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Fraedrich,K.零维能量平衡模式的参数化形式的基础上建立全球温度变化的随机模式,得到模式的解过程为一红噪声过程。文中应用响应谱的离散形式将模式谱的计算结果与北半球(1881—1980年)年平均温度距平序列的实际谱进行了统计检验,从而论证了随机模式模拟全球温度变化的适用性。因此可以应用所建理论模式计算得到北半球温度变化的统计特征值(均值和方差),并与目前的实测值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Sellers,W.D.模式的计算结果对随机响应系统的动力过程进行线性化,得到地气系统各纬度带温度随时间变化的随机动力模式,借此模式得到的各个纬度带温度变化主要特征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最后给出了低纬海洋热输送全球效应的模拟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3.
太阳辐射日变化对R15L9气候模拟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邵慧  王谦谦 《高原气象》1998,17(2):158-159
利用菱形截民15波9层全球谱模式做了有、无太阳辐射日变化的对比试验,分析了模拟的平均海平面气压、500hPa高度、地表温度和降水的1月和7月气候场,并利用统计方法做了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太阳辐射日变化对大气模拟有显著的影响,尤其表现在北半球和陆地上。而当忽略日变化这种物理过程时,势必影响气候模拟的效果,产生系统误差。  相似文献   

4.
数值预报产品检验及误差分析方法简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 引言随着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通信条件的改善,可为广大预报员提供的数值预报产品越来越多。国内从1991年北半球数值模式(T42),发展到1997年高分辨率的有限区模式(HLAFS)和全球模式(T213)。国外目前应用欧洲中心全球谱模式(T319L60)、日本谱展开模式(T213L30)。数值预报产品在内容、时效、层次上不断增多,已经成为广大预报员在日常天气预报中的主要参考依据。然而,数值模式的运行由于诸多原因还不十分稳定,数值预报与零场还不吻合,存在一定误差。预报员应用数值预报产品时,对国内或国外数值模式预报的形式场、要素场在时效…  相似文献   

5.
利用GCM模式对全球雷电活动的模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修正的参数化方案嵌套入美国马里兰大学海-陆-气研究中心的全球大气环流谱模式(COLAGCM),建立了可用于全球雷电活动模拟与估测的模式系统.通过对模式输出与实况资料的对比,检验其气候模拟性能.虽然模式的分辨率较低但经过较长时间积分,仍可再现实况资料的主要特征.性能良好,计算稳定,且因时间步长较大可大大节省机时.耦合模式系统经长时间的积分后,模拟的多年平均的全球雷电频次时空分布及变化与观测分析较一致.全球范围内每秒钟平均有79次的雷电发生,陆海比为12.2.多发生在北半球夏季且具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IAP T42L9全球谱模式加热场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就一次出梅时副高北进过程, 对IAP T42L9全球谱模式加热场与利用ECMWF同化系统资料根据热力学方程反算的加热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模式参数化加热场的水平分布基本合理,但低纬和南半球中高纬地区加热偏弱; 参数化加热的垂直分布在北半球比较合理,但在南半球与反算法的结果有较大差别。这些结果对模式能很好地预报北半球中高纬环流形势演变,较好地预报西太平洋副高变化及预报的副高系统性偏弱给出了较好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全球气温变化的多分形谱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计算多分形谱的多分形非趋势波动分析法,研究全球、北半球和中国月平均温度距平的多分形特征。全球气温、北半球气温和中国气温的变化是自相似的多分形;它们都表现出一定的正长程相关性,全球气温的长程相关性最强,北半球次之,中国气温相对最弱;中国气温的最强涨落较北半球气温大,而全球气温的最强涨落最小。  相似文献   

8.
《气象》2021,(4)
GRAPES全球数值预报系统(GRAPES_GFS)个例试验中,模式高层垂直速度在南极大陆上空会出现较大的计算噪音,进而影响模式的积分稳定性,甚至积分中断。对GRAPES_GFS的动力框架以及动力、物理耦合方案进行诊断分析,发现位势温度在拉格朗日上游点上的垂直插值是垂直速度噪音产生的主要原因。2013年7月实际资料试验表明,在位温方程中引入垂直非插值的拉格朗日平流方案,可以减少或消除该计算噪音。使用新的方案后,北半球和热带地区模式预报的整体性能得到了明显提高,8 d预报的全球质量损失较为严重的问题也得到了缓解。  相似文献   

9.
多窗谱分析方法及其在全球变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江志红  屠其璞  施能 《气象学报》2001,59(4):480-490
多窗谱分析方法是一种低方差、高分辨的谱分析方法 ,尤其适合于非线性气候系统中高噪声背景下弱信号、时频演变信号的诊断分析。文中简要地介绍了多窗谱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 ,并将其用于近 1 5 0 a来全球及南、北半球温度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 :(1 )在温度呈线性变暖的背景趋势下 ,北半球、全球年平均温度还具有显著的 40~ 70 a的准周期低频振荡 ,它们与变暖过程中的波动性密切相关 ;(2 )年代际振荡信号在北半球温度序列中也相当明显 ,南半球则存在多种低于 5 a尺度的显著振荡周期 ,半球或全球 ENSO振荡分量、QBO周期信号的振幅都具有缓变包络的特性 ;(3 )与传统功率谱估计、最大熵谱估计结果的对比表明 ,多窗谱分析方法方法得到的谱估计分辨力高 ,稳定性强。  相似文献   

10.
近来计算机功能和气候模拟能力的进步,为一些模拟小组提供了进行全球海-气耦合气候模式长期积分的可能,为研究在南方涛动和厄尔尼诺现象形成过程中有重要意义的耦合过程创造了条件。本文给出了美国大气研究中心(NCAR)的耦合模式,该模式由全球大气环流谱模式(分辨率为R15)与经纬度间隔为5度的4层全球海洋大环流模式耦合而成。尽管该模式网格较粗糙,但在该耦合模式中具有南方涛动型年变率的固有特征。南方涛动周期的奥秘之一就是它如何使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SST)由冷变暖而又在春季(北半球)恢复正常。NCAR的耦合模式表明,东太平洋季平均环流的调整导致了该地区冷暖事件的爆发和消亡。该模式的作用机制包括海平面气压(SLP)、海表温度、海表凤应力、海水上翻及对流降水的耦合季距平,这些耦合距平是由于东太平洋海陆差别造成的,与北半球冬季南美海平面气压场(SLP)季节性低压的发展及其(在北半球春季)随太阳作用向西北方向季节循环的移动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距平区出现在热带太平洋最西部并同全球范围的距平分布相联系,它在某些方面类似于所观测到的冷暖事件——南方涛动的两个极值。实测的长期平均季循环中也存在类似的耦合过程组,而且东赤道太平洋的年际变化事件被证明是相似于耦合模式实测值的平均季节循环的调整。降低本模式的耦合程度(通过减弱大气风应力作用的强度)会减少季节的和年际距平特征。如果本模式不考虑太阳作用的季节变化,则会改变冷暖事件的性质和正常的演变规律。由于本模式未能模拟西太平洋的任何实测现象,所以它所模拟的大概只涉及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几种可能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