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可视化建模是利用围绕现实想法组织模型的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该技术以其简化需求、易于理解问题、沟通问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软件开发的各个环节中。本文分析了空间信息处理的特点,结合可视化建模和工作流的技术,提出了空间处理建模的概念,并探讨了空间处理建模的建模流程及应用方式。  相似文献   

2.
基于空间映射观念的地图综合概念模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艾廷华 《测绘学报》2003,32(1):87-92
基于关系代数的映射变换思想,将地图综合的概念框架划分为2种映射形式:空间实体映射和空间关系映射,根据变换前后空间实体数目的变化,空间实体映射进一步区分为1-1,n-1,n-m映射。空间关系映射则视为拓扑关系、距离关系、方向关系3种基本关系的复合变换。为描述综合过程中粗化表达,建立了“空间关系分辨率”概念,基于9交叉、主方向模型以及本文自行建立的“等距离关系”模型分别给出了拓扑关系、方向关系、距离关系中分辨率的表达方式。在概念级上讨论了2种映射在地图综合过程的表现形式,这一综合模式与传统方法的显著区别是,它强调了关系也存在综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空间同位模式挖掘旨在发现多类地理要素或事件频繁互邻近形成的关联规则,对于理解复杂地理现象内在发生机理具有重要价值。针对现有基于关联规则的空间同位模式挖掘方法难以对地理数据特性(如多尺度性)进行有效建模的缺陷,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点过程建模与分解的多尺度空间同位模式挖掘方法。首先通过构建一个随机变量将多类要素实例分布数据表达为混合空间点过程,并引入一个非参统计指标对同位模式进行特征尺度判别;基于此,定义一种条件概率密度分布函数,利用点过程分解思想挖掘多尺度空间同位模式及其实例分布。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以准确挖掘空间同位模式在不同尺度的空间分布形态,并且有效降低了人为设定参数的主观性。  相似文献   

4.
空间同位模式挖掘旨在发现多类地理要素或事件频繁互邻近形成的关联规则,对于理解复杂地理现象内在发生机理具有重要价值。针对现有基于关联规则的空间同位模式挖掘方法难以对地理数据特性(如多尺度性)进行有效建模的缺陷,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点过程建模与分解的多尺度空间同位模式挖掘方法。首先通过构建一个随机变量将多类要素实例分布数据表达为混合空间点过程,并引入一个非参统计指标对同位模式进行特征尺度判别;基于此,定义一种条件概率密度分布函数,利用点过程分解思想挖掘多尺度空间同位模式及其实例分布。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以准确挖掘空间同位模式在不同尺度的空间分布形态,并且有效降低了人为设定参数的主观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子空间分类器的基础上,对子空间的概念进行了扩展,提出了对偶子空间的概念和相应的分类算法。这种分类器不仅保持了子空间分类器分类准确度高的特点,而且分类速度有很大提高,因而更适用于大规模的遥感图像分类。  相似文献   

6.
张景雄 《测绘学报》2007,36(3):0-301
尽管离散目标和连续场的误差建模已得到了发展, 名义场却存在实质性的和多半悬而未决的概念问题。致力于为确定信息和不确定特性整合出一个概念框架。这个概念模型是基于判别空间而构建的; 后者是由面状类别时空表象的特质或驱动过程定义的。这个模型通过加入特定类的平均结构( 其可进行基于判别变量的回归分析) 的方式, 奠定类别制图一致性的基础, 并且使基于尺度的误差建模变得更为简便易行。这种误差建模可以有效地仿效观测者在类别、边界位置、多边形个数和边界网络拓扑特性等方面的差异。通过基于模拟数据的实验, 与基于指示克里格的随机仿真结果相对比, 肯定判别空间模型在确定平均面状类别( 反映判别变量的平均响应) 以及空间不确定性( 实为空间自相关的残差在地理空间的镜像) 的复现性或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三维地理空间模型建模成本高,模型数据量大的缺点,提出并探讨了三维地理空间模型符号化的概念和方法,并结合实例对比分析了符号化模型的作用效果,期望提高三维地理空间模型的应用范围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空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胡圣武  王宏涛 《测绘科学》2007,32(1):153-156,159
空间关系是GIS的重要理论问题之一,在GIS数据建模、空间查询、空间分析、空间推理、制图综合、地图理解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国际上对空间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空间关系的语义问题、空间关系描述、空间关系表达、基于空间关系的查询分析等方面。本文主要讲述了这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成果。  相似文献   

9.
基于图形的可视化地学建模环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万庆  万洪涛  丁国祥 《遥感学报》2003,7(5):412-419
概念地图是一种用于支持知识构建及知识共享的方法。通过概念地图,可以有效地创建知识,将不同用户及专家的知识以概念实体与概念关系的形式组织,以图形化的形式加以表示,来支持地学模型建模。基于概念地图的地学模型建模过程包括系统模型描述、用户模型定义、模型建造、模型解释与转换以及CASE生成几部分。随后,详细讨论了模型支持系统的应用特点,基于概念地图的空间模型建模的环境和工作流程。最后,利用永定河的水利工程等背景资料,建立了小清河分洪区背景信息的概念地图模型,利用建立的概念地图模型,在可视化建模环境下,建立了永定河洪水模拟模型。对洪水模拟结果和流域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的洪水灾情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10.
对空间决策支持系统和计算机系统协同工作环境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概括了较为完整的协同空间决策概念,提出了协同空间决策的空间问题协同分析、方案生成与可视化、方案分析、方案表决等基本过程。在此基础上,作者详细分析了协同空间决策的复杂性、交互可视化、多用户参与、方案探索性分析、多层次协同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基于多主体系统(multi-agent system,MAS)的城市商业区位建模的新方法。模型由相互作用的环境层和多主体层组成,旨在探索商业区位过程中消费者、商业设施、政府等多主体之间以及多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微观相互作用而导致的宏观商业布局过程。该模型可以方便地探索销售商在不同选址策略下商业设施的区位分布,为商业选址提供有用的决策依据,并在一个虚拟的城市空间中模拟了销售商在不同选址策略下的选址决策。  相似文献   

12.
从GIS研究理论的发展,介绍了空间数据及融合理论、空间曲面理论、空间认识理论、地图可观化理论、空间数据建模理论的研讨成果,为GIS研究和应用提供极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In this paper we detail a multivariate spatial regression model that couples LiDAR, hyperspectral and forest inventory data to predict forest outcome variables at a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The proposed model is used to analyze forest inventory data collected on the US Forest Service Penobscot Experimental Forest (PEF), ME, USA. In addition to helping meet the regression model's assumptions, results from the PEF analysis suggest that the addition of multivariate spatial random effects improves model fit and predictive ability, compared with two commonly applied modeling approaches. This improvement results from explicitly modeling the covariation among forest outcome variables and spatial dependence among observations through the random effects. Direct application of such multivariate models to even moderately large datasets is often computationally infeasible because of cubic order matrix algorithms involved in estimation. We apply a spatial dimension reduction technique to help overcome this computational hurdle without sacrificing richness in modeling.  相似文献   

14.
空间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模型及管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雷兵  刘纪平  谭海  陶坤旺 《测绘科学》2005,30(1):55-56,75
应用建模是空间辅助决策支持系统有效管理和使用模型的基础。本文抽象了空间辅助决策应用模型的组成结构和建立过程,分析了空间辅助决策应用模型的特点;接着分基础空间模型库、基础非空间模型库、应用模型库、模型管理库四部分探讨了空间决策支持系统中应用模型的管理,最后给出了相应的建设性结果。  相似文献   

15.
空间分析动态建模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业务系统开发过程中,为解决采用传统开发模式的专业空间分析模型与模型算法紧耦合而导致的复杂建模过程和难以有效复用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空间分析动态建模技术,提出功能聚合的过程是空间信息模型实例化的过程:利用形式化语言和工作流建模规范构建业务规则,基于图论构建模型逻辑图的形式化转换规则,完成规则绑定;提出权限资源绑定模型,完成资源绑定。选取深圳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地理因素相关性定性分析专业模型验证空间分析动态建模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面向交通地理信息时空特征描述的Spatial-UML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少沛  李勇  彭聪  谭建军 《测绘科学》2008,33(6):97-99,91
空间信息系统建模的多样性、主流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性以及逐渐变复杂的系统体系都使得软件和数据库设计者向可视化建模的主流方向发展。分析面向地理信息时空特征描述而建立的空间可视化语言插件(SpatialPVLs),并基于可视化建模技术标准,应用统一建模语言(UML)内置的扩展机制实现了针对地理信息时空特征描述的扩展。UML和SpatialPVLs的集成过程定义了面向地理信息时空特征描述的可视化建模语言,即Spatial-UML。最后,以城市交通模拟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概念模型设计为实例,验证Spatial-UML的适用性和扩展性,建立一个可以满足不同领域用户访问和理解的互协作建模架构,实现交通地理对象的空间、时态和时空特征的可视化标准描述和表达。  相似文献   

17.
A Network Model for Dispersion of Communicable Disease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spread of communicable diseases through a population is an intrinsic spatial and temporal process. This paper presents an individual‐based analytical framework for modeling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heterogeneity in the disease transmission. The framework specifies a network model structure and six associated parameters. These parameters describe the properties of nodes, the properties of links, and the topology of the network. Through this model structure and associated parameters, this framework allows the representation of discrete individuals, individualized interactions, and interaction patterns in a network of human contact. The explicit representation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mobility of individuals in particular facilitates the modeling of spatial heterogeneity in the disease transmission.  相似文献   

18.
The dispersion of communicable diseases in a population is intrinsically spatial. In the last several decades, a range of spatial approaches has been devised to model epidemiological processes; and they differ significantly from each other. A review of spatially oriented epidemiological models is necessary to assess advances in spatial approaches to modeling disease dispersion and to help identify those most appropriate for specific research goals. The most notable difference in the design of these spatially oriented models is the scale and mobility of the modeling unit. Using two criteria, this review identifies six types of spatially oriented models. These include: (1) population‐based wave models, (2) sub‐population models, (3) individual‐based cellular automata models, (4) mobile sub‐population models, (5) individual‐based spatially implicit models, and (6) individual‐based mobile models. Each model type is evaluated in terms of its design principles, assumptions, and intended applications. For the evaluation of design, four aspects of design principles are discussed: the modeling uni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modeling units, the spatial process, and the temporal process utilized in a design. Insights gained from this review can be useful for devising much‐needed spatially and temporally oriented strategies to forecast, prevent, and control communicable diseases.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数据汇总工作完成后,重庆市将建立全市统一的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库,同时也要进行数据发布以便于工作成果的各类应用.本文介绍了该市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库建设及数据发布的工作流程,重点阐述了该项工作中的基础地理空间框架的选取、批量空间数据的坐标转换、DEM数据问题的处理及建模、数据发布等环节的技术处理,可为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