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袁复礼石是一种Mg、Fe3+、Al3+和Ti的硼酸盐新矿物。除了与遂安石、硬石膏和磷灰石共生外,还与硼铝镁石、镁橄榄石和方解石等共生,形成两个矿物共生组合。单矿物化学分析表明,后一组合中的袁复礼石更富铁,特别是Fe3+,相对贫镁。袁复礼石的晶体结构分析证明,袁复礼石与硼钛镁石的结构类型一致,阳离子的占位为M(1)=Me3+,M(2)=Me2+。袁复礼石是M(1)位置上为Fe端员组分,M(2)位置上为Mg端员组分的新矿物。  相似文献   

2.
袁复礼石是一种Mg、Fe^3+、Al^3+和Ti的硼酸盐新矿物。除了与遂安石、硬石膏和磷灰石共生外,还与硼铝镁石、镁橄榄石和方解石等共生,形成两个矿物共生组合。单矿物化学分析表明,后一组合中的袁复礼石更富铁,特别是Fe^3+,相对贫镁。袁复礼石的晶体结构分析证明,袁复礼石与硼钛镁石的结构类型一致,阳离子的占位为M(1)=Me^3+,M(2)+Me^2+。袁复礼石是M(1)位置上为Fe端员组分,M(  相似文献   

3.
1928年10月,中国西北考察团瑞方团长斯文赫定博士和中方团长徐炳昶教授,将一位地质学家在新疆最初挖到7个完整的三叠纪爬行动物化石的消息向国内外通电后,北京《晨报》,天津《大公报》和国外的二些报纸都在显著位置刊登了这条消息,一时轰动了世界学术界,法国一家报纸甚至添枝加叶地渲染说:“7个活恐龙在新疆发现。”这位地质学家是谁呢?他就是我国地质界的元老、我校已故的袁复礼教授,他为此获得了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的北极星奖章。  相似文献   

4.
袁复礼教授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于1993年12月21日至1993年12月23日在北京中国地质大学隆重举行,与会者150余人,其中学部委员15人,教授86人。中国南极科学考察委员会主任、中国发明协会会长武衡同志,地矿部副部长、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张宏仁同志等出席了纪念会.会议由程业勋教授主持,并致开幕词;杨遵仪教授代表中国地质学会等19家发起单位作主题发言,系统介绍了袁复礼教授的生平事迹;武衡、张宏仁、黄汲清、孙殿卿、程裕淇、丁国瑜、杨起、赵鹏大、蒋松等同志相继发言.他们高度赞扬了袁复礼教授淡泊名利、艰苦奋斗、严谨治学、宽厚待人的崇高美德和优良作风。会议组织出版了《纪念袁复礼教授诞辰100周年学术论文集》和《桃李满天下》纪念文集。为纪念袁复礼教授对中国地质事业所做出的卓越贡献,《第四纪研究》、《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还发行了纪念专刊和专栏。 袁复礼教授1893年12月31日生于北京,祖籍河北徐水县,卒于1987年5月22日。1913年考入清华学堂高等科,1915年赴美国纽约建筑学校、布朗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1920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1921年回国从事地质研究及教学工作,先后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地质学院、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及中国地质大学教授,曾任清华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直接法测定了袁复礼石的晶体结构,结构参数经最小二乘法修正后R=0.048。结构分析表明袁复礼石与硼镁钛矿结构类型一致,M1位置上为Fe端元组分,M2位置上为Mg端元组分的新矿物,晶体化学式为:(Mg0.9342+Fe0.1852+)1.119(Fe0.6033+Al0.1793+T0.1094+Mg0.1092+)1.000(B0.89O3)O  相似文献   

6.
一种新的硼酸盐矿物—袁复礼石化工部地质研究院黄作良博士在对辽宁一吉林硼矿床的矿物学研究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硼酸盐矿物。为纪念我国已故的著名地质学家袁复礼教授,将其命名为袁复礼石。该矿物已于1994年3月在国际新矿物及矿物命名委员会上审定通过,正式命名为...  相似文献   

7.
杨新孝 《第四纪研究》1993,13(4):330-334
本文翔实地记述了袁复礼、杨钟健两位学者在半个世纪中的学术合作和真挚友情,从而可见两位先生不仅是卓有建树的科学家,而且在道德风范方面也是足为楷模的。  相似文献   

8.
袁复礼教授是国内外著名的地质学家和地质教育家。他是中国地质学会的创立人之一,我校建校元老。大半个世纪,他献身于我国地质事业,不畏艰辛,兢兢业业,奋斗不息,功勋卓著。1993年12月31日是袁复礼教授100周年诞辰,中国地质学会等20个单位将联合举行纪念活动,以缅怀袁复礼教授对我国地质科学与地质教育事业的杰出贡献,弘扬袁  相似文献   

9.
刘东生 《第四纪研究》1993,13(4):344-348
袁复礼教授是我国当代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开创者之一。半个多世纪以来袁老师的弟子满天下。受过袁老师教诲的学生之多,成绩之大恐怕在国内没有人能够比得上。也只有这样才可以看出袁老师为中国的第四纪和地质科学的发展所花费的心血和做出的贡献的份量和意义。袁复礼教授的一生的地质工作和他的教育工作都说明他是一位不服输的地质学家,是一位把地质学念在“身上”的地质学家,更是一位能够和大山岩石谈话的地质学家。  相似文献   

10.
袁复礼石是一种新的硼酸盐矿物,晶体化学式为MgFe^3+[BO3]O。在晶体结构的基础上,对该矿物进行了因子群和位置群分析。袁复礼石红外光谱的多重性是位置群和因子群分裂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袁复礼石是一种Mg、Fe ̄(3+)、Al和Ti的硼酸盐新矿物,发现于辽宁省宽甸县砖庙硼矿区。该矿物黑色,近不透明,金刚光泽一半金属光泽。反射色亮灰,内反射深红褐色。非均质性弱,偏光色红褐。晶体呈细柱状,0.1×0.2×1mm。晶体化学式为:空间群:H=5-6,VHN_(50)=843kg/mm ̄2。{100}解理完全。红外光谱吸收谱带为:1387,1210,1024,951,733,600,510和408cm ̄(-1)。穆斯堡尔谱证明,以三价铁为主,二价铁较少。Fe ̄(3+)占据M(1)晶位,Fe ̄(2+)占据M(1)和M(2)晶位。袁复礼石为硼钛镁石的富Fe ̄(3+)类似物。  相似文献   

12.
袁复礼教授现年八十八岁,是目前还健在的两位中国地质学会创立会员中年长的一位.也是我院建院元老.值此学报复刊,而中国地质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和我院建院三十周年也即将来临之际,特将袁复礼教授早年撰述,尚未在国内发表过的一篇论文,首次译载,以为纪念.  相似文献   

13.
今年12月31日,是我国著名地质专家、教育家袁复礼教授诞辰一百周年。在1993年教师节之际,新疆地质学会张良臣理事长主持召开有新疆地矿局、石油局、有色金属工业公司、国家305项目办公室、西北石油地质局等30名老、中、青地质科技工作者参加的纪念袁复礼教授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以崇敬的心情缅怀袁教授对我国和新疆地质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孙永福 《地质论评》1966,24(3):202-210
一、引言上海地区巨厚的松散覆盖层底部有一层砾石层。许多研究长江三角洲新构造运动的学者,曾把该砾石层的存在作为地壳下沉的有力证据之一。袁复礼曾经指出:“上海地区覆盖层底部的砾石层中既有冰川形成的压扭石子,又有温暖气候的孢粉植物,值得仔  相似文献   

15.
笔者是袁复礼教授30年代末期的学生,回顾了在西南联大受袁老师教诲;在清华大学地学系和北京地质学院共事期间得袁老师帮助的情况。老师的优良学风和高尚品德使我们体会到:所谓教育决不仅限于课堂上的“授业”、“解惑”。为人师者的一言一行,其涵育和启发的作用有时更为重要。我们后来虽然成了不同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和院、系负责人,但袁老师始终是我们的榜样。  相似文献   

16.
袁复礼教授是我在西南联大读书时(1939~1941年)教我们矿床学的老师。老师在教课之余,常谈到一些野外工作经验,尤其是在西北新疆一带沙漠地区的野外工作经验和考察成果。 上海地面沉降发生后,我们当时对怎么研究解决这个问题没有一点经验,不知道从何下手。由于上海地层沉降发生在第四纪地层中,于是我们想到了对第四纪地质一系列问题很有研究的袁复礼老师。1964年5月,由地质部和上海市联合召开“上海地面沉降水文地质工程  相似文献   

17.
正《地质评论》是中文出版的第一个地质学定期期刊,是所有中文地质学期刊的老大哥,创刊于1936年。80年来,《地质评论》在推动地质科学的学术水平的提升和普及知识传播等方面,也起到了老大哥的不可代替的作用。值此《地质评论》创刊80周年之际,我们深刻怀念为本刊作过杰出贡献的老地质学家编委,他们是:章鸿钊、李四光、谢家荣、冯景兰、杨钟健、尹赞勋、斯行健、孟宪民、袁复礼、张席缇、孙云铸、李春昱、侯德封、王恒升、黄  相似文献   

18.
1993年12月31日是著名的地质学家、考古学家和地质教育学家袁复礼教授百年诞辰,我国20多个学术团体和地质单位将联合举办纪念活动及学术报告会,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纪念专辑,几代学生撰文弘扬袁老师的历史功绩与高尚品德,说明袁老师的敬业精神感人之深。  相似文献   

19.
袁扬  袁鼎 《第四纪研究》1993,13(4):349-353
本文作者回忆父亲袁复礼教授献身地质事业的执着精神和他为人坦诚宽厚、公而忘私的几个片断。  相似文献   

20.
袁复礼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和教育家,是目前还健在的两位中国地质学会创立会员中年长的一位,也是我院建院元老。袁复礼教授从事地质科学和教育事业已经六十年。 几十年来,他献身于我国地质事业,历尽艰辛,兢兢业业,奋斗不息,功勋卓著,真是“探宝藏足迹遍中华,育英才桃李满天下”。特别是他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科学道德,重视实践、不畏艰险、顽强开拓的工作精神,关心他人,热心教育事业和地学各领域的建树,很值得我们学习和称颂。本期特辟专栏,发表袁老五十年前的文章和学生们的纪念论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