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采用IGS全球约110个多模观测站4周的观测数据,在不同采样间隔下进行精密定轨数据处理。分析了不同采样间隔下产品的精度以及数据处理的耗时情况。大量计算结果表明:①随着数据采样间隔的增加,数据处理时间呈线性减少的趋势。本文表明,采用15min采样间隔比5min采样间隔计算效率最多可以提高50%以上。②数据采样间隔的变化对轨道、钟差、ERP参数、参考框架等解算参数的影响很小。当采样间隔为5~10min时,基本上没有影响。为分析不同采样间隔产品对用户定位的影响,采用了全球22个测站4周的数据进行PPP静态定位,并且采用GRACE卫星1周的数据进行运动学精密定轨。采用不同轨道、钟差的静态结果表明,不同产品对水平方向精度的影响小于2mm,高程方向精度的影响小于6mm。GRACE卫星动态定位结果表明,不同产品对各个方向精度的影响小于1.5cm,三维位置的影响小于2cm。本文结论对于当前测站个数250的非差数据处理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采用历元间、星间差分技术,估计了基于参考历元的相对钟差。以不同局域GNSS网络、不同观测间隔连续三天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参数估计,研究了不同区域、采样间隔对估计结果精度的影响。与IGS最终精密钟差相比,估计得到的相对钟差的历元间差优于0.2 ns,基于参考历元的相对钟差的精度优于0.9 ns。不同区域的估计结果精度大致相当;采样间隔对估计结果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3.
网络RTK精度高、时效快,但部分区域无法进行实时网络RTK。基于山西省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建设的山西省快速精密定位平台,实现了基于基准站网的流动站双频GPS/BDS/GLONASS快速精密定位数据处理功能。从多系统组合解算、观测数据不同采样间隔和观测时长、野外大范围实测等多方面对该平台进行了精度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该平台可以解决山西省弱信号地区的快速、高精度、可靠定位难题。  相似文献   

4.
Bernese软件是当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高精度GPS数据处理软件之一。本文简单介绍了Bernese5.0软件精密单点定位的数据处理策略,采用bjfs、harb两个IGS站1570周的数据,分析了静态精密单点定位时不同星历产品、钟差采样间隔对定位精度的影响;选取bjfs、harb站1570周第一天的数据,分析了动态精密单点定位中卫星截止高度角、先验对流层模型、钟差采样间隔对定位精度的影响。最后,结合2011年日本"3·11"地震时mizu站的数据,提取GPS地表同震形变,验证了Bernese 5.0精密单点定位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静态精密单点定位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精密单点定位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了观测数据和精密钟差采样间隔对静态精密单点定位的影响,提供了工程实际使用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赵雪梅  李玉  赵泉华 《遥感学报》2017,21(5):767-775
为了实现影像的自动化分割,提出一种利用非监督方式将观测数据采样化的遥感影像分割方法。该方法利用欧氏空间的概率分布建模采样数据和观测数据,并将其映射到黎曼空间,通过不断将观测数据转换为采样数据的方式实现影像的自动采样化。每次采样过程只需计算观测数据点到采样点的测地线距离,将距采样点测地线距离最小的观测数据转化为采样数据,以保证采样数据不断趋于该类数据的真实分割结果,同时使算法能够有效分割具有不同像素数的类别。将算法应用于模拟影像和真实遥感影像分割,对其分割结果以及传统基于统计、基于模糊的非监督算法和基于神经网络的监督算法相应分割结果定性定量的对比分析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个体轨迹数据已经广泛用于人群活动的研究中。在静止的局部空间开展的活动是个体日常生活的基本元素,在轨迹数据中对应停留部分。因此学者常从轨迹数据中识别停留来研究个体活动信息。然而,轨迹数据的时间采样间隔会对停留识别带来影响。针对该问题,首先提出了一个框架,量化不同持续时间长度的活动在不同时间采样间隔的轨迹数据中被识别为停留的概率。其次,考虑到个体出行网络依赖于停留识别结果,基于该框架,研究分析了时间采样间隔对出行网络分析结果的影响。最后,利用该框架分别对深圳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和手机轨迹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在面向人群活动的研究和应用中,该框架能支持时间采样间隔的选择决策和面向活动类型的研究结果评价。  相似文献   

8.
在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中,星载原子钟的钟差预报在维持系统时间同步、满足实时精密单点定位的需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钟差预报主要研究的是预报模型,关于钟差数据对钟差预报结果影响的研究还很少。基于IGS提供的30s、5min和15min采样间隔的精密钟差数据,分析和研究在预报条件相同时,不同采样间隔的钟差数据对钟差预报效果的影响。以常用的灰色模型和二次多项式模型对不同类型的卫星钟差进行预报和分析,结果表明,相同预报条件下钟差数据的采样率对预报结果有影响,IGS的15min采样间隔的精密钟差数据较另外两种采样间隔的精密钟差数据能得到更好的预报结果。  相似文献   

9.
当基准站采样率低于流动站时,不能用常规差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后处理方法得到流动站所有历元坐标。针对此问题,给出了基于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模型构造基准站非采样点上虚拟观测值的方法。该方法将接收机钟差、对流层天顶湿延迟从观测值误差中分离出来,同消电离层模糊度一起进行估计,利用基准站真实坐标获得卫地距,在此基础上计算相邻两个观测历元的残差进而拟合历元间非采样点残差,与卫地距、各项估计误差一起生成虚拟观测值。该方法保持了虚拟观测值的误差特性,尤其是基准站与流动站间的共性误差。该方法仅加密基准站数据,对流动站没有影响。算例结果表明,基准站在采样间隔30 s范围内,使用该方法加密的虚拟观测值与真实值有较好的一致性,采样间隔分别为30 s、15 s、5 s的虚拟测码伪距和载波相位观测值偏差的标准中误差分别在0.2 m和1.2周左右、0.1 m和0.7周左右、0.05 m和0.2周左右;在30 s采样间隔情况下,按照该方法处理后仍能满足厘米级定位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针对GPS卫星钟差及观测数据间隔对LEO卫星运动学和约化动力学定轨的影响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使用CODE(the Center for Orbit Determination in Europe)30 s、5 s间隔GPS卫星钟差分别进行了30 s和10 s间隔观测数据的LEO卫星定轨实验。结果表明,使用5 s间隔卫星钟差(10 s间隔观测数据)相比30 s间隔卫星钟差(30 s间隔观测数据)进行GRACE卫星精密定轨,约化动力学定轨精度提高了16%,运动学定轨精度提高了8.8%;使用30 s间隔卫星钟差和10 s间隔观测数据的定轨精度最低;对于30 s间隔观测数据,使用30 s或5 s间隔卫星钟差的定轨精度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基于伪距相位和STPIR组合的北斗三频周跳探测与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NSS周跳探测中,电离层残差法的适用性受数据采样间隔的影响较大,同时联合其它组合观测量进行周跳修复时,周跳修复方程组易出现病态解。针对这些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可靠的北斗三频周跳探测与修复算法,通过构造北斗三频电离层残差组合观测量,进行二阶历元间差分,基于三频伪距相位组合优选理论,选取适用于北斗三频数据的伪距相位组合,结合两种组合观测量,优选条件数较小的组合系数矩阵进行周跳修复,最后通过北斗三频实测数据验证,结果表明:在数据采样间隔较大的情况下,利用构建的三个组合观测量可以探测出北斗三频原始数据中的所有周跳,具有很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2.
根据全站仪在相似材料模拟实验中的观测数据以及数据处理原理,以Matlab为平台,编写数据处理程序,利用数据处理程序可以对观测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在绘图时将各观测线的观测数据分开并自动绘制相应的移动变形曲线图。  相似文献   

13.
基于总体最小二乘的大地测量反演理论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乐洋 《测绘学报》2012,41(4):0-628
对于地球物理大地测量学中大部分线性模型来说,其系数矩阵并非常数阵,而是由其他方法观测、计算得到的;一般由于数据采样大小、模型化及测量等原因,系数矩阵是具有一定误差的变量矩阵。如何处理系数矩阵和观测向量同时存在的误差,是大地测量反演等数据处理  相似文献   

14.
针对车载移动测量系统在获取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时受噪声点、GPS信号差、建筑物密集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定位精度差的问题。该文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采用GPS单系统的1~15s采样间隔和GPS+BDS组合的1~15s采样间隔以及GPS/BDS/GLONASS三系统组合模式,分析松组合、紧组合及动态PPP组合对定位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GPS/GLONASS单系统处理时,当车速大于30km/h或者建筑物密集时,卫星的可视效果较差,得到的定位误差可达到分米甚至米级。当采用GPS+BDS/GPS+BDS+GLONASS组合处理时,可视卫星得到保证,定位精度能一直保持在厘米级。同时,单系统下不同采样间隔对定位精度影响很大,多系统组合可以在较大的采样间隔下,保持较高的定位精度。通过对不同卫星组合,不同采样间隔下的定位精度分析,能够为车载移动测量系统在不同环境下选择何种方法定位精度最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载波相位观测值中出现周跳的问题,将TurboEdit算法中的LG组合进行二次历元间差分(STPIR),差分结果可以很好地消除电离层延迟的趋势项影响,而且差分后的组合观测值不受观测数据采样间隔的影响,从而有利于周跳的探测。同时,利用MW组合与STPIR组合实现了周跳的探测与修复。对静态和动态观测数据进行处理的结果表明,将MW与STPIR组合可以更准确地探测与修复周跳。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CORS站网数据处理理论与应用的研究进展。本文针对单机处理大型CORS网基线时站点规模受限和时效性差的问题,研究了基线解算的分布式处理流程和方法。应用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建立了CORS网数据的分布式存储和传输功能,基于Bernese处理引擎(BPE)实现了Bernese 5.0功能模块的并行化调用,基于Ambizap算法建立了分布式PPP解算和分布式独立基线解算的基线向量整网解算方法。算例表明,8个节点处理109个测站1 d的30 s采样间隔观测数据,比单机集中处理的加速比提高了6倍。  相似文献   

17.
采用GPS进行高层建筑物实时动态观测被认为是有效的方法,如何处理海量GPS振动观测数据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根据GPS振动观测数据特点,将小波分析技术应用于GPS振动观测数据处理,研究了不同小波基、分解尺度、阈值选择对观测数据去噪的影响,获得了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接收机端伪距偏差是指非理想的卫星导航信号在接收机前端带宽和相关器间隔不同时产生的伪距测量系统性偏差.研究表明,北斗二号、GPS和Galileo系统均存在与接收机类型相关的伪距偏差,影响基于混合类型接收机站网的精密数据处理.本文基于iGMAS网和MGEX网观测数据,采用MW组合、伪距残差和伪距无几何距离无电离层组合3种方...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沉降观测数据处理单一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GIS的沉降观测数据可视化分析方法,旨在增强沉降观测成果的可视性。通过对台州某电厂烟囱进行沉降观测,获取变形数据,并基于Surfer平台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绘制了等沉降曲线图、沉降曲面片图及沉降剖面图。实验证明,本文提出的基于GIS的可视化分析法具有数据处理简单、成果图可视化效果好、图件齐全的优点。同时,基于GIS形成的分析成果可建立地理信息数据库,为其它类似变形监测提供技术参考,不失为一种沉降观测数据处理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孙同贺 《测绘学报》2020,49(3):398-398
经典测量平差方法通常是假设观测向量仅含有随机误差,在观测向量残差范数最小的准则下求模型参数的最优估值。而实际上,由于数据采样大小、模型化以及测量等原因,在测量数据处理中观测向量和模型系数矩阵同时含有误差的情形屡见不鲜。此时,若仍然利用最小二乘方法进行平差,其结果将是有偏的。为了提高参数估值的精度,研究新的测量数据处理理论与方法势在必行。总体最小二乘方法能同时顾及观测向量和模型系数矩阵的误差,近年来得到了测绘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