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Fy2c云图处理接收系统程序主要包括两部分:气象卫星云图接收程序;气象卫星云图处理应用系统。接收程序负责从卫星上下载云图,并能做云图的简单浏览。而云图接收处理应用系统不光能浏览5个通道的云图,还能够生成例如降水分布等扩充产品,此外还能够在云图上叠加micaps数据图。利用该系统结合天气图可以做出短时临近预报。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卫星云图在天气分析、予报、研究方面的广泛应用,对卫星云图的接收质量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 卫星云图接收质量的高低,从对云的结构分析来讲,最重要的是看云图的清晰度,清晰度直接影响到云图的使用效果,因此,清晰度是卫星云图接收质量高低的主要标志。 怎样来提高卫星云图的清晰度呢?首先要弄清什么才算是清晰度好的云图,其次,要弄清影响卫星云图清晰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肖稳安 《气象》1975,1(2):10-13
目前,我国各接收站所收到的卫星云图,有电视云图、可见光云图和红外云图。这三种云图都是用各种不同亮度层次把云层表示出来。我们对这几种云图进行分析,识别各种云和天气系统的移动和发展,供天气预报中参考。  相似文献   

4.
Windows下静止卫星云图处理软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使用可视化开发工具在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下开发了一套针对科研和教学使用的GMS-5静止卫星云图处理软件,它使用方便灵活,基本功能完备,能够完成气象研究中对静止卫星云图处理的基本要求。该软件的主要功能有:云图叠加地图与经纬网格、亮温等值线处理、云图平均、云图数字增强、云图转存为常用格式图像文件等。  相似文献   

5.
根据元胞自动机的基本原理,结合云图发展、移动、衰减的特征,提出了一个新的基于元胞自动机的云图短时预测方法。该方法将网格化的云图像素点作为元胞空间的基本单元,邻居定义为摩尔型。通过制定云图像素点的移动、发展和衰减的转换规则,预测短时(12 h内)的云图。试验表明,这种新方法的预测云图与实测云图的基本特征比较相似,特别是预测的整体范围和变化趋势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黑白云图的分析使用是定性的,有很大的局限性,而红外伪彩色云图的分析使用则是定量的,弥补了黑白云图的不足,这对做好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报有重大的意义。 一、红外伪彩色云图介绍 红外伪彩色云图制作基本原理就是利用微型计算机采集卫星接收机输出的云图灰度信息,经微型计算机处理后,按十六个灰度等级分层,将卫星云图作伪彩色显示。 因灰度和温度一一对应,则色彩和温度也一一对应。十六种灰度转变为十六种色彩后,一张黑白云图照片在计算机显示器就显示成为一张不同色带构成的红外彩色云图照片。  相似文献   

7.
自卫星云图投入日常业务以来,已为天气预报提供了许多宝贵信息。为了更好地利用云图资料,在普查我台历史云图的基础上,将烟台市夏季中——大雨降水过程前24小时的卫星云图进行了分类整理,试图在用云图预报单站降水方面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卫星云图对于航空保障很有用处。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的使用情况。 一、用卫星云图直接为飞行服务 1.作为气象文件提供机组在飞行中使用:在所有的气象文件中,飞行员最喜欢的是卫星云图,特别是作远距飞行、跨洋飞行以及有台风的时候。这是因为在一定的空间内,卫星云图较之其他气象资料,有直观、形象、准确、具体等优点。因此,在国际航空气象服务程序中把云图(卫星云图、雷达云图)列为必备资料。  相似文献   

9.
针对AWX格式红外云图数据特点,依据红外云图三维仿真原理,通过构建DEM模型和应用OpenGL技术,提出了适合云图自身特点真实感表现的颜色及透明度获取方法,实现了对AWX格式红外云图三维仿真显示,并给出了实现方法及流程。通过应用验证,该方法对AWX格式红外云图三维仿真显示速度快,更好地反映了云团的空间分布特征,增强了云图的显示效果。  相似文献   

10.
基于最大互相关的对流云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勇  孔庆欣  郑兰芝 《气象科学》2005,25(4):399-404
传统上利用卫星云图做降水都是根据已知的卫星云图中的通道信息来进行降水量的估算。因此,利用卫星云图仅仅做到了降水量的估算。本文利用图像的最大互相关以及线性外推对未来的卫星云图进行预测,并取得较好的结果,从而能够利用云图进行降水量的预报。  相似文献   

11.
用双时次GMS/IR通道数据合成动态云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数值化动态云图是一种在保留常规云图的基本信息的基础上,增加同窗定量化显示中尺度对流系统(MCS)静态与动态特征功能的新型云图,它比通常的GMS-IR云图具有更多的信息荷载,更丰富的信息内含与更好的实用性。文中提出了以双时次GMS/IR通道数据合成数值化动态云图的技术原理和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2.
利用GMS数字化卫星云图资料与常规气象资料、预报经验相结合,建立了一套集智能网络模型、统计回归、云指数等多种方法于一体的自动化定量短时大、暴雨预报应用系统。经1995—1996年汛期试用表明,该系统对短时大、暴雨的预报准确率较高,有较好的业务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非降水云中液态水的卫星微波反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云中液态水分布对全球气候和局地天气变化有重要影响, 是判别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潜力区的重要依据。利用TRMM卫星微波成像仪 (TMI) 85.5 GHz通道垂直极化亮温资料与NCEP再分析资料, 结合VDISORT模式采用逐步逼近方法反演了河南地区地表比辐射率; 再利用TRMM/TMI 85.5 GHz通道垂直极化亮温资料、TRMM/VIRS红外辐射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 结合VDISORT模式采用迭代的方法反演了河南地区云中液态水的垂直积分总含量。与红外卫星云图、TRMM卫星2A12产品及NCEP资料对比分析表明:该研究提出的反演陆地上空非降水云中液态水方法是可行的, 且对云中液态水垂直积分总含量水平分布的反演结果较对比产品结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用可见光与红外云图资料综合作降雨量估算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红外和可见光云图亮温资料估算单站降水量级,结果发现红外和可见光云图结合估算降水量效果比单用红外云图效果要好,大雨的空报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选取了赤峰市地区发生在2009年7月23日午后暴雨天气过程(简称"7·23"暴雨天气)的卫星云图资料,并结合天气图和自动雨量站降水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引发"·23"暴雨天气不仅与东北冷涡环流、暴雨落区附近低层暖湿切变风场有关,而且在卫星云图显示的对流云体上有相应云系特征。暴雨发生即与当时大的环流云场相关联,也与降水强度、落区的云场中的一些特殊云形云系存在一定内在关系。分析研究这些天气条件和云图特征信息对做好大暴雨预报服务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实时、多功能卫星云图微机处理系统的性能,主要是红外云图增强,屏幕伪彩色显示,同时从传真机得到硬拷贝。实时地在云图上加经纬网格以及动画显示。提出了“硬件”和“软件”设计的基本原理。并为满足红外云图定量分析的要求给出必要的参数。  相似文献   

17.
一次局地特大暴雨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晓平  刘凤辉  崔继良 《气象》1999,25(8):44-46
在卫星云图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常规气象资料和T106数值产品分析了北京地区1998年7月23日局地特大暴雨的成因和中尺度系统在IR云图中的特征。中尺度系统是在有利的天气北景下,水汽辐合中心和高能区中产生发展的。  相似文献   

18.
雷达识别渭北地区冰雹云技术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樊鹏  肖辉 《气象》2005,31(7):16-19
通过对陕西渭北地区各雷达站观测的回波资料和地面降雹资料分析,得出了适合识别渭北地区冰雹云的7个指标。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识别效果良好,并可以做到提前识别,为防雹作业赢得非常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19.
王莉萍  崔晓东  常英  赵平 《气象》2006,32(10):88-93
利用常规及非常规气象资料,对2004年6月7日河北省衡水市的一次飑线进行了分析,发现低涡切变线、地面冷锋是这次强对流天气的影响系统。从红外卫星云图特征看,这次飑线过程属于在较弱的风垂直切变环境下生成的断续线型,多个对流单体构成云线。从雷达回波特征上看其发生发展过程属于后续线型,形成比较典型的弓形回波和逆风区。对比红外卫星云图、闪电定位资料以及雷达回波发现,三种非常规气象资料在系统影响时间、强度变化,移动方向方面具有很好的对应性。  相似文献   

20.
尹东屏  吴海英  张冰  周鹏  刘梅 《气象科学》2007,27(6):641-647
对2006年7月19日至20日由冷空气影响造成的不均匀性降水,通过对天气背景、细网格模拟、云图和雷达回波的分析,揭示出:夏季冷空气从中低层影响不会造成大范围的强降水天气,而高层冷空气南下进入辐合带,易产生强的辐合上升气流,从而引发强对流天气。分析表明,在同一对流云团中,不同地点、不同时段的强降水的物理量特征会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