸推拿专业学生166名为LBL教学组,采用LBL教学模式教学。采用问卷星调查软件对2组学生“妇产科学”课程教学情况进行调查。结果:2组在教学效果、学习形式、课堂氛围、课程难度、课程讨论形式的满意度及到课次数、考核成绩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课程时长安排与后续课程安排方面,网络直播教学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LBL教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网络直播与现场教学效果相当。日常教学或者特殊时期,网络直播可作为“妇产科学”课程的教学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湘西刘氏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外感泄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0 例外感泄泻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00 例,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脱落18 例,对照组脱落49 例,最终治疗组纳入182 例,对照组151 例。治疗组采用湘西刘氏小儿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小儿推拿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愈病例起效时间和泄泻消失时间。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46%(161/1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59%(93/15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愈病例起效时间、泄泻消失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湘西刘氏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外感泄泻较常规推拿治疗有更好的治疗效果,此推拿手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改良型迷你评估演练(Mini-CEX)在中医五年制本科生脑病科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4~9月进入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科临床实习的中医学五年制本科生60名,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传统带教组和改良教学组。2组学生在入科、出科时均行改良型Mini-CEX评估。传统带教组接受传统带教,改良教学组于入科改良型Mini-CEX评估结束后由考核教师对其进行及时反馈并对其相对薄弱之处进行针对性教学。出科时改良教学组填写岗位胜任力提高调查问卷及改良型Mini-CEX满意度调查问卷。比较2组入科、出科时改良型Mini-CEX评估量表的情况,并将每次考核的评估时间、反馈时间、评分结果记入Excel文档。结果:出科时2组改良型Mini-CEX各项目评估分数均高于入科前,且改良教学组中的沟通技能与人文关怀、组织效能、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整体表现评估分数均高于传统带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改良教学组学生岗位胜任力提高率为100%,改良型Mini-CEX教学总满意率为100%。结论:改良型Mini-CEX有益于中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脑病科临床实践教学的开展,可提高学生岗位胜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