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河东煤田离柳矿区煤相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煤岩学为主,结合煤化学、地球化学和沉积学,研究了本区4#、5#、#和9”煤层的宏观、微观煤岩特征,探讨了煤的成因标志,提出了本区成煤泥炭沼泽和煤相的划分方案,总结了各类煤相的特征及各煤层的煤相组成及其垂向演化序列。  相似文献   

2.
新疆伊犁盆地侏罗纪煤岩特征及煤相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煤岩学方法,探讨了新疆伊犁盆地侏罗纪煤的煤岩特征及煤相划分,将煤相划分为9种类型即干燥森林沼泽相,潮湿森林沼泽相,草木混生型沼泽相或芦苇沼炭沼泽相。通过煤相分析,为伊犁盆地成煤环境的研究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3.
神东矿区煤岩学特征及煤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煤岩学方法,探讨了神东矿区煤的煤岩学特征及煤相划分方法,确定了煤相类型划分参数。研究表明,神东矿区煤显微组分中,半镜质组、半丝质体和粗粒体-1等过渡组分的含量高。煤相划分为3种类型,即干燥泥炭沼泽相(细分两个亚相:高位泥炭沼泽亚相和过渡泥炭沼泽亚相)和潮湿森林泥炭沼泽相,干燥泥炭沼泽相是其主要煤相。煤相类型垂向上分布特征表明其成煤环境由干燥到浅覆水再向干燥过渡。  相似文献   

4.
张井  于冰 《中国煤田地质》1999,11(1):30-32,84
运用煤岩学方法,研究了伊宁煤田Ya-8煤的成煤环境及其煤相。该煤层主要形成上,下三角洲平原地带,划分出国种煤相,用煤岩特征来划分煤相是成煤环境研究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山东兖州矿区太原组16号煤层煤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微观研究的方法,对兖州矿区太原组16号煤层的煤相进行了研究。从煤岩学特征、沉积学特征和古植物特征等方面,系统总结了16号煤层的成因标志。在此基础上以沉积环境和古植物组成的变化为依据,对其煤相成因类型进行了划分,共为13种煤相类型,并对该煤层煤相类型的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煤相研究方法综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简述了8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煤相研究中较常采用的一些研究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进行了总结和评述;在此基础上,将层序地层学的方法引入到煤相研究中,认为煤相类型在纵向上演化特征研究是进行煤质研究和煤成油,气田预测的一条可行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布朗意──蒙索盆地煤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布郎意-蒙索盆地厚度达40m的第一煤层为单元,根据煤样光片光泽、色彩及组构划分出八类煤相。用有机岩石学方法及热解分析法详细研究了这些煤相。结果表明该煤层主要为微异地-异地沉积,生源输入以木本植物为主;煤层内部也存在类似煤系地层那样的旋回沉积,其原因推测为泥炭非均一性引起差异压缩;煤相的变化主要由水动力条件及水平面高低引起.这种变化明显影响了显微组合的物理一化学性质,如镜质体反射率、孢子体荧光及煤相的氢指数。该研究还指出了各种沉积环境标志物的可靠性。关键词  相似文献   

8.
乌达矿区主采煤层煤相特征与煤的可选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内蒙古乌达矿区主采煤层9煤层的煤岩学特征和煤相进行了分析,用煤样密度组成的煤岩学方法讨论不同煤相煤的可选性。研究表明,相同煤相不同煤的可选性相似,聚煤环境决定了煤中矿物的含量和赋存状态,同时也决定了煤的可选性。高位泥炭沼泽形成的煤可选性好,而低位泥炭沼泽形成的煤可选性差。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盆地侏罗纪煤成油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姚素平  魏辉 《沉积学报》1997,15(4):78-85
本文以有机岩石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研究为基础,结合模拟实验,对中国西北地区准噶尔盆地侏罗纪煤成油问题进行了详细讨论,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侏罗纪煤含有丰富的类脂成分,壳质组特别是角质体含量高可能导致了本区高蜡石油的生成,壳质组和基质镜质体的含量决定了煤的氢指数和热解烃产值,它们共同构成了盆地内煤成油的母质。模拟排油实验证明了煤孔隙的吸附能力是有限的,在一定的压力条件下,煤中液态烃达到一定数量后就可以较好地排出。为了便于生产勘探,文中还讨论了煤系地层的沉积有机相,依据沉积相,有机地球化学和有机岩石学特征将煤系划分成四种沉积有机相:分别是高位沼泽有机相,森林沼泽有机相,流水沼泽有机相和开阔水体有机相,其中,流水沼泽有机相生成液态烃的潜力最大,以含有大量的角质体为特征;森林沼泽有机相的生烃潜力次之,以基质镜质体为主要成分;高位沼泽有机相生烃潜力最差,以惰性组和镜质组为主要的有机组分;而开阔水体有机相不是煤成烃研究的理想场所  相似文献   

10.
运用传统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理论知识,通过野外实地观测和钻井资料分析,对东胜地区延安组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识别出两个三级层序(层序Ⅰ、层序Ⅱ),三个沉积体系域(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高位体系域)。在延安组识别出两种沉积相——曲流河和湖泊三角洲。同时对延安组的煤层进行显微组分定量统计,研究显示研究区煤相主要为潮湿森林沼泽相。研究区构造稳定,煤相的垂向演化主要受湖平面波动的影响,而湖平面的波动受气候约束,显示气候是煤相演化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1.
华亭矿区5号煤层煤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华亭矿区5号煤层煤岩煤质特征,对其成煤植物、成煤环境、古气候变化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微观煤相标志,划分了5号煤层煤相,共划分出6种煤相类型:陆地苔藓沼泽相;浅覆水-滞流森林沼泽相;中等覆水-滞流森林沼泽相;深覆水-滞流森林沼泽相;浅覆水-滞流草木混生沼泽相和开阔水域沼泽相。并对5号煤层煤相类型在垂向上的演化规律及影响该煤层煤相变化的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2.
应用煤岩学与地球化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了黄陵矿区2#煤层的煤岩学特征及煤相类型。研究表明:2#煤层显微煤岩组分以镜质组为主,煤层从底部到顶部煤相由潮湿森林沼泽向开放沼泽过渡,包含五个次级演化层序,潮湿森林泥炭沼泽相是煤层煤相类型的主体,水动力条件较弱,成煤植物以木本植物为主,形成环境整体上为潮湿—覆水环境。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XF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等方法测定了大同煤田塔山井田太原组5号煤的宏观煤岩类型、显微煤岩类型和地球化学参数,探讨了煤的煤岩学、煤地球化学及煤相特征,系统地分析了煤层的原始成煤泥炭沼泽环境及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5号煤层有4种煤相类型,即湖沼相、泥炭沼泽相、潮湿森林沼泽相和较干燥森林沼泽相,相应表现为湖泊、障壁岛后潟湖、上三角洲平原和洪泛盆地含煤沉积体系特征。煤层自下而上存在5次比较明显的沉积旋回韵律,与之相随的水介质环境也发生了相应的海陆、咸水、淡水交替变化,从而形成了一套以陆相为主、海陆交互的成煤泥炭沼泽环境,沉积环境逐渐从海相、海陆过渡相向陆相演化。  相似文献   

14.
根据黔北煤田花秋勘探区9、16号煤煤岩煤质鉴定资料,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研究了9、16号煤煤相及其发育特征。研究表明:9号煤形成于芦木芦苇沼泽相和潮湿的芦木芦苇沼泽相,芦木芦苇沼泽相分布于勘查区北部和南部东翼,潮湿的芦木芦苇沼泽相分布于南端西翼;16号煤基本形成于芦木芦苇沼泽相,少量形成于覆水森林沼泽相,覆水森林沼泽相仅分布于中部的西翼,沼泽的其它部位均为芦木芦苇沼泽相。通过分析煤相与煤中全硫、有机硫的关系,认为沉积体系所处的大环境整体控制了硫含量的高低,成煤沼泽类型控制了硫分的变化。勘查区北部、北西部及中部以东可能是9号煤潜在的低硫区,由于16号煤处于区域性的高硫层位,北东部可能是黄铁矿硫相对较高的区域。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宁阳煤田茅庄井田煤系地层综合分析,揭示了茅庄井田的煤层岩性特征和沉积环境。研究结果表明:该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为早二叠世山西组和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太原组,总厚度约220 m。可采或局部可采者4层,即3上煤层,3下煤层,16煤层、17煤层,平均总厚度为9.52 m。本井田内3上煤层、3下煤层为主采煤层。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纪月门沟群,其中山西组是该区最重要的含煤地层。沉积环境为从海相沉积为主到以陆相沉积为主的转变过渡时期,岩石地层反映了典型的海陆交互相的沉积特征;在海陆交互期海退三角洲平原上供应了大量的泥炭沼泽,为茅庄井田煤层提供了物质基础。其中太原组为典型的海陆交互相沉积,沉积相环境稳定,变化小,标志层及煤层层位清楚、稳定,煤层沉积层序规律性强,是区域地层对比的稳定层位。  相似文献   

16.
煤的成因类型通过煤的有机显微组成、矿物成分等来体现。从微观研究的角度出发,以各子样的显微煤岩组分统计值、镜惰比(V/I)、骨基比(F/M)、矿物质含量为依据,对西山煤田屯兰煤矿7号煤进行成因类型划分,分为4类6型,即Ⅰ-①、Ⅲ-①、Ⅲ-②、Ⅳ-①、Ⅳ-②、Ⅴ-①。自下而上对煤层划分了23个成因分层。7煤层以Ⅳ类成因类型为主,沉积了覆水森林沼泽环境。  相似文献   

17.
测水组是湘中早石炭世主要的含煤地层。该区早石炭世的海侵主要来自西南侧,物源主要来自东北方向的雪峰古隆起。测水早期沉积物有煤、泥岩、砂质泥岩及细砂岩,沉积环境为潟湖相、泥炭沼泽相、潮坪相及滨海相;晚期主要沉积了细-粗粒石英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及石灰岩,沉积环境有滨外泥质陆棚、滨外碳酸盐陆棚及滨海相。煤层主要形成于潟湖淤浅而成的泥炭沼泽环境,含煤性与煤系厚度、砂岩含量及砂泥比值等有一定相关性,富煤带只存在于一定厚度的含煤地层分布区。本区于早石炭世时期形成了西部金竹山和东部太平寺二个聚煤中心,其中西部含煤性及煤层稳定程度比东部好,是勘查找煤的重要地区。  相似文献   

18.
潮水盆地位于内蒙古西南部和甘肃省东部地区,是我国中新生代含煤断陷盆地.采用粉晶X衍射、ICP-MS、ICP-AES 方法,从煤的岩石学、煤化学及煤地球化学的理论出发,对潮水盆地西部煤样进行了煤化学、显微组分、矿物学及地球化学分析.其研究结果表明潮水盆地西部煤以中等水分、低一中灰分和硫质量分数、高挥发分产率为特征,煤级为烟煤—亚烟煤;煤中有机显微组分以镜质组为主,惰性组次之,煤相类型以潮湿森林沼泽相为主,其次为较浅覆水森林沼泽相;煤中的常量矿物以石英和高岭石为主,部分样品中含有黄铁矿、方解石、菱铁矿和少量的微斜长石;煤中除Sr、B和Cs质量分数相对较高外,其他微量元素质量分数普遍较低.Cr、Ga、Pb、Li、Cu、Ge、V、Sc、Be、W、Th和As,以及Ti和Nb主要与硅铝酸盐矿物有好的亲和性;B和Sr可能主要以碳酸盐矿物的形式存在;S和Mo可能主要以硫化物矿物的形式存在;另外,Ti、Zr、Nb和Ta有好的相关性,可能与重矿物有关.  相似文献   

19.
我国华南的江西乐平、浙江长广和贵州水城地区以出产特种煤一树皮煤而闻名.其煤岩组分中含有特殊组分树皮体,该煤具有较高的挥发份、氢含量及焦油产率等化学特征,同时也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相关的煤相研究可为该煤种树皮体的富集现象提供相应的成因信息。通过对各矿区煤层的煤岩学和矿物学的研究,发现主采煤层的显微组分均较富集树皮体,显微组分的形态特征及其组合关系反映主采煤层的形成环境为潮坪泥炭沼泽沉积环境。依据凝胶化指数(GI)、植物组织保存指数(TPI)、地下水流动指数(GWI)和植被指数(VI)力这4个煤相参数对其成因进行研究,根据各参数之间的关系图,确定了各矿区煤层成因信息的异同点.并对其所具有的不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妥坝煤田内沉积剖面的系统研究分析,对妥坝煤田的沉积相进行总结,判断煤田的沉积环境,恢复了妥坝煤田二叠世构造一岩相古地理格局。在认真研究妥坝煤田控煤因素,特别是控煤沉积环境及控煤构造样式基础上,研究后期地质事件所诱发的主要构造活动对煤层的影响,剖析了该煤田的主要聚煤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