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
珍珠的成分特点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ICP-MS、IC、XRD、IR等分析方法,对我国不同成因、不同产地的珍珠及其贝壳的成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淡水养殖珍珠中的P、Mn、Ba的含量相对较高,而海水珍珠中的Sr、Zn、Cr、Ni的含量相对较高;与淡水养殖珍珠相比,海水养殖珍珠中的阴、阳离子种类多,含量高,氨基酸总含量高而稳定;海水养殖珍珠及其贝壳或淡水养殖珍珠及其贝壳在成分上的变化基本一致,而海水养殖珍珠的珍珠层与珍珠核之间差异较大。该结论对于珍珠的鉴定及其理论药理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系统研究和比较我国产区的一些海水和淡水贝壳珍珠层的物相和元素成分,我们采集了2种淡水育珠三角帆蚌壳和8种海水贝壳,其中4种是海水育珠马氏珠母贝壳,另4种是其它海水贝壳,并进行预处理以制备其贝壳珍珠层。然后使用X射线衍射、氨基酸分析、原子吸收光谱、原子荧光光谱法对贝壳珍珠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10种贝壳珍珠层的矿物物相都十分简单,主要由文石组成,仅含少量的方解石,并且它们的物相成分无明显的差别,难以通过X射线衍射(XRD)分析技术加以鉴定。与其它4种海水贝壳珍珠层相比,马氏珠母贝和三角帆蚌壳珍珠层的氨基酸含量明显大些。各种贝壳珍珠层的微量元素Na、Pb、Hg、As、Cu、Se、Cr、Mn的含量,与其品种基本无关,但可能与其生长的水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3.
珍珠层中文石晶体择优取向的XRD极图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先德  张刚生 《矿物学报》2001,21(3):299-302
本文采用XRD极图方法对海水大珠母贝、企鹅珍珠贝及淡水三角帆蚌贝壳珍珠层中文石晶体的结晶学定向进行了研究。根据文石的 ( 0 0 2 )和 ( 0 12 )极图可以推断 ,三种贝壳珍珠层文石的a轴平行珍珠层面 ,c轴垂直珍珠层面。在珍珠层面上 ,二种海水壳珍珠层中文石的a轴亦存在强烈的择优取向现象 ,大珠母珍珠层中文石a轴沿与壳生长纹方向呈 2 0 0°左右的夹角分布 ,企鹅珍珠贝沿近平行壳生长纹的方向分布 ;淡水三角帆蚌珍珠层文石a轴亦平行珍珠层面分布 ,但其择优取向不如海水壳明显 ,在珍珠层面上沿各个角度上均有分布。  相似文献   

4.
珍珠层中的有机质极其重要,它不仅是生物矿物与纯无机矿物的根本区别,而且具有重要的生物矿化响应效应.但珍珠层中有机质含量极低,约为珍珠层体积的5%,致使研究手段受到了很大限制.选择广西、广东、浙江、江苏等地的海水养殖珍珠、淡水养殖珍珠、育珠贝贝壳中的珍珠层以及现代珊瑚、珊瑚化石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日立835-50型高速氨基酸分析仪获得了各样品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继而进行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到一些具有特点的氨基酸组合或类,结合对珍珠层进行的TEM、SEM等电镜观察结果,发现这些组合和类很可能分别对应于珍珠层中不同空间位置、不同结构、不同种类和不同形态大小的有机大分子.由此认为有机质的矿化响应十分复杂、多样,并可以通过诱导和控制作用形成多样化、相互演化、复杂的无机矿物及珍珠层独特的微结构.这一结论对于阐释珍珠层有机质复杂多样的矿化响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淡水珍珠的成珠过程,采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开膜法养殖异形淡水珍珠样品的表面微形貌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在异形淡水珍珠样品珍珠层中,成层排列的文石板块形状各异,具有多层和有序的特点;在珍珠层的生长初期,形成于成核小片上的有机质为三角帆蚌外套膜细胞所分泌,其为后期矿物提供进一步沉淀的局限空间和成核作用的基底,具有确定矿物成核大小、空间排列、结晶取向和离子堆积是否出现同质多象的功能。同时,珍珠样品表面出现了与在海水珍珠和以淡水池蝶蚌为母贝的淡水珍珠中类似的螺旋生长纹,这可能是其在生长过程中受有机质的调控作用,使文石晶体在不同部位上的堆积具有差异性,也使文石晶体在特定面网方向上生长,控制了其成核结晶取向和堆叠方式,导致其螺旋堆积,形成类似螺旋纹的生长外观。  相似文献   

6.
三角帆蚌贝壳珍珠层中类胡萝卜素的激光拉曼光谱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张刚生  谢先德  王英 《矿物学报》2001,21(3):389-392
三角帆蚌贝壳珍珠层及养殖珍珠的拉曼光谱中除由文石矿物引起的拉曼峰外,还可观察到明显的由全反式结构的类胡萝卜素引起的1132cm^-1(C-C单键的伸缩振动)和1527cm^-1(C=C双键的伸缩振动)两个拉曼峰,根据类胡萝卜素的拉曼光谱特征推断其分子中的C=C双键的数目为10。珍珠层中类胡萝卜素的相对浓度与珍珠层的颜色密切相关,在同一贝壳中从壳后端至壳顶,其相对浓度逐渐变小。对贝壳珍珠层中类胡萝卜素的研究可为珍珠漂白及在食品、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海水及淡水养殖珍珠的物质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立平 《地球科学》2009,34(5):752-758
采用偏光显微镜、X射线粉晶衍射仪、傅利叶红外光谱仪、电子顺磁共振谱仪、拉曼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测定了淡水珍珠、海水珍珠及部分贝壳的矿物及化学组成.研究表明: 珍珠矿物组成单一, 主要由文石构成, 仅含少量球文石或方解石; 淡水珍珠明显富含Mn, 而海水珍珠中明显富含Na、K、Mg、Sr; 这种富集特征与淡水、海水中元素的富集特征相似.此外, 各颜色品种之间化学成分也存在微小的差异, 白色珍珠比有色珍珠更纯净, 所含铁、锰、铬等致色元素更低.紫色珍珠略富含Mg、Mn, 橙色者明显富含Fe, 而黑色海水珍珠的颜色可能与有机组分有关.   相似文献   

8.
贝壳珍珠层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珍珠不仅是宝石材料,更重要的是不可多得的有机与无机相结合的典型复合材料。有机物和矿物体系的结构、功能、发展和演化是新型复合材料发展和研究的新方向,对此人们已经做了许多工作。珍珠是由贝体外套膜中的珍珠囊分泌的珍珠质沉积而成,而贝壳是直接由外套膜分泌产生的,二者的成分和结构非常相似。鉴于此,近年来人们在对珍珠综合开发利用的同时,增加了对贝壳的研究,以期在利用方面以廉价的贝壳替代价值昂贵的珍珠,达到节约和开发并举的目的。1 贝壳珍珠层的成分1-1 元素组成孙家美等[1]曾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法对25种海…  相似文献   

9.
淡水养殖珍珠的矿物组成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及显微激光拉曼光谱对三角帆蚌养殖珍珠的矿物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浙江诸暨产三角帆蚌淡水珍珠的矿物组成主要为文石。在无商业价值的部分珍珠中存在六方碳钙石。其中具珍珠光泽的珍珠层一般呈半透明状,均为文石组成;无珍珠光泽的不透明层有时由文石组成,有时由六方碳钙石组成。三角帆蚌淡水养殖珍珠中不存在方解石,这与海水养殖珍珠中存在方解石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0.
作为生物矿物一种十分重要的类型,生物成因硫化物矿物形成于多种海水和淡水环境中.它们是自然界硫和金属元素循环中的关键一环,并有可能在地球早期生命起源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现代环境中形成的生物成因硫化物矿物与多种生命过程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微生物和大型生物均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生物成因硫化物矿物的形成.重点从生物成因硫化物矿物类型、参与生物矿化的有机体、生物成因硫化物矿物形成机制以及硫化物矿物与生命起源的关系等几个方面综述了生物成因硫化物矿物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1.
海水养殖珍珠的表层微形貌呈现以文石晶体及壳角蛋白膜为结构单元组成的按一定方式排列的层状或阶梯状的结构或形态。单元结构的生长方式符合“隔室效应”原理。表层结构中文石的结晶度、结构有序度及壳角蛋白膜厚度是珍珠光泽强度与明亮度的决定因素 ,并影响珍珠的透明度、伴色及体色。  相似文献   

12.
 地表钙华,是喀斯特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沉积体,是陆相碳酸钙沉积的重要类型。长期以来陆相碳酸钙沉积的水动力成因观点为大多数人所熟悉(1)(2),生物成因观点则研究较少,在实际中生物作用过程也是不可忽略的,特别是藻类的沉积作用。论文以几种典型的蓝藻为例,通过对自然界水动力条件的模拟,对蓝藻藻类进行了几种水动力条件下的碳酸钙生物沉积试验研究,对比研究了在不同水动力条件下,蓝藻钙化沉积过程。试验得出了钙藻生长与钙化沉积的最适宜水动力为0~60 rpm,在过强的水动力条件下,蓝藻的生长将受到抑制,从而降低蓝藻的钙化沉积速率。文章讨论了在瀑布条件下的陆相碳酸钙沉积是以水动力成因为主导,而在水动力条件较弱的河流中以生物成因为主导,从而提出了,陆相碳酸钙沉积的水动力-生物双成因观点。文章还探讨了在静止状态下,藻类沉积对碳酸钙沉积的贡献大小,叠层石所指示的安静的沉积环境。   相似文献   

13.
A heterotrophic Bacillus sp. strain (5C-1) was isolated from Heshang cave, an oligotrophic karst cave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and identified by BIOLOG and 16S rDNA sequencing. Bacterially induced formation of calcium carbonate by 5C-1 was investigated in several comparative experimental sets with or without the cell and extracellular enzymes. The temporal variations of both the amount of the precipitates and the pH values of the solution were measured by a spectrophotometer and a pH meter, respectively.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lcium carbonate precipitates were observed with environmental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y (ESEM). The growth of 5C-1 was found to greatly promote the pH value of the liquid medium in the first 2 days, which favors the formation of calcium carbonate. No precipitates were formed with the pH value lower than 8.6, though the pH value was demonstrated to be not the only factor controll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calcium carbonate. The accumulation of 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 substance was observed to favor the precipitate formation. Only when both factors reached a threshold did the precipitates form with the addition of CaCl2. Cells and extracellular enzymes were not the factors that limit the precipitate formation in our microbial systems. The precipitates of a variety of morphological features including dumb bells, peanuts, irregular and spherical and rhombic forms were mainly observed in our microbial systems but not in the chemical control system. Interestingly, imprints of bacterial cells and spores were observed to be present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ecipitates of a peanut or a dumb bell form, probably indicative of the microbial escaping mechanism during the mineralization of calcium carbonate.  相似文献   

14.
碳酸钙颗粒的细菌诱导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在特定条件下能否诱导合成碳酸钙,作者采用胶质芽孢杆菌两种常用 基本培养基(有氮培养基和无氮培养基),以磷灰石矿物为钙源,进行了利用胶质芽孢杆菌促进碳酸钙形成的实验,借助扫 描电镜(SEM)、能谱定量分析(EDS)和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观察分析形成碳酸钙的晶体结构和化学组成。结果表 明,胶质芽孢杆菌能促进碳酸钙晶体的形成,在有氮加磷矿粉的细菌培养液中形成的碳酸钙多于无氮加磷矿粉的细菌培养 液,在有氮加磷矿粉的细菌培养液中观察到柱状碳酸钙的形成。作者认为,胶质芽孢杆菌通过其风化作用及较强的吸附功能, 利用其分泌的碳酸酐酶(CA)和溶解CO2在分解磷灰石的过程中促进了碳酸钙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某矿区矿井水水质进行分析,利用Davis-Stiff饱和指数法对不同pH值、温度、Ca2+浓度以及浓缩倍数下高矿化度矿井水中碳酸钙的结垢趋势预测,并通过静态结垢实验对不同条件下模拟水样中的结垢量测定,研究了矿井水中碳酸钙的结垢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矿井水中主要无机结垢为碳酸钙;矿井水中碳酸钙的结垢量会随着温度、pH值、Ca2+、浓缩倍数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16.
从南方湿热区自然环境中分离得到一株产脲酶矿化菌,并将其高产突变株应用到海砂室内MICP灌浆试验,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拉曼(Raman)对固化后的产物进行细观形貌观测。通过分析碳酸钙的形貌、尺寸、空间分布、结晶状态等基本特征现象,初步探究南方湿热区产脲酶菌在碳酸钙结晶生长方面的调控作用及其固化土体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南方湿热区产脲酶菌固化土体具有可行性,但碳酸钙晶体形貌并不均一,晶体晶化过程、生物调控作用及土体结构均会对碳酸钙的生成情况造成影响;碳酸钙从无序到有序、分散到聚集、不稳定到稳定,最终生长聚集为完整的结构,在生长空间充足的环境下,碳酸钙更倾向于形成聚集体。研究结论可为进一步研究不同产脲酶菌诱导碳酸钙沉淀的作用过程与调控机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场发射高分辨率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场发射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对物理法改色前后的优质淡水珍珠表面进行了细致的观察。通过对比分析珍珠在微米级至纳米级的范围内微结构及超微结构特征的变化,证明珍珠质层是天然的纳米材料;改色前后珍珠的红外光谱分析及XRD分析对物理法改色珍珠机理是由于微量MnCO3在γ射线辐照下氧化成Mn2O3或MnO2所致的说法给予否定;由红外光谱测试结果可知物理法改色珍珠呈色机理与珍珠中有机物的辐照化学变化有关,并且物理法改色珍珠伴色的呈色机理与珍珠的文石纳米粒径效应亦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robially induced calcium carbonate precipitation, MICP)是一种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生物矿化过程。由于MICP具有反应速度快、环境条件要求低、应用范围广、温室气体减排效应显著等特点,在地质、土木、水利、环境多个领域中广泛推广应用。文章在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归纳整理出反硝化过程、硫酸盐还原作用、尿素分解作用等多种微生物诱导下碳酸钙矿化途径和作用机制。以尿素分解菌为代表,重点讨论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过程中pH、温度、离子浓度等环境因素对生成矿物晶型晶貌等方面的影响,总结了MICP的环境应用机制,即环境中的重金属元素通过替换作用替换矿化矿物中的Ca2+或CO32?从而被固定。MICP作为一种简单高效的地质环境过程,在生态环境修复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王淑红  颜文  陈忠 《现代地质》2010,24(3):589-597
海底冷泉系统中的钙同位素及其与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关系的研究已有少量报道,现有的研究均表明,冷泉系统中钙同位素的分馏受多种因素和过程的控制,孔隙水及碳酸盐中的钙同位素不仅可以用来识别甲烷缺氧氧化界面的位置,也可以用来探讨冷泉系统中钙同位素分馏的控制机制。阐述了冷泉系统的基本特征、研究现状及其钙同位素示踪的研究进展,并据此分析了冷泉系统的形成演化与天然气水合物的关系,指出了钙同位素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旨在为国内学者进一步深入开展冷泉系统与天然气水合物关系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醇类物质参与下的碳酸钙成核过程进行研究,探讨生物流体中常见的羟基对矿物物相以及界面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多羟基醇有利于亚稳定球文石的形成,醇的加入会增加方解石和球文石的界面能,醇的羟基定向吸附造成的吸附位密度降低是提升矿物界面能最可能的机制,而溶剂氢键数量决定了碳酸根的自由度,有利于对称度低且CO32 - 不平行的球文石形成。水和乙醇—水体系氢键作用弱,界面能低的方解石物相成为热力学优势物相。研究结果凸显了生物成矿流体受羟基影响强烈,通过控制流体中羟基物质含量,生物体可以完全掌控碳酸钙物相的形成部位,加深了对生物成因碳酸钙形成过程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