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张世家 《云南地质》1990,9(1):60-64
我国华南上二叠统长兴阶的岩相类型,1979年前知道的有三种:一是陆相含煤碎屑岩相的宣威组上段,富含Gigantopteris植物群;二是浅海灰岩相的长兴组,以含Palaeofusulina为特征;三是静水海湾硅质岩、砂泥岩相的大隆组,以含Pseudotirolites为代表。1979年,田宝林、张连武在贵州水城汪家寨发现一套海陆交互相砂泥岩夹薄层泥灰岩的含煤地层——汪家寨组,为华南上二叠统长兴阶增添了一种新的岩相类型。这一类型的横向变化如何?是由已知的三种类型相变而来,还是一种未知的类型?本文从汪家寨组所处的古地理位置、古生物  相似文献   

2.
苏皖运动的存在于否,对研究苏浙皖边界地区的地质发展史和正确认识长兴阶地层有重要意义。笔者论证了长兴组的厚度变化、界线粘土层的性质与成因、底砾岩的确认和地层接触关系、古生物群的突变等问题,认为:1)区内苏皖运动是存在的;2)砺山-江阴海堤不可否定;将安徽广德牛头山经江苏宜兴至江阴条带内的龙潭组上部地层作为长兴组的相变产物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3.
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第十一次常委扩大会议在贵阳举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4月16日至18日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了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第十一次常委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全国地层委员会寿嘉华主任,王泽九、殷鸿福、穆西南副主任,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孙宝亮副司长,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外事部刘凤山处长,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周从启副厅长、贵州省地矿局杨在锋副局长,全国地层委员会部分分委员会的主席、副主席,断代工作组组长,以及承担"中国主要断代地层建阶研究"、"中国地层表及说明书编制"、"吴家坪阶等七个界线层型剖面的后续工作与研究"项目课题研究的专家六十余人.他们来自国土资源部系统、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中石油、中国建材地质勘查中心和出版系统等单位,是九年来参加会议人数最多的一次.  相似文献   

4.
浙江长兴煤山地区吴家坪阶-长兴阶界线地层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浙江长兴煤山的 D剖面经多年研究 ,已成为二叠系长兴阶的单位层型和二叠系 -三叠系全球界线层型 ,并被推荐为吴家坪阶 -长兴阶全球界线层型的候选剖面 ,因该剖面上龙潭组地层出露较少 ,以致国内对长兴组与龙潭组的接触关系存有不同意见 ,给层型剖面的建立带来不利影响。在清理和研究了 D剖面西侧 30 0 m处 C剖面的吴家坪阶 -长兴阶界线层段后 ,证实了煤山地区龙潭组与长兴组为整合接触 ,对相关化石的地层分布也获得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东南运动在浙江的表现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浙北及浙皖边界地区长兴组厚度变化、长兴组底部砾岩的存在、龙潭组上含煤段地层及D煤组的分布特点、长兴组下部主要古生物在长兴煤山及以西地区的缺失,以及浙西江山政棠矿区的有关资料论证东南运动在浙江的存在。由于东南运动的影响,造成浙北及苏浙皖边界地区长兴组沉积时基底不平,使长兴组灰岩的岩性,岩相很大差异,对龙潭组上含煤段地层及煤层分布范围受到限制,并使华夏隆起扩大,使其在浙江中部与江南隆起联成一片。  相似文献   

6.
曾书明  游玮  覃兆松 《地质通报》2010,29(10):1619-1632
对赣中西部早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地层进行了多重地层划分,从下至上划分为鸡公岭组、栖霞组、小江边组、茅口组、南港组、乐平组、七宝山组、长兴组;从底至顶划分为Schwagerina cushmani-Darvasites.、Staffella、Misellina claudiae、 Parafusulina、 Chusenella、Neoschwagerina、 Yabeina、 Neomisellina、Gallwoayinella、Palaeofusulina minima和P. sinensis 11个 带,鸡公岭组的Sweetognathus whitei,茅口组Jinogondolella serrata,七宝山组Clarkina leveni、 C. guanyuanensis、C. oriantalis,长兴组C. subcarinata、C. changxingensis 7个牙形石带。同时划分出Shouchangoceras、Anderssonoceras、Prototoceras、Konglingites、Sanyanites 5个菊石带。依据生物地层单位将这段地层划分为下统隆林阶,中统罗甸阶、祥播阶、孤峰阶、冷坞阶和上统吴家坪阶、长兴阶。  相似文献   

7.
赣中西部早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地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曾书明  游玮  覃兆松 《地质通报》2010,29(11):1619-1632
对赣中西部早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地层进行了多重地层划分,从下至上划分为鸡公岭组、栖霞组、小江边组、茅口组、南港组、乐平组、七宝山组、长兴组;从底至顶划分为Schwagerina cushmani-Darvasites.、Staffella、Misellina claudiae、Parafusulina、Chusenella、Neoschwagerina、Yabeina、Neomisellina、Gallwoayinella、Palaeofusulina minima和P.sinensis11个带,鸡公岭组的Sweetognathus whitei,茅口组Jinogondolella serrata,七宝山组Clarkina leveni、C.guanyuanensis、C.oriantalis,长兴组C.subcarina-ta、C.changxingensis7个牙形石带。同时划分出Shouchangoceras、Anderssonoceras、Prototoceras、Konglingites、Sanyanites5个菊石带。依据生物地层单位将这段地层划分为下统隆林阶,中统罗甸阶、祥播阶、孤峰阶、冷坞阶和上统吴家坪阶、长兴阶。  相似文献   

8.
王国平 《福建地质》1989,8(3):181-197,T001
福建长兴期地层发育,包括碎屑岩相的大隆组和灰岩相的长兴组,长兴组分布于大田及其与永安、漳平交界处,大隆组主要分布于闽西南地区。根据生物群特征,建立了全省长兴阶7个生物带,并和华南地区长兴阶生物群作了对比。论证了福建长兴阶底界应划在大隆组下部,以Oldhamina squamosa 为代表的含海相腕足化石层下部砂岩之底。省内通常划归翠屏山组第四段的海相层应划归长兴阶。福建的长兴组含长兴阶上部生物群,其下含长兴阶下部生物群,福建长若灰岩应为长兴阶上部,大致为大隆组中上部的相变,其所含 Palaeofusulina sinensis带相当于大隆组上部 Pseudotirolites-Pleuronodoceras 带。  相似文献   

9.
浙江煤山D剖面二叠系长兴组高精度岩石地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对浙江煤山D剖面长兴组到下三叠统殷坑组岩石地层单元高精度的测量,选择了Yinetal.(1996)、盛金章等(1987)和赵金科等(1981)的地层资料,对比并修订了早期地层资料中的误差。重点标注了该剖面特殊岩性段,如黏土岩、碳酸盐化流纹质凝灰岩的产出层位,详尽描述了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的微观岩石地层特征,认为Y24e层顶部至Y27层为存在高度凝缩沉积或者沉积缺失的层段。这些高精度岩石地层材料将进一步推动二叠纪-三叠纪过渡期生物灭绝事件的后层型研究。  相似文献   

10.
四川盆地二叠系和三叠系的接触关系以及长兴组岩溶成因的认识,地质界一直存在较大分歧。通过野外露头、钻井、岩心、成像测井、C-O同位素等资料研究发现,普光气田长兴组发育大规模溶沟、溶洞、囊状溶洞、岩溶角砾岩; P/T界线附近长兴组溶蚀灰岩碳同位素发生严重负偏移;长兴组顶见不整合面,成像测井岩溶相带划分明显;长兴组顶部存在地层缺失。综合分析认为,普光气田长兴组发生过表生岩溶作用,长兴阶晚期重大海退事件是引起表生岩溶的主要因素。长兴组长期接受表生岩溶作用的改造,除形成台地边缘礁滩相储集层外,在礁滩欠发育的台地内部和台地前缘上斜坡等区带,是寻找不整合岩溶储集层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1.
四川盆地二叠系和三叠系的接触关系以及长兴组岩溶成因的认识,地质界一直存在较大分歧。通过野外露头、钻井、岩心、成像测井、C-O同位素等资料研究发现,普光气田长兴组发育大规模溶沟、溶洞、囊状溶洞、岩溶角砾岩;P/T界线附近长兴组溶蚀灰岩碳同位素发生严重负偏移;长兴组顶见不整合面,成像测井岩溶相带划分明显;长兴组顶部存在地层缺失。综合分析认为,普光气田长兴组发生过表生岩溶作用,长兴阶晚期重大海退事件是引起表生岩溶的主要因素。长兴组长期接受表生岩溶作用的改造,除形成台地边缘礁滩相储集层外,在礁滩欠发育的台地内部和台地前缘上斜坡等区带,是寻找不整合岩溶储集层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2.
华南二叠系长兴阶灰岩的碳同位素地层对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玉成 《地层学杂志》1998,22(4):278-285
以浙江长兴煤山长兴阶层型剖面、江西上高七宝山剖面、陕西汉中梁山剖面为代表的华南长兴阶碳酸盐岩碳同位素地层,清楚地显示出长兴阶顶、底为碳同位素低值区,其中P-T界线附近的碳同位素出现强烈负异常事件。在长兴阶内部两次碳同位素低值异常区,将长兴阶碳同位素演化曲线由下至上明显分为3个旋回,其中长兴阶顶,也即P-T界线,碳同位素强烈负异常与生物绝灭事件有关,时间短,变化幅度大,是全球界线对比的重要标志。而其它碳同位素负漂移和由此构成的3个旋回,在华南可以追踪对比。上旋回与长兴阶上段煤山段相当;而中、下旋回则与下段葆青段相当,并将其两分。碳同位素地层对比表明江西上高地区长兴组的中、上部可能属长兴阶,而下部厚约90m的含Galowayinela灰岩可能属吴家坪晚期。  相似文献   

13.
<正>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第十四次常委扩大会议四月七日至九日在江西井冈山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全国地层委员会主任寿嘉华、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殷鸿福、副主任兼秘书长王泽九、副主任王小烈、穆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老虎洞组和黄龙组地层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浙江省老虎洞组、黄龙组生物地层的研究较薄弱,尤其是笾化石带的建立不够系统,使地层的正确划分和对比存在一些问题。笔者通过精测浙江省桐庐县杨家老虎洞组、黄龙组地层剖面,系统采集了筵化石样品,经筵薄片研究。自下而上新建2个筵化石带:Profusulinella simplex带和FusulineUa bocki—Fusulina mayiensis带(二带化石归属达拉阶)。并与浙江长兴、杭州、常山地区的老虎洞组、黄龙组剖面进行了生物地层和岩石地层的划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Profusulinella simplex带上延至黄龙组中一下部,  相似文献   

15.
拉萨地块晚二叠世-三叠纪地层的研究对认识青藏高原前新生代特提斯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对该时期的沉积充填序列及古地理环境尚未形成统一认识.通过对西藏昂仁县孔隆地区开展的详细地层和牙形石相关研究,在木纠错组上部发现了晚三叠世诺利期Epigondolella sp.牙形石分子,在下拉组顶部发现了时代跨越晚二叠统长兴阶和早三叠统印度阶的牙形石Hindeodus typicalis;从而将研究区木纠错组时代重新厘定为晚二叠世长兴期至晚三叠世诺利期,指示拉萨地块西部三叠纪应仍为连续的浅海相沉积.   相似文献   

16.
赣北上二叠统多重地层划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覃兆松 《江西地质》2000,14(4):241-250
在开展赣西1∶5万区调中,对上石炭统至下侏罗统开展了岩石地层、层序地层、生物地层、生态地层、年代地层及旋回地层和同位素地层研究,本文即是部分成果的总结。依据岩石特征,将赣北上二叠统分为6个岩石地层区,并创竹亭组代表其深水相沉积。依据七宝山、枣木两剖面资料,进行了生物地层、生态地层及年代地层划分,提出长兴阶顶界位于青龙组底部、底界位于长兴组下部的结论,并对吴家坪阶底界的优选点进行了探讨。通过生态地层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Vail的经典层序地层学和Cross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方法为指导,通过对层序界面、相序、叠置结构、测井曲线等标志的综合识别分析,将研究区长兴组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在长兴组三级层序格架剖面建立的基础上,建立了长兴组层序地层演化模式,并从层序演化的角度探讨了长兴组沉积时期礁滩体的发育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8.
中下扬子区二叠系露头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按新近国际年代地层划分方案(ICS,2000),下扬子区二叠纪地层自下向上分为3统,9阶和相对应的华南传统6阶划分。二叠系从阿瑟尔阶至长兴阶(44Ma)共划分出14个三级层序,每个三级层序平均时限约为3.14Ma,其中“紫松阶”)相当阿瑟尔+2/3萨克马尔阶)1个(船山组中上部)、“隆林阶、(相当1/3萨克马尔阶+阿丁斯克阶)2个(分别对应船山组上部和梁山组或镇江组)、“栖霞阶”(相当库班甘德阶+1/3罗德阶)3个(栖霞组),“茅口阶”(相当于2/3罗德阶+沃德阶+卡皮丹阶)4个(孤峰组,茅口组,堰桥组,银屏组和武穴组),吴家坪阶2个(龙潭组或吴家坪组),长兴阶2个(长兴组或大隆组);共归并为4个层序组(sequence set)。  相似文献   

19.
<正> 1978年,我所二、三叠系界线专题队在浙江长兴测制了晚二迭世长兴阶的层型剖面,系统采集了各类化石和岩石标本。本文将通过长兴阶及其上覆下三叠统殷坑组底部各层粘土岩中粘土矿物成分、组合类型、纵向分布以及微量元素垂直变化规律等的分析研究,对二、三叠系界线处的粘土矿物特征及其形成环境进行了初步探讨,并从粘土矿物的角度阐述了二叠系与三迭系界线的性质。  相似文献   

20.
2008年4月15日至18日在湖北省宜昌市召开了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第十次常委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全国地层委员会寿嘉华主任,王泽九、殷鸿福副主任,副秘书长沙金庚,地调局刘凤山处长,各分委员会的主席、副主席陆松年、耿元生、孙卫国、戎嘉余、汪啸风、项礼文、侯鸿飞、金小赤、王乃文、王伟、杨振宇、黄枝高,特邀嘉宾沈其韩院士、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李金发所长,部分断代工作组组长、承担建阶项目第四一五阶段研究的课题负责人和拟参加新项目研究的有关专家共计60余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