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40 a 来三门湾海岸线时空变化遥感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了解岸线的变化对海岸开发利用有重要意义。本文以Landsat MSS、TM、ETM+、OLI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采用人机交互的方式提取1973~2013年的4期三门湾大陆岸线,获取岸线长度以及陆域变化面积等信息,并以县级市(象山县、宁海县、三门县)为单位分段分析岸线时空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研究区新增土地利用类型的解译结果,对三门湾地区海岸开发方式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973~2013年三门湾岸线总体向海推进,总长度减少40.18 km,沿岸陆域面积增加155.89 km2,其中2000~2013年岸线向海扩张最为显著,近40 a来,在沿海三县中,宁海县岸段岸线变迁最为剧烈;海岸人为开发是岸线变化的主导因素,且开发方式时间异质性显著:早期以围垦造田、堵港蓄淡为主,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20世纪末,偏重围垦养殖,进入21世纪,开发规模大幅增长,围垦造田和养殖依然是海岸开发的主要方式,同时城镇、工业建设等围填海规模迅增,港口码头建设也加快了步伐,海岸开发方式呈现多样化。  相似文献   

2.
分析LUCC(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提高土地开发利用效率和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选取三门湾海岸带为研究区,以1987—2020年6期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采用GIS和RS技术,利用定量分析法、土地转移矩阵模型对三门湾海岸带土地利用时空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建设用地、耕地和水产养殖用地是三门湾海岸带主导土地利用类型,人类活动和城镇化导致建设用地和水产养殖面积增加,土地利用转移主要表现为耕地向建设用地、滩涂向水产养殖用地转移的趋势。(2)在土地利用结构性质转变影响下,近30年来三门湾近岸水体营养盐含量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近20年来近岸综合潜在生态指数由16.47升至21.18;人类活动对三门湾海岸带近岸生态环境造成威胁。  相似文献   

3.
浙江乐清湾资源优势及其开发中的矛盾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辉 《海洋通报》2003,22(6):49-55
通过分析浙江省乐消湾的环境条件、资源优辨及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矛盾.来探讨乐清湾沿岸产业的合理布局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海湾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由于区域行政管辖条块分割,资源开发涉及行业和地区利益敏感性强。在乐清湾的资源开发利用中出现了围涂(堵港)与养殖、围涂(堵港)与港口、港口(航道、锚地)与养殖、潮汐能与港口、滨海工业与养殖及环境保护、海水增养殖与环境保护等矛盾。为了合理、有效、充分发挥海湾的资源优辨,确保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理顺海洋管理体制,加强海岸带综合管理:强化区域主导功能,建立科学合理的资源开发体系;严格控制围涂(堵港),合理布局沿海工业,保持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4.
三门湾地处浙江省东部沿海,是浙江省有名的海湾和水产养殖基地。三门县位于三门湾东南部,渔业资源丰富,养殖产业发达,是浙江省渔业大县。但是,近年来,三门县的渔业产业发展却深受于海洋环境污染的限制。本文从陆源污染、海源污染、涉海工程环境污染三个方面指出沿海工业"三废"、城镇生活污水、养殖废水和围海造田等是造成三门湾三门海域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综合专项整治和加强生态修复等一系列防治三门县海洋环境污染问题的对策,以期能为三门县当局对改善三门海域海洋环境,修复三门县近海生态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浙江近岸典型港湾的营养盐行为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象山港(2010年4 月)、三门湾(2010年3月)及乐清湾(2009 年4 月)平水期的调查资料,分析讨论了不同 类型的港湾水体营养盐的分布和行为特征。发现象山港具有3个港湾中最高浓度的PO43-和NO2-,分别为1.87和1.22 滋mol/dm3, 三门湾则具有最高的NO3-浓度(61.0 滋mol/dm3)。三门湾的NO3-/PO43-比值高达43.0,其次是乐清湾(32.4) 和象山港 (27.5),水体富营养化特征明显。3个养殖港湾SiO32-浓度均与盐度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表明在混合过程中均呈保守行为, 这与硅酸盐的天然来源和港内较弱的生物吸收有关。乐清湾NO3-与盐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而象山港和三门湾NO3-在 混合稀释过程则表现为不保守,此外三门湾和乐清湾PO43-均表现为不保守行为,这主要由于NO3- 和PO43-多样的人为来源和 复杂的转移机制。另外,NO3-/SiO32-比值随盐度的变化表明象山港和三门湾在咸水端则均有较明显的硝酸盐输入,显然来源 于海水养殖自身污染,水产养殖对海域氮和磷的负荷具有较显著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以1997年8月中旬和2011年10月中旬对三门湾附近海域开展的海域水质现状调查为依据,分析了近15 a间该海域水体环境氮、磷营养盐的分布现状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15 a来,三门湾海域的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均成倍增长,水体营养程度由轻度富营养化逐步上升为重度富营养化;从营养结构来看,活性磷酸盐仍为限制性富营养化因子;大量的海水养殖是导致该海域营养盐大幅提高的直接原因。因此,为控制三门湾的富营养化现象进一步加剧,建议适度控制海水养殖规模,调整海水养殖结构,加强对三门湾沿岸排污控制,以获得养殖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根据1985、1995、2005、2013和2020年的Landsat卫星图像,采用人机交互手段将三门湾海岸线分为基岩岸线、砂质岸线、淤泥质岸线、人工岸线和河口岸线。采用交互式监督分类将三门湾海岸带的土地利用分为水体、林地、裸地、建设用地和农业用地。研究结果表明:近40年三门湾人工岸线和基岩岸线变化最大,分别增加了80.3 km和减少了79.3 km;近40年三门湾海岸带面积累计增加了130 km2,建设用地和水体是围填海新增土地的主要利用类型,主要的土地转移形式为裸地向建设用地、农业用地的转变以及林地转为建设用地;近40年三门湾岸线分形维数由1.22减小至1.201,人工岸线比例和建设用地占比分别上升了13%和22.57%,总体上呈现向海推进、人工化加强的趋势。人类活动是造成三门湾岸线及海岸带变化的主要原因,随着对海岸带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推进,三门湾海岸带开发利用格局正逐渐稳中向好。  相似文献   

8.
浙江5个海湾鱼类分类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2014年11月(秋季)和2015年5月(春季)在三门湾开展的渔业资源调查,结合杭州湾、象山湾、台州湾与乐清湾等4个相似的海湾的相关资料作为对照,依据《中国海洋生物名录》分别构建5个海湾的鱼种名录。以分类多样性指数、分类阶元包含指数、G-F多样性指数等进行多维度析。结果表明: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象山湾最高(56.01),三门湾最低(48.79)。分类变异差异指数(Λ+)亦为象山湾最高(553.83),三门湾最低(313.63),由此可见象山湾鱼类在各分类阶元分布最不均匀,三门湾最均匀。关于分类阶元包含指数,三门湾鱼类的科、属、种的分类阶元包含指数值均较高;在目级水平上,杭州湾鱼类分类阶元包含指数最低,其余分类阶元上象山湾鱼类最低。G-F指数分析结果显示则显示:象山湾G-F指数最高(0.62),杭州湾最低(0.43)。由此得出,在目级水平上台州湾与乐清湾之间相似性最高(0.84),相似性最低的是三门湾与象山湾(0.5);在科级水平上台州湾与乐清湾之间相似性最高(0.71),相似性最低的是象山湾与台州湾(0.54)。综上,象山湾鱼类分类多样性最高,三门湾最低。本文通过揭示5个海湾鱼类多样性特征及差异,以期为鱼类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等应用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ADCIRC建立了三门湾风暴潮模型,模型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以可能最大热带气旋参数为基础构建了多种假想台风路径来计算三门核电厂址处的可能最大风暴潮增水。结果表明,NW向登陆且距离核电厂址左侧为R(最大风速半径)时的假想台风使得三门核电厂址处的增水达到最大,风暴潮增水最大值为4.58 m。将可能最大风暴潮增水叠加天文高潮位进行计算,厂址前沿处水位达到了7.75 m,而三门湾顶附近的最高水位已经达到9 m,超出了三门湾沿岸海堤高程。将三门湾沿岸陆地依照高程概化为计算区域进行漫堤计算,当天文高潮位叠加可能最大风暴潮水位时,三门湾沿岸会发生漫堤溢流现象,淹没范围最严重的区域出现在湾顶处,最大淹没面积达到了120 km2。此时厂址前沿最高潮位为7.25 m,与不溢流相比下降了0.50 m。本研究可为三门核电厂址的安全防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根据2017年8月和2018年8月在东海北部杭州湾和三门湾大型底栖动物的拖网采集资料,对这两个海域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杭州湾的10个站位和三门湾的6个站位共获得61种大型底栖动物,其中甲壳动物最多(22种),其次是鱼类(20种)、软体动物(14种)、棘皮动物(2种)、刺胞动物(2种),多毛类最少(1种)。杭州湾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出现3种,三门湾出现8种,脊尾白虾Palaemoncarinicauda是两个海域唯一的共同优势种。相比2017年,杭州湾和三门湾在2018年鱼类的种类和数量都有明显的增长。根据大型底栖群落的多样性指数,杭州湾不同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差异较大,而三门湾则较为平均。对杭州湾和三门湾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聚类分析和nMDS排序分析,结果表明,杭州湾不同站位大型底栖动物相似度低,Q8、Q9、Q10站位群落结构与三门湾的站位更为接近,三门湾的底栖群落在2017年和2018年存在较大差异。杭州湾和三门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变化可能与环境因子、人类活动、厄尔尼诺事件等的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11.
我国沿海重点海湾水体富营养化与陆源输入和海湾开发活动密切相关,海湾特殊的弱交换水动力环境使得水体环境治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浙江省近年来实施陆域生态环境治理"千万工程"和海域"蓝色海湾整治"工程,陆域和海湾水环境提升显著。以浙江省第2大海湾三门湾为研究对象,对近30年三门湾海域水体营养调查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合2019年9月在三门湾开展的流域-海域水体质量联合调查取得的54个流域水样、30个海域水样和6个雨水样的营养盐分析结果(NO_3~-,NO_2~-,NH_4~+,PO_4~(3-)),分析了三门湾水体营养盐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分析营养盐长期变化特征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目前三门湾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依然突出,湾内海域DIN和DIP含量在0~439和18~59μg/L,平均值分别为233和37μg/L,河流DIN和DIP含量在77~1 586和3~126μg/L,平均值分别为466和48μg/L。河流中氮、磷营养盐含量整体上呈现由上游到下游增长的趋势,其中农业生产对水体NH_4~+-N、NO_3~--N影响大,城镇生活和工业生产排放对水体中NH_4~+-N、NO_2~--N和DIP影响大。海域中氮磷营养盐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水体交换弱的港汊顶部和河流入海处,营养盐浓度呈现由近岸高值向外海逐渐降低的趋势,海水养殖是近岸营养盐的主要贡献者。三门湾水体营养盐在1987-2007年中处于持续增长趋势,2010年后随着海陆生态环境治理政策的实施,DIN和DIP呈现明显下降趋势,海湾水环境状况得到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12.
三门湾海域水波共振现象较为显著,容易引发海洋灾害。针对三门湾这一典型半封闭海湾,分别从理论推导和数值模拟两方面研究了三门湾的共振周期。研究发现:理论推导结果可以用于对海湾整体共振周期的粗略估计,数值模拟结果更加精确,也能充分反映海湾内不同水域的共振特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三门湾内各水域普遍存在3~4个共振周期模态,湾内各水道第一模态和第三模态共振周期数值解与理论值较为接近,石浦水道与外海相联通,共振周期不显著。三门湾内各水域共振周期第一模态对应的振幅最大,然后依次递减,但湾顶的青山港、蛇蟠水道第二模态共振周期及对应的振幅值与第一模态相差较小,基本呈现双峰结构。共振振幅由湾外向三门湾顶部逐渐增加,尤其是湾顶处振幅增益比较显著。通过本研究可以为三门湾的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文章依据2011年福建主要港湾水产养殖容量研究的调查资料,分析并评价了兴化湾的环境质量。结果表明:兴化湾的DO、pH值、COD和活性磷酸盐基本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而无机氮严重超标,存在着潜在的富营养化因素。目前由于兴化湾网箱养鱼已超负荷,而养殖面积还在继续扩大,因此必须优化养殖结构,调整养殖种类,通过控制网箱的养殖面积和发展生态养殖,以实现养殖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桑沟湾是荣成市水产养殖的主要水域,养殖面积达8万亩,年养殖产量10多万吨,分别占全市养殖总面积和养殖总产量的30%左右,在荣成市养殖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进入90年代以来,该湾的主要养殖品种——海带出现了藻体腐烂、出成率低,扇贝出现了个体小、生长周期长、出柱率低、死亡率高等一系列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市海洋与水产局组织科研部门对桑沟湾的养殖情况进行了全面系  相似文献   

15.
浙江三门湾宁海下洋涂围垦工程投入养殖后排放的养殖污水将对周边水环境产生的影响预测是该项目环境评价的重要内容。在海湾潮流动力模拟的基础上,建立了污染物对流扩散的数学模型,用以预测养殖污水排放后的扩散范围及强度大小,为环境评价提供科学依椐。  相似文献   

16.
海湾开发利用强度评估可反映海湾利用程度,是海湾开发潜力及其可持续开发研究的基础,对发展湾区经济意义重大.以1990—2015年每隔5 a共6期TM/ETM/OLI影像为数据源,提取宁波市杭州湾、象山港和宁波市三门湾各时期的岸线及土地利用数据,基于此从海湾岸线开发和土地利用两方面综合分析海湾开发利用强度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0—2015年间,宁波3湾岸线人工化程度不断加深,岸线人工化指数最高的海湾由象山港(0. 16)转变为宁波市三门湾(0. 61),部分淤泥岸段(尤其是宁波市杭州湾岸段)滩涂围垦强度弱于泥沙淤积强度,削弱了岸线人工化程度.整个研究期间,宁波市三门湾和宁波市杭州湾的岸线开发利用结构始终为单一主体结构,象山港则呈现出由单一主体依次向二元、多元结构演变的趋势. 1990—2015年间,宁波3湾的岸线和土地利用强度均有所增加,其中象山港岸线开发利用强度指数最大,达0. 42;宁波市杭州湾区域土地利用变动最为强烈,土地利用程度指数最大,达292. 300.区位和资源禀赋、社会经济水平及政策因素是造成宁波3湾区域开发利用程度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象山港和三门湾地处浙江沿岸带中部,这两个半封闭型港湾的软相潮间带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均以广温广布性种占多数,其次为亚热带性种。种类的分布与盐度、潮流流速、悬沙含量以及港湾屏蔽程度等环境因子有关。象山港种类多于三门湾,同一港湾种类呈现湾底多于湾中多于湾口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水产药物开发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养殖动物疾病发生日益严重,水产药物是随养殖动物疾病发生同时得到开发的。现用水产药物基本上都是直接借用现成的兽药,而水产养殖动物是生活于水中的变温动物,与陆生动物存在较大差别,因此,水产药物开发应针对水产养殖动物的特性,包括其使用方法进行研制,使其实用、普及。本文综述了水产药物开发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希望在水产药物开发时引起重视。一、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为使药物产生疗效,要求药物被养殖动物吸收后,能分布到预定的靶器官,或且在这些靶器官中达到一定的浓度水平,维持一定时间。这就需…  相似文献   

19.
吴奕 《海洋信息》2001,(1):26-26
乐清湾40余万亩浅海滩涂,业已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聚宝盆。据乐清市水产主管部门统计,1999年该市海水养殖向积已达11.4万亩,海水养殖产景达5.6421万吨,养殖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1/3强,全市从事海水养殖的劳力达2.73万人,渔民劳均收入2.75万元,海水养殖已成为该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与沿海渔民勤劳致富的好门路。 乐清湾系我国著名的大海湾之一,是我国海水养殖的发祥地之一。改革开放后,乐清湾海水养殖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经多年努力,养殖品种增至30余种,鱼、虾、蟹、贝、藻齐全。尤其  相似文献   

20.
浙江中部三门湾波浪特征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浙江中部三门湾海域的波浪特征,本文基于AWAC波浪观测仪在该海域进行了连续1年的观测,对观测得到的波浪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线性回归分析,同时研究分析了三门湾海域受台风影响时,波浪参数和波浪谱的变化情况,探讨了波浪变化的原因.研究表明,三门湾海域常浪向和强浪向均为E向,地形是主导因素;显著波高绝大部分在0.8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